發表日期 3/24/2022, 5:49:14 PM
KY作者 / Letty
編輯 / Celia
據說,當代年輕人有三大錯覺:手機振動、我能反殺、ta喜歡我。
後麵兩種錯覺可能隻是“想多瞭”而已(??)。但,明明也沒在等消息,就是覺得手機剛剛振動瞭,這到底是怎麼迴事?
01.
總是覺得手機振動瞭?
你不是一個人
Rothberg等人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為瞭在需要保持安靜的公共場所收發消息,很多手機用戶都習慣將手機調到振動模式。然而,長期使用振動模式後,其中一些人會間歇感知到“手機在振動”,但實際上,ta們的手機並沒有真的收到消息或推送提醒。
Rothberg等人使用“幻覺振動綜閤徵”(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簡稱PVS)來描述這種現象。兩年後,另一組研究人員在290位大學生當中進行瞭問捲調查,結果發現,有89%的大學生都經曆過這種“手機幻振”的情況 (Drouin et al.,2012)。
02.
哪些人更容易覺得
自己的手機“好像又振動瞭”?
第一種: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較低的人。
Drouin等人(2012)發現,大五人格(big five personality)當中的盡責性和幻覺振動齣現的頻率呈顯著的負相關。研究者分析,這可能是由於盡責性較高的人更專注於當下正在進行的任務。所以,哪怕手機真的振動瞭,ta們也可能聽不到……
第二種:(由壓力導緻的)抑鬱/焦慮水平較高的人。
Lin等人 (2013) 統計瞭一批醫學生在實習期間感受到幻覺振動的頻率,並測量齣他們在實習不同階段的抑鬱和焦慮水平。參與者平均每周實習工作86.7小時,除瞭日常事務之外,他們還需要隨時待命。結果顯示,在實習期間,學生的抑鬱/焦慮水平與幻覺震動的嚴重程度呈顯著正相關。
不同類型的抑鬱/焦慮水平和幻覺振動嚴重程度的關係,截圖自Lin, Y.H.,Chen, C.Y., Li, P., and Lin, S.H. (2013). A dimensional approach tothe phantom vibration and ringing syndrome during medical internship.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47(9), 1254�C1258.
第三種:手機重度用戶。
另一項圍繞美國醫護人員的調查顯示,有68%的受訪者都有經曆幻覺震動。當隨身攜帶手機的時間越長、使用頻率越高,經曆PVS的次數就會越多(Rothberg et al., 2010)。
PVS和某些因素的關聯,截圖自Rothberg, M. B., Arora, A., Hermann, J., Kleppel, R., St Marie, P.,& Visintainer, P. (2010). 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 among medical staff: across sectional survey.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41, c6914.
03.
為什麼會齣現
“幻覺振動綜閤徵”?
當人們對手機來電或短消息産生期待時,大腦中的“感覺過濾器”會處於一個蓄勢待發的狀態,所以常常會把其他的刺激誤以為是手機振動 (Rothberg et al., 2010)。
(同理,你可能也曾把其他聲音誤以為是手機的來電鈴聲,或是釘釘的提示音……)
類似的現象可能也會齣現在新手媽媽身上。她們會對與自己小孩有關的一切響動都保持高度警惕。因此,很多時候,她們會以為自己聽到瞭孩子的哭聲,趕忙跑進房間,卻發現小孩仍在睡覺(Deb, 2014)。
04.
總是以為手機振動瞭,
好焦慮,怎麼辦?
你可以試試:經常把手機換地方放。
大腦會對某個特定的位置産生“感官記憶”。手機常常放在口袋裏,大腦則會將“口袋”和“手機”聯係在一起。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時候,即使手機沒有振動,你也會摸摸自己的口袋,確認一下手機是否還在。
因此,研究者指齣,如果想減少幻覺振動,可以試試把手機換地方放,以阻止大腦對手機在的位置産生感官記憶 (Deb, 2014)。
那麼,直接戒斷手機行不行?
答案有些tricky。研究發現,對於使用手機沒那麼頻繁的人來說,直接把你的手機拿走,的確能夠有效減少幻振,還有助於緩解焦慮。但注意,如果你是重度手機依賴者,雖然你更少幻振瞭(Rothberg et al., 2010),你卻很可能因為手機離身而變得超級焦慮!(Rosen, 2013)
截圖自Rosen, L. D. (2013). Phantom PocketVibration Syndrome. Psychology Today.
畢竟,如果你的手已經長在手機上瞭,是幻振還是真的振動,你都會點開消息的~(手動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