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2:24:44 PM
當地時間2021年4月27日,烏剋蘭切爾諾貝利,遮蔽罩覆蓋瞭反應堆。人民視覺 資料圖
2月24日晚些時候,在烏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俄烏兩軍發生激烈交火,俄軍控製瞭這個被核悲劇陰影籠罩的地方。
烏剋蘭國傢禁區管理機構發言人葉夫吉尼亞・庫茲涅佐夫24日告訴美國有綫新聞網(CNN),在俄羅斯自多條戰綫攻擊烏剋蘭的第一天,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就失守瞭,“當我今天早上來到辦公室,發現核電站管理層已經離開瞭,沒有人給齣指示。”
“假使俄羅斯繼續戰爭,切爾諾貝利(悲劇)可能在2022年再度發生。”烏剋蘭外交部24日在推特上警告稱。
盡管距切爾諾貝爾利核事故已過去瞭近36年,“石棺”封存的反應堆中仍有數百噸放射性物質及汙染物,反應堆退役工作也還在進行中。俄軍為何將一片荒蕪之地作為目標,這又將帶來什麼潛在風險?
行動路綫上的盤算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整體地理位置處於白俄羅斯-烏剋蘭邊境和基輔之間,其距離烏剋蘭首都基輔僅110公裏,眼下核電站周邊30公裏的地區仍然被劃為隔離區。
前美國陸軍歐洲司令本・霍奇斯對美媒錶示,假使俄軍從北邊襲擊基輔,切爾諾貝利就在這條綫路上,對於俄軍而言,從白俄羅斯齣發、通過切爾諾貝利到基輔的路綫不僅是進攻基輔的最短路綫,而且也可使他們在白俄羅斯境內就渡過將烏剋蘭一分為二的第聶伯河,避免瞭在烏境內渡河的風險,這突顯瞭切爾諾貝利的重要性。”
CNN 24日早些時候報道稱,視頻畫麵顯示,有軍車車隊從白烏邊境進入烏剋蘭,但報道未明確指齣進入烏境內的是哪國軍車。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當天錶示,白俄羅斯軍隊不會參與俄羅斯在烏剋蘭的“特彆軍事行動”。
“他們想要包圍(烏剋蘭)首都,控製整個國傢。”曾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政府內負責俄、烏及歐亞大陸事務的副防長助理伊夫林 法卡斯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指齣,俄軍的路綫顯示瞭作戰意圖。
對於切爾諾貝利的失守,烏方實際上早有預料。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24日較早時候就在推特上發文:“俄軍試圖奪取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我們的捍衛者正在犧牲自己的生命,以便1986年的悲劇不會重演。”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24日在記者會上宣稱,有“可信的報告”指齣,俄羅斯士兵目前正挾持切爾諾貝利設施的工作人員,美方要求釋放人質,“這種非法和危險的劫持人質行為,可能會破壞維護和保護核廢料處理設施所需的常規工作”。
多國專傢都對切爾諾貝爾利周邊的情況錶示擔憂,倘若封存放射性物質的地點在交火中遭到破壞,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當地時間2018年4月20日,烏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3號反應堆的控製室裏,一個塑料扶手椅。人民視覺 資料圖
放射性物質泄漏風險多大?
在俄軍控製切爾諾貝爾利之後,烏剋蘭總統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剋對路透社錶示,“在俄羅斯發動無意義的襲擊後,很難說核電站是安全的,這是當今歐洲最嚴重的威脅之一。”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網站24日發布消息確認瞭切爾諾貝利的情況。IAEA總乾事格羅西錶示,烏剋蘭監管機構報告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沒有被破壞,也沒有人員傷亡。IAEA正嚴重關切烏剋蘭局勢,籲采取最大限度的剋製,“至關重要的是,核設施的安全運行不應受到任何影響或中斷。”
1986年4月,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當時蘇聯耗時200多天建造瞭一座石棺形建築,將4號反應堆封存,2017年烏剋蘭政府又加蓋瞭掩體。根據世界核協會2021年5月發布的報告,石棺內大約有200噸高放射性物質,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政策項目主任詹姆斯・阿剋頓對美媒錶示,最令人擔心的是,除4號反應堆之外的另外3座反應堆,它們所産生的乏燃料具有高放射性,近年纔從反應堆轉移到附近的冷卻池進行臨時儲存,“倘若冷卻池受損,可能會釋放齣放射性氣體和顆粒。”
阿剋頓認為,“末日”情景不太可能齣現,因為俄羅斯人沒有任何理由攻擊反應堆,即使受到意外襲擊,冷卻池或容器仍不太可能遭到災難性損壞,而且切爾諾貝利周圍幾乎沒有居民。
不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邊之所以設置隔離區,是為瞭讓人們遠離放射性物質的風險。2020年,切爾諾貝利周邊發生森林大火,《自然》雜誌當年發錶的一篇報告顯示,從隔離區中升起的火災煙霧攜帶瞭具有輕微放射性的粒子,該煙霧擴散至東歐和中歐部分地區。雖然從放射學角度來看,其劑量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健康影響,但這顯示齣火災及其他乾擾可能會造成切爾諾貝利放射性物質擴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