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9:46:28 AM
包凡
作者丨程瀟熠
編輯丨康曉
齣品丨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疫情反撲、局部戰爭、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諸多“黑天鵝”事件在一個極短的時間裏發生,市場情緒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下脆弱不堪。這讓幾乎所有人開始思考同一個問題: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包凡是典型的逆嚮思考者。在移動互聯網狂飆突進的那幾年裏,他帶著華興資本團隊反復自問“真的那麼好嗎”;今年中概股超30股自高位跌超90%,市值縮水約6萬億,一季度港股IPO募資驟降九成,美股IPO更是罕見的連續三周交白捲,他們又反復自問“市場真的那麼差嗎”?
包凡在《深網》獨傢專訪中多次提及市場的不理性以及保持平常心的重要性,“不要被外界起伏帶動情緒而影響判斷,新的機會仍然存在”。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扶持創新經濟公司的銀行傢、投資人,包凡和他創辦的華興資本曾做齣許多近乎“預言”的判斷。比如,2010年時判斷中概股迴港/迴A將成必然趨勢;2015年時提齣“隻要是模式創新,就逃不過BAT”;2018年轉身更換賽道,一頭紮進由技術創新驅動的智能科技、新消費等領域。
包凡曾形容華興是“行業裏最大的情報機構”。早期開始的FA業務位於感知創新經濟行業的上遊觸點;PE、並購等業務能夠深入公司、驗證模式;橫跨內地、香港、美國的證券服務帶來市場反饋。因此,包凡對趨勢的判斷極具參考價值。
截至2021年底,華興資本資産管理規模(AUM)約490億人民幣,醫療健康、新消費、科技及先進製造行業投資占比達99%。2021年淨利潤16.24億元,近三年淨利潤復閤增長率156%。
10年前的包凡看項目有三大標準:事情是否有前景和發展性;是否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人和事是否match(匹配)。
10年後的包凡看項目仍然有三大標準,不過變成瞭:是否適閤環境;是否有利於社會;項目的治理模式是否符閤中國當下鼓勵的模式。“我們投資企業,必須看這個企業的價值觀和中國整體價值觀是否吻閤。”
“中國以前是一個市場,現在要看九個很不一樣的市場。未來10年的價值創造和過去10年很不一樣。”包凡在與《深網》的對話中,分享瞭他在不確定環境中觀察到的三個確定性機會:智能經濟、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重構、以及消費結構的變化。
以下為騰訊新聞《深網》整理的包凡對話實錄,在不改變其原意的基礎上有所刪減。
“未來十年的價值創造大不一樣”
《深網》:怎麼看現在一級市場募資難、投資節奏放緩的現象?
包凡: 慢可能有幾個原因,首先估計大傢現在兜裏錢不是特彆多,坦率說現在整個募資環境不是很好,今天市場上還在募資的估計也是少數,所以這是不得不為之的一個行動。
另外其實現在很多市場上的(美元)基金,他們主要的LP、投資人都在北美,現在對中國的看法發生瞭一些改變,這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一定挑戰的,這是從客觀角度來說。
《深網》:華興也遇到瞭募資難題嗎?
包凡: 我們比較幸運,去年新一期美元(基金)募的差不多,最新一期人民幣募資也有不錯的進展。
《深網》:現在投資形勢的變化,隻是周期性影響,還是說整個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
包凡: 過去10年的價值創造跟未來10年的價值創造可以說是很不一樣。
有幾個方麵,第一所謂的創新點在過去10年主要是圍繞移動互聯網展開的,至少從2010年到2020年。但未來更多是技術創新來驅動。
第二,世界格局跟環境也發生瞭變化。過去20年的全球化大趨勢正在發生改變,現在不能說去全球化,至少進程肯定是受阻,甚至一些局部領域在發生一些根本性變化。這對於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帶來很大的影響。
第三,我們國傢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在發生一些變化。從追求速度到追求高質量的發展,也給整個經濟結構帶來改變。
綜閤來看,現在(投資節奏)慢一慢,從客觀角度來說是不得以而為之的一件事,但從主觀角度來說也應該那麼來做。
當市場整個投資邏輯在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實際上是應該重新審視,而不是延續以往的慣性嚮前走。
《深網》:這是否意味著投資策略也要發生改變?
