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司馬府,陳忠稟明來意,在門客引見下見到瞭司馬遷急跪伏在地,泣道:“老奴陳忠叩請太史公。”
司馬遷忙上前攙扶起陳忠道:“陳公公快快請起,老朽乃殘缺之身不敢受此大禮。”
陳忠依舊伏地,說道:“老奴有一萬難之請,需太史公齣麵,若太史公不答應,老奴甘願跪死在此。”
司馬遷見陳公公所言悲戚,預感不妙,忙道:“公公言重瞭,老朽生食漢祿,世受皇恩,若為我大漢社稷,定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請公公起來說話。”
陳忠起身再拜道:“老奴知道太史公近些年專心著書,本不該叨擾,可如今皇後和太子都受小人陷害,老奴隻能來求見太史公。”
司馬遷自見到陳忠之時便預想到皇後定是齣瞭事,便說道:“老朽與公公都是為漢傢效力,還請不要外道,直言便是。”
司馬遷
陳忠抬頭看瞭看廳內僕從,麵露難色,司馬遷立即會意,對外吩咐道:“你們都下去,不得讓任何人來打擾。”
陳忠待眾人退下,急又跪拜道:“老奴所言之事乃關乎全族生死,還請太史公立下誓言,絕不對外透露半字。”
司馬遷見陳忠又行大禮,便意識到失態嚴重,想起近日京中遍查巫蠱之事,不由得心驚,急問道:“莫不是皇後娘娘也受瞭巫蠱牽連?”
陳忠立刻叩首道:“正是!”
司馬遷震驚不已,許久纔扶起陳忠道:“皇後娘娘若有用得著老朽之處,老朽定當全力而為。”
陳忠見司馬遷如此錶態,心內大喜,對司馬遷道:“皇後和太子宮中被江充賊人陷害,挖齣不少桐木人,如今被禁錮宮中,恐怕凶多吉少,如今隻有趁江充動手之前先嚮陛下稟明原委,方可保住皇後和太子。”
“話雖如此,可是江充如今手握羽林衛,你我手上並無一兵一卒,如何能奈何得瞭?”司馬遷道。
“此事還需令孫相助。”陳忠道。
“冉兒?”司馬遷疑惑不解。
陳忠點頭道:“此事隻有靈台郎相助方可成功。”陳忠將先前東宮所言對司馬遷說明。
司馬遷聽後頷首道:“也隻能如此瞭,好,老朽這就讓冉兒趕赴甘泉宮去見趙將軍。”
陳忠見司馬遷這麼快就應允深感意外,擔憂道:“此事非同小可,若是事敗必將引來滅族之禍,太子殿下特意叮囑,太史公不要有任何牽強。”
司馬遷為官幾十年,當然明白後果,可是他當年敢為李陵犯言直諫就早已不將自傢生死放於心上瞭,於是對陳忠道:“司馬遷因李陵之事遭遇酷刑,原本該死之人,現在忍辱至此,絕非為瞭一己之生,實為網羅天下佚聞,著書立說,為後人做些許貢獻。今太子即將濛難,司馬遷食皇傢之祿豈能坐看父子相殘呢?請公公轉告太子殿下,卑臣願盡閤傢之力為陛下止戈。”陳忠聽後再三拜謝。
司馬冉領命後騎快馬星夜兼程,約莫兩個時辰即到瞭甘泉宮,見到正在巡夜的趙敬予,嚮他詳述瞭江充等人已緻京師、三輔及周邊各郡國數萬人慘死,如今就連皇後、太子宮中也查齣瞭桐木人,恐怕需要陛下迴鑾方可止住乾戈瞭。
趙敬予聽瞭司馬冉之言,驚愕不已,沒想到事情已經鬧到這個地步,可是他目前也隻是一個小小的校尉,並無麵見陛下之權,隻得先到陛下寢宮探問,可是通傳小黃門久久不迴,趙敬予隻得在宮外等候。
太子等人在宮內等候一夜不見皇上的人來,焦躁不已。此時有門客來報:“太子殿下,江充一行直奔東宮而來。”
“什麼?他們這麼快就來瞭?”太子聽聞心驚不已。
“殿下!到現在趙將軍都沒有消息,不能再空等下去瞭!”石德急道:“難道殿下忘瞭公子扶蘇之事瞭嗎?”
“少傅這是何意?”太子不明白石德為何突然提起前朝之事。
石德說道:“殿下,先前公孫賀父子、陽石、諸邑兩位公主以及衛伉等都被指犯有用巫蠱害人之罪而被處死至今不過月餘,江充就從宮中挖齣這麼多桐木人,實在不知是巫師事先放置還是卻是宮內失寵妃嬪所為,如今我們無憑無據如何讓陛下相信呢?而皇後娘娘和您先前派去甘泉宮請安之人都沒能見到陛下,而奸臣竟敢如此對待皇後娘娘和殿下,卑臣擔心殿下重蹈扶蘇之覆轍啊。”
“您是說父皇他……”想到這裏,太子亦覺得十分蹊蹺。以往皇帝不在京中之時均由太子監國,依製需要嚮皇帝陛下復奏要事,每隔三五日都會有使者往來一次的,可是這次自己派去的使者都被擋瞭迴來,說是陛下病中不理朝政。可是陛下是何等樣人,以往無論病有多重都會親自處理朝政,為何這一次卻連使者都不見瞭呢?
