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2:02:45 PM
引言:
黑格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從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曆史中吸取教訓。
這不是黑格爾的文字遊戲,也不是筆誤,而是真理,隻有細細品讀,然後迴溯曆史,展望現在,人類就會發現,所有的教訓,是從未被吸取的,所有的故事,都是曾經演繹過的。
全文5400字左右,且看一齣曆史的迴溯,看過之後或有煥然大悟之感!
(黑格爾)
一:冷戰是何時開始的?很多人心中的答案或許是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但這隻是標誌性事件,而不是開始,最早的冷戰一詞,齣自1946年初美國參議員伯納德・巴魯剋的演說詞中。
在這份演說中,他稱
“美國正處在冷戰方酣之中”,
隨後這個詞語,在經過斯大林、丘吉爾、杜魯門等人反復述說之後,成立一個約定俗成的詞語,並深深影響瞭世界。
而這個詞語能影響世界,則和四個人的助力有關。
第一個人急切,第二個人虛僞,第三個人算計,第四個人彪悍。
二:急切之人。
1946年2月9日,一個鬱鬱不得誌的人,正在莫斯科美國使館中,無聊地聽著收音機。
突然,收音機中的話語,引起瞭他的注意,講話的人正是蘇聯領袖斯大林。
聽著收音機中那威嚴的話音,這個人明白,自己翻身的機會貌似來瞭。
當斯大林說:
隻要帝國主義存在,就不會有和平,無論蘇聯國內的和平,還是國外的和平,都不會有的!
他整個人高潮瞭,興奮的立馬奮筆疾書,刷刷刷用筆寫下瞭自己的看法。
這些看法中,最至關重要的論述就是:
我們麵對著這樣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熱地為之獻身的信仰認為。
同美國不可能達成長遠的妥協;若要使蘇維埃國傢獲得安全,就應該,也必須擾亂美國社會的和諧,摧毀美國的傳統生活方式,破壞美國的國際權威。這支政治力量擁有無上的權力,可以支配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的全部人力,支配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土的全部資源。
隨後意猶未盡的他,又補充瞭一句:
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套精心設計的、覆蓋麵極廣的機構在其他國傢施加它的影響。
最後得齣的總結是:
蘇聯這個政權是不通情理的,卻對於武力邏輯高度敏感,好像一輛開足發條的玩具汽車,隻有遇到無法對抗的力量纔會停下來。美國必須以實力遏製蘇聯。
恰在此時,美國國務院指示美駐蘇使館上報對蘇聯的看法,一看機會難得,這個人立馬將兩個秘書和武官叫來,讓所有人看到自己抱病工作的樣子。
隨後口述瞭一份長達8000字的電報,簽發給華盛頓。
這個人就是齣生卑微,亟待仕途翻身的美國駐蘇聯大使館參贊喬治・凱南。
這封報告就是著名的“凱南報告”。
(杜魯門)
三:虛僞的杜魯門。
這封長達100頁的報告發迴瞭華盛頓,隨後來到瞭喬治・凱南好友剋利福德那裏。
看著這份寫得如此好的報告,剋利福德也欣喜若狂。在接受杜魯門指示之後,開始奮筆疾書,總結其中的反蘇理論,撰寫文章,匯總成瞭一份沉甸甸的美蘇關係報告送進瞭白宮。
杜魯門對這份長達100頁的美蘇關係報告興趣盎然,看得津津有味。
邊讀邊迴味的他,尤其對下麵這段話拍案叫絕:
軍事力量的語言是強權政治的信徒們懂得的語言,美國必須準備發動原子戰爭和生物戰爭,並創立一種全球主義,旨在支持和幫助在任何情況下受到蘇聯威脅或危害的所有民主國傢。
看完報告後,沒忍不住睏意的他,拿起電話就問道:
剋利福德,這報告的副本有幾份?
剋利福德:10份?
杜魯門說:我要餘下的9份,立即拿到我這兒來!
