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11:32:18 AM
大學生畢業後,除瞭要麵臨就業的挑戰外,還要麵臨著考研的選擇,而隨著人們對學曆的越發重視,考研也成為瞭很多大學生的“首選”。
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各大高校也不斷地擴招,為更多的學生提供瞭入學的機會,而考研人數也逐年增多,光是2022年的考研報名人數便約為457萬人,如此龐大的人數,也讓大學生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
隻不過,考研屬於“持久戰”,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如願考研上岸,還有大多數人隻能淪為考研中的“炮灰”,再加上還有大批的二戰、三戰考研生, 學生想要上岸也並不是一件易事。
二本生逐漸成為考研主力軍,為啥在復試中屢遭淘汰?原因引起多數人共鳴
考研熱度持續高漲,但最後真正能夠順利上岸的卻隻在少數,而考研失敗不外乎兩種原因,一種是自身不夠努力,再加上發揮失常導緻的失敗, 還有一種則是初試過關卻栽在瞭復試上,所以很多人都說考研是“初試容易,復試難”。
而二本生逐漸成考研主力軍,但初試過關後卻在復試中屢遭淘汰 ,復試失敗的比例相當高,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很現實,也戳痛瞭大多數人。
本身考生在復試被刷的幾率便比較大, 大多數的高校都是按照1:1:2的比重進入復試,再加上初試和復試的成績占比多是6:4或7:3, 而這也意味著復試的成績也起著很重要的因素。
相比較而言, 二本生的第一學曆並不占優勢,比不過一本學生乃至名校學生 ,若是在同等條件下,自然二本生在復試中的通過率也不高。
除此之外, 二本生與一本生之間的專業基礎能力也有著不小的差距,尤其是那些跨專業考研的二本生 ,復試階段要考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知識, 想要順利通過自然也是“難上加難” ,所以二本生纔會在復試中屢遭淘汰。
二本生逐漸成考研主力軍,為啥很難通過復試?原因引起多數人共鳴, 光是初試成績優異還遠遠不夠,若是專業基礎知識不牢固,或是初試沒有足夠的“閃光點” ,那也會讓二本生的復試通過率較低,這也是很現實的問題。
而在筆者看來, 二本生考研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即使初試成績過關也不能代錶“萬事大吉”,復試的難度要更高一些 ,但這也是對學生各方麵的能力有著更嚴格的考核,隻有真正優質的人纔纔能順利通過。
二本生考研屬於“大勢所趨”,大學生也應重新定位自身,找準奮鬥的目標
雖然很多人都說考研上岸後依然要麵臨就業,但其實兩者的起點並不同, 本科生與研究生所選擇的方嚮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二本生也要“力爭上遊” ,爭取攀登到更高的山峰。
筆者認為,二 本生想要通過考研復試並不難,難的是擁有著“不甘平庸”的心態,畢竟態度決定一切 ,若是二本生過於杞人憂天或自我懷疑的話,那成功也將會是個“未知數”。
但若是二本學生不思進取,以為初試過關就能夠高枕無憂的話,那自然也會在復試復試中狠狠地“栽跟頭”, 所以大學生也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並保持積極嚮上的心態,付齣更多的努力迎接復試, 可韆萬不要想著“不勞而獲”,畢竟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
考研的難度居高不下,二本生想要順利通過復試,細節決定成敗
大學生的個人“含金量”很重要,是衡量大學生的重要依據。 大學生光是保持優異的成績還遠遠不夠,個人能力也要足夠的強悍,還需要擁有更多的“籌碼”, 比如英語四六級成績優異、計算機專業證書以及優秀黨員,或是校級優秀畢業生等。
二本生的學曆固然不占優勢,但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也總比睏難多 。很多高校並不看重學生的第一學曆, 而二本生也要結閤實際情況,盡量報考適閤的高校,爭取獲得更高的上岸幾率 ,但若是報考對二本生不友好的高校,那上岸也是個未知數瞭。
大學生也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擁有自己的“閃光點”。 高學曆人纔的不斷增多,大學生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而大學生也要不斷地充實自身, 讀書使人明智,學習使人進步,大學生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的充實自身。
筆者寄語 :其實並不見得二本生考研就注定失敗, 關鍵還是要看學生是否付齣瞭努力與實際行動,若是光靠嘴巴說說而不付齣行動的話,那不過是“光說不練假把式” ,也希望二本生能夠全力以赴的準備好復試的挑戰,爭取“一戰成碩”!
今日話題: 你認為考研復試難度高嗎?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