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2:54:43 AM
前段時間有位北大年輕的數學老師韋東奕,接受采訪時:“手持饅頭與礦泉水,神情木訥”而爆紅網絡,網友們在瞭解他的經曆之後,直呼“韋神”。他是數學天纔,在國際奧林匹剋數學競賽獲得金牌,由於在數學方麵的天賦,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接受正規係統的教育。韋東奕無疑是時代的幸運兒,能夠在自己鍾愛的數學領域馳騁。
相比韋東奕,這位數學傢的命運就要坎坷很多,甚至可以用“悲慘”來形容。他們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一樣,而造就瞭不同的命運。
他是一位被遺忘的數學傢,一生窮睏潦倒,終極一生研究數學難題,生前默默無名直到去世,死後卻被獲得“國傢自然科學一等奬”,被大傢所熟知。
他就是陸傢羲,他研究數學始於興趣,是“業餘愛好者”,秉持著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成瞭一位民間科學傢。
陸傢羲於1935年6月10日齣生在上海的一個貧苦傢庭,他的父親是上海街頭的小商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擺地攤。身處在亂世中,他們朝不保夕,艱難度日,陸傢羲前麵的3個孩子,都相繼夭摺。陸傢羲命大活瞭下來,他的父親對他甚是疼愛,在他6歲時,父親咬牙堅持送他讀書。
陸傢羲備感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努力學習,在班上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在1948年,勉強讀到初中畢業,後來不得不中途輟學。因為他的父親由於長時間勞作,積勞成疾,因病去逝,全傢失去經濟來源。
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作為傢中唯一的男丁的陸傢羲承擔起傢庭的重擔。在1950年,迫於生計,他經人介紹在上海一個五金材料行當學徒,過早地承受生活的苦難,顯得比同齡人更成熟。
雖然他離開瞭學校,但始終不忘讀書、自學高中課程,他相信讀書纔能改變他的命運。1951年,他隻身一人來到東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北電器工業管理局辦的統計訓練班,半年後畢業被分配至哈爾濱電機廠當工廠。
在哈爾濱電機廠,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在五年多的時間,他先後在在材料、財務、計劃、生産等科室工作,兩次被評為廠的先進生産者。他一邊工作,一邊自學,來圓他的“大學夢”。
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考大學很難,對於他隻有初中學曆的陸傢羲,要付齣比常人的幾倍的努力。在1957年,他毅然放棄工廠的“鐵飯碗”,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瞭吉林省師範大學(今東北師範大學),攻讀物理學。
也就是在這年,陸傢羲來到街上的書店閑逛,無意中看到一本《數學方法趣引》,打開一看,被一道道數學題目所吸引,其中有道“寇剋曼女生問題”,這個題目提齣瞭100多年,至今懸而未決。他想嘗試一下解決這個問題。
早在1850年,英格蘭數學傢寇剋曼,提齣瞭一個有趣的問題:一名女教師每天下午都要帶領她的15名學生齣去散步,她把學生分成5組,每組3人,怎麼安排纔能使一周內,每兩名學生恰有一天在同組。這個數學遊戲看似簡單,而且寇剋曼本人也在第二年給齣瞭一種解答。
這個數學難題睏擾著他的一生,使他的命運發生轉變。
陸傢羲帶著這個問題,踏進瞭大學校園。在校園裏,宿捨、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綫,一支筆,幾張紙,開啓瞭他的數學研究之旅。
他廢寢忘食,抓緊每分每秒,在經曆過無數個夜晚無數次的演算,這個問題在他畢業前夕被解決齣來。
1961年鞦,陸傢羲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內濛古包頭市鋼鐵學院任助教,之後又被分配到包頭市教育局教研室、包頭市五中、九中、二十四中學任物理教師。工作上的頻繁調動,也沒能阻止在數學方麵的研究。
在1962年,他將自己解決及證明“寇剋曼女生問題”的方法論文,寄到中國科學數學研究所,他滿懷信心等待迴復。可是在一年的焦急等待中卻等來瞭:如果結果是新的,可以投稿。
於是他又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完善這篇論文,利用假期時間自費去北京圖書館查找資料進行論證。在1963年3月12日,他投寄給《數學通報》。而《數學通報》就其性質來說是不刊登長文的,尤其像陸的專業性很強的長文。難熬的一年過去瞭,得到的答復是:“由於篇幅較長和所用的數學工具,建議另投其他刊物。”
陸傢羲屢次投稿,屢次被拒絕,他的數學纔能沒有人賞識,但沒有放棄,他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人欣賞他。
這次被拒絕,他將論文繼續完善並進行擴展延伸。他又花費瞭一年多的時間來進行修改,當時的他因為自己單槍匹馬搞研究,被很多人非議、白眼他不自量力,然而陸傢羲並沒有放棄,經常一個人跑圖書館,甚至並利用暑假到北京圖書館核對資料,1965年3月14日,投寄給他重新的《數學學報》。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你無法想象他遭受的壓力有多大!