剋利福德立馬將剩下的9份文件送進白宮,杜魯門看著這報告,思索片刻後,鎖進瞭保險櫃,隨後用告誡的口吻自言自語說:
必須鎖起來,嚴加保密,否則,任何跟俄國人的鬥爭都有可能以失敗告終,如果這個報告泄露瞭齣去,白宮和剋裏姆林宮的屋頂都要被掀翻。
隨後,在匯總瞭喬治坎南的報告,還有剋利福德的報告後,杜魯門就研究齣瞭自以為是的
杜魯門主義。
這主義的核心隻有一點,
以“遏製共産主義”的名義,踐行美國的全球霸權擴張。
但,杜魯門雖然言行粗魯,卻是一個低調且謹慎的人,他擔心過於急切地
拋齣自己的杜魯門主義
,會讓自己遭遇不必要的非議,
隨後就開始選擇閤適的人選,來完成這件事!
然後,他看到瞭一個失意的政客,這個人就是丘吉爾。
(不放棄摺騰的丘吉爾)
四:算計的丘吉爾。
丘吉爾大傢都知道,二戰中的英國首相,鼎鼎大名的三巨頭之一。
因為在二戰中堅持抗戰的做派,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但這是過去時,二戰後期的丘吉爾,居然在英國大選中落敗,失去瞭英國首相寶座,成瞭一個徹頭徹尾的平民。
敗選之後的他,恰好在美國遊曆,至於遊曆的目的,就是
挑撥蘇聯和美國的關係,讓漸漸式微的英帝國,有喘息機會,讓美蘇爭鋒,讓英國火中取栗,繼續維係搖搖欲墜的帝國國運。
從這個角度看,杜魯門需要拱火的人,丘吉爾需要唱戲的舞台,兩人可謂一拍即閤。
杜魯門是明麵上的掌權者,如果悍然發錶激烈的語言,會引發輿論風潮,也讓事情沒有瞭轉圜的餘地,要是有一個威望很高,但卻沒有實權的人物齣馬,無疑事半功倍。
丘吉爾有心,杜魯門有意,兩人順利地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見瞭麵。
在杜魯門闡述瞭自己的冷戰意圖後,非常反共的丘吉爾立馬錶達瞭支持的態度,並一起商議瞭演說的綱領。
為瞭能讓丘吉爾盡心竭力辦事,杜魯門也想瞭不少辦法,由此纔有瞭一段趣聞。
(丘吉爾)
五:美酒、雪茄管夠,你隻管寫就完瞭。
丘吉爾除瞭政治傢身份之外,還有個身份就是英國暢銷書作傢,這筆杆子也是厲害得緊。
一看丘吉爾答應,大喜過望的杜魯門立馬邀約丘吉爾乘火車去自己的傢鄉密蘇裏州富爾頓。
路上兩人邊打牌,邊交流,談笑風生,玩得不亦樂乎。
到達密蘇裏州之後,為瞭丘吉爾能安心寫作,杜魯門又安排豪華飯店,盛情接待。
接待過後,丘吉爾開始瞭寫作節奏。
誰曾想,卻遲遲進不去狀態,一問纔知道,是沒酒啊?
一看這情況,杜魯門犯難瞭,密蘇裏州的富爾頓城是一個禁酒的城市,沒酒可賣,咋整?
考慮一會後,杜魯門匆忙下令,派美國空軍從附近的城市用最快的速度運來瞭美酒,然後安排多情的美女,將酒杯遞到瞭丘吉爾手中。
看著多情的美女和美酒,丘吉爾欣然笑納,恢復瞭狀態,奮筆疾書起來。
為瞭照顧好丘吉爾,杜魯門甚至將丘吉爾的孫子請到白宮,專門問他丘吉爾還有啥嗜好不?
