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2:38:25 PM
今年2月,首傢“中國郵政”咖啡開業。在廈門市國貿大廈一樓,由原有國貿郵政支局改造升級而來的“郵局咖啡”,成為瞭當地的新晉網紅打卡地,吸引眾多年輕人和咖啡愛好者前來嘗鮮。一時間,這傢由普通郵政網點改造而來的咖啡廳,在短時間內成為瞭網絡輿論的寵兒。
無獨有偶,公開信息顯示,近日,高樂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法定代錶人是狗不理集團董事長張彥森,由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這意味著,百年老字號天津狗不理也要入局賣咖啡瞭。
前有中石化、中石油,後有中國郵政、狗不理包子,咖啡賽道真有這麼香?品牌紛紛嘗試跨界,背後有哪些原因?
全球最有活力的咖啡市場
傳統企業發力咖啡業務
中國可能是現在全球最有活力的咖啡市場。根據德勤數據,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人均年咖啡消費量為9杯,僅為日本的3.21%,美國的2.74%及韓國的2.45%。這意味著大量的市場空間。
有市場,就有資本加持、品牌進入。
網上公開消息顯示,目前郵政咖啡已經陸續通過直營門店、報刊亭、品牌閤作等形式,率先進入瞭包括上海、中山、杭州等城市。
另據《咖門》報道,郵政咖啡方麵對其錶示,“預計今年要開齣數百傢門店”,具體拓店城市將包括北京、成都、長沙、杭州、上海、深圳等“咖啡氛圍好”的地方。
“喝一杯咖啡,寫一封信給愛的人”,這或許是“郵局咖啡”的一大賣點。記者翻閱“郵局咖啡”官方微博,上麵介紹說,通過郵政與咖啡的融閤,“郵局咖啡”不再是單純的郵政服務場所,更變成瞭可以社交、可以品嘗優質咖啡産品、體驗郵政文化的全新場景,從而打造活力、新潮、時尚、好玩、流行、多樣的“新郵政形象”。
在天津狗不理、中國郵政入局之前,事實上我們已經見到瞭不少傳統企業發力咖啡業務,包括同仁堂的養生咖啡、中石化的易捷咖啡、中石油的昆侖好客咖啡等。
2021年國內新注冊的
咖啡零售商超過19000傢
中國郵政、狗不理的“跨界”引發瞭關注,在國內一綫城市咖啡市場迅猛發展的當下,新晉咖啡品牌和門店的動嚮同樣備受咖啡愛好者和市場資本的關注。
2月25日,上海蘇州河畔,藍瓶咖啡( Blue Bottle Coffee)中國內地首店上海裕通店正式開業。這是該美國西海岸咖啡品牌在全球開設的第102傢門店。這傢咖啡店一開,便成瞭風靡社交平台的“排隊王”。上海店開業當天,據說有人淩晨 5 點去排隊,有人等瞭 7 個小時纔進門。
不少品牌都已在中國市場取得輝煌“戰績”:不久前,星巴剋發布2021財年年報,顯示本財年星巴剋中國新店占全球淨增新店總數的一半以上;Tims咖啡2019年2月纔進入中國市場,到2021年底已經在全國開設瞭超390傢門店,並且喊響目標,到2026年底開齣至少2750傢可盈利門店;成立於2019年6月的Nowwa挪瓦咖啡起源於上海,目前已經在全國20座城市擁有1500傢店。
這些事例,足以證明市場的良好前景。這組數據或許更為震撼:天眼查的信息顯示,2021年國內新注冊的咖啡零售商超過19000傢,一年內新增的數量占近五年總數的1/3。
理性看待“跨界”
運營能力、品牌定力是關鍵
“咖啡行業能在近兩年發展如此迅速,有多個維度的因素,不能簡單地用‘賽道寬’來解釋。總的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中國咖啡行業本身展現齣的就是一個速度極快的上升趨勢。”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咖啡分會會長劉誠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錶達瞭這樣的觀點。
如何看待品牌紛紛入局咖啡賽道?“像郵政和狗不理這樣的品牌入局肯定不是一時腦熱。狗不理在2014年的時候就拿下瞭高樂雅咖啡在中國的使用權,入局時間相當早。最近咖啡跨界更是不斷齣現,不少是為瞭配閤資本運作做的跨界營銷,大傢應該理性看待這些‘跨界’。”劉誠說。
業績和雄心背後,是飛速增長的中國咖啡行業市場。目前,成都的咖啡館在國內城市的排名中處於拔尖位置。不管是總量的第三位,還是獨立咖啡店“全國第二”的業內認可,都是不錯的成績。去年底,美團外賣發布《2021年成都咖啡外賣消費報告》顯示,2021年成都咖啡商戶數量同比上漲59%,外賣訂單更是同比增長216.8%。
彌遠咖啡就是一傢從成都本土成長起來的咖啡品牌。“‘彌遠’品牌由成都興城文化産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建工旅遊於2014年創立。同年,我們在青城豪生國際酒店內打造瞭集書吧、咖啡、簡餐、文創産品等多元化業態於一體的休閑空間,這便是彌遠首店。截至2022年3月,彌遠已在成都各大核心商業區、公園、寫字樓、酒店等項目或區域開設49傢彌遠品牌直營門店。”彌遠咖啡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該負責人透露說,與更多的“入局者”不同,彌遠咖啡除瞭提供産品,未來還力求將品牌打造成為涵蓋咖啡市場各個環節、體係的全産業鏈綜閤咖啡品牌,繼續在咖啡門店、咖啡服務、咖啡培訓、咖啡産品等多個産業闆塊進行深度探索與創新,實現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據劉誠觀察,成都的咖啡行業這兩年有著增長快、數量多、類型多元的特點,充分展現瞭成都這個城市獨有的時尚感、包容性和煙火氣。值得一提的是,在咖啡培訓、咖啡烘焙、空間設計等相關領域,也齣現瞭一批新興企業。“行業發展趨勢總體是好的,不過,咖啡終歸需要落腳到經營,考驗的是主理人的運營能力、品牌定力。”
“希望大傢不要破壞整個咖啡的大市場,不要打‘價格戰’,更應該注重品質,用真正好的咖啡豆和原料,一起把精品咖啡的‘蛋糕’做大,讓消費者能喝到好咖啡,讓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袁小然呼籲道。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李艷玲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劉永豪 圖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