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8:05:23 PM
當地時間2022年3月4日,烏剋蘭切爾尼戈夫遇襲後,部分建築仍在燃燒。(人民視覺/圖)
波莉婭(Polya Zhuravlova)沒有想到,在烏剋蘭哈爾科夫州緊急醫療中心(EMC)實習的第五個月,自己成瞭一名“戰地”醫生。
這一周,她目睹過因轟炸導緻的創傷性截肢,也見過爆炸造成的燒傷,甚至有病人在她的懷中死去,這些記憶讓她不堪重負。
“這種感覺太糟瞭。”波莉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以前急救外科醫生的擔心無非來自傷口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如今卻要麵對在襲擊現場哭喊著求救的平民。”
據烏剋蘭國傢應急服務中心統計,截至2022年3月4日,哈爾科夫已有39名平民死於衝突,272人受傷。俄烏衝突以來,烏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是雙方主要爭奪目標。
此前的3月2日,世衛組織發布的緊急呼籲中公布的一組數字格外引人矚目:衝突已造成至少550名平民傷亡,未來數周將有400萬難民從烏剋蘭逃嚮周邊國傢。
更緊急的是,烏剋蘭剛經曆瞭最嚴重的一輪新冠疫情。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留有最後監測數據記錄的2月24日,烏剋蘭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達286人。
“在疫情期間,醫生就已經不堪重負。戰爭如果長期持續,醫療保障體係一定會崩潰。”位於烏剋蘭中部的第聶伯羅州立醫科大學社會醫療係教授萊肯・瓦萊麗亞(Lekhan Valeria)對南方周末記者錶示,“在我看來,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結束衝突。但我不是政治傢,我不知道那該如何做到。”
好消息是,當地時間3月3日晚間,俄烏雙方代錶舉行第二輪會談,決定開啓人道主義通道,用以撤離平民和外國人,以及嚮被包圍地區輸送食品、藥品等物資。3月5日上午,俄軍停止進攻,進入靜默期,以開放人道主義通道供居民離開馬裏烏波爾和沃爾諾瓦哈。
堅守者與缺勤者
“隨著傷亡人數進一步增加,醫療急救服務、外科手術部門以及重癥監護室可能會擠滿傷患。”世衛組織3月2日在緊急呼籲呼中這樣寫道。
波莉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哈爾科夫城內的專科醫院如眼科、耳鼻喉科醫院已經關門,但綜閤性醫院還在運作,全部科室都有醫生。
哈爾科夫市東側的第八醫院雖未遭襲,但在3月2日這天陷入數小時的停電,所幸有備用電源接入。這傢醫院主要收治心血管病人與新冠病人。
3月2日,哈爾科夫第八醫院院長奧爾加・羅曼年科(Olga Romanenko)對南方周末記者錶示,醫院內還有82名病人,“我們仍提供全套的醫療服務,我們的精神不屈不撓”。
俄烏衝突爆發後,烏剋蘭衛生部很快發布旨在補充醫生的指令,以應對可能進一步惡化的局勢。2月26日,烏剋蘭衛生部發布公告稱,歡迎持有醫療從業資格證明的外國人在軍事管製期間參與烏剋蘭的醫療工作。一天後,下令準許實習醫生在軍事管製期間參與提供緊急醫療服務。3月3日,該部門稱已有來自十多個國傢和地區的五百多名醫生遞交瞭援助申請。
並非所有醫生都有勇氣堅守崗位。3月4日這天,26歲的北頓涅茨剋醫生伊琳娜(Iryna Inzhyievska)得知,一位今早缺勤的同事已經一聲不吭去瞭彆的城市。
北頓涅茨剋位於東部邊界的盧甘斯剋州,是“盧甘斯剋人民共和國”主張的疆域範圍。3月1日這天,這座12萬人口的小城遭到炮擊,一顆炮彈落在瞭距離伊琳娜傢100米遠的街道上。
“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她可以事先說一聲。”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她對缺勤同事仍有抱怨。
這是伊琳娜所在醫院第一次發生醫生不辭而彆的情況。之前,有的醫生住得遠,因為公共交通停運無法上班。也有人隻是過於恐懼,選擇留在傢裏陪伴傢人。
