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4:38:40 PM
外商生意做得好,就能加封大將軍:這樣的美事除瞭齣在宋朝年間的廣州蕃坊,還能齣在哪兒呢?
當年,朝廷為瞭“招商引資”,屢齣奇招,在給生意好的外商加官晉爵之外,還會花錢請外洋商船上的全體船員吃大餐,席間各種美食琳琅滿目,令人大呼過癮。
這一次,咱們就穿越到大宋年間的蕃坊去逛逛吧,就算你是一個最挑剔的吃貨與玩傢,這一趟穿越之旅也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廣州“宋三城”示意圖
�� 外商交稅多用實物
隨著電光再次一閃,你居然在一艘南亞商船上“著陸”瞭。上下打量自己,嘿,竟是一身水手打扮。
這一下,你可驚齣一身冷汗,你連船上有幾塊帆都弄不清呢,更彆提到瞭海上怎麼活下去瞭,不是馬上要露餡?彆著急,這艘商船纔剛靠岸,最起碼要在廣州呆幾個月,把船上的犀角、琥珀、烏木、乳香、沒藥、薔薇水、駱駝皮等值錢貨物賣掉,再購得金、銀、絲綢瓷器和糖茶,等到來年趁著季風纔返航呢,你大可以到岸上溜達溜達,抓緊機會看看宋代的廣州城,取取老外的生意經,嘗嘗一韆多年前的嶺南美食,等玩得差不多瞭,再瞅準時機穿越迴來,完全用不著擔心到海上去賣苦力。
你正好奇地左顧又盼間,突然舷闆上走來幾個官老爺模樣的人,頭戴官帽,衣飾考究,看上去十分威嚴。彆擔心,這幾個來自廣州市舶司的大人不是來捉拿你這個穿越者,而是來收稅的。說起來有趣,一韆多年前,外商交稅多是用實物繳納的,基本上沒貨幣什麼事,而廣州市舶司,就是朝廷在廣州設立的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它的功能多多,但重中之重就是收稅。官老爺上船後,經過好一番測量與評估,從各樣奇珍異寶裏抽走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比如1000公斤的珍珠裏抽走100公斤,200公斤的鬍椒裏抽走20公斤……關稅就算收完瞭。當年,市舶司的這一收稅行為,又稱“抽解”,聽上去還很形象啊。
��貴重商品不許私賣
收完稅,事還沒有完,按照當時朝廷的規定,很多貴重商品隻允許外商賣給國傢,不允許私下買賣。誰敢私底下悄悄買賣,外商輕則被驅逐,重則要吃牢飯,本土生意人則會遭遇與《水滸傳》裏林衝同等的待遇:麵上刺個字,然後遠遠流放到海南島,跟各種亞熱帶昆蟲做伴去。像珍珠、玳瑁、犀角、象牙、乳香、沒藥等,市舶司來的老爺們都會一股腦買走。
朝廷采購瞭這些奢侈品後,就會將其運往杭州、揚州、開封、洛陽等大城市,倒手轉賣齣去,就是一大筆收入。所以,市舶司老爺們給的錢,既不會少到讓外商一點利潤沒有(要不然誰還會來呀),但也肯定不會多到讓外商賺翻。
不過,在市舶司老爺們挑完國傢專賣的奢侈品後,剩下的商品,外商就可以自由貿易瞭,至於到底能賺多少,就要看機會和他自己的本事瞭,你這個穿越過來的冒牌船員就不用太操心瞭。
△宋代西村窯燒製的青白釉鳳頭壺,西村窯當時是燒製外銷瓷器的民窯
��蕃市開放玩到深夜
你若有心,或許要問瞭,不是說“坊市分離”嗎?這蕃市是從哪兒鑽齣來的?其實,從晚唐年間開始,“夜禁”就已漸漸鬆弛,坊市分離的製度也開始崩潰。所以,你若穿越到宋代年間的蕃坊,就比唐朝時要熱鬧多瞭。這蕃市,就是蕃坊內專門交易異域商品的市場,在這兒到底能淘到什麼樣的寶貝,全看你眼神如何。其實,對你這樣的穿越者來說,不管淘到什麼,迴來後都能吹噓一通,對不?
穿越到宋代,除瞭在蕃市淘寶,吃也是一大樂趣。街巷邊店肆林立,很多店鋪都要開到半夜纔關門,而天剛濛濛亮,不少小食店又開張瞭。恰恰因為食肆林立,當時繁華都市的人們跟現在的白領一樣,在傢做飯的少,去飯館吃或者叫外賣的多,這樣的人當時俗稱“驕民”,有點高人一等的意思。像你這樣用慣瞭外賣app的“宅人一族”,穿越到宋代的蕃坊,肯定比穿越到唐朝自在,有吃有喝有逛,多麼逍遙。
△穿越到宋代,你會發現街旁食肆林立,吃飯完全不用愁。
在蕃坊淘寶的時候,除瞭周圍各色洋人的汗味,你還會聞到一種異樣的清香,那便是素馨花的香氣,那時,人們更多把它叫做“耶悉茗”,它來自遙遠的西域,彼時剛剛隨著商人漂洋過海,來到這裏,在蕃坊裏紮下根來,隨後又開枝散葉,在這座城市裏受寵瞭近1000多年。在素馨花的香氣裏逛遍蕃坊的每一個角落,你是不是覺得這趟熱鬧有趣的穿越之旅平添瞭幾分詩意?
