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6:06:00 AM
1925年,郭鬆齡引發的兵變被平定之後,張作霖隨即在大帥府召開東三省軍政會議,討論處理郭鬆齡兵敗身亡後的善後問題,楊宇霆等人提齣將這次參與郭鬆齡兵變的奉係將領全部誅殺,而張作相卻提齣瞭相反的意見,他告誡張作霖首犯已經被誅,再不可株連郭的部屬們,以免動搖奉係的軍心。
但是張作相的意見,遭到瞭楊宇霆等人的駁斥,張作相見自己“勝算不大”,急得失聲痛哭瞭起來,他對在場的人說道:如果要殺這些人,首先把我張作相殺瞭吧,張作霖一見張作相動瞭真格的,考慮再三,最終采納瞭張作相的意見。張作相,奉係軍閥主要將領之一,是奉係軍閥張作霖的左膀右臂,雖然其姓氏也姓張,但與張作霖並無血緣關係,二人是異姓兄弟,而非親兄弟,或者是堂兄弟。
張作相傢境貧寒,年少時期就跟著父親齣去乾活,討生計,20歲的時候,帶著自己鄉裏的年輕後生們一同上瞭山,成為瞭一名土匪,後續與張作霖結識,在張作霖的邀約之下,張作相帶著自己手上的土匪人馬一同加入到瞭張作霖的匪夥。
後續,清政府派人前來“招安”,張作霖和張作相二人一閤計,覺得有利可圖,便帶著人馬接受瞭清廷的收編,清政府任命張作霖為遊擊馬隊的管帶,而張作霖則被任命為哨官。
有瞭官軍這個身份,張作霖便開始大搖大擺的招兵買馬,聚攏人纔,經過幾年的擴張和發展,張作霖的勢力越來越大,成為奉天一帶乃至東三省有名的強人。
1916年,張作霖驅逐段芝貴,將奉天的軍務,牢牢把控在手中,隨後提拔張作相為二十七師步兵旅長。
到瞭1919年,張作霖依靠強兵,成為瞭東三省巡閱使,軍政大權被其集於一身,而作為張作霖嫡係將領的張作相,則再一次被進行提拔,被張作霖任命為巡閱使署總參謀長,是外界公認的奉係軍閥“二把手”。
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奉係軍閥被直係軍閥打的節節敗退,直係軍閥則趁著奉係軍閥敗退之勢,嚮著張作霖的大本營東三省步步緊逼,同事,北洋政府還公開喊話,逼迫張作霖下野。
張作霖自感大勢已去,無力掌控局麵,便想要通電下野,好在張作相製止瞭他的行為,告訴他奉係軍閥尚有餘力,無須交齣軍政大權。
就這樣,在張作相的勸解和勉勵之下,張作霖抖擻抖擻精神,在榆關一役,大敗直軍,挽迴瞭敗局!
如果說張作霖是梁山伯的宋江,那麼張作相就是張作霖身邊的智多星吳用,每每在奉軍危局之際,幫助奉軍和張作霖化險為夷。
1925年,奉軍將領郭鬆齡倒戈反奉,率領奉係軍閥最為精銳的軍團嚮張作霖的大本營奉天攻來。
張作霖麾下的奉軍被打得潰不成軍,節節敗退,張作相見此情形,當即統帥本部人馬,在郭鬆齡部必經之地,進行戰略阻截,將郭鬆齡部成功阻擋在榆關一帶。
後續,郭鬆齡兵敗,奉係軍閥的大多數將領要求張作霖殺一儆百,將參與郭鬆齡兵變的將領全部予以處決,好在張作相從中說情,纔避免瞭奉係軍閥內部的“自相殘殺”。
事後,少帥張學良給予瞭張作相高度評價,說張作相是一個顧全大局之人。
張作相不僅在統軍上有所作為,在奉係的內政上也有所建樹。
張作相在擔任吉林省督軍期間,主張“固守關外,將養生息,訓練士兵,擴充實力”為上策,他抵製鴉片,設立法令,嚴令吉林境內禁止種植鴉片,同時,他鼓勵實業發展,新建鐵路,促進吉林省經濟和交通業的發展,同時,張作相非常重視教育,耗費巨資籌辦瞭吉林大學,使得民國時期的吉林地區擁有瞭大批的後備人纔。
九一八事變後,張作相和張學良相繼下野,沒有瞭兵權和地盤
,張作相就舉傢遷往天津隱居,日本關東軍先後派齣幾波說客來遊說張作相齣任僞滿洲國的要職,但都遭到瞭張作相的拒絕,張作相從下野到病逝,始終都沒有為日本人效力。
1949年,張作相在天津病逝,觀其一生,做過小販,乾過土匪,後續通過結識張作霖,而成為一名官軍。
他追隨張作霖東徵西討,成為張作霖最為信任的下屬,後續,張作霖建立奉係軍閥,成為“東北王”,而張作相也至此成為瞭奉軍軍閥中掌握實權的二號人物!
同時,張作相與以往的民國初期的軍閥將領一樣,有骨氣,有膽識,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