丘吉爾的孫子,深諳祖父嗜好,就說,
我爺爺有抽雪茄的癖好。據說是早年間在古巴瞥見古巴女人撩裙子,在大腿內側捲煙葉製造雪茄後,纔愛上雪茄的。
聽完這話,杜魯門立馬投其所好,進口瞭世界上最好的雪茄,讓丘吉爾享用。
美酒、雪茄還有美女的加持,讓丘吉爾狀態特彆好,費時不久,就完成瞭精彩的演說稿。
一看時機成熟,杜魯門趁熱打鐵,邀請丘吉爾演講。
(虛僞的和平砥柱)
六:鐵幕演說。
1946年3月5日,杜魯門親自陪同丘吉爾進入瞭威斯敏斯特學院演講廳。
諾大的演講廳座無虛席到處是人。
看著這熱烈的氣氛,杜魯門恭維丘吉爾說:
說完這話之後,他帶頭鼓掌,然後引齣瞭滿堂掌聲。
在掌聲中,丘吉爾緩緩走上瞭演講台,摘下禮帽,眉飛色舞地開始瞭敘述。
看著杜魯門,暗含深意的眼神,丘吉爾依靠淵博的知識,超人的記憶力和感染力,發錶瞭題為《和平砥柱》的富爾頓演說。
這演說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
從波羅的海海岸的什切青,到亞得裏亞海邊的裏雅斯特,一重鐵幕降下,橫斷歐洲大陸。鐵幕後是中歐和東歐古老國傢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地拉那、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亞,它們及其周圍的人口全都落入蘇聯勢力範圍之內,從屬於莫斯科的控製。
說著說著,越來越興奮的丘吉爾錶達瞭自己的真意,希望擁有原子彈的美國跟英國結成
“英語民族的友好聯盟”。至於目標嗎,當然是共同對付蘇聯。
在錶達美國對蘇聯政策的態度後,他說齣瞭杜魯門最愛聽的話:
最令他們(蘇聯)贊賞的莫過於力量,最令他們鄙視的莫過於軍事軟弱。
這話的意思,跟杜魯門主義何其相似啊?
整個演講中,丘吉爾都稱蘇聯是世界各國安全和自由的主要威脅,各國應當團結起來,在英美的領導下,用武力消除蘇聯的威脅。
這露骨的美、英聯閤稱霸世界的思想,在極富煽動性的話語詮釋下,儼然是至暗時刻翻版。
如果英語民族聯邦和美國閤在一起,並在海洋、天空、科學、工業和媒體領域中進行世界範圍的閤作,則在力量對比關係上將締造齣不可動搖的優勢。
看著侃侃而談的丘吉爾,杜魯門滿意地笑瞭,敲山震虎,藉力打力,用英國人的口說齣這樣的話語,就看蘇聯人如何接招瞭。
富爾頓的演說就此成瞭冷戰的揭幕詞。
(鏗鏘三人行)
七:彪悍的斯大林。
演說立馬在蘇聯引發瞭憤慨的迴應。
斯大林義憤填膺地說道:希特勒就是從宣揚種族理論開始挑起戰爭的,他斷言隻有德語民族纔是最優秀的人種。丘吉爾先生也是從種族理論開始來挑動戰爭的,企圖證明隻有英語民族纔是最優秀的民族,纔能負責主宰全世界的命運。事實上,
丘吉爾先生及其英美朋友們是嚮非英語民族提齣瞭一個最後通牒:乖乖地承認我們的霸權,則一切都好,否則就是戰爭。顯然,丘吉爾的方針就是戰爭的方針,就是號召發動反蘇戰爭。
這段話可謂犀利,暗指丘吉爾是希特勒的徒子徒孫,是狂妄的民族主義分子,是昂撒人優先意識加持下的狂徒,他說的話語一文不值。
駁斥完之後,意猶未盡的斯大林,在1946年4月5日,召見美國駐蘇聯大使史密斯將軍,指責美國和英國結成的反蘇同盟,警告美國不要玩火。
一看成功地激怒瞭斯大林,杜魯門雖然暗搓搓開心,但覺得時機不到的杜魯門,又開始緩和同蘇聯的關係,邀請斯大林訪問美國,商討所謂的美蘇關係大計。
深諳國際博弈套路的斯大林,對於杜魯門的建議嗤之以鼻,用身體欠妥迴絕瞭。
至於迴絕的因由,如果去瞭就是認慫,會齣大問題。但這迴絕也給瞭杜魯門藉題發揮的機會和等待齣來的變局。
(杜魯門主義)
八:美國人搭台,英國人唱戲。
丘吉爾的英美聯閤演講,果然引動瞭英國。
過瞭幾個月,英國駐美外交人員就登門求助起瞭美國。
你都說瞭要聯閤嗎,英國人當然不會客氣,背後看局勢的歐洲其他國傢,也在暗暗觀察。
原因無他,大傢日子都不好過啊。
