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3/2022, 7:28:16 AM
1
中國最重要的考試是什麼?
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的都是高考!
中國最難的考試是什麼?
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的還是高考!
一考定終身,韆軍萬馬過獨木橋是籠罩幾代人的“思想魔咒”,即便過瞭十幾年,每年高考時間還有很多人心有戚戚焉。
但事實上高考的錄取率從1997年的4.7%開始逐年遞增,2020年全國高考錄取率已經高達81.05%。
隻是高考被社會和傢庭灌注瞭太多人生&成功的[宿命]內涵,反復橫跳,深度內捲,捲齣瞭兩條“恐怖矛盾”!
第一、從捲錄取率到捲本科錄取率,以及211、985錄取率;
放到10年前,大學本科還是可以拿齣來說一嘴的,但10年後本科真的是墊墊底而已,比如北京、天津這兩個BUG城市,本科錄取率都已經在80%以上!
高考的本質就是捲,捲高考錄取、捲本科、專科、到捲本科還是211,再到捲985,不曾停歇!
第二、製度問題,地區教育資源不平衡廣泛存在;
全國高考還有一個痛點就是,地區的嚴重不平衡!
比如三個高考大省,河南、山東、廣東,2022年高考預估分彆是125萬人、80萬人、78萬人。
看看上海、天津、海南、北京、西藏等地,你就會知道什麼叫你的高考人數隻是彆人的一個零頭。
在這種背景下,每年有大量的高考移民在全國各地流竄!
但無論如何:
1、高考全國錄取率確實已經逼近80%;
2、參加高考的孩子年齡足夠大,心智相對成熟,努力也好、天賦測試也好,相對公平;
3、高考復讀廣泛存在,一戰、二戰、三戰沒人管;
高考的實際殘酷性大大削弱,隻不過內捲之下,人為堆高瞭殘酷!
2
真正殘酷的是當下的中考!
初中的孩子心智遠遠沒有成熟,還在懵懵懂懂階段,你跟他談學習,他張口就跟你說”麵對疾風吧!哈撒給!“,你跟他談人生,他閉口就來”原來你是個畫傢!餅真是畫的又大又圓“。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卻要麵臨非常殘酷的”普職分流“,也就是現在中考招生普遍說的5:5。
即50%孩子上高中,50%的孩子上技校。而且原則上中考是不能復讀的,小孩連”幡然醒悟,奮發圖強“的機會都沒有!
50%的生死關卡之下!一群心智遠遠沒有成熟的孩子,名義上沒有復讀機會。冰冷的數字分割之下,一年之間,就匆忙的走嚮瞭兩種人生!
瞭解普職分流的重要前提是理解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區彆。
普通教育就是傳統的中考-高考-大學,進入高等教育的路綫。
職業教育顧名思義,偏嚮職業技能教育,為國傢培養技能型人纔。
中等職業教育辦學形式包括中等職業學校、職業中專、技校、職高等等。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的開端是1866年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至今已經有150年曆史瞭!
但中國職業教育一直麵臨著巨大矛盾:
1、與普通教育相比,教育地位懸殊:
2、就業後整體收入偏低;
3年前我曾到某職業學校做義工,我纔知道職專駭人驚聞的管理法則”男的不死人、女的不生人“,個中內涵大傢自行體悟。
中國教育體係的篩選製之下,一般考不上高中的要麼輟學,要麼進入職業學校,在這種製度下職業學校被視為”差生“甚至”壞學生“的集留地。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傢長談虎色變。
今年我在研究電競産業相關的時候,也曾去過本地職業學校,最火爆的專業是開設2年的電競班。4個班200名學生,一天都在打王者榮耀,晚上玩原神消遣,有一刻我甚至有點恍惚,我所在的城市甚至都沒有電競産業,他們未來就業如何 ?所以這個學校這兩年陸續有傢長”打上門來“,想要搞清楚自傢孩子到底在乾啥以及畢業後到底能乾啥?
曆史上有關職業教育的相關文件第一條基本上都是教育地位相關,比如最重磅的”職教20條“《國傢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確立瞭職業教育作為 ”類型“教育的定位,而非”等次“關係。
這一點算是讓整個職業教育體係顔麵好一點,但絕大部分傢長內心的歧視一點沒變。
《2018年大學生就業報告》當中,2018年應屆本科生就業平均起薪5044元,高職高專畢業生為4016元,而中職畢業生不到3000元。2021年某機構發布的就業報告,中職生的平均薪資隻有本科生的一半,研究生的1/3。
薪水是一種現實,教育履曆的歧視更是一種無聲的諷刺!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42%的本科生在國企、政府、科研機構和其他事業單位工作,而61%的高職生在中小微企業工作,工作類型是服務生、銷售和客服。大傢有興趣的可以搜搜看現在考公的報考條件。
教育地位、就業收入、社會地位,包括遠期人生的規劃,發展,像是一道鴻溝,將兩種教育體係割裂開。
3
但中國發展職業教育的心逐年迫切!
首先,普通教育路綫麵臨越發嚴重的就業壓力。
《分數綫大漲,考研2/3落榜,考公20813錄1,真的捲不動瞭》一文中我們寫道:
2021年畢業人數909萬人、考研人數377萬人;2022年畢業人數1076萬人,考研人數457萬人。
從就業到延緩就業,再到深度內捲,甚至捲到考公戰場, 本質是人纔冗餘和整個社會的需求産生瞭嚴重錯配!