包凡: 如果自己本身的投資理念是有效的話,其實不需要做重大的修改。因為我們做的是長期投資,本來就是穿越周期的事情。
因為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我們就不斷來迴修改自己的投資邏輯、投資體係,産生一些過激反應,這本身可能就是有問題的。所以一方麵該緩一緩,重新思考一些問題,但一些底層的東西不應該輕易去改變。
市場其實是不理性的,什麼叫市場不理性?我們都是市場參與者,就說明我們這些人是不理性的。所以在這種市場環境裏麵,就特彆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如果被情緒所帶動的話,往往也會做齣一些錯誤的判斷。
如果看我們這個行業的曆史迴報,熊市迴報相對是高的,牛市迴報往往是低的。所以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人,應該現在投。但是人往往不是理性的。
我們一直是一個逆嚮思考者,前幾年市場特彆好的時候,我們反復問自己真的那麼好嗎?現在這個市場大傢覺得掉到地闆上瞭,我們也在問自己真的那麼差嗎?說韆道萬,還是保持平常心,不要被外界的起起伏伏帶動情緒,影響判斷。
《深網》:二級市場的市值縮水對華興業績影響也會很大,怎麼應對這種波動?
包凡: 如果你想做的就是超額迴報,你就必須接受短期的波動性。不可能說又想去賺20%以上的迴報,又不接受短期的波動性,那憑什麼讓你賺這個錢?還是要更加長遠的看這件事,因為我們是長期投資。
《深網》:現在你們如何規避大的風險?
包凡: 第一,我們對杠杆的使用是相當謹慎的,錶現齣來是對外負債很少。第二是業務上盡量做一些波動性沒那麼大的(項目)。第三不要做特彆投機的事情,做更長期的事。
金融這個行業周期性有預期,好的時候大傢都賺錢,不好的時候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大多數齣事的都是在調整過程中犯錯,你就要盡量保證自己不要犯錯。
“從看一個市場到看九個市場”
《深網》:目前市場缺少好的投資機會瞭。
包凡: 機會未必。我們投PE、VC看的是至少10年甚至於更長的周期,這種周期在當下是看不清楚的。
從我入行到現在快30年,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人來說沒有創新啊,沒有東西可投啦,下一個創新點在哪兒啊。但過一段時間迴過來看,還是有新東西的。
《深網》:以前發展依賴於摸著石頭過河 ,現在石頭快摸沒瞭。
包凡: 在時代的轉摺點上,坦率的說很多事看不清楚,但是要繼續去看,投資就是在不確定性當中找確定性。
《深網》:下一個時代有哪些確定的機會?
包凡: 智能經濟、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消費結構的變化,這三件事是我們比較確定的,裏麵還有很多創新的事可以去做。再往大的一些事情,我們現在也看不清楚,隻能積極的去看,去研究。
《深網》:如何定義智能經濟?
包凡: 智能技術對整個經濟的改造,我們叫做智能經濟時代。
比如護士今天做的很多事情可能以後是機器幫你做,你可能會全身戴滿瞭傳感器,隨時都有人遠程機器監控你身體的核心數據。車以後成瞭自動駕駛的,它也是智能化的一件事。這些我覺得都會在未來10年成為現實。
這跟人驅動的事情相當不一樣,我們確定這件事情會發生,當然不同行業發生的時間點或者滲透率會有所不同。
《深網》:但現在還有人吐槽沒有一款芯片能讓安卓手機穩定高幀率的跑《原神》遊戲。
包凡: 你看兩三年它肯定這樣,但我們得看10年以上的事。我認為以今天的IT技術,已經沒有什麼不可突破的極限瞭,隻是時間問題。
《深網》:供應鏈體係去全球化有什麼後果?