幾天前,伊蓮娜帶著79歲的外婆搬到瞭一傢診所的地下室,每晚枕著城外的槍聲入睡。3月4日,醫院暖氣停瞭。伊琳娜迴到避難所添瞭件衣服,然後繼續工作。她的本職是急救醫生,如今也會替缺勤的兒科醫生頂班。
當地時間2022年3月5日,烏剋蘭基輔,俄烏衝突持續,烏剋蘭民眾從首都西北部撤離。(人民視覺/圖)
“藥品配送齣現瞭真空”
在烏剋蘭首都基輔,43歲的烏剋蘭人奧萊・紮科爾赫姆尼(Oleg Zakorchemny)通過社交網絡建立起一支五十多人的誌願醫生隊伍。
奧萊・紮科爾赫姆尼是基輔兩傢私人醫院的負責人,妻子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2月24日衝突爆發當天,基輔即發生逃難潮。許多醫生的手機上收到政府發布的通知,鼓勵他們留下維持醫療係統的運轉。考慮片刻後,他和妻子把孩子托付給瞭親戚,從西部城市日托米爾返迴基輔參加援助。
3月3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一則視頻顯示,俄軍地麵部隊已經進入基輔外圍區域。烏剋蘭國防部則於3月4日錶示,俄軍的目標是包圍整個基輔,但目前被烏軍阻擋在距離首都60公裏的馬卡洛夫地帶(Makarov)。
奧萊・紮科爾赫姆尼開著一輛SUV,穿梭在街道上送藥。“基輔有足夠的藥,但連鎖藥店不開門,配送環節齣現瞭真空。”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幾傢好心的藥店店主直接給齣瞭倉庫位置,讓他自行取用,再配送給有需要的病人。
對於藥品短缺問題,奔走急救一綫的波莉婭有著更真切的感受。“不止是胰島素,我們缺少綳帶和止血藥,缺少止血帶,還缺少輸液藥品和心血管藥物。”
“我知道有歐洲國傢給予我們人道主義救援,但是第一,那些藥品都在醫院裏。第二,沒有人能配送。”波莉婭說。
此前的2月28日,烏剋蘭衛生部發布一封措辭懇切的呼籲書,勸導藥店恢復經營。“急救箱裏有沒有退燒藥和抗過敏藥物,病人能不能得到胰島素,全都取決於你。”呼籲書寫道,“請繼續成為烏剋蘭的後盾吧,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你的勇氣。”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在加緊建立自己的藥品配送渠道。2月28日,哈爾科夫地區成立地區物流中心。3月1日,哈爾科夫州州長西涅古博夫宣布與烏剋蘭物流公司Nova Poshta(烏剋蘭語意為“新郵政”)達成閤作。3月3日,哈爾科夫城內11處Nova Poshta的網點被作為物資發放點。
據西涅古博夫在臉書頁麵上的介紹,新的物流渠道是這樣運作的:生活和醫療物資通過火車和卡車從鄰近地區運至物流中心後,再用皮卡運至哈爾科夫城內各處發放點。居民可在每天下午四點前去往鄰近的發放點領取。對於胰島素等緊缺藥品,哈爾科夫政府也開通瞭專綫電話,接綫員會告知患者哪個發放點可以領到胰島素,或安排誌願者送藥上門。
讓人道救援力量進入被圍睏地區
如果說城市內部藥品配送是烏剋蘭市政和衛生部門的難題,那麼跨區域的人道主義通道就是國際組織的核心關切。
跨區域的人道主義通道是國際組織的核心關切。(人民視覺/圖)
3月3日,公益組織無國界醫生的傳播主管魏保珠對南方周末記者錶示,目前,該組織的緊急應變小組已經抵達波蘭-烏剋蘭邊境,同時在兩側開展緊急應對行動。此外,無國界醫生還在馬裏烏波爾分發瞭醫療包,並通過遠端培訓為30名來自烏剋蘭東部的外科醫生提供創傷治療培訓。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發言人阿妮塔・杜拉德(Anita Dullard)告訴南方周末記者,ICRC在烏剋蘭有六百多名成員。一旦安全情況允許,他們便會著手分析需求,並盡其所能響應籲求。杜拉德同時呼籲,衝突雙方絕不能攻擊平民目標,並避開水、燃氣、電力等生活必須設施。應當留齣空間,讓包括ICRC在內的援助組織能夠開展行動。
3月2日,世衛組織總乾事譚德塞錶示,世衛組織在衝突爆發前已經在烏剋蘭境內23傢醫院部署瞭救援物資,但這些物資目前無法進入基輔。他呼籲盡快建立人道主義通道,以便人道救援力量與物資供給能夠進入被圍睏地區。
同日,世衛組織公布瞭對烏剋蘭最新援助計劃。世衛組織計劃籌款4500萬美元幫助烏剋蘭,其中較大的幾筆開支包括:以1000萬美元購買發電機等基礎設備,提供給醫療機構;以2000萬美元購買創傷包等基本醫療用品,並建立物流支持服務以彌補眼下的空白。首批物資已經從阿聯酋迪拜齣發,按計劃在3月3日抵達波蘭,物資中包含6噸的創傷治療與緊急手術物資,可供15萬人使用。
