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6/2022, 5:14:36 PM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華锡
2022年3月14日,疫情防控下,江蘇蘇州中學生迎來中考百日倒計時。圖為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初三年級開展百天倒計時宣誓活動。視覺中國供圖
“普職分流”這一話題齣圈瞭,也成瞭今年全國兩會上教育的熱點話題之一。
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實施“普職分流”,且堅持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招生比例大體相當的政策,始於1985年中央關於深化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幾十年來,這一政策對於普及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建立完善職業教育體係,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勞動者,發揮瞭重大的作用。
但是,由於時代發展、經濟轉型、社會變革,以及教育自身的發展,我國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教育招生比例大體相當的“普職分流”政策,受到瞭越來越嚴峻的挑戰,適時調整完善這一政策,成為我國公共教育政策不得不做齣的重大抉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齣,“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完善産教融閤辦學體製”,對職業教育提齣瞭新的要求。
針對“普職分流”問題,參與全國兩會的代錶委員認為,高中階段教育的“普職分流”模式,正麵臨日益嚴峻的挑戰。他們建議,“普職分流”不能搞“一刀切”,要加強宣傳引導,提升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接受度和認可度,積極探索“普職融閤”發展新模式,建立並完善職業教育高考製度,加快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普職分流”不能搞“一刀切”
說起“普職分流”政策麵臨的挑戰,全國人大代錶、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說,經過調研發現,高中階段“普職分流”政策已成為引發傢長教育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傢長看來,‘普職分流’政策導緻升學競爭的壓力進一步下移到初中甚至小學。”
為此,張誌勇提供瞭一組數據。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調查發現,30.2%的父母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上職業學校。
在調研中,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科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鬍衛也感受到瞭父母的焦慮。
他瞭解到,“普職分流”被很多父母認為是“普職分層”,學生在中考時就被“分層”乃至“淘汰”到中職,令父母充滿“普職分流恐慌”。“這加劇瞭中考競爭,嚴重影響義務教育階段‘雙減’目標的落實。”
張誌勇在調研中發現,人民群眾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認可度普遍不高。不少父母對中等職業教育有強烈的“刻闆印象”,認為與普通高中相比,職業學校往往麵臨著辦學規模小、經費投入少,以及“雙師型”師資力量弱等問題,影響職業學校的辦學質量。
他說,父母對於職業學校的學習氛圍、孩子成長環境及未來齣路等方麵的認同度偏低,認為上職業學校是學習“後進生”“差生”的不得已選擇,是一種普通高中不要的淘汰教育。
不僅是父母們對職業學校認可度不高,鬍衛也發現,由於“普職分流”演變為“普職分層”,也使很多中職學校的師生對中職教育的認可度日益降低,這直接影響瞭中職學校的辦學質量。
鬍衛提供瞭一組數據:2017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582.43萬人,2020年畢業生484.87萬人,“這意味著有近100萬的中職學生沒有順利完成學業畢業。”
他通過調查發現,中職畢業後進入就業市場直接就業的學生越來越少,多年來全國中職校畢業生升學比例在半數左右,一些地區甚至超過80%。
張誌勇說,有些父母認為高中階段“普職分流”政策剝奪瞭孩子平等接受普通高中的權利。初中生年齡偏小、心智尚未成熟,對遭受普通高中教育淘汰的心理承受力有限,過早分流將嚴重打擊學生自信心,不利於身心健康成長。“在義務教育之後按照普職比大體相當強製實行‘普職’分流,限製瞭一些孩子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權利,對這些孩子很不公平。”
事實上,目前的中等職業教育已從就業教育為主轉嚮以升學教育為主,“這已經偏離瞭就業為導嚮的職業教育定位。”
張誌勇還認為,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纔的素質提齣瞭更高要求。對於經濟發達地區而言,中職教育的發展重點已不再是規模擴充,而是質量提升和層級上移。如長期堅守高中階段大體相當的“普職分流”政策,將嚴重製約發達地區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快速提升。
與此同時,鬍衛錶示,從我國産業發展看,到2025年技能型人纔缺口率將達48%,技術藍領缺口更是高達3000萬人。因此,必須重視發展職業教育。
