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0:42:20 PM
電視劇《西遊記》中,每當豬八戒錶達對猴哥的不滿,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個遭瘟的猴子!”《西遊記》故事原型遠在唐代,真正寫成小說卻是在明朝時期。
豬八戒這句話,換成現在我們常用的說法,大緻相當於“嚴重抗議”。實際上,用“遭瘟”詛咒彆人,已經是很憤恨瞭。因為明朝時期瘟疫相當嚴重。
01
明朝時期的瘟疫究竟有多嚴重呢?
瘟疫,在明朝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存在。為什麼呢?當你快忘記瘟疫的時候,它會再來提醒你一次,每一次的到來,都會讓你付齣慘重的代價。據《明史》記載:
(明代時)曾有數次瘟疫流行,死者甚眾。永樂六年(1408年)正月,“江西建昌、撫州,福建建寜、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萬八韆四百餘人。”
明朝永樂時期,1年時間內,因瘟疫死去7萬多人。並且,僅僅36年後,瘟疫再次發生:
“正統九年(1444年)鼕,“紹興、寜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萬餘人。”
02
瘟疫來瞭,明朝怎麼應對?
麵對瘟疫,無人能夠迴避,奮力迎戰是當仁不讓的選擇。明朝社會各階層采取瞭相應的措施來緩解疫情大麵積的發生。明朝政府及時調整瞭人力物力。比如,明朝崇禎時期發生的那次瘟疫,《崇禎遺錄》就說:
崇禎八年乙亥,發生瞭嚴重旱情,後來雖然老天爺補償性的下瞭一點雨,但已經錯過瞭禾苗生長期,莊稼們想喝水時喝不上,於事無補瞭。更為嚴重的是,瘟疫隨即開始流行,所到之處,望風披靡,簡直是惡夢。
吳又可影視劇形象
史料記載,麵對疫情,明朝政府從兩方麵著手:
一是發帑金一萬,命太醫院於惠民局製藥施民。帑金,就是動用瞭國傢儲備庫的資金,把這些錢交給瞭太醫院,太醫院用這些錢製作應對瘟疫的藥品。
太醫院是皇傢官方常設機構,幾乎匯集瞭明朝當時所有的醫學界大佬,涉及各個學科門類。比如盡人皆知的《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在嘉靖年間也曾在太醫院任職。
二是諭刑部清獄,重者審錄減等,輕者釋,貧者給衣食,病者給藥。
吳又可影視劇形象
把目光調嚮監獄,采取給罪犯減刑、甚至釋放這一措施,至少說明一點:明朝政府認為瘟疫很嚴重。古人迷信,每逢遇到天災,一些權威人士就會跳齣來,藉機指責當權者的一些過失,其中有些也有道理,但大多數此是此,彼是彼,實在扯不上任何因果關係。
不管怎麼說,大災大難麵前,人心算是齊瞭。眾誌成城,人心齊瞭,請走瘟疫,還算遠嗎?
03
疫情齣現後,明朝的平民百姓,都做些什麼?
除瞭政府的應對措施,明朝的普通百姓們,隻需要在傢呆著,等著抗擊瘟疫的藥品發到手就行瞭。事實上,靜候這個做法,極大減少瞭人傳人的環節,有效遏製瞭疫情的發展。
這倒不是說古人覺悟比我們更高。
古代交通嚴重不便,現在你如果采用百度地圖,打算從北京齣發,步行到南京,百度會提示你:步行距離過遠,建議選擇其他交通方式。然後你就可以選擇自駕、高鐵、飛機等等。
明朝時期,如果不用步行,可以選擇坐轎、騾車、騎馬。除瞭騎馬會快一點,其他的交通模式基本等同於用腳丈量土地。要知道,即便是明朝政府官員,大老遠從南方省份到北京匯報工作,途中所用時間,最低的單位也要按月計時。
明朝地圖
另外一方麵,明朝時經濟發展並未齣現高度融閤,不像現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生産一支防疫口罩,上遊要有原材料,廠傢機器生産後,通過貨物運輸,最後纔能到你手裏。而明朝時瘟疫的傳染性,大大缺少瞭攜帶病毒的載體,疫情的發展態勢,就要慢很多。
但不管怎樣,
明朝時這種人口流動性的低效率,對於瘟疫的大範圍傳播來說,卻是個好消息!
04
瘟疫來臨,400年前也有鍾南山?
吳又可,就是這樣一個醫學界的領軍人物。明末清初,吳又可親眼看到瘟病肆虐,甚至嚴重到闔門傳染,而醫生卻往往作齣誤診,以傷寒來醫治,根本不對癥,以緻“枉死者不可勝計”。
吳又可發現,許多病人“不死於病,乃死於醫”。於是開始對瘟病的病因和傳染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寫成瞭《瘟病論》二捲。
《瘟病論》認為,瘟疫的傳播,即是從口鼻,也即是從呼吸道和消化道傳入。最關鍵的是,吳又可提齣,在瘟疫麵前,不同體質的人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是否導緻生病或者死亡,決定於戾氣的量、毒力與人體的抵抗力,“其感之深者,中而即發,感之淺者,而不勝正,未能頓發”。這些理論,有些直到如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05
對於國民健康而言,平日增強體質,無論如何都是必須要做的。獨處,可以避免傳染,獨處,也可以鍛煉。身雖獨處,心卻不孤單。因為我們時刻在溝通,關注著那些護佑我們生命的英雄人物!
吳又可
縱觀曆史,所謂英雄人物,醫學界從來就沒有缺席過!古有吳又可,今是鍾南山!
最後,讓我們嚮英雄人物,緻敬!
作者:羅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