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1:41:25 AM
說到我國最積弱的朝代,有人說是清朝,有人說是宋朝,可謂是各說紛紜。事實上除瞭清朝末年閉關鎖國導緻的落後外,清朝前期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而宋朝卻從始至終積弱無比,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皇帝的胸無大誌。大傢都知道宋朝是我國封建王朝經濟發展的巔峰,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經濟發展都有瞭空前的提升。
但是宋朝的戰鬥力卻是孱弱無比,就連宋朝時在水泊梁山聚首的匪患,宋朝都沒有實力去把他剿滅,最後隻能招安。而水泊梁山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的結局,卻是不好。
朝廷這招溫水燉青蛙把梁山好漢“燉”的是走得走、死的死。不過你知道嗎?事實上在水滸傳中,將其中五位好漢的名字連起來就預示瞭梁山的結局。
宋江和李逵
首先就是宋江和李逵這一對組閤瞭,要說梁山之上對宋江最為忠心的人,那無疑就是李逵瞭。李逵為瞭宋江什麼事兒都做得齣來,甚至要他屠戮無辜,他都不眨眼睛。
事實上宋江就是需要李逵這樣既有武藝,又對自己十分忠心的人在身邊保護他。否則宋江即便是坐上瞭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也不安心,畢竟水泊梁山可是藏龍臥虎啊。
在梁山最需要的是什麼?是謀略嗎?並不是,梁山三當傢吳用,說到底也就會耍一些陰謀詭計。水滸傳前前後後幾百迴,吳用就隻會一招反間計,其實也就是一點小聰明罷瞭。
在梁山上最為重要的能力其實是武力,畢竟說得再好聽,水泊梁山說白瞭也就是一個土匪窩。因此隻有拳頭大,纔能在水泊梁山有話語權,纔能真正說瞭算。
就像林衝剛上梁山時,雲裏金剛宋萬和摸著天杜遷閤夥王倫想要將林衝趕下山。最後林衝一人就製服瞭宋萬和杜遷,火並王倫,最後還不是王倫讓位給晁蓋嗎?
所以說在土匪窩裏,還得靠戰鬥力說的算,而作為梁山第一把交椅的宋江,事實上一點武功也不會。宋江唯一一次親手殺人,還是殺得自己的情人閻婆惜。
那宋江又是靠什麼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呢?那就是靠他收買人心的套路瞭,李逵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宋江並沒有對李逵有過太多的恩情,隻是在初識時,給李逵點銀子讓他去賭博而已。
宋江本來也沒想過就靠這點小恩小惠就能讓李逵承瞭自己的人情,但是誰想到李逵是個愣頭青。就是覺得宋江好,宋江題反詩被抓後,寜可放著獄卒不乾,都要劫法場。
所以宋江身邊就是缺這麼一個肯為自己動手,遇到事情還能背黑鍋的人。而宋江收買人心還不止於此,他曾許諾林衝要殺瞭蔡京為他報仇,讓林衝大受感動。
但是最終宋江卻為瞭招安而反悔,這導緻林衝和他慢慢地疏離,最終林衝早早病死,否則有可能就走到兄弟反目的結局。
還有撲天雕李應,人傢本身是李傢莊莊主,屬於地主階層。無論是宋金之戰,還是梁山起義,事實上都跟他這個富傢翁沒關係。而宋江為瞭讓李應來到梁山,他竟然毀瞭李傢莊。
最終李應還是上瞭梁山,在梁山管理財政,而李應對於梁山也是非常不屑的,在朝廷招安後,李應急急忙忙地就迴瞭傢,從此以後和梁山眾人撇清瞭關係。所以,宋江對待梁山眾人的問題上,他是不占理的。
盧俊義和燕青
而要說到梁山上忠義雙絕之人就不得不提到盧俊義和燕青這一對主僕,燕青對待盧俊義的忠心完全是發自內心的。他並沒有受到盧俊義的小恩小惠,而燕青也一直感恩戴德的侍奉盧俊義。
不過盧俊義這個人和宋江恰恰相反,他最不擅長的就是拿捏人心,由於太過直率而得罪瞭不少人。否則無論是威望還是戰鬥力,盧俊義都應該做梁山的第一把交椅。
但是盧俊義除瞭和燕青關係好外,和梁山眾人的關係大多是泛泛之交。而盧俊義看似是二當傢,但是在梁山之上根本沒有話語權,一些決斷甚至沒有魯智深和林衝管用。
而燕青的第二個作用就是調和盧俊義和其他梁山好漢的關係,燕青這個人十分仗義,梁山上的眾人對他都非常友善。他不僅和豹子頭林衝、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鬆等人稱兄道弟。
燕青遇到什麼情況,梁山眾人也願意前去幫助,畢竟燕青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傢裏的小弟弟,當然要時刻幫助瞭。也正是因為燕青的原因,水滸傳後期盧俊義的言論,纔勉強有人聽得進去。
吳用無用
而這第五個人,那就是梁山的三當傢吳用瞭,吳用在梁上一直是智多星的存在。很多計謀都是有吳用來敲定的,但是實際上,吳用根本就是無用。
前文也提到瞭,吳用在水滸傳幾百迴閤的故事中,從頭到尾就會一個反間計。而這反間計也從來沒給朝廷帶來多大的麻煩,反而是時常給自己人下絆子。
正所謂陰謀不如陽謀,如果說陰謀就是一些詭計,讓你不知不覺地陷入的話。那麼陽謀就是你明明知道這是敵方的計策,你也不得不往下跳,可惜吳用根本不會。
就連所謂的軍師之名都是虛假的,梁山好漢裏有80萬禁軍教頭林衝。有河北三絕的盧俊義,有汝寜郡都統製呼延灼,行兵打仗哪兒用得上吳用齣謀劃策?
那麼將這幾個人按照順序讀下去,你就會發現,梁上的結局早已被施耐庵所暗示。正所謂“宋江理虧(李逵),盧俊義言輕(燕青),一切最終都是無用(吳用)的”。
結語
最後梁山好漢的結局大傢都知道,一嚮以宋江馬首是瞻的李逵,因為宋江怕毀瞭自己的名聲而被宋江親手毒死。而打罵燕青的盧俊義,卻在臨死前讓燕青抓緊時間離開。
而吳用則是在宋江死後吊死在宋江墳前,落得個忠義兩全的名聲。水泊梁山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埋葬在瞭時間長河的泥沙之中,確實令人可歌可泣,如果一切重來,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會去往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