但這次還是被拒絕,在1966年被退迴。
他曆經多年的潛心數學研究,不被賞識,卻迎來一個特殊時期“文化大革命”,他被限製自由,無端被扣上“帽子”,無端被人嘲笑。在這期間他沒有投過一篇論文,但對數學方麵的研究始終沒放棄。
在1979年,陸傢羲偶然發現這“寇剋曼女生問題”已在1971年被兩位外國數學傢解決。想想自己的成果,早在1961年就已經解決齣來,隻是沒有發錶齣來,讓人不免感到一些惋惜,這份榮譽應該屬於他的。
他苦苦等待瞭18年,卻是這樣的結果,心灰意冷,淚水止不住往下滴落,浸濕瞭在桌上的草稿紙。
很快,在妻子張淑琴的鼓勵及陪伴之下,他又振作起來,又重新攀登數學方麵的另一座山峰――斯坦納係列大集。
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學物理老師,平時有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在工作之餘,癡迷於數學研究。一路走來不容易,少不瞭妻子的支持與理解。
在1979年10月,陸傢羲的科研又取得瞭重大突破。他在寄給《組閤論雜誌》的信中,預告瞭自己已經基本解決瞭“不相交斯坦納三元係大集”。該雜誌的復信稱:“如果屬實,將是一個重要的結果。”又說:“這個問題世界上許多專傢都在研究,但離完全解決還十分遙遠。”他們沒有料到,這個問題卻被一個中國的中學物理教師基本上解決瞭。
其中陸傢羲遇到瞭一位伯樂,就是蘇州大學的硃烈教授,他給陸傢羲的建議是:既然國內行不通,就投給外國的《組閤論雜誌》。1981年9月18日起,《組閤論雜誌》陸續收到陸傢羲題為“論不相交斯坦納三元係大集”[18,19]的係列文章。西方的組閤論專傢們驚訝瞭,加拿大著名數學傢、多倫多大學教授門德爾遜說:“這是二十多年來組閤設計中的重大成就之一。
陸傢羲在國外名聲大噪,在國內卻默默無名。為此,多倫多大學校長斯特蘭格威(D.W.Strangway)緻包頭九中校長的信中說:
“親愛的先生:門德爾遜教授說:包九中的陸傢羲是聞名西方的從事組閤理論的數學傢,並且說,有必要應同意把他調到大學崗位。他要我告訴你們:這樣的調動對發展中國的數學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希望所錶達的意願能獲許可。你的真誠的D.W.Strangway。
包頭市九中的校長收到這樣的信,一臉茫然,因為他根本不會關注陸傢羲的數學研究,隻關注學校的升學率,還是沒有被大傢所熟知。
盡管得到瞭國際上的認可,但陸傢羲還是在學校裏默默地教著物理。直到有一天,中國邀請加拿大組閤數學專傢門德爾遜來中國講學,對此門德爾遜感到很疑惑:你們中國不是有數學組閤專傢陸傢羲博士麼?還要邀請我來講課?
大會組織者也感到很驚訝,這位陸傢羲到底是誰啦?後來多方打聽纔得知:他是包頭九中的物理老師。經外國專傢點名邀請陸傢羲參加瞭1983年10月在武漢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數學會年會。他是唯一被邀請的中學教師,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學術研論會,也是最後一次。可是他去武漢的路費都沒有,幸虧他的妻子多方籌措400元,纔得以成行。
他在大會上,激情飽滿講解他的研究成果,侃侃而談,在座的數學專傢嘆為觀止。這一次纔真正被國人所熟知。
開完會議後,為節省開支,陸傢羲匆忙地迴到包頭的傢裏。他興高采烈地對妻子說:成功瞭,終於發錶瞭,妻子也感到很欣慰,喜極而泣,這麼多年的付齣終於有結果瞭。
此時的陸傢羲感覺自己緊綳的弦一下子放鬆下來,太纍瞭,他想睡覺。這一睡就沒有起來,任憑妻子怎麼叫喊!都得不到迴應!在1983年10月31日,陸傢羲在包頭傢中突發心源性猝死,終年48歲,巨星剛被世人熟知就殞落,讓人痛惜!
他一生癡迷於數學研究,夜以繼日、通宵達旦,掏空瞭身體,生前牙齒被拔光。也許他太纍瞭,需要休息,隻不過去瞭天堂。
他逝世後,得到國內數學界的認可,被追授為“特級教師”,鑒於他在數學上的貢獻,在1989年3月,陸傢羲獲得“國傢自然科學一等奬”,但這份榮譽他不能親臨現場,是他的妻子張淑琴代為領奬。
斯人已逝,陸傢羲生前解決數學界兩大難題,生前默默無名,逝世後獲高光時刻,為我們留下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如何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需要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