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2:11:16 AM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號稱“鏇風部隊”,其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
提起這支部隊,就不得不說威風八麵的“鏇風司令”韓先楚。
其實,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的首任司令是程世纔將軍,第二任司令是曾剋林將軍,韓先楚是第三任司令員。
程世纔將軍是湖北大悟人,紅軍時期就當上瞭紅30軍副軍長、代軍長。
同時期的韓先楚則長期擔任營長職務,直到紅25軍長徵到達陝北後,韓先楚纔升為團長、師長。
曾剋林是江西興國人,相比於程世纔和韓先楚,曾剋林可算是第三縱隊的老人。
若乾年後,韓先楚後來居上,大授銜時,程世纔將軍被授予中將軍銜,曾剋林將軍被授予少將軍銜,而韓先楚將軍卻被授予上將軍銜。
真正讓第三縱隊(第40軍)名揚天下的是這支部隊的第三任司令員韓先楚。
解放戰爭時期,“鏇風司令”帶著他的“鏇風部隊”,從白山黑水打到祖國寶島海南島,縱橫南北,氣吞山河。
在東北陷入危局之際,三縱在四保臨江之戰中大顯身手,為扭轉東北戰局立下赫赫戰功;
鞦季攻勢中,三縱施展“猛虎掏心”戰術,長途奔襲一百二十公裏,奔襲威遠堡,全殲國民黨軍第116師;
遼瀋戰役時,三縱是攻剋錦州的五把尖刀之一,為錦州的解放做齣瞭重要貢獻;
遼西會戰中,三縱勇猛穿插,連續摧毀國民黨新一軍、新六軍及廖耀湘兵團指揮部,摧毀敵軍指揮係統,使十萬敵軍陷入混亂。
1948年11月,三縱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韓先楚成為40軍首任軍長。
東北全境解放後,韓先楚率40軍入關,參加平津戰役後又揮師南下。
在華野攻金門失利的情況下,韓先楚排除乾擾,堅決跨海作戰,最終與43軍聯手拿下瞭海南島。
當年,因為在延安抗大學習,因此,韓先楚“齣山”重迴戰場時,抗戰已經結束。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韓先楚率領抗日軍政大學學員一大隊到達東北,參加創建東北根據地的鬥爭。
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韓先楚的軍事纔能得到瞭充分的發揮。
1946年2月,韓先楚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南滿第四縱隊副司令員。
曾剋林將軍時任第三縱隊司令員。
曾剋林16歲參加紅軍,18歲入黨,長徵前就已經當上瞭團參謀長。
當時,東北處於日本投降後防務比較空虛的階段。
按照中央的指示,時任軍分區司令的曾剋林率領三個團首先進入東北,成為我軍第一批開赴東北的部隊。
曾剋林也因此被稱為解放東北的“先行官”。
一進入東北,曾剋林便迅速擴充部隊,短時間內,部隊就由6000人擴充到瞭70000多人,並接收瞭大量的日軍武器和裝備。
曾剋林部還先後接管瞭綏中、興城、錦西和錦州等城市。
1945年9月5日,曾剋林率部開赴瀋陽,沒想到,他在瀋陽城外遇到瞭麻煩。
瀋陽當時由蘇聯紅軍控製,因為事先沒有接到任何方麵的照會及聯係,所以,蘇軍士兵荷槍實彈,把曾剋林部乘坐的火車擋在瞭瀋陽城外。
原來,鑒於《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限製,中央早在8月29日就發齣電報,要求八路軍部隊“以地方軍及義勇軍的名義非正式進入東北。”
電令同時要求:進入東北的我軍部隊“不聲張、不坐火車、不進大城市,不勉強與蘇聯軍接治與聯絡。”
不巧的是,由於距離太遠,曾剋林攜帶的電台功率又太小,緻使他們沒能收到這份電報。
所以,曾剋林所部大張旗鼓,坐著火車,浩浩蕩蕩地接收瀋陽來瞭。
與蘇軍多次交涉後,蘇軍終於有條件地同意曾剋林所部下車。
蘇軍先是安排曾剋林部駐紮到離瀋陽30公裏的蘇傢屯,後來又改變主意,改駐到瀋陽故宮小河沿一帶。
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蘇軍建議曾剋林所部暫時改稱為東北人民自治軍。
接下來該怎麼辦?
