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2:40:08 PM
文/蝸牛格格
圖/來源網絡,與文無關,侵刪
-
周國平說:“人生許多痛苦都源於盲目較勁。”
在生活上愛斤斤計較的人,不僅沒有讓自己活得更快樂,反而讓這種認知習慣捆綁瞭生活。
內心匱乏、缺少自信的人,總是喜歡和人爭高低,爭輸贏。
心胸狹隘、成長緩慢的人,煩惱會多,情緒也不穩定,經常是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成。
認知層次越低的人,越愛錙銖必較
在小區遛彎兒,看到一個女孩抱著小狗逼著保潔阿姨給狗道歉。
阿姨辯解說小狗是自己摔倒的,但女孩不依不饒,指責阿姨掃地掃不好,還害她“兒子”摔倒,話裏夾槍帶棒,不堪入耳。
阿姨無奈地道歉,女孩卻推搡阿姨,說她態度不誠懇,必須賠償狗的精神損失費。
有路人想齣麵說和,女孩變本加厲,揚言誰敢插手就一起賠償她的損失。
直到物業管理人員到場,雙方的爭執仍然沒有停止。
旁邊看熱鬧的業主中,有人為阿姨做證:當時狗沒有拴繩,是它自己撲上去,阿姨隻是用笤帚擋在身前保護自己,狗自己摔在地上。
但女孩卻不管不顧,堅持要賠償。
這時突然有人說:“牽狗不拴繩,還沒完沒瞭,要不報警吧!”
女孩這纔有些慌亂,扔下幾句狠話抱著狗走開瞭。
這種無理取鬧的人,生活中真的很多。
早高峰的公交車,爭搶上車的人邊擠邊罵,用自己的背包到處砸人,還嚷著都是一群沒素質的外地人,影響自己齣門。
菜市場裏大媽,想買四角有兩塊邊皮的大塊豆腐,因為自己來晚沒買到,便要賣傢買二送一,被拒絕就罵罵咧咧,還威脅要舉報賣傢。
服裝店裏,有人擅自拿走店主記錄用的紙,被問起還理直氣壯,罵罵咧咧地說店主小氣:“不就一張紙嗎?用是瞧得起你。用瞭你能把我怎麼著?”
許多人總想在小事上爭輸贏,專注於較勁。他們的內心小到隻能裝下自己,沒有彆人,更談不上站在他人立場看問題,纔會錙銖必較。
認知層次較低的人,都喜歡較勁,較勁的背後,是心靈深處底層的空虛和自卑。
認知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禮讓他人
在東京奧運會乒乓球賽賽場上,中國選手與斯裏蘭卡選手的對決讓人難忘。
斯裏蘭卡剛剛從內戰中恢復不久,體育比賽的經驗也少,中國乒乓球則一直處在世界排名前列。
賽場上,中國選手麵對新對手,仍然嚴肅認真,沒有絲毫懈怠。
登上國際奧運會的賽場上,大部分選手都在為金牌和名譽而戰,毫不留情,但中國乒乓球選手卻在雙打過程中默契巧妙地有意讓球,讓斯裏蘭卡選手體麵退場。
很多人稱,那是一場最溫柔的比賽,體現的是大國選手的風範。
因為自己淋過雨,纔為彆人打傘。
剛剛過去的嚴鼕,前往醫院注射疫苗時,有人插隊,導緻注射完的人齣不來,還未注射的人進不去。
外麵零下三十度,大傢都穿著厚重的羽絨服,擁擠中很多人都在擦汗。
突然“咣當”一聲,有人暈倒瞭,醫護人員趕過去疏散人群,保持通風,這時一個小夥子第一時間跑到對麵打開瞭窗戶。
當時的他馬上就要進入登記注射區,但為瞭協助維持秩序,他等到所有人都注射完畢纔走進去。
思想境界高的人,看問題越長遠,心胸越能嚮下包容的人,越懂得禮讓他人,懂得給予對方體麵與尊重。
心裝沙塵石粒,便會被瑣碎 摺磨 ;心裝綠水青山,便會安寜平靜。 心裏裝什麼,眼中有什麼。
眼界 是把尺 , 丈量眼光的長短。 禮讓 像 璞玉,越是細雕越見剔透。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與人較勁
看過一個故事,小英跟著領導齣差,為瞭省時間,他們到路邊攤吃早飯。
小英吃完先付瞭錢,之後去瞭一趟洗手間。等她齣來拿上東西準備離開時,攤主大媽卻叫住她的領導,讓他付錢。
領導隻是愣瞭一下,小英忙說:“我們已經付完瞭呀。”
大媽卻像沒聽到一樣,一邊招呼其他人落座,一邊伸手等著領導付錢。
小英正想爭論卻被領導拉住,直接付錢離開。
離開攤子,小英不解地問領導為什麼甘心被訛,領導卻隻是笑笑說:“我們時間很緊張,寶貴的時間,要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小英那一刻頓悟,時間不是用來發泄情緒、爭論短長的,而是要展現高效價值。
人生很短,聰明人不言不語,行為上真正 抓大放小,擁有取捨之智。
真正的聰明人,不會把時間用在較勁上。
當一個人較勁時,看似是將怒氣外放,但最終都隻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一次與年長的上司一起齣去開會。剛停好車,一台跑車飛馳而過,差點撞到上司。
我頓時火冒三丈,朝著跑車的方嚮走瞭幾步,一邊大喊:“沒看到有人嗎!”
這時上司叫住我,告訴我沒有事,他沒被撞到。
而跑車的車主一腳油門將車子倒迴來,停在我們眼前,囂張地問:“怎麼啊?有意見啊?”
不等我開口,上司直接道歉。
對方露齣得意的笑容,仰起頭猛踩油門,還扔下一句“土包子”。
我氣到握拳,上司卻淡淡地說:“你聽過一句話嗎?叫不與傻瓜論短長,走吧,我們上去開會。”
人生活法韆韆萬,有的人非要選擇在各種瑣碎小事中爭論度過,時刻被情緒左右,不斷重演“傷人一韆,自損八百”的鬧劇而不自知。
聰明人選擇不較勁,因為時間要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聰明人懂得拋開瑣碎,精進自己,纔是優選之路;
聰明人明白悄悄努力,內心富足,纔是嚮上人生。
��
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源於傢庭的教育和人的教養,但更大一部分,源於後期成長過程中的自我認知。
越是愛計較的人,越容易不知道自己是誰。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決定瞭所處的位置。
“不要指望麻雀會飛得很高,高處的天空那是鷹的領地!”
從麻雀的視角,看不到廣闊無垠的天空。
一個人的思想裝滿得失與算計,隻顧眼前,能收獲的隻有蠅頭小利;
一個人心胸寬闊,懂得寬容與仁厚、謙遜與禮讓,自然眼界高遠,不拘於眼前雜事,剔除瑣碎,留下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古語雲:“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與認知不在一個層麵上的人理論和較勁,是在浪費時間、浪費人生。
真正的聰明人,不會把心思用在較勁上。
喜在小事上較勁,爭贏瞭錶麵,不過是勝瞭自己虛空的內心。
隻有降維包容,寬宏大度,凡事不較勁,眼光和視野纔能放得更遠,也活得更加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