包凡: 全球供應鏈、産業鏈會被重構,以前實際上是一個高度協同的體係,現在可能會被切割,對大勢的考慮。在重構過程當中既有挑戰也有機會,其實挑戰是先於機會瞭。
每個經濟體,尤其像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都在考慮重構這件事情。以後這個世界可能會分成幾個不同的係統,每一個係統裏麵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和體係。
《深網》:重構需要時間,近期睏境難解,許多人對未來經濟發展很悲觀。
包凡: 雖然眼前會有睏難,但我們相信中國未來的經濟會繼續成長。
《深網》:中國消費結構有哪些緯度?
包凡: 有兩個緯度,一個是年齡代際的角度,從年輕人、中年人到老年人;另一個是地域的角度,一二綫城市、四五綫、鄉鎮。我們可以根據這兩個緯度畫齣一個九宮格。
《深網》:大傢都想深耕Z世代群體,但以目前的人口發展趨勢來看,未來10年的人口結構可能是中老年人占大部分,年輕人占少部分。
包凡:中國以前是一個市場,現在要看九個很不一樣的市場。而且每個市場都足夠大,因為我們人口多,每個市場都夠能做點東西齣來。
第二點,我們看Z世代,看的更多是長遠的事。未來20年Z世代會成為中國最主流的消費群體,他們這撥人會帶動未來消費的趨勢,所以很重要。
另外,你說的很對,中國未來的人口很多會在退休,60歲以上這撥人。特點有幾個,第一是身體都挺好,第二還挺有錢,第三有時間,所以他們肯定要去消費、去花錢,隻是說得找到適閤他們消費的東西。
這些人現在在市場上挑不瞭什麼東西,隻能買年輕人的。以他們的需求,能不能有相應的一些産業齣來?我們在積極研究。養老是一個概念,但這些人坦率的說沒有那麼老。
《深網》:你曾說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是如今投資避雷和閤規最好的工具。如何理解ESG?
包凡: 說白瞭就是大傢價值觀得對齊。
企業跟你上下遊生態閤作夥伴的價值觀不一緻是會産生問題的。以前企業隻需要考慮自己的事,現在一定要把社會環境、價值觀作為很重要的考量因素,甚至製約條件。如果做不到,一定會給企業的發展乃至於生存帶來挑戰。
我們投資企業,也得看這個企業的價值觀和中國整體價值觀是否吻閤。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都脫離不瞭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等等。一個在美國的企業和在中國的企業注定是不一樣的,因為土壤不一樣。在美國長得再好的一棵果樹,(不吻閤)拿到中國也活不下去,反之相同。有本事的人可以基因突變,但這種人鳳毛麟角。
中國文化裏有很多很好的東西,對投資很有幫助,比如說順勢而為。什麼叫順勢而為?你要跟著趨勢走,不要去乾擰巴的事情。
另外還有中庸之道。什麼叫中庸之道?不是走正當中,而是永遠在動態中找到平衡。極端總會齣現,但任何時候都不要走極端,哪怕再有道理的真理,也有它的局限性。整體隻是在一定的場景之下一定的範圍之內適用,超齣就不一定(適用)。
“對抗慣性與有效原則”
《深網》:過去十年企業追求高增長,未來十年要突然慢下來追求可持續發展,這中間會有很大的慣性,企業該如何對抗慣性?
包凡: 有兩種,一種企業會在行進當中調整動作,另一種就被淘汰掉瞭。就是這樣,這個世界是很現實很殘酷的。
《深網》:怎麼看近期互聯網大廠的調整?
包凡: 單純從管理精細化角度來說,我相信肯定有空間可以擠壓。市場比較低迷的情況下,大傢肯定都需要做些調整。
《深網》:大廠現在對創新業務虧損的容忍度變低瞭。
包凡: 坦率說可能此前也不是所有的創新業務都靠譜,但我相信其實還是有創新的空間在。還是迴到前麵說的,人是情緒的産物,在這種大的環境裏麵經營者會不會情緒走嚮另一個極端。
《深網》:今年許多投資人離場新消費,你認為這個領域還有機會嗎?
包凡: 肯定有機會。但新消費前兩年太火瞭,肯定有泡沫,會有一個洗牌的過程。
《深網》:互聯網行業有哪些規則和策略是放在今天、未來仍然適用的?
