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1:34:04 AM
宣宗硃瞻基是明朝賢明的君主之一,與他的父親仁宗共同開創瞭舉世聞名的仁宣之治。明帝國也在他們父子的手中走嚮頂峰,很多人說物極必反,多少有些唯心主義,但事實往往就是這樣。
英明的硃瞻基發布瞭很多命令,其中一條就是教授宦官學習知識,正是這一政策,讓之後的明帝國濛受巨大損失。宰相的廢除是皇帝下的命令,內閣是皇帝設立的,錦衣衛是皇帝設置的,宦官同樣是皇帝賦予的權力。
史料記載“後宣宗設內書堂,選小內侍,令大學士陳山教習之,遂為定製。”宣宗在皇宮設置瞭內書堂,其作用是教授宦官學識,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成為一種製度。那麼明宣宗為何要教這些宦官讀書,這其中隱藏瞭怎樣的目的?
圖1 硃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
一、宦官是唯一可以啓用的力量
從硃瞻基的執政錶現看,他是一位相對寬厚仁慈的君主,就是這樣一位皇帝,仍逃不瞭言官的指責甚至謾罵。明宣宗也被人詬病為蛐蛐皇帝,這鬥個蛐蛐雖然稱不上高雅,也不應上綱上綫吧。
作為一國最高領導人,有點自己的愛好也很正常。難道古代皇帝就必須按照聖賢指引的道路走,那隻不過是士大夫的一廂情願罷瞭。硃明王朝可並非宋朝君臣共治,從硃元璋的暴行開始就已經把士大夫得罪光瞭。
作為言官或者內閣成員,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監督皇帝,由於硃瞻基的仁厚,以至於那些大臣們更加肆無忌憚。重文輕武是明朝的習慣,而不受製約的文官則會壞瞭大事。為瞭確保皇權的絕對唯一,硃瞻基決定啓用要藉助另一批人的力量,這就是宦官。
圖2 明朝太監們所佩戴的三山帽
在硃瞻基做太子的時候,就隻有宦官陪伴左右,這些宦官對他很好,並且言聽計從,對於硃瞻基來講,這些宦官就好似傢人一般。麵對大臣的步步緊逼,硃瞻基左右四望,眼前的就隻有聽話的宦官。
雖然硃瞻基很清楚啓用宦官的危害,也清楚為什麼太祖禁止宦官乾政,但對比那些士大夫,他更相信官宦,於是硃瞻基邁齣瞭第一步,教授宦官讀書。一個學富五車的罪犯,自然比一個文盲強盜可怕得多。
一群學識淵博的宦官能造成什麼危害?輕者擾亂朝綱,重者禍國殃民。不過當時的硃瞻基可能沒有考慮這麼多,畢竟他也不能預測未來。
圖3 硃元璋(1328年―1398年)
二、為瞭製衡文官力量
在洪武年間,硃元璋作為最高統治者,他乾掉瞭丞相製度,作為交換,他必須每天忙碌到深夜。因為沒人幫他處理政務,權力全部集中在他一人身上。硃元璋齣身平民,不怕苦不怕纍,勤勞程度超越所有明代的皇帝,但他也不是超人,一國需要處理政務數量是巨大的。
所以硃元璋設置瞭殿閣大學士,史料記載“十一月戊午,置殿閣大學士,以邵質、吳伯宗、宋訥、吳沉為之。”這就是內閣的前身,然而硃元璋設置這些內閣大學士,隻是處理政務的參謀人員,還沒有之後的票擬的權力。
到瞭永樂年間,硃棣正式設立的內閣,硃棣他勤奮的程度顯然不能跟他父親相提並論,必須有人來幫助,但硃棣皇位來之不易,自然對內閣權力嚴加控製。隨著時代的發展,皇帝的勤奮程度越來越差,權力就下放得越來越多。
宣宗上台後,更懶瞭,而且國傢大事也實在太多,所以他再次賦予瞭內閣大臣票擬的權力,各地的奏摺在上奏皇帝之前,內閣大臣需要在奏摺上用紙條標寫上意見、建議,讓皇帝最後修改確定。這無疑把軍國大事的一部分權力給瞭內閣,所以內閣成為國傢的核心樞紐。
圖4 明朝中央集權製
白駒過隙,隨著內閣權力過大,宣宗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論什麼朝代,一方勢力過強必定會齣問題的。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皇帝就經常被大臣廢立,而他硃瞻基必須要保住老硃傢的天下。所以他需要另一批人製約文官的權力。
奏摺的票擬權在內閣大臣手中,批紅權在皇帝手中,這些司禮監的宦官們,經過的係統的教育,肚子裏也有瞭墨水,在皇帝的授意下,開始幫助皇帝行使批紅的權力。這一製度賦予瞭司禮監過大的權力,好在宣宗皇帝監管嚴格,纔沒有齣現什麼亂子。
不過到瞭後期,宦官開始肆意使用這些權力,皇帝則變得更加懶惰,以至於齣現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權傾朝野的宦官。
圖5 魏忠賢(1568年-1627年)
三、皇帝的精力有限,需要有人幫助
作為帝國的皇帝陛下,除瞭處理公務還要享受生活,這是人的私欲導緻的,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要享受生活,就會放棄一些行使權力的機會,就好比明武宗硃厚照,沉湎享樂,大權旁落被劉瑾鑽瞭漏洞。
如果不是那些直言敢諫的大臣堅守原則,例如李東陽、楊廷和、楊一清等等,那麼多國傢就可能毀於一旦。宰相製度源遠流長,其官職和其作用的必要性在曆朝曆代都有證實。北宋吸取瞭唐朝的教訓,但也沒有廢除宰相,隻是把宰相的權力分化,不僅設置瞭正副宰相,還設置瞭參知政事來監督宰相的權力。
北宋的東西二府分製,更是把軍權、政權分開,使得大臣無法超越皇權。但宰相是必不可少的,皇帝一國首腦,大政方針需要他來拍闆,而繁瑣的政策規劃、製定則需要大臣的幫助。硃元璋廢掉瞭宰相,內閣則很快齣現,其權力超越瞭宰相不知道多少倍,而且是軍政一把抓。
圖6 明朝 禦馬監太監 腰牌(正麵)
中央集權是必要的,而行使權力則必須有人輔佐,隨著明帝國的繁榮、強盛,處理的事情則會越來越多,就算皇帝如硃元璋,也不能連續24小時不停地乾活,更彆說那些不想乾活的皇帝瞭。
硃瞻基教授宦官讀書,並賦予權力是有著他的考慮的,硃瞻基可是少有的精明帝王,但事已至此,權力製衡必須執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史料記載“考其禍敗,其去漢、唐何遠哉。雖間有賢者,如懷恩、李芳、陳矩輩,然利一而害百也。”
而硃瞻基也打開瞭潘多拉魔盒,宦官登上政治舞台後開始肆無忌憚,因為權力的下放,讓其可以輕易掌握大權,不止如此,司禮監還可以掌握東廠、西廠等特務組織,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其影響也是更為惡劣。
文:九魚亭
參考文獻:《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明史.列傳第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