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7:26:16 AM
綜述
二戰時期,日本同遠在歐洲的德國結成軍事聯盟,並夥同意大利發動瞭震驚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其中德國入侵的主戰場在歐洲,意大利入侵的主戰場在非洲,而日本侵略的主戰場則時亞洲,其中泱泱大國――中國就是日本的主要侵略對象。
因為清政府多年積纍下來的弊端,使得當時閉關鎖國的中國麵對日本這樣的工業大國根本沒有一戰之力,雖然後續國共兩黨聯閤抗日的號角吹響,但麵對日本武器精良的現代化作戰部隊我們依然處於下風。
就拿當時軍事重地東三省來說,日本用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不到2萬的兵力就全麵占據東三省,隨後以此為軍事基地分兵嚮中國內地發動全麵侵華計劃。
不過讓人疑惑的是,當時日本在麵對陝西和福建兩座城市時非常默契的選擇繞道走,有專傢給齣答案:一個想打打不進,一個白給都不要!
白給都不要的福建
如果僅從地理位置來看,福建依山傍水,位於東南沿海的中樞地帶,戰時國民政府還在福建設置過大量接運碼頭,以及可容納軍艦同行的港口。這樣的風水寶地似乎誰都想爭上一爭,為何日本會單獨避開這座沿海城市,還直言白給都不願意要呢?
原因很簡單,福建依山傍水確實不錯,但其絕美的風景壁壘也會成為現代化作戰的重大弊端。
實際上,福建境內平原麵積不到十分之一,其他地區大都是山水和農田組成,土壤肥沃,適閤農作物的耕種。可是打仗又不是種種菜就能解決的,日本登陸中國作戰的現代化機械部隊遇到福建就算是徹底蔫瞭。
當時日軍最強大的陸戰裝備火炮、裝甲車、坦剋等根本無法在福建境內通行,如果強行要走的話,那裏鬆軟的土地會將這些軍備重物深陷於地下,行軍速度極其緩慢。而且福建地區多山,坦剋在這裏根本就開不走,日軍何必要冒著巨大風險占領他們並不需要的地盤呢?
其次福建的近海優勢並不符閤日軍的作戰計劃。當時日本政府對華入侵的關鍵綫路是自北嚮南沿著北平―天津―洛陽―武漢等鐵路綫南下,這樣的目的是保證日軍的後勤補給暢通無阻,鐵路還能加快日軍的行軍速度,這纔是日本政府最需要的。
而福建本身是多港口城市,可是日軍又不需要從海上運輸物資登陸到福建,他們從東北的缺口也能滿足這個條件;就算咬牙打下福建瞭,在後續的侵華戰爭中也難以分兵去守住這座中心樞紐。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既然沒必要的軍事港口,那就不要浪費兵力去打瞭,本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部署的兵力就不充足,當年打下東山省也最多籌集瞭2萬的兵力,如果不是國內軍隊武裝太落後瞭,日軍根本就沒有一絲勝利的可能。
所以日本政府在南下入侵計劃中刻意避開瞭福建,不去觸碰這個黴點。
實在打不下來的陝西
陝西地處於中原偏北地區,西連甘肅東接河南,秦嶺一脈更是銜接西北與華北,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瞭陝西重要的軍事價值,如果放在古代,這就是兵傢的必爭之地!看著眼前這塊兒肥肉,日本人不可能不心動。
事實也確實如我們像的那般,日本曾多次發動對陝西的進攻,希望能夠拿下這篇中心區域,後續日軍不管是沿著關中南下還是集火四川都有瞭必勝的把握。
從1937年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軍對陝西發動進攻次數不下於20次,前後投入兵力作戰超過瞭40萬,可是讓他們絕望的是,陝西就像是一座銅牆鐵壁的石城,不管投入多少兵力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
日本高層人員一度懷疑,當時全中國最強的軍事戰力都集中在陝西瞭,否則他們實在沒有道理打不進去。
那是因為國民政府也不是傻子,如果陝西這座城市丟瞭,那日軍就能翻過秦嶺嚮漢中精工,與南綫打到武漢的日軍形成兩麵夾擊之勢,屆時處於廣州的國民政府就徹底孤立無援瞭。
所以自1941年中山會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先後在陝西設置瞭第八與第十戰區,老蔣下達的命令是:不管付齣什麼樣的代價,陝西這座城池絕對不能丟!
後來國共閤作後八路軍也曾多次援助陝西,並在陝西周邊設置瞭多個戰略防衛區,日軍打著打著就意識到,他們根本沒辦法突破這座城池,如果繼續投入大量兵力在此消耗的話,那南下的部隊就會遭到重創,說不定還會因為兵力不足被徹底殲滅,畢竟那時候國共已經閤作,日軍麵臨的壓力陡增。
日本政府隻能無奈放棄陝西,開始集結兵力朝著重慶攻去,陝西成為他們永遠都無法越過的國土。
結語
總的來說,不管是陝西還是福建在戰爭年代都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隻是這些價值有些日軍用不瞭,而有些他們怎麼都攻不下。隨著後續日軍戰綫的不斷拉長,其本身國力就已經不能支持日本打完這場戰爭。
這也是為何在太平洋戰爭全麵爆發後日本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在原子彈落入廣島的那一瞬間,日本政府終於接受瞭失敗的局麵,侵略者最終會被趕跑,勝利永遠屬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