“需要強調的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社會需要的技術藍領,已不再是隻有中職學曆的技術工人,而基本都要具有高職及以上學曆者。”鬍衛說,現階段,對高中階段教育再采取“普職分流”方式,以專門進行中職學曆教育的意義,已大不如從前。
從“初中後”轉嚮“高中後”分流是必然選擇
張誌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調整完善我國“普職分流”政策,已成為社會各界呼籲和關注的重大教育公共政策問題。
張誌勇建議,要尊重父母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選擇。各地應從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從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接受度齣發,在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招生比例方麵不搞“一刀切”。
要將産教融閤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大力推進訂單培養,深化校企閤作、産教融閤,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同時,要加強宣傳引導,扭轉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刻闆印象,提升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積極支持普通高中教育實施校內分流,探索高三與高等職業院校閤作辦學。”張誌勇說,高中學生在高二結束必修課程的學習,經學業水平高考閤格,達到高中畢業的學業要求之後,對於升入本科高等學校接受高等教育存在睏難的學生,可根據學生和父母自願的原則,探索高三與高等職業院校閤作辦學,在開設高職專業課程需要專業基礎文化教育之外,在高職院校支持下,開設專業基礎課程和職業技術課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在製造業嚮高端化轉型的背景下,市場對技術人纔的培養層次要求越來越高,“普職分流”從“初中後”轉嚮“高中後”是必然選擇。
張誌勇建議,應逐步將“普職分流”的重心上移,將高等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作為技術技能人纔的供給主體。國傢可在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待條件成熟時再在全國推廣。
鬍衛認為,要積極探索“普職融閤”發展新模式,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把更多高中辦成綜閤高中,同時在每所高中學校開設普高課程和技能課程,並探索發展以專項技能培養為主的特色綜閤高中。
“這樣做,有利於實現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滲透、深度融通,並極大豐富高中課程資源,擴大學生高中課程選擇,從而把‘五育並舉’提到更高層次。”他說。
他建議,要逐步推行綜閤高中學分製教學,在各類綜閤高中內,可以規定學生必選的普通學術性課程與技能課程學分,同時允許學生根據高中畢業後的去嚮選擇,選修其他普通學術性課程與技能課程。
“高中生可用技能課程學分直接申請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並免修相應課程學分。”他說,在此基礎上,將來對高中階段在校生“普職相當”的要求,可改為要求綜閤高中開設普通學術性課程與技能課程的比例要大體相當。
鬍衛建議,建立並完善職業教育高考製度,在推進高中普職融閤的同時,推進普通本科院校培養技能人纔的專業通過職教高考招生,把職教高考建設為與普通高考平等的高考類型,以充分擴大受教育者的選擇權。“尤為重要的是,職教高考要更加重視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建立健全多元評價體係。”
除此之外,他還認為,要穩步推進普高與中職閤並重組,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如上海、江蘇、浙江)先行先試,推進現有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的閤並與重組工作,加快發展新型綜閤高中。國傢相關部門在推動各地均衡發展綜閤高中的基礎上,創造條件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逐步取消中考製度和“普職分流”模式,以實現普職融閤發展,從而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進中央近年來也非常注重“普職分流”問題,在今年的提案中,民進中央建議,淡化普職的區彆,模糊分流的概念,從“普職二軌分流”轉嚮高中階段教育多類型發展,打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轉換通道。
民進中央建議,在普通高中課程之外,可開設職業應用類課程並製定相應課程標準、畢業要求和考試製度,為高中階段所有學生提供學習普通課程和職業技能課程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課程。
在此基礎上,實現中職與普通高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學籍互轉、雙嚮流動的人纔培養模式,讓學生能在中職和普高之間及時調整轉換。民進中央鼓勵普通高校將職業應用類課程學習納入招生要求。以此全麵提高我國高中階段畢業生的科學知識水平和基本職業技能素養。
民進中央還建議,職業教育要完善上升通道,擴大職教本科在國傢本科教育中的招生比例,在本科高等教育特彆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應大幅度增加對中職學生的招生指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