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0:22:44 PM
教育,對於公民來說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對於一個國傢、一個民族來說,強盛與發展離開強大的人纔資源。當我們考察一個國傢或民族的基本素質時,我們考慮的是這個國傢或民族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人數,在學術及技術上具備領先水平的人數是多少。
我們不會考慮這個國傢和民族中,職業工人有多少,農民有多少。不是說這兩個職業不重要。基本的工作還是需要有人來做的。可是國傢的發展與強盛靠的是高技術人纔。所以,讓國傢所有公民都接受高等教育,應該是國傢教育的終極目標。
一、 我們國傢人纔資源遠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傢,需要更多的高等教育人纔
中國人的素質高,學習能力強,這是世界公認的。可是很遺憾的是,我們國傢的教育資源還不能滿足所有公民的需要。另外,由於各種原因,在人纔的爭奪上,我們相對於發達國傢是處於劣勢的。
每年,我們都有大量的人纔流齣。在對人纔的競爭中,中國處於總體流齣狀態,發達國傢則處於總體流進狀態。導緻中國人纔外流的原因有很多。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內容。我們所要討論的是在人纔總體流齣狀態下,我們培養人纔的數量上提高,也就意味著在一定比例下,我們可能留下更多的人纔。
並且,人纔競爭也是有著各種各樣的障礙的。當我們有著充足的人纔資源的情況下,個彆人纔流齣,不會改變我們國傢整體發展的態勢。
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纔達到一定數量,個彆人纔為他國引進。我們還可以尋找到足夠的替代人選。這個時候,在個彆人纔流失不影響人纔資源整體狀況下,我們可以體現在硬件、科研環境、學術基礎等方麵的優勢,保證在國傢間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二、 人的成纔規律並不固定,我們需要尊重個體的教育權利
在我們國傢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以考試來衡量個人的能力。多年以來,中國教育一直試圖改變的就是應試教育。我們的教育,不能培養齣一批隻知道考試的人纔,我們需要能夠適應現實需要的人纔。
人在人生的什麼階段能夠成纔,這並不好說。也許在很小的時候,一個人的纔能就會有所體現。也許,需要經過苦難的磨礪,纔會讓一個人成長成纔。因此,我們的教育不能限製一個人成纔的道路。
當初中時,你不能成纔;沒有關係,你可以在高中努力!當你在高中時,沒有成纔;沒有關係,你可以復試復考,甚至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去努力接受高等教育!當你已經步入社會,發現自己當初不夠努力,想要突破自己;好的,隻要你願意,學校的大門隨時都會嚮你敞開!這纔是理想中的教育模式,一個適閤所有人成纔的教育模式。
有的時候,我們也會被一些陳舊的觀念所誤導。一些錯誤的觀點,什麼“三歲看到老”之類的觀念,讓我們形成瞭一種逐步淘汰的教育觀念。有些學校,對差生不重視,不管不問,乾脆列入瞭沒有發展的名單當中。
這不是教育的一個正常的態度。教育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人,為任何一個人貼上沒有齣息的標簽。一個人是否屬於人纔,評價的權利來自於社會競爭,而不是教育。在教育工作者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最珍貴的,都是與眾不同的。
三、 教育不隻是傳授學識,更是延續文明,需要以嚴父之心待之,既要嚴又要愛!
母愛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過於溺愛,可能會讓孩子們迷失方嚮。所以教育,更像是一種父愛,以一種嚴厲的方式齣現。嚴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嚴厲的背後,是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期望。
教育工作者,對於每一個學生應該像是對待自己的學生。要嚴厲,也要負責。對每一個學生的負責,就是對每一個人生的負責。教育不是萬能的,不一定在每一個人身上都體現為成功。可是,不論結果如何,教育工作者都應當盡心盡力。
當學生麵臨分流,被引導走嚮可能終生沒有前途的道路時。需要問一下,這一定是學生的錯嗎。學生,他們還未長成,他們不知道社會的艱辛,也許未來的時間裏,他們會有爆發式的成長。我們的教育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而不是限製。
每一個學生,都是我們國傢寶貴的財富,是我們不能放棄的。如果教育也開始學會放棄,那就是對學生人生的不負責任。看看那些傢長,他們信任學校,把孩子送到這裏苦讀十數年。他們想看到的當然是孩子成纔,而不是被放棄。
從國傢角度來說,每一個公民都是不能放棄的。憲法明確規定瞭公民的受教育權。任何機構與個人不能以各種名義進行限製。從社會責任角度,我們不能辜負傢長的信任,更不能毀掉孩子的一生。我們要讓學校成為孩子們成纔的搖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纔,成為建設國傢的棟梁。這樣纔能無愧於國傢賦予我們的重任,無愧於傢長對我們的托付!
本文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