二戰打的歐洲一片蕭條,飢荒、瘟疫橫行,完全沒瞭曾經世界中心的樣子。
1947年2月21日,英國駐美大使英弗查佩爾勛爵派遣他的私人秘書,會見瞭美國副國務卿艾奇遜說,希望安排英國大使會見國務卿馬歇爾,遞交“藍皮書”。
看著鄭重按外交禮儀辦事的英國人,艾奇遜明白這一定是大事,立馬以代理國務卿身份,會見瞭英國大使英弗查佩爾。(馬歇爾參加普林斯頓大學200年校慶走不開)
這份“藍皮書”的內容也特彆有意思,
是英國通過正式渠道請求美國,代替英國援助希臘和土耳其,說希臘和土耳其戰後經濟極端惡化,遊擊隊活動加劇,有崩潰危險,如果美國再不行動,蘇聯將趁虛而入。
這做派其實是英國的投名狀,將原本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用移交方式交給美國,減輕英國壓力的同時,用利益交換和妥協的方式,讓美國人進入東地中海,維持局麵,引美蘇互動,減輕英國的壓力。
一看英國人主動拿齣利益,杜魯門那會不答應?在他看來,這是推銷“杜魯門主義”的良機。
隨後美國政府以最快速度,通過瞭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流程,並督促艾奇遜說服國會!
在說服美國國會的發言中,有一段話也很有意思:
在過去的18個月中,蘇聯對伊朗以及希臘北部施加巨大壓力,使三大洲都將遭到蘇聯的滲透,就像一個壞蘋果使整桶蘋果爛掉一樣,希臘的變質會感染伊朗及其以東的所有國傢。
它還會通過小亞細亞和埃及把傳染病帶給非洲;通過早已受到共産黨威脅的意大利和法國帶到歐洲。蘇聯正在以最小的代價進行著曆史上最大的賭博,它不需要盤盤皆贏,甚至贏一兩次就可獲得巨大的收益。隻有美國纔有能力去粉碎這個把戲。這就是英國撤離動地中海給美國造成的有利機會。
看著這充滿競爭意識的發言,美國國會中有不少人錶達瞭反對意見。
參議員阿瑟・範登堡就說,這不對,美國不該如此做?
一看如此,急不可耐的杜魯門隻能指示艾奇遜說明白道理。
在艾奇遜一番,這是美國進入歐洲爭霸世界的必要部署後,秒懂的範登堡也順勢提齣瞭“範登堡修正案”。1947年3月12日,內閣成員和議員集閤在美國眾議院會議廳,聽“範登堡修正案”報告,
闡述乾涉全球事務和攻擊蘇聯的必要性。
這必要性就是兩種方式的選擇,所謂的自由和所謂的專製的選擇,也就是後來的紅藍之爭!
報告通過過,希臘和土耳其獲得瞭四億美元經濟援助,杜魯門終於開始瞭自己預謀已久,乾預全球的杜魯門主義。
這主義,明麵上冠冕堂皇,用“兩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闡述精神,暗地裏卻詮釋瞭美國的霸道。
二選一,你們選吧?
為瞭能在美國國內贏得民眾的支持,杜魯門還語齣驚人的說:
這就是美國對蘇聯暴君擴張浪潮的迴答!
在接連的報告材料還有宣傳攻勢後,冷戰的核心爭奪開始瞭。
這爭奪是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所謂的兩種製度,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生活方式。
答案其實美國人自己就說透瞭,在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中,這個睿智的作者,說過這麼一句話:西方的普世價值,就是第三世界的經濟殖民。
(文明的衝突)
尾聲:
1947年,美國評論傢李普曼齣版瞭一本名叫冷戰的小冊子,發行之後成立暢銷書。
書籍的發行,還有暢想,終於讓美國所有人都知道瞭冷戰這個詞。
然後,世界進入瞭冷戰時代,一場持續30多年的陣營對立時代。
自己打仗,裝聾作啞,彆人開火,群起攻之。
戰前拱火,戰中支援,就是不齣兵,雙標的如此赤裸裸,也真是夠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