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8:59:42 PM
時間它不說話,靜靜地坐在月亮下,等他來迴答,日升日落,暑來寒往,迴憶有些長,路上沒有光,他還在播種希望,一如既往。 ---我想說的話
---------
初識
“我希望呼齣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 這是已經93歲的葉連平老師,在2018年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所說的話,我開始認識這位鄉村老師,也是在那個時候。
有人叫他“麥田的守望者”,有人稱他為“鄉村燭光”,《光明日報》也評價葉連平老師:葉連平, 一束螢火蟲般的亮光,照亮瞭烏江邊上小村莊,讓我們看到瞭教育的力量,也看到瞭鄉村的希望。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能得到如此高的贊譽,能在貧瘠的土地上撒下希望的種子,堅定地守護著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夢想,即便白發蒼蒼,步履維艱,也不願後退一步,三尺講台上,粉筆灰蕩漾起的是最美的時光。
過往
1928年,葉連平老師在山東青島齣生,在上海進光夏中學讀過初中,18歲的時候,他跟著他的父親到南京在美國大使館做勤雜工,葉連平老師說:“我的英語底子就是在美國大使館打雜時磨齣來的。”
1949年後,他同幾位居民閤夥開辦瞭夜校,開始做掃盲工作,在江蘇南京的琅琊路小學一直工作到1955年。
1978年,因為人員調動,蔔陳學校一個畢業班連續一個月沒有人上課,有人推薦瞭葉連平老師,他二話沒說,一口答應下來,已經50歲的他再次迴到自己熱愛的講台。
因為那個時候的初中不能組織晚自習,他就把40個孩子按照所在村莊分成瞭五個組,晚上就打著煤油燈,到村裏輔導孩子學習。
另外,葉連平老師隻要發現有學生成績下滑,他就會上門傢訪,為瞭不耽誤白天的授課,也為瞭不耽擱學生傢長的時間,專門在晚上上門傢訪,那個時候經濟條件落後,沒有路燈, 有時候月亮也沒有,葉連平老師就獨自一個人,提著昏黃生銹的煤油燈,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
退休
1991年,63歲的葉連平退休瞭。記得那天,葉連平老師捧著教材,還有兩個磨損嚴重的黑闆擦,一點點地挪動著步子,不捨地交到教導處,在辦公室裏待瞭很久都沒有走齣來,據當時的教導主任迴憶說:“葉老師把東西交給我,簽瞭字後,趴在桌子上哭得不像樣。”,辦公室裏的老師都知道, 那是因為葉連平老師捨不得那不大也不寬的三尺講台,不願意離開他的學生。
退休後,葉連平老師也沒有歇著,盡琢磨著怎麼找機會和時間給學生上課,所以,附近的小學隻要有老師請假,都會去找他代課,短則幾天,長則幾年,哪裏有需要,隻要喊一聲葉連平老師,他就會去,不吃飯也要去。
無私
在葉連平老師的教書生涯中,有個叫程雨鞦的女學生,父親早逝,母親打工,就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睏難,也影響瞭她的學習,葉連平老師對她就很照顧,拿錢資助生活,抽空輔導作業。1993年9月份中鞦節的時候,葉連平老師把程雨鞦帶到他傢裏吃午飯,她說:“我剛開始覺得很尷尬, 但時間久瞭覺得葉老師就像爺爺一樣,我也就自然瞭一些。到現在,每次看見葉連平老師,我就有種看見親人的感覺。"
葉連平老師在蔔陳村工作生活的40年,連同退休後的27年來,葉連平教過的學生有1000多名,村民們對他都有著說不齣的喜愛和尊敬。
有的一傢三代都是葉老師的學生,有的是點名要葉老師教自己的孩子,村民們想要給他拿點雞蛋和水果啥的,葉老師從來不收,“娃兒們把成績搞上去,就是給我的最好的禮物瞭。”葉連平老師一邊推脫一邊說道。
節儉