��免費大餐待客意在“招商引資”
你彆看從市舶司來的老爺十分威風,其實他們心裏對外商也是又愛又怕,因為他們也有“招商引資”的任務呀。外洋商船來得多,朝廷掙得多,就說明市舶司的官員工作乾得漂亮,不但可以升官,有時皇帝一高興,還會派欽差大臣來請他們吃飯,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如果活乾得不好,或者巧取豪奪,鬍亂收稅,導緻外洋商船來得少,擋瞭朝廷的財路,就會妥妥地被降級。所以,如果你看到市舶司的老爺們對待你傢船東的態度很是熱絡,也不用奇怪。
��免費大餐豐盛魚膾蝦生鮮美
等市舶司老爺們下瞭船,你可彆急著到處玩去,否則,你很可能會錯過一頓豐盛的免費大餐。這頓免費大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市舶司的老爺們花錢請的,上至外商巨賈,下至每一個水手(包括你這個冒牌水手在內),人人有份;雖說船東與夥計吃的檔次大有不同,但能有這樣一個機會飽嘗大宋嶺南美食,也是意外之喜。吃飯的地點當然還是在蕃坊附近。宋代蕃坊的位置與唐代差不瞭太多,但範圍卻擴展瞭不少,北至今天的中山六路,南至惠福路,西至人民路,東接米市街,幾乎都是蕃坊的地盤。不知你是否還記得,韆年前的珠江比現在寬闊得多,惠福路一帶已是江岸綫瞭。你那一頓免費大餐,就在離珠江邊不遠的懷遠驛吃。
就算你在穿越前是個吃貨,這頓飯也不會讓你失望。什麼龍蝦水蟹、鱘魚瑤柱、象鼻魚膾煲牛頭、冰鎮湯圓荔枝膏,叫得齣名字的,叫不齣名字的,堆滿瞭桌子,讓人眼花繚亂。你正吃得高興呢,突然又上瞭一道“抱芋羹”,一隻青蛙趴在芋頭上,看上去栩栩如生,這“抱芋羹”的做法,纔是真正的溫水煮青蛙,喝一口湯,鮮得讓你差點咬住舌頭,這可是大宋年間地道的嶺南美食。
喝完“抱芋羹”,桌上又來瞭一道蝦生,一堆活蹦亂跳的小蝦,被傾倒在炙熱的鐵闆之上,拿筷子夾一個,蘸瞭醋和芥末吃,正吃著,又有小蝦跳到醋碟裏,這纔是吃得生猛啊,你以前在日本料理店吃魚生的經曆,壓根就沒法與之相比。所以,還是少說話,跟大傢一起甩開瞭腮幫子使勁吃吧,等迴到瞭現代,你就吃不上瞭。
至於市舶司的老爺們請這頓飯花瞭多少錢,如何從財政裏開支,當然不用你操心。不過,根據《宋會要輯稿》的記載,廣州市舶司每年招待蕃商吃喝,總要花掉幾百兩銀子,其實這也是“羊毛齣在羊身上”。
��外商加官晉爵助辦國際學校
你作為一個冒牌水手,一心吃喝就好瞭;但滿心都是“進貨價”、“齣貨價”、“稅收”、“利潤”的外商卻不可能如此瀟灑,這一場盛宴,對他們來說,更多是一個察顔觀色,互相交流,獲取商業情報的地方。說來有趣,市舶司的官員們“招商引資”有功,可以升官;外商生意做得大,或者能吸引更多的同鄉到這兒來做貿易,讓朝廷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加官晉爵。
當年,有一位名叫辛押陀羅的蕃商旅居廣州數十年,生意做得非一般的大,不但擔任蕃坊首腦(俗稱蕃長)多年,還被加封歸德將軍。這位歸德將軍平素穿著長袍,戴著官帽,一口流利漢語,除瞭相貌有點不像,活脫脫就是一位本地上流人士。賺瞭大錢之後,辛押陀羅還在廣州捐資助學,為外商子弟捐建國際學校(當時叫蕃學),做瞭不少慈善事業。
其實,宋朝年間像他一樣當上“將軍”的蕃商還有好幾個,做生意做到這份上,也真算得上是人生贏傢瞭。要不,你也彆迴來瞭,運用你的現代商業知識,到蕃市上擺個攤,白手起傢,順便混個“將軍”的頭銜?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月華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林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