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文治的巔峰時期,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建朝稱帝後,有感於五代十國時期武將亂政奪權的教訓,並結閤自身得位的經曆,刻意打壓武將,大力拉攏士人階層。為此,趙匡胤打破隋唐以來的門第觀念,發展科舉製度,努力吸引寒門通過科舉加入到士人階層,擴大士人階層的圈子,欲和
“士大夫共天下”
。
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得位也有問題,因此也積極拉攏士大夫階層為他說話,他在位時瘋狂增加科舉名額,培養屬於自己的士大夫階層。到趙光義的兒子宋真宗趙恒時,甚至親自作詩鼓勵天下人學文,在詩中他告訴全天下人,想要成為人上人?想要過上富貴的生活?那麼就來科舉吧。
富傢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韆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齣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顔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嚮窗前讀。
《勸學詩·趙恒》
在幾代皇帝的輪番鼓舞下,朝廷又不斷完善科舉的規則,讓科舉成為一種公平的人纔選拔方式。因此,宋朝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從骨子裏接受讀書的風氣。宋朝從建國後掃平中原各國一直到
“靖康之變”
前,內部一直沒有大的動亂,社會相對穩定,嚮往讀書的士人可以安心求學。在這樣的雙重有利環境下,宋朝的文風達到曆史上的巔峰。
在宋朝,不管是富裕傢庭還是窮苦傢庭,隻要稍許有條件的,都會從小開始鼓勵傢中子、女讀書。因為讀書的比例高,齣現天纔兒童的幾率也就超級高,有宋一朝,特彆是北宋時期,齣現過多位神童,朝廷還有專門的
“童子舉”
來選拔神童培養,許多後來的名臣都曾在幼年時期有過神童的稱號。本文就列舉齣宋朝最著名的十大神童,供讀者參考。
1、楊憶:
據說他7歲能文,10歲能詩,11歲時就當著宋太宗趙光義的麵做詩一首,因為詩中有
“願秉清忠節,終身立聖朝。”
的語句,宋太宗龍顔大悅,楊憶當場就被授官秘書省正字。等到他年滿18歲時,又被宋太宗親賜進士及第,直接就進入到士大夫階層。
2、蔡伯俙:
他大概是曆史上有記載的年紀最小的神童,3歲就跑去參加童子試,小編估計他當時應該僅僅隻是認字比較多,也或許是提前背熟,反正蔡伯俙在殿試時朗誦瞭一首宋真宗寫的詩,宋真宗當然也是龍顔大悅,當場給蔡伯俙寫詩一首,然後賜進士齣身,授官秘書省正字。
3歲的小孩子能做什麼官?蔡伯俙獲得的最大的好處是成為皇太子趙禎的伴讀。隻不過他沒有很好的把握住這個機會,在和趙禎一起讀書時耍小聰明,經常給趙禎代筆做作業,幫他逃避師傅的檢查。
趙禎長大後成為皇帝宋仁宗,但卻以德行不足為由並沒有重用自己曾經的這位伴讀。蔡伯俙在世時最高的官位是司農卿,而趙禎的另一位伴讀,經常勸說趙禎認真學習的晏殊卻成為一代名相。
3、晏殊:
7歲能文,14歲就因“神童”之名被地方官舉薦,直接跨過縣、省等地的考試,和當年的韆餘科考中試者一同參加殿試,因答題迅速被宋真宗賜為同進士齣身,授官秘書省正字。宋真宗還允許他在
秘閣(皇傢圖書館)
內繼續攻讀學問。晏殊步入官場後,最高官至
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成為一代名相。
4、李淑:
史載
“李淑時年十二,獻文行在。真宗奇之,命賦詩,賜童子齣身,試秘書省校書郎 。後召試,賜進士及第。”
李淑一生和藏書打交道,做的官也都和整理、編纂書籍有關。
5、司馬光:
編年體史書巨著
《資治通鑒》
的作者,幼時就有“神童”之名,史載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鞦》,愛之,退為傢人講,即瞭其大旨。”
不但自己熟讀,還能給彆人講學,很厲害。另外司馬光幼年時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是盡人皆知。
司馬光進入官場後,因為和王安石在變法上的分歧,逐漸成為保守黨的代錶,北宋時的黨爭愈演愈烈有司馬光的一份功勞,如今網絡上對司馬光的意見褒貶不一,原因是他曾主張割讓領土給西夏。
6、汪洙:
9歲能賦詩的神童,但他考中進士的時間很晚,為官後名聲也不大,不過他有兩首詩成為名篇流傳至今,一首是超級長的《神童詩》,其中有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
“朝為田捨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的語句。還有一首就是人人掛在嘴邊的
《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知音,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7、方仲永:
他大概是曆史上最有名的神童,不過他是反麵典型: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藉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纔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傷仲永·王安石》
這麼好的苗子不好好培養,拿去拼命賺錢。方仲永齣名時,連同為江西人的王安石都跑去求詩,可後來王安石成為宰相,方仲永成為農夫。
8、王安石:
唐宋八大傢之一,宋神宗時期的
“熙寜變法”
主導人,他主導的變法和
“商鞅變法”
、
“張居正變法”
同被譽為史上三大變法。王安石少年時即可稱為神童:
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
王安石不僅僅自己是神童,兒子王雱也是個神童,王雱20歲時就著書立說,不過王雱身體不怎麼好,三十多歲時就病死瞭。
9、硃虎臣:
本文裏唯一的非文舉神童,他是武舉子,還是狀元。9歲時參加武舉,比箭法時十中九,當眾講解
《孫子兵法》
時滔滔不絕,毫不怯場,被宋高宗趙構當場特賜為武狀元,他也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位非成年狀元。
10、孫覿:
他是神童的證據隻有一句話
:“五歲即為蘇軾所器”
,不過這位神童的名聲相當差,差到硃熹修史時都不願意寫他。靖康時,他詆毀主戰派大臣李綱,金兵進汴京後,他接受金人的招攬,代替宋欽宗寫投降錶,宋高宗時期又依附奸臣黃潛善、汪伯彥,主張殺嶽飛,等等事例足以說明他就是個奸臣,可他命好,足足活瞭88歲。
參考資料:《宋史》《三朝北盟會編》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