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3:43:59 AM
電視劇
《亮劍》
在中國可以說知名度極高,許多人都對劇裏那個敢拼敢乾的李雲龍和足智多謀的趙剛印象深刻。在許多人眼裏,如果把李雲龍比作一把劍,那麼趙剛就是那把能製住李雲龍的劍鞘,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所有人都知道,隻有趙剛纔能勸住李雲龍這匹野馬。
其實,李雲龍在現實中是有原型的,這個人就是我國有名的開國將領之一,“瘋將”王近山。
他打起仗來那可是和比李雲龍還要瘋狂,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安危,當然,也有點瘋子脾氣。好在現實裏也有一個屬於王近山的“趙剛”,在這個人的規勸下,王近山的暴脾氣往往能被壓製住。
王近山和這個革命同誌的感情十分深厚,以至於到瞭晚年,王近山不幸患癌癥後,他不見其他任何人,隻指明要見這個曾經的戰友,兩人一見麵,眼淚都忍不住奪眶而齣,王近山更是規勸瞭自己的戰友六個字。
那麼,這個人是誰?王近山和他見麵後又說瞭些什麼呢?讓我們從王近山入伍開始說起。
王近山
一、主動討要――自此相伴二十年
王近山,1915年齣生於湖北紅安縣。從小見多瞭窮人苦難的王近山自幼便立下瞭要改變這方天地的壯誌,正值帶來瞭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紅軍又是齣瞭名的為解放窮人而努力的一支隊伍。
於是,1930年,尚不滿15歲的王近山加入瞭中國工農紅軍,開啓瞭他半生的戎馬徵程。
剛加入中國紅軍的王近山雖然年齡不大,但很快就憑藉著自己敢打敢拼的瘋子作風打響瞭名號,成為許多領導看重的將纔。很快,王近山迎來瞭自己的第一個重要的提拔機會。
從醫院趕到軍長所在地的王近山還在忐忑著軍長會給自己派什麼任務時,卻隻看見軍長
王宏坤
抬眼望瞭一眼王近山,笑眯眯的說:
“王近山,從今天起,你就是,28團團長瞭,馬上準備報到,有異議嗎?”
王近山條件反射來瞭一句:“是,保證完成任務!”
說完這句話,王近山便轉頭走瞭,根本沒有顧慮這句話給自己帶來瞭多大的提升,反倒是王宏坤連忙喊住瞭王近山,問他有什麼需要的嗎?王近山這纔冷靜下來思考瞭一番,28團作為紅十師的一個團,在之前的戰爭中元氣大傷,想要重建秩序就需要一個擅長規劃的人。
很快,王近山便想到瞭一個人,他嚮王宏坤說道:“軍長,我能要一個衛生隊長嗎?”“誰?”“30團的張立三。”
王宏坤雖然對王近山的做法有些不解,但還是同意瞭王近山的申請,點頭說瞭句“行”。
王宏坤
自此,王近山和張立三二人正式在一起徵戰沙場,相伴二十多年,共同經曆瞭槍林彈雨,結下瞭無比深厚的感情。有人或許疑惑,為什麼這樣一個瘋子要主動嚮軍長討要張立三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雖然二人原先不在一個團,但是在幾次打仗的經曆中,王近山不怕死的作風讓自己屢屢受傷,和這個衛生隊長的接觸機會自然增多。
在張立三對自己進行救治的幾次過程裏,王近山逐漸瞭解到張立三是個有能力性格溫和的人,還多次救瞭自己一命。
因此,當王近山被提拔後,他第一個想要調來的人就是張立三,盡管他隻是一名衛生隊長,但在王近山眼中,他就是自己最親切的政委
,
他相信兩個人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能夠配閤默契。
事實也正如王近山所料,在之後的二十多年裏,王近山和張立三沒有紅過一次臉,從來沒有互相大聲說過話。兩個人的革命情誼十分深厚,以至於
每次王近山一發火,他周圍的人就連忙把張立三喊過來,因為大傢都知道,隻要有張立三在,王近山的怒火一定能降下來。
張立三也沒有辜負王近山的這份信任,作為一名衛生隊長,張立三謹記自己的職責,用心保護王近山安全。1934年7月,紅四方麵軍集中收縮在萬源地區,在這個地勢陡峭環境險惡的地方艱難的進行一場防禦戰。
萬源地區
彼時,夏日炎炎,天氣要麼熱得像座火焰山,要麼就是雷霆大作,暴雨突至,環境十分惡劣。紅軍將士們不得不忍受著這樣的環境艱難作戰,但危險遠不止這些,他們斷糧瞭。在這樣的深山裏,糧食本就不多,野菜也很快告罄,紅軍戰士們隻能靠著剩餘的一點野菜過日子。
這時身為團長的王近山每天尚且還能分到一碗帶著幾粒米的野菜湯,但王近山不願意接受這份菜湯,讓人把這碗湯端給傷員喝。
一次兩次還行,時間長瞭,就算是鐵人打的身體也受不瞭瞭,一旁的張立三更是氣憤不已,連聲追問:
“你是團長,總不能還沒把敵人打敗就先倒下瞭吧?王近山同誌,為瞭勝利,你必須喝瞭這碗野菜湯!”
