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2:51:08 PM
在我們今天所見的“三國鼎立”的地圖中,可以看到,魏國的麵積最大,幾乎占有整個北方地區;吳國第二,幾乎占據瞭整個長江中下遊區;蜀
漢
第三,占有今天川陝、重慶及雲南部分地區。
如果單純從地圖錶現齣來的麵積來看,吳國和蜀漢的麵積幾乎是可以與魏國平分鞦色的,甚至它倆的總和還要比魏大瞭不少。
但是,這種感覺卻純粹是一種認知錯覺。以現代眼光繪製齣來的曆史地圖,掩蓋瞭真相,“騙”瞭我們。
在當時人的眼中,魏蜀吳三傢的對比,並非是這個樣子的。比如,劉備就曾經與孫權說:
“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
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甚至說“十分天下有其八”,纔是當時的曆史真相。
下麵,我們從地理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三分天下”背後的真相!
曹魏方麵
曹魏的統治區域,大緻是東起大海,西到河西走廊,北到長城,南到秦嶺淮河,所轄領土覆蓋瞭當時的十二個州:
荊、揚、青、徐、幽、並、雍、涼、兗、豫、冀以及司隸。
這個區域,已經占到瞭當時漢朝的一大半。而這些地區,也是秦漢時期中國的主要農耕區域,開發程度相對較高。
這片廣大的區域,同時也是當時中國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文化最先進的地方。
所以,吳國中後期的權臣諸葛恪就曾經這樣評價三國的實力對比:
“今賊皆得秦、趙、韓、魏、 燕、齊九州之地,地悉戎馬之鄉,士林之藪。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數倍;以吳與蜀比古六國,不能半之。”
諸葛恪
諸葛恪以“戰國七雄”來對比當時的魏蜀吳三國。他認為,曹魏占據的土地是昔日秦國的數倍之多,而吳、蜀兩國的土地閤起來還不足六國的一半!這種觀點一針見血地指齣瞭三國之間的真實實力對比,不過,這與我們今日所見到地圖上的三國麵積對比大相徑庭。
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要再來看看吳、蜀兩國的情況。
孫吳方麵
孫權偷襲荊州後,幾乎取得瞭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其勢力範圍涵蓋瞭荊、揚、交三州。
從地圖上,這幾個州都是麵積比較大的州,以至於讓我們在感官上覺得,吳國甚至比魏國小不瞭多少,甚至還大。但是,當時的交州以及荊州、揚州南部,皆是荒涼偏遠、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開發程度與中原無法可比。
吳國所能倚重的,還是荊州中北部和揚州北部。其中,更為寶貴的是孫策所打下的“江東六郡”,也就是揚州下轄的
九江、丹陽、廬江、吳郡、會稽、豫章
六郡。按照周瑜的說法,這裏是“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嚮無敵。”
除瞭這一塊核心區域外的揚州,則基本是被“山越”等民族所占據,他們雖然處於吳人統治之下,但經常舉兵反抗,攻略州縣,讓孫氏大傷腦筋。
荊州北部示意圖
除瞭“江東六郡”,我們還要所以說孫權從關羽手中奪得的荊州。準確地說,孫權隻是拿到瞭荊州的中部和南部,而荊州的北部仍然在曹魏的控製之中。曹魏手中的這片區域,恰好也是荊州經濟最發達、物産最富饒的江漢平原。
孫吳為瞭防禦曹魏和蜀漢對荊州的進攻,需要在荊州派駐龐大的軍隊,而僅憑荊州南部、中部有限的物産,甚至不足以供養這樣一支軍隊。
因此說,盡管吳國領土貌似廣大,但真正有效的地區還是位於揚州的“江東六郡”,像當時的交州等地區雖大亦無多大作用。
蜀漢方麵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看三國中最小的蜀漢。蜀漢國土隻有益州、漢中以及南中地區。
其中,南中地區大概是今天的雲貴高原北部以及四川盆地的南部一帶。即便是在今天,這些地區仍然是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更何況是在遙遠的三國時代。而且,世代居住於此的原住民還經常與外來移民發生矛盾,而蜀漢隻能依賴武力來迫使其臣服,比如諸葛亮就曾舉大軍平定南中。盡管如此,雙方的關係始終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
譙周
景元四年(
263年
)
,當鄧艾的大軍兵臨成都城下時,有人勸劉禪遷都南中,而重臣譙周卻說:
“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徵,兵勢逼之,窮乃幸從。是後供齣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
由此可見,蜀漢與南中少數民族的關係,並不像“七擒孟獲”中描寫的那般美好。所以,劉禪也打消瞭退往南中避難的念頭。所以,除去南中,蜀漢隻剩下瞭益州和漢中這兩塊領土。
益州所能仰仗的,是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這裏土地肥沃、物産豐饒,是蜀漢最為重要的經濟支柱。
漢中位於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漢中盆地,自然環境與益州相似,也是物産豐饒。張魯就曾在此割據一方、自立門戶。
不過,有兩大因素對漢中的供給能力影響較大:一是在“漢中之戰”時,曹操曾經將漢中之民悉數遷走,極大影響瞭本地區的生産力;二是漢中是蜀漢的北伐策源地,諸葛亮、薑維等長期在此派駐重兵,漢中本地的物産也根本不能維持軍需。
綜上所述,盡管在地圖上,
魏蜀吳的差距並不十分明顯,但從“有效性”上分析,曹魏所掌握的“有效領土”遠遠超過瞭東吳和蜀漢。
在三國初期,由於曹魏還沒有從東漢末年的連年戰亂中恢復過來,所以,東吳、蜀漢尚且還能與之抗衡。
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當曹魏已經在國力上遠勝孫劉兩傢時,兩國先後覆滅的命運,也就在所難免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