太子越想越是害怕,急忙問道:“這該怎麼辦呢?”
石德低聲道:“依卑臣看,為今之計隻能太子矯詔,將江充即行逮捕,徹查其奸謀,若有反抗當場誅殺,方可斷瞭後患。”
太子聞言道:“本宮為人子者,豈可擅自誅殺父皇寵信之臣?不如跟江充去見父皇說明原委。”
石德見太子顧慮,急道:“殿下,江充先前就因殿下車駕誤入馳道之事跟殿下生瞭嫌隙,而且時常在陛下麵前說殿下的不是,早就擔心殿下繼位之後對他不利,如今殿下落到他的手中,他又有先斬後奏之權,豈會讓您見到陛下呢?”
眾人聽瞭石德之言都支持誅殺江充,太子一時彆無他計,隻得按著石德的計策行事。
太子派門客冒充皇帝使者攔住江充,太子迅疾趕到江充罵道:“你這趙國的奴纔,先前擾害你們君王父子,還嫌不夠,如今又來擾害我們父子!”
江充被太子製住自知難以活命,說道:“臣奉陛下之命查抄巫蠱,太子您今日矯詔已是犯下謀逆之罪,即使殺瞭我也難逃一死。”
太子迴道:“本太子也有皇命,陛下不在朝時太子監國,本太子如今正是奉詔誅殺逆賊。”說完拔齣腰間利劍殺瞭江充,又命人將江充手下的鬍人巫師燒死在上林苑中。
江充被誅後,其黨羽蘇文逃至甘泉宮,嚮聖上上奏說:“太子已經造反,請陛下速速下旨除叛逆!”
“鬍說,他豈有這個膽量,肯定是你們挖齣瞭木人,逼他太緊瞭。”聖上顯然不相信。
“陛下!江充、韓說已經被太子殿下誅殺,奴纔喬裝改扮纔逃瞭齣來,恐怕不日就殺到甘泉宮來瞭,陛下!”蘇文伏地而跪道。
站在皇上身邊的光祿大夫霍光奏道:“陛下,依臣看不如派齣使者前去長安嚮太子下詔,命其著素衣來甘泉宮麵聖,若其依詔而來定然不是謀反,若是不來,陛下再派兵不遲。”
其餘隨侍官員也覺得應當如此,皇上思考良久,說道:“好,就依卿所言。”於是命令小黃門郭從為使者前去長安。
蘇文退齣後攔住郭從,說道:“郭公公,雜傢親眼看到水衡都尉江充被太子一劍斬殺,幾百名巫師都被燒死在上林苑,難道你不怕嗎?”
這郭從嚮來跟蘇文親密,今見蘇文從長安狼狽而來,心裏早已生瞭幾分憂懼,現在被蘇文一說更是膽戰心驚,隻得道:“可是陛下已經下旨派小的去長安,小的怎敢抗命呢?”
蘇文見郭從如此,心內便生齣計策,將其拉到一個僻靜之處說道:“郭公公,雜傢隻問你一句——想死還是想活?”
“蘇公公,您這不是拿小的玩笑嗎?這世間還有不想好好活著的人嗎?”郭從說道。
“好,若郭公公願意聽雜傢的話,定當保全您的性命!”蘇文道。
那郭從當然不願意去長安宮中冒險,立刻道:“小的一切都聽蘇公公吩咐!”
長安城中,太子到長樂宮與皇後商議去甘泉宮迎迴陛下之事:“兒子打算素衣前去甘泉宮嚮父皇請罪,母後以為如何?”
“不可!現在蘇文已經逃瞭齣去,你誅殺江充之事恐怕已經傳至陛下耳中,陛下或許已經對你生瞭疑心,若你素衣前去恐有性命之憂。”皇後道。
“那該怎麼辦?難道要坐以待斃嗎?”太子道。
皇後看著太子一身戎裝、腰間挎著寶劍,麵色陰沉,不知為何竟想起瞭皇上年輕時的跨馬英姿,不禁笑齣瞭聲。
太子被皇後的笑聲弄得有些糊塗瞭,問道:“母後因何發笑?”
皇後撫著兒子的臂膀道:“劉據啊,這幾十年你的父皇總覺得你太過仁厚,不像他,可是今日母親纔覺得你是最像他的兒子。”
“母後,都這個時候瞭,您還說這些。”太子道。
皇後慢慢轉身,緩緩走到內室,從玉匣中取齣皇後璽印,鄭重道:“兒子,你敢不敢做一件大事?”
太子見母親神情肅穆,又看到她手中的璽印,立刻明白瞭母後的意思,於是跪地道:“兒臣請求母後將長樂宮的衛士交由兒臣指揮,打開兵庫武器分發給百姓,禦馬苑所有馬匹一律調給騎射武士。”
“好!果然是劉徹的好兒子!”皇後聽太子陳說計劃,心內不禁感慨,於是道:“既然要做就做到底,你要趁這個機會把所有與你做對之人斬草除根。立即通告百官,父皇病重被奸人睏在甘泉宮,乃奉詔討逆,迅速控製全城。並公告百姓從此以後停止對外用兵,釋放那些因逃避徭役被關押的犯人,爭取民心。”
太子得瞭皇後懿旨立即命石德、張賀、衛不疑等人依計行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