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0:01:08 AM
以前看書的時候,很少去關注作者的生平,更不會去關注創作的過程,而直到我看到這樣一段話:
路遙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奬後,打電話弟弟說:“去領奬還是沒有錢,路費是藉到瞭,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你能不能幫我再想一下辦法。”
弟弟王天樂不得已找當時延安地委副書記馮文德藉瞭500元現金。
路遙這個茅盾文學奬得主,竟然連自己的書都買不起,更不用說去領奬的路費錢瞭!
而看到這裏,我認識瞭很多文章中都提過的王天樂,就是路遙的弟弟。
路遙最感謝的人就是他,路遙7歲時,父親領著路遙去延川縣農村的伯父那裏走親戚。
父親說,明天我外齣趕集,下午就迴來。
年幼的路遙知道,
父親一旦丟下他從伯父傢走瞭,就不會迴來瞭。
第二天,
路遙看著父親像賊一樣從村口匆匆溜走,
眼淚一湧而齣。
從此,他開始在養父傢生活。
20歲的路遙
不過這不影響他和胞弟王天樂的感情,兩個人從小就是最親的。
當時小有名氣的路遙,為瞭讓弟弟脫離農民的身份,不知道說瞭多少好話,將弟弟安排到城市工作,後來又求瞭人,把他調到《延安報》和《陝西日報》當記者。
當《平凡的世界》獲奬後,為瞭去領奬,還是弟弟去藉的路費,那時候的路遙連領奬的路費都沒有!
當時王天樂說瞭句:你要是獲得瞭諾貝爾文學奬,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
路遙轉頭去瞭候車廳。
王天樂
而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開頭就想寫一句話: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弟弟王天樂。
王天樂說這樣寫我也背上瞭齣名的罪,你齣名,你的弟弟也跟著齣名,人傢會笑話的。
於是路遙又改成瞭: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
後來路遙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弟弟王天樂就成瞭他的“後勤部長”,直到去世。
從左到右:弟弟王天樂,作傢金錚,路遙
而這6年時間,《平凡的世界》能夠創作完成,有一半是王天樂的功勞!
路遙去世後,弟弟王天樂寫瞭一篇關於他的文章,名為《苦難是他永恒的伴侶》。裏麵記錄瞭他和路遙的故事。
1988年5月25日,路遙他一生銘記的日子,《平凡的世界》寫下瞭最後一個字,畫上瞭最後一個標點。
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筆從窗口扔瞭齣去。走到衛生間的鏡子前,看著蒼老消瘦的自己,淚流滿麵。
左三 賈平凹,左四 路遙,右一 陳忠實
6月1日,路遙在弟弟王天樂陪伴下到北京,給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送第三部的小說稿。
那裏已經堆積瞭近兩韆封觀眾來信,談的都是《平凡的世界》。
六年時間,三部書,共六捲,一百萬字。
茅盾文學奬給他帶來5萬元的奬金,但在他1992年去世時,留下1萬元的存摺和近萬元的欠賬。
他怎麼能想到20多年後趕上IP熱,《平凡的世界》被開發成影視作品,總投資超過1.2億元呢?
路遙齣生的窯洞
但路遙要的不是金錢,而是希望能給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食糧,於是一開始創作《平凡的世界》時,路遙就做好瞭犧牲的準備,邊吐血邊寫作,他用生命創作瞭給後人留下的精神食糧。
路遙的作品充滿瞭光明的色彩。他的主人公經過努力之後,抵達到瞭一個人格升華和精神成熟的境界。所以,盡管他寫的是苦難、奮鬥,但給人的永遠是希望,是崇高,是昂揚,是溫暖。這為他的故事濛上一層高於生活的詩性的光輝。
據統計,近三十年間,平均每年就有一本有關路遙的圖書齣版。學術界,研究路遙和路遙作品的學者及其論著也在繼續增加。
受他作品影響的讀者越來越多,他們把路遙的書留給下一代。
潘石屹說,許多人喜歡看路遙的小說裏描寫的堅韌啊,吃苦啊,那當然是一種力量。
“實際上,對我影響最深的是愛的力量。同胞的愛、手足的愛、戀人的愛、同窗之愛,在他筆下,那些是人世間最純淨、最動人、最有感染力的力量――這種力量通過書本穿透到每個人的心裏麵。”
“路遙的作品一直被讀者閱讀著,喜歡著。他的聲音就留步在一代一代讀者心間,這個人的生命就這樣延續著。”陳忠實說。
路遙留下的,不僅是那部長達104萬字、嘔心瀝血寫就的“勞動者的史詩”,不僅是他以高於生活的詩性光輝傳遞齣穿越苦難的熱情和力量,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奮鬥者的精神迴響。
讀路遙,就像是在讀自己,讀《平凡的世界》就像是完成瞭一次人生的救贖。
而我們讀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受到瞭激勵,這也許就是路遙拼瞭命也要寫完這部作品的原因,他希望能給廣大的人們留下精神食糧!
所以,《平凡的世界》值得成為每個人的枕邊書,更值得成為你奮鬥之路上最堅固的陪伴。
如果你的一生隻能讀一部作品,那首選就是《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