可以說,王近山在那幾年的農場生涯裏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將軍本色,不肯認輸,做什麼活都要爭取當第一名。
但是在高強度的勞作活動中,王近山的要強無疑給自己的身體造成瞭極大的負擔,這也為他後來的病癥埋下瞭禍根。
張立三不僅在防守戰綫上保護瞭王近山,還在王近山衝刺前綫的時候,為他鎮守後方,默默救治著每一個受傷的隊員。
就連王近山本人,兩次在戰場上遭遇生死危機,都是張立三不顧個人安危,衝到前綫,緊急給他救治,這纔保住瞭王近山的一條小命。
可以說,王近山和張立三二人是過命的交情。
但讓人惋惜的是,兩人一同壯大瞭第六縱隊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先後取得勝利,由於組織的安排,兩人忙於各自的工作,沒能有機會再見麵,特彆是在王近山去瞭農場後,兩人相見的希望更加渺茫,戰場上的最後一麵竟要成為永遠的告彆。
二、臨終心願――指明要見張立三
當王近山到瞭農場後,曾經作為將軍的他依然沒有改變過去的將軍作風。有一年鞦天,正值農忙收獲時節,人手十分緊急,但卻有一批學生跳齣來說要搞活動,開大會,阻止人們收割麥子。
王近山的暴脾氣蹭一下就上來瞭,他不在乎自己是被下放到農場的,當場和學生叫闆,直接批評說:
“絕對不可能耽擱鞦收,我們是在虎口奪糧,一年就這麼幾天,一旦耽誤瞭就影響後麵一年的收成,糧食是農民的根,搞什麼都得等過瞭這幾天再說,這話你們要是不信就迴去問自己父母是不是這迴事!”
王近山的一席話成功震懾住瞭當時想搞事情的學生,讓當地的鞦收工作得以正常進行。
可以說,王近山在那幾年的農場生涯裏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將軍本色,不肯認輸,做什麼活都要爭取當第一名。
但是在高強度的勞作活動中,王近山的要強無疑給自己的身體造成瞭極大的負擔,這也為他後來的病癥埋下瞭禍根。
好在農場生涯結束瞭,當王近山被提拔,調到南京後,他繼續精神飽滿地為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4年的一天清晨,生活和往常一樣,王近山突然感覺自己胃部有些不適,食欲不振。但此時的王近山並沒有把這點小痛當迴事,畢竟,在戰場上,王近山經曆過比這更摺磨人的痛苦。況且,這陣痛來的快,去的也快,王近山很快就把這點小事拋在瞭腦後。
但不幸很快來臨瞭,1974年11月,王近山突然在傢中大量嘔血。
這個情況嚇壞瞭王近山的妻子和周圍的工作人員,緊急把王近山送往附近的南京軍區總醫院。
醫院裏的人不敢怠慢,連忙請各方專傢進行會診,最後得到瞭一個很不幸的結果,王近山得瞭胃癌。
在中央的安排下,王近山開始瞭靜養生活。在這段時間裏,有許多人都前來看望王近山,其中還包括王近山的前妻。但王近山拒絕瞭這些人的看望,1978年,王近山的病情再度惡化,整個人已經被送進瞭重癥監護室,形勢十分危急。
此時的王近山整個人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嘴巴也不能流利的說齣自己想要錶達的話語。
但不管怎樣,王近山總要竭盡全力,用不成語調的聲音嚮彆人詢問:“張立三來瞭嗎?他在哪呀?我一定要見他一麵。”
在火車上的幾十個小時裏,張立三的心裏想的隻有一件事:“老首長,你可一定要撐住啊!”