包凡: 第一,對組織對人的重視,我覺得還是有效的。用戶量做的好的公司在組織和人上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用在哪兒都可以。
第二,産品思維。沒有産品基礎,去說什麼營銷品牌渠道沒有任何意義,必須得做齣好東西。那什麼是好東西?做齣一個好的消費品的思維和做齣一個好的互聯網産品的思維實際上差不多,都是怎麼以用戶為中心來做這件事情。
第三,通過生産要素的重新組閤創造齣新型的商業模式,這個邏輯還是存在的。
比如咱們舉個例子,拿自動駕駛來說,如果街上跑的車50%以上都是自動駕駛車,整個汽車以及齣行行業的商業模式肯定會發生變化。(個人)沒有必要去買輛車,它就是一個服務。
“新能源汽車是杯賽,隻有一個世界冠軍”
《深網》:現在新造車賽道齣現堆料、堆概念等內捲式發展的現象,在你看來這種現象可以避免,還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包凡: 隻要是市場化的(行業),內捲式發展就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到最後還是看核心競爭力。誰有核心競爭力,誰就能活下來,大浪淘沙是難免的。
《深網》:你曾說任何競爭都分聯賽和杯賽,新能源汽車行業屬於哪種?
包凡: 更像杯賽,我認為最後剩下的(企業)不會特彆多。
聯賽就是還那麼多傢,每年市場份額不一樣而已,以前的汽車行業就這樣。未來這個行業應該是杯賽,因為它門檻太高。
《深網》:錯過新造車的投資機構未來還有投齣整車廠的機會嗎?
包凡: 我隻能講機會不多瞭,現在再去做這件事太晚瞭。現在想去投整車廠的無非還是奔著差異化的角度, 但車這個行業未來不講差異化。
聯賽的時候可以打差異化,但杯賽的時候隻有一個世界冠軍,這個世界冠軍某種角度來說是沒有弱點的。
“跳到一個更長的曆史周期中看現在”
《深網》:現在做投資的興奮點是什麼?
包凡: 在當下撲朔迷離的環境中,看到彆人沒看到的機會,甚至反過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大多數人是錯的。
《深網》:從banker到投資人,認知上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包凡: 從我個人心態,區彆是投行的時候知識的廣度相當廣,但深度未必那麼深。而做投資要把一件事顛來倒去搞清楚。
第二是做事的方式,投資本身要剋製,投的越多可能賠的越多,看不清的情況下不如審慎一些。
《深網》:你做過最得意的案子分彆是哪一個?
包凡: 下一個案子。我其實不怎麼去想這些事情,作為投資人特彆重要的一點是要清零。不管你以前多牛逼或者多傻逼,過瞭一年就清零瞭,不要讓以前的事影響你。
《深網》:有沒有讓你後悔錯過的case?
包凡: 也沒啥好後悔的,投資就是願賭服輸。我們帶著一顆平常心,正常人去投資可能是55開,一半對一半錯。我們的決策能做到64開就不錯瞭,裏麵有4個肯定是錯的,你接受這一點,心態就會好很多。無非是說對的時候能多賺點,錯的時候少賠點。
《深網》:怎麼保持對世界的敏銳度?
包凡: 我是一個好奇心驅動的人,不懂的事我都要去琢磨琢磨。另外還是要發揮團隊的力量,外界一直認為華興還是搞互聯網公司,其實2018年以後互聯網我們幾乎就不投瞭。
現在我們投先進製造、新能源、醫療科技,有一些相當不錯的案子,都是因為有很多優秀同事加入。這些人是從行業裏麵來的,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市場、新的資源。我從他們身上也學習到很多東西。華興作為一個組織有不斷迭代、不斷進化的能力,這點我還是比較自豪的。
《深網》:工作之外,你思考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包凡: 工作之外好像沒什麼瞭,全部在工作。現在我沒有把它當作工作,每天琢磨新的不同的事其實挺好玩的。在我這個人生階段,肯定不是為瞭工作而去工作的。這件事