在烏剋蘭南部,馬裏烏波爾市長博伊琴科於3月4日公開錶示,該市斷水、斷電、失去供暖,食物和水即將耗盡。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一則報告中,無國界醫生項目統籌利戈索(Laurent Ligoz)核實瞭城內現狀:“那裏沒有水、電和暖氣。互聯網和電話服務已被切斷,而且任何救援物資都無法帶進城。我們在3月4日、5日通過衛星電話與我們的一名員工交談,他告訴我們人們實際上被迫依靠雪水生活。”
格林威治時間3月5日上午7時,俄軍實行武器靜默,以開放人道主義通道,供居民離開馬裏烏波爾和沃爾諾瓦哈。但很快俄烏雙方就指責對方破壞瞭靜默協議。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稱,當天18時,俄軍已經恢復進攻。
無國界醫生總乾事科尼什在3月6日的一則聲明中錶示,平民逃離戰爭暴力地區的機會不應當是一次性的、有時間限製的。“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交戰各方必須盡力防止傷害平民。”
新冠疫情未平,醫用氧氣告急
相比槍炮,各方揪心的還有烏剋蘭的疫情。戰火與疫情交織之下,很多醫生眼看著新冠病患一點點失去庇護。
3月3日這天,伊琳娜接診瞭一位新冠病人。她使用瞭激素與抗生素治療,但已經提供不瞭低分子量肝素,而醫院抗生素庫存也即將見底。醫院外,更多的輕癥患者得不到住院治療的機會。他們隻能冒著冷風與炮擊的風險,在藥店前排隊買藥,每次進入2-3人,防止交叉感染。
“避難所和收容所裏的隔離條件,以及基礎設施的損毀,使得防疫工作無法維係。”世衛組織3月2日警告稱。
當地時間2022年3月2日,烏剋蘭基輔,俄烏衝突仍在繼續,地麵建築遭到空襲被損毀,當地民眾躲進地鐵站裏避難。(人民視覺/圖)
在烏剋蘭的一些大城市,地鐵站是最主要的避難所選項之一,聚集瞭大量市民。基輔市長於3月2日透露,有1.5萬名基輔市民選擇住在地鐵站裏,以躲避炮擊。當地媒體拍攝的視頻顯示,有的床墊上睡瞭三四個人,有的人輪流睡一張長椅。視頻中幾乎看不到人戴口罩。
2021年12月18日,烏剋蘭境內檢測齣首例奧密剋戎毒株,病例即爆發性增長。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2月4日,烏剋蘭新增確診病例人數達45022人,創下新紀錄。
與之相對應的是,烏剋蘭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並不高。世衛組織消息稱,預計烏剋蘭全境隻有65%的人口接受瞭完全接種。而且這一數字還存在地區落差,比如東部頓巴斯地區的接種率隻有約20%。
烏剋蘭曾有著不俗的醫療基礎設施。2015年,萊肯・瓦萊麗亞參與撰寫的世衛組織對烏剋蘭醫療狀況的評估報告提到,烏剋蘭的人均病床數量雖低於獨聯體國傢平均水平,但高於歐盟水平。2010年,烏剋蘭政府開啓醫改,希望解決醫療體係覆蓋率低、社區醫療薄弱問題,但2014年爆發的政治風波使這場改革無疾而終。
“這份報告寫就時,將近5000人死亡,120萬人流離失所。一場新的大麵積人道主義危機已經齣現,但烏剋蘭醫療係統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報告中如此寫道。
與此同時,由於待遇不佳,許多烏剋蘭醫生、護士或跳槽或齣國。根據烏剋蘭國傢統計署數據,2018年至2020年間烏剋蘭減少瞭約7000名醫生。
多重重壓下,烏剋蘭醫療係統已不堪重負。高通量氧氣治療可以緩解新冠患者的呼吸睏難,但由於戰爭,氧氣的生産和運輸都已停滯。
世衛組織在2月27日即發齣警告,烏剋蘭全境大多數醫院會在24小時內耗盡醫用氧氣。而隨著戰事發酵,3傢主要的氧氣生産機構已經停工,未來氧氣的需求量還會再上升20%~25%。
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裕的哈爾科夫,波莉婭證實瞭氧氣的短缺。“生産廠商已經關閉瞭。我們以前給病人采購過氧氣,所以正在使用這些庫存,但它們也在不斷減少。”
(彆曦蘭對此文亦有貢獻)
南方周末記者 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