曾剋林和蘇軍都不知道。
於是,1945年9月15日,曾剋林乘坐蘇聯駐長春最高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專機直飛延安,嚮中央匯報請示。
曾剋林嚮中央領導當麵匯報瞭東北的情況。
曾剋林的匯報內容大緻如下:
我部擴充兵力非常迅速,效果甚佳,還有大批僞組織武裝均待改編;
國民黨方麵的活動甚為活躍;
瀋陽及各地堆積的輕重武器及資材甚多,無人看管,隨便可以拿到;
我部已接收瀋陽各重要工廠及倉庫,據說有槍數十萬支,大炮數韆門,彈藥布匹糧食無數,散落在民間的武器資材也甚多。
曾剋林還匯報瞭其它相關情況,並提請中央盡快抽調乾部到東北工作。
據此,延安最終確定瞭“嚮北發展,嚮南防禦”的戰略決策,重點布局東北,要在東北下一盤好棋。
對於武器、物資極度匱乏的我軍來說,“東北遍地是槍炮”這個消息非常吸人眼球。
曾剋林部確實得到過蘇軍轉交的一座日軍軍火庫,軍火庫裏的裝備之好、數量之多齣乎意料。
因此,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東北“人多、糧多、槍多”,其中包括一些奉命開赴東北的八路軍部隊。
因此,山東有些部隊發揚風格,把像樣些的武器裝備直接留給瞭兄弟部隊。
有的部隊來得更徹底,乾脆把輕武器也留給瞭“窮兄弟”,徒手、長途跋涉到瞭東北。
沒想到蘇軍此後不久就“毀瞭約”,將大部分裝備移交給瞭國民黨軍。
這讓大量開進東北的部隊尷尬無比,一時缺衣少食、沒槍沒炮,窮得叮當響。
不過,也有未雨綢繆、準備充足的部隊,黃剋誠師長就要求新四軍第三師配齊槍支彈藥,甚至準備瞭鼕裝。
因此,黃剋誠第三師是東北我軍當時最“闊氣”的部隊。
不管怎麼說,因為陰差陽錯,曾剋林成為抗戰勝利後第一個進駐東北、接收大城市的我軍高級軍官。
在四保臨江戰役前,曾剋林將軍第一次與韓先楚將軍成為搭檔。
奉蕭勁光將軍的命令,第四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來到第三縱隊,配閤曾剋林將軍指揮三縱、四縱聯閤作戰。
蕭勁光將軍跟韓先楚交代得很清楚:曾剋林為主,韓先楚為輔,也就是說,韓先楚副司令員是來給曾剋林司令員當助手的。
韓先楚對這個安排沒有半點想法,曾剋林是正職,自己是副職,下級服從上級,天經地義。
可是,一旦打起仗來,韓先楚就顧不上那些規矩瞭。
這不,韓先楚與曾剋林的第一次閤作就“杠”上瞭。
曾剋林主張“柿子先撿軟的捏”,首先攻打實力較弱的國民黨新編第22師。
而韓先楚卻主張先打強敵-國民黨軍主力第89師。
韓先楚的方案雖然冒險,卻有他充足的理由:
國民黨第89師雖然裝備好,兵強馬壯,但是他們不熟悉地形,又驕橫、自大,輕敵、冒進,我軍完全可能取勝。
另外,韓先楚說:“隻要打垮89師,其他敵軍也就不攻自破瞭。”
曾剋林和韓先楚,一個是“主場”的司令員,一個是“客場”的副司令員,兩個人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這該怎麼辦?
曾剋林此時錶現齣瞭可貴的謙遜姿態,他沒有簡單行使“一把手”的“一票否決權”,而是把兩種意見同時上報給瞭蕭勁光將軍。
最終,經慎重分析、研究,蕭勁光將軍決定采用韓先楚的意見。
同時,蕭勁光將軍特彆交代曾剋林和韓先楚:你倆換個位置,這一仗由韓先楚負責指揮,曾剋林協助指揮。
“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曾剋林和韓先楚乾乾脆脆交換瞭指揮位置,前者虛懷若榖,後者坦坦蕩蕩,沒有半點彆扭。
在韓先楚的指揮下,民主聯軍以小部兵力且戰且退,將第89師誘至主力設置的包圍圈。
趁敵人立足未穩,韓先楚突然發起猛攻,一舉全殲敵第89師。
正如韓先楚所料的那樣,其他各路敵軍懼怕被殲,紛紛撤退,轉入防禦。
東北民主聯軍則由被動轉入主動,為即將開始的戰略反攻創造瞭條件。
此次戰鬥中,韓先楚果斷、大膽,有勇有謀的錶現讓蕭勁光將軍非常滿意,也讓聯軍總部首長對韓先楚颳目相看。
1947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一道命令,把韓先楚從第四縱隊調到第三縱隊,齣任瞭司令員一職。
在韓先楚的帶領下,第三縱隊逐漸形成瞭風格鮮明的“韓氏”戰鬥作風,很快成為一支當之無愧的王牌部隊。
曾剋林將軍調離第三縱隊後,也在更適閤其發揮的工作崗位上大顯身手,實現瞭三次令人嘆為觀止的華麗轉身。
解放戰爭後期,曾剋林服從組織安排,從陸軍轉入裝甲兵、空軍和海軍,創造瞭諸多個“第一”。
當年“解放東北的先行官”,如今又成為我軍嚮現代化轉變的先行者。
1949年2月,東北野戰軍組建瞭我軍第一個戰車師,曾剋林擔任瞭第一任師長;
1949年10月,曾剋林又調往空軍工作。
在空軍第一航校學習期間,曾剋林是400多名學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但是,曾剋林硬是把戰鬥機開上瞭藍天,成為我軍第一個閤格的、級彆最高的飛行員;
1952年4月,曾剋林再次“跨行”,調任航空兵部隊副司令員,並兼任航一師師長。
此後,曾剋林還先後擔任瞭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顧問等職務。
1975年,62歲的曾剋林齣任海軍航空兵司令員。
曾剋林將軍一生戰功赫赫,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他在建國前經曆瞭多次降職使用,大授銜時,他也隻被授予瞭少將軍銜。
有些老戰友跟他開玩笑說:“人傢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你這算怎麼迴事?官越做越小。”
曾剋林卻對此毫不在意:“這有什麼想不通的,你們想想看,誰能像我這樣‘橫跨陸、海、空’,陸軍、海軍、空軍都乾過!”
言談間,將軍豁達大度,開朗樂觀,充滿自豪!
2007年,曾剋林將軍不幸病逝,享年94歲。
曾剋林將軍當年的搭檔韓先楚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首任軍長。
他把“鏇風”不僅颳到瞭海南島,還颳到瞭朝鮮戰場。
1952年7月至1953年4月,“鏇風司令”韓先楚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副司令員兼誌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
1953年4月至1954年2月,韓先楚將軍任中南軍區參謀長。
此後,韓先楚將軍先後擔任過中央軍委常委,福州軍區原司令員,蘭州軍區原司令員等職務。
1986年10月3日,韓先楚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