相反,我國現在已經有超過2000萬高級技工的人纔缺口。更重要的是我國從工業大國轉型工業強國,學習德國走製造業強國路綫,人纔缺口持續擴大。
這一切都需要完整的職業教育提升,穩定的培養、輸齣人纔。
無論是教育體係、製造業,還是房地産相關,德國一直是中國的重要學習對象。中國的K12教育路綫,根源上就是德國的普魯士教育體係。
這裏插一句,源於戰爭和國傢管理以及人纔效率的理解,普魯士教育的初衷就是大量炮製忠誠且易於管理的人,這就是當下大量發展中國傢強應試教育的鼻祖。
總的來說,德國非常重視教育,而且教育體係非常復雜,如果簡單歸納就是”學、職“兩軌分流。
學生在完成小學四年或六年教育後就被實施 “學、職兩軌”分流。學生根據個人的未來發展規劃,分彆被分流到5年學製的普通中學和9年學製的文理中學。
德國的普通中學就是我們的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嚮的技能學校。而文理中學就是以上大學為導嚮。
這裏有兩點特殊:
1、德國等於本質上是從小學就開始普職分流,而我們是初中;
2、比例上文理中學占比40-50%,普通中學50%-60%,換句話說德國走職業教育的人更多的!
更早分流,比例還更高,為什麼德國很少有教育歧視?
核心就是職業教育的”雙元製“, “雙元”製教學模式中的雙元是指學校和企業。“雙元”製教學模式即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學生。 學生選擇職業教育後,會在入學前和相關企業簽訂工作閤同,並在學校和企業中循環完成學業,領取一定薪酬。
再通俗點就是 升級版”學術化“的學徒工模式。
如果德國有王者榮耀這個電競職業教育,那麼前麵一定有企業每個月發著錢讓你去王者峽榖天天打河蟹。”雙元製“的最大好處,第一是完美對口,第二是沒畢業半隻腳已經踏進公司瞭。
但這裏有一個BUG,校企聯閤當中的企業問題。這就得益於德國廣泛、細分化的職業教育,德國有超過450種職業教育方嚮,無論是定嚮服務業,會計、測量、還是電子信息、程序設計,乃至飛機設計,都有對口的職業教育。
所以從就業角度來講,職業教育也不是中國傢長固化認知當中的”車間工人“”土氣藍領“。
對比之下,因為國情和體製原因,中國的職業教育隻能算學個”皮毛“,要走的路還很遠。
第一、企業與學校深度的閤作、産教融閤;
第二、人纔質量弱,高質量人纔極度匱乏,中國職業教育的辦學特徵就是”極度功利化“,一切圍繞快速就業。但就業後很快陷入職業瓶頸,天花闆低,發展潛力弱!
第三、從新優化設計職業教育結構,中職-高職-本科,乃至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確保層次上是連續的,貫通的,有路徑的。
第四、國傢的大力支持、企業的定嚮引導、教育質量的提升;
4
這幾天全網最熱的話題就是 ”取消普職分流“。但很快教育部專門舉辦瞭發布會進行闢謠!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原文描述為在義務教育後的不同階段因地製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
而前一版的說法是保持普職比例大體相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5:5分流。
要注意!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今年2月份的“教育新春”係列發布會上,已經明確錶示高質量的教育體係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雙輪驅動,是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
所以普職分流不會被取消,而且一定常態化。
[協調]兩字,充滿瞭中國文化的語言藝術。這代錶著充足的彈性空間,事實上根據德國的發展曆程,未來如果想實現社會充分的就業和人力資源調配,最終職業教育的人數是要大於普通教育的!
2020年,普職招生比為57.62%∶42.38%,普職在校生比為60.04%∶39.96%。普職比為6:4;
2021年,普職招生比為64.92%∶35.08%,普職在校生比66.51%∶33.49%。普職比為6.5:3.5;
這裏邊隱藏瞭中國職業教育的另一種參差,就像中國高考屬地不平衡一樣,普職分流也麵臨著嚴重的不平衡。
根據新聞媒體報道,嚴查之下2020年湖南懷化市的20多所民辦高中一次性清退瞭1000多名中考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堵上瞭他們的復讀之路。一群中學生在時代的洪流衝擊下,站在青春的校園中不知所措。
而北京的中考錄取率近年已經逼近80%,同樣2020年中招谘詢會上,北京教育局在答記者問迴答“北京沒有禁止中考復讀,另外因為地區教育資源比較充裕,也不存在50%分流之說”。
不由讓人想到瞭1998修訂版《新華詞典》有關冒號應用的例句:“張華考上瞭北京大學;李萍進瞭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沒有辦法,對於當下傢長時代的殘酷,我們注定相遇。
如果你不想期望於中國職業教育體係的大跨越發展,還要早點死心迴歸到雞娃當中。
雞雞復雞雞!
米宅,專注全國房産資産配置!
一綫調研、財經知識、城市選籌、宏觀分析
實話不易,以防走丟
趕緊關注米宅儲備號:米宅智庫��
轉發,點贊,在看 ,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