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不能忘記 民眾最在意的 《四月之聲》:武漢「發哨人」後 又一次中國民意自發的輿情事件 - 趣味新聞網


不能忘記 民眾最在意的 《四月之聲》:武漢「發哨人」後 又一次中國民意自發的輿情事件


發表日期 2022-04-23T19:00:21+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不能忘記,民眾最在意的,始終是那些被刪除的視頻、文章中,所反映的問題,到底能不能讓政府反思問題? .....


    

4月22日晚間,許多內地民眾在朋友圈,都看到瞭一則被瘋狂轉發的視頻「四月之聲」。影片內容並沒有太多「爆點」,甚至可以稱得上平凡:它從上海3月15日召開防疫發布會開始,有運送物資的物流人員的抱怨、有抱怨防疫亂象的上海人民、有著急打120的上海人民……這個影片太超齣尺度嗎?需要知道,在此次上海疫情中,類似的文章與影片,太多太多瞭。

而後微信視頻號禁止瞭這篇文章,這是將此事上升為「輿情事件」的開始。有民眾開始將原本的橫式影片豎著放,有民眾將影片內的旁白轉成不可以刪除的音頻格式分享⋯⋯就算不在上海、也不太想關注時事的人們,許多都開始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一則視頻?」

四月之聲影片在內地全網封禁。(截圖自影片)

到瞭4月23日上午,朋友圈中各種轉發「四月之聲」的影片有些被刪除、有些「僥倖存活」。甚至許多人開始轉發中國官員在2021年一場記者會中錶示的,「中國有14億人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腦袋、自己的思想,每個人也都有在網上錶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權利。」

上一次這種不分城市、隻是基於對於受苦百姓的共情之網路輿情事件,還是在2020年之時。

2020年一篇文章《發哨子的人》刷屏朋友圈,在被刪除之後,短時間內微信公眾號上先後齣現瞭日文、英文、繁體字、火星文等多種形式,甚至齣現瞭摩斯密碼版等等。

2020年《發哨子的人》在內地網絡廣傳。(微信截圖)

已經退休的大陸《環球時報》總編輯鬍錫進,在「四月之聲」爆火並被刪除後發文錶示,上海人有怨氣、需要有釋放的渠道;全國其他地方的人也有焦慮,需要釋放齣來。刪帖不能極化,網絡管理要維持社會秩序、也要給民眾留下錶達意見的空間。

如果拿「四月之聲」與《發哨子的人》相比,會發現兩者雖然很類似,但還是有不同。此次民眾雖然情緒高昂,但並未高漲到像《發哨子的人》當時那樣的程度。畢竟2020年那時疫情更不明朗、也沒有疫苗,人們懷念李文亮醫生,甚至將矛頭對準中央政府。

並且,此次「四月之聲」的引爆,原先還是停留在對上海防疫亂象之質疑,直到各種刪帖,纔又更激化情緒「為什麼不讓老百姓說話」。這與2020年那時有著差異。 兩年前確實許多民眾將矛頭對準中央,但經過這兩年中國的防疫成績,今日民間輿論分成好幾派,不在上海的民眾許多認為「這是上海前期防疫沒做好,其他地方並沒有這樣」。

刪除視頻,無疑是添上一大把柴火。

上海疫情爆發至今,有許多疲憊的基層醫護人員,民間也充滿對亂象的不滿。(AP)

為什麼刪帖、是誰刪帖?就算是從事相關工作的人,也隻能說「這很複雜」。是當地政府要刪、是各網路企業「尺度標準」不同、還是哪個網路政府部門的指示?這些都有可能。

而為什麼刪,也並沒有單一標準。有些時候尺度大的文章,反而意外被保留瞭;有些時候一則感覺「並不超過」的視頻,當被廣為傳發,就可能被刪除。刪、民眾轉;刪、民眾推齣新版本,這是長久的輿情博弈。

這種情況平時老百姓能接受(或是習慣),但在特定時候,這種「你刪我轉」也會將問題上升到新的層次。

網路的管理,輿情的變化,都是一個動態過程,會隨著時間演變、當時情勢不同,而有不同現象。這是大陸政府長久的功課。但不能忘記,民眾最在意的,始終是那些被刪除的視頻、文章中,所反映的問題,到底能不能讓政府反思、並總結問題?

問題,能不能被解決?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三問中國防疫

三問中國防疫

    在《新冠疫情的「三個沒想到」》一文中,曾提到新冠肺炎從爆發至今的「三個沒想到」:沒想到中國在早期可以很快穩控疫情,沒想到擁有先進醫療條件和資源的歐美等發達國傢會造成百萬人死亡,沒想到作為抗疫優等生的中國會在疫情下半場遭遇巨大挑戰和輿論攻訐。 具體到第三個沒想到,也即「沒想到作為抗疫優等生的中國會在疫情下半場遭遇巨大挑戰和輿論攻訐」,時下仍然處在疫情防控關鍵期的上海,令外界有瞭更多且具體的「沒想到」:沒想到此輪疫情之前一直作為精準防疫模範城市的上海會到今天這個地步,沒想到綜閤能力一直遙遙領先的上.......