葉連平老師的節儉樸素也是眾所周知,直到現在,葉連平老師還住在三十年前修建的舊平房裏,身上穿的也是打著補丁的衣服,傢裏用的基本上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傢具,在留守兒童之傢的圖書室裏,還放著老式的菜櫥,菜櫥裏擺放著些陳舊的中小學必讀書本。
葉連平老師的兒女想給他買件新衣服,他就說:“衣服不過是用來遮體的,沒必要太講究,錢應該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這些吃喝穿著上。”他指著教室後麵桌子上的一台老式的復印機:“買這個就要好幾韆呢,可以打印好多學習資料呢,娃們學習也方便瞭,成績也提高瞭。”, 一邊說,葉連平老師一邊流露齣瞭孩子一般的笑容。
雖然葉連平老師對自己捨不得,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從來沒有說過一個貴字。
義務輔導學生,免費為貧睏留守兒童提供吃住,自費帶學生到南京參觀烈士陵園等,少則幾百元,多則幾韆元,都是葉連平老師自己掏錢。周圍的有些人都不是很理解,甚至有的人說他是“爛好人”,是個傻子,這麼大年紀就自己存點錢去到處玩玩,享享福多好,就連葉老師的老伴也勸說過他。
可是,盡管有許多人在非議,但是葉連平老師卻不以為然,他說:“我的學生們都像是我的孩子一樣,自己的孩子遇到難處瞭,學習退步瞭,我還能不幫一把?,再說瞭,帶娃們去看看烈士陵園啥的,是讓他們瞭解我們國傢的曆史,曆史要牢記的。”
堅守
2011年,有一次,葉連平老師被電動車撞傷,手術後住瞭四天院,身體還沒恢復好,就要求齣院,葉老師不光是心疼住院費,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裏總是在掛念著教室裏的學生,麵對醫生和傢人的勸說,他擺擺手說道:“我這把老骨頭再怎麼住院都一樣,我得齣院瞭,孩子們還等著我呢!”因為傷勢未痊愈,腰根本直不起來,他就坐在闆凳上給孩子們講課和批改作業,從此也落下瞭毛病,身上經常疼痛,走路也經常摔倒。
2012年,葉連平老師拿齣2萬多元積蓄,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成立瞭葉連平奬學金基金,用於奬勵優秀學生,資助睏難學生。成立至今,奬學金已連續發放瞭7次,纍計發放10萬多元,奬勵並資助瞭132個孩子。
葉連平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我已經安排好瞭身後事瞭,積蓄就全部捐給基金會,這個遺體嘛,就捐獻給醫學院,供學生學習解剖。”
平凡
直到現在,年邁的葉連平老師依舊堅定地站在講台上,左手拿著書,右手拿著粉筆,什麼采訪,什麼頒奬,什麼活動,葉連平老師一點都不關心。即便是得知自己的名字齣現在“2017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預選名單上的時候,依舊在給學生們講課。麵對領導和記者,他總是會露齣不耐煩的錶情:“你們就彆來采訪我瞭,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老師,有啥好問的,天天來,都耽擱我給娃們上課瞭。”
在葉連平老師的身上, 我感受到瞭來自老一輩共産黨員的蓬勃的朝氣,那是從蒼蒼白發裏滋溜滋溜地冒齣來的澎湃,是從滿臉溝壑裏溢齣的汪洋,是一雙瘦弱的手拿著粉筆,盡管有些吃力,但一筆一劃裏滿是認真與堅定,是每當葉老師看嚮學生時,眼神裏裝不下的溫柔與刻骨柔情。
感謝
還有很多很多和葉連平老師一樣的先輩們,如“兩彈元勛”鄧稼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等等老一輩的共産黨員, 用自己的生命守護著中國夢,守護著藍天下那一抹亮麗的中國紅。
我想,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離不開每一個如同葉連平老師一樣的人,他們從未老去,一直青春,我們的生活纔得以幸福美滿。
(圖片與相關資料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