當張立三趕到南京時,難得清醒的王近山一看到張立三的身影眼淚便奪眶而齣,張立三也連忙握緊王近山因病痛摺磨而虛弱蒼老的手。
兩個頭發都開始花白的老人在病房裏抱頭痛哭,這正是應瞭那句話,相顧無言,惟有淚韆行。
好在張立三是曾經的衛生隊隊長,瞭解一些衛生知識,明白老首長現在的情況不能情緒過於激動,連忙輕輕拍著王近山的背說:
“司令,你先彆激動,我今天來瞭呀就不走瞭,咱們哥倆以後還在一起!”
聽到這句話的王近山似乎是想到瞭過去的歲月,艱難的牽動嘴角笑瞭笑,慢慢平復瞭情緒,不再大喘氣瞭。盡管張立三安慰王近山今後還能在一起,但是誰都知道今天的見麵更是生離死彆的前奏,二人平靜地在病房躺著,坐著,誰都沒說話,誰都不敢說話。
張立三內心實在是太痛苦瞭,他扭過身子,準備齣病房門吸根煙平復心情。
誰料他掏香煙的小動作被曾經的上司看的一清二楚,王近山一看就知道自己這個老夥計是想抽煙瞭。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相處裏,王近山知道張立三是個老煙民,自己一直勸他也改不掉。
但王近山還是想要勸勸自己的這位老戰友,或許是因為病痛更讓他意識到瞭生命的可貴,
他拖著虛弱的身軀,艱難卻嚴厲的說瞭一句:“你不要吸煙瞭!”
這句話一下子讓張立三的眼淚再次流瞭齣來,自己的戰友即便是遭受病痛的摺磨都在為自己的身體考慮,這樣好的戰友如今卻隻能虛弱的躺在床上,
張立三心裏難得發瞭一迴狠誓,張立三,你一定要戒煙,不然對不起王司令啊!
下定決心後的張立三轉身對著王近山當場發誓說:
“今天,我就當著你的麵把煙戒掉!”
說完,把手裏的煙和打火機都扔進瞭垃圾桶裏。
打那以後,張立三再也沒有碰過一根煙,兌現瞭自己對戰友的承諾。
這次和張立三的見麵讓王近山最後的心願得到瞭滿足,沒過兩天,王近山在一間小小的病房裏迎來瞭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此時的王近山已經是基本陷入昏迷狀態,很少清醒瞭。
但在他死前,王近山難得醒來瞭一下,仿佛是在睡夢裏,王近山又迴到瞭過去的戰場,他喃喃念道:“敵人打到哪瞭?我們誰在哪裏?”
他的小兒子強忍悲痛迴復瞭一句:“是李德勝叔叔在那裏。”王近山笑瞭笑說:“李德勝在那,那我可以放心睡一覺瞭!”語畢,王近山溘然長辭,再也沒有醒來。
這就是我黨老一輩優秀革命者的精神,不論是和戰友的革命情誼,還是夢迴吹角連營的傢國情懷,我們能看見的是,他們始終是一個純粹無私偉大的人。正是因為有瞭這樣一批優秀的革命前輩,我們纔看見瞭今天的新中國。
銘記曆史,感懷先烈,我們應當永遠傳承老一輩的紅色精神,做一個真誠待人的人,做一個勇敢無畏的人,更要做一個純粹乾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