行政有效、治理無效? 上海疫情失控的根源在哪

行政有效、治理無效? 上海疫情失控的根源在哪

    在上海新冠疫情(COVID-19)防治期間,儘管上海政府展現齣瞭一定的行政能力和組織能力,但在基層的治理效果卻不理想,一方麵基層治理人員因持久高負荷運轉而陷入疲勞戰,另一方麵基層治理引發瞭諸多爭議,陷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復旦大學政治學者林尚立所說的「行政有效,治理無效」的局麵,而這種睏境也基本上是中國行政治理模式的睏境,值得深入反思。 上海疫情防控政策從最初的3月份錶示不封城,到後來的局部封城,再到現在的全域靜態管理,一路走來防控強度不斷升級,兩韆多萬的上海市民都在配閤政府的防控,現在.......


北京觀察|中共二十大及中南海裡的會談室

北京觀察|中共二十大及中南海裡的會談室

    中共官方媒體近日密集報道各地方與各中央部委機關選舉二十大代錶的消息。比如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在4月21日至22日的中共廣西代錶選舉會議上全票當選二十大代錶。 那麼,在中共五年一屆的官員更替過程中,如何篩選齣中央領導機構人選?正在推進各項前期事項流程的中共二十大,相關訊息作為敏感訊息並未被披露。參考此前的換屆流程,或可窺豹一斑。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期間,中共採用的是會議推薦方式來確定中央層麵的官員人選。中共十八大後的中共反腐風暴披露的案件訊息顯示,已經落馬的中共中央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中辦.......


「台獨頑固分子」的統派叔父 傢族歧路摺射齣的台灣命運

「台獨頑固分子」的統派叔父 傢族歧路摺射齣的台灣命運

    颱灣著名統派大老、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吳澍培4月24日病逝颱北,享耆壽90歲。中共中央颱辦、國颱辦於4月28日對此錶示哀悼,讚譽吳澍培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並強調「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行為與那些數典忘祖的『颱獨』分子形成鮮明對照」。 事實上,外界鮮為人知的是,吳澍培胞弟吳澧培乃颱獨大老,曾在海外創立阿扁之友會,現為蔡英文政府總統府資政。其大哥吳溫培之子吳釗燮為現任颱灣外交部長,被大陸國颱辦公開點名為「颱獨頑固分子」;而吳釗燮之子吳迪曾任民進黨駐美副代錶,也擔任過美國颱獨團體「颱灣人公共事務會.......


三個中國輿論熱點 看「信心比黃金重要」正從想像走嚮現實

三個中國輿論熱點 看「信心比黃金重要」正從想像走嚮現實

    過去一段時間,有幾起熱點事件,看似彼此無直接關聯,但都在以某種直接有力的方式解釋著一個老生常談的命題:對今天的中國來說,信心為什麼比黃金更重要? 第一起事件是北京疫情初期的搶購物資潮。4月24日北京爆發新一輪疫情伊始,北京民眾很快開始囤貨與搶購物資,以至一度齣現不少商超貨架空空、網店騎手無法配送的緊張局麵,各大商超不得不採取臨時延長營業時間的舉措,以緩解物資搶購潮。雖然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在4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已經明確告訴人們「目前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場貨源供應充足,交易正常」,但因有上海的前車.......


近三年僅錄得一宗新冠確診 內地的這片淨土緣何「獨善其身」?

近三年僅錄得一宗新冠確診 內地的這片淨土緣何「獨善其身」?

    內地本輪疫情來勢洶洶,自4月以來已新增逾55萬宗本土感染,但值得注意的是,有這樣一個省份麵積是香港的1000多倍,邊境線更是長達近4000公裏,不僅未受本輪疫情波及,就連疫情發生至今近3年的時間內亦僅錄得1宗確診,可謂幾乎「零疫情」。那麼,這片淨土是哪裡?答案就是西藏。西藏是全中國最後一個「失守」、首個「清零」的省份,它又是如何在疫情大爆發時「獨善其身」?《香港01》將以此文為您進行梳理。 2020年,西藏首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為當地醫護寫下感謝信。(網易新聞) 全國最後一個「.......


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鈎、自我封閉嗎?

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鈎、自我封閉嗎?

    我們這是怎麼瞭?麵對中國防疫過程中上演的一幕幕魔幻現實主義場景,很多人都在追問這樣一個問題。與此問題相關的另一個擔憂與疑慮是: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鈎、自我封閉嗎? 之所以有此擔憂和疑慮,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第三個年頭,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傢和地區在新變種奧密剋戎的襲擾下,不得不「與病毒共存」之際,作為疫情上半場防疫優等生的中國,基於「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始終如一在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不惜一切代價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對於染疫者,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




《四月之聲》:武漢「發哨人」後 又一次中國民意自發的輿情事件

數位匯流 兩岸媒體轉型應變

物資寧可放到爛也不發 上海民眾氣到當街砸 - 財經


前一篇新聞
中國鐵建香港高層涉騙7530萬元信用證 串謀詐騙罪成候判
后一篇新聞
點甩身?私傢車違泊遭環保鬥前後包抄 車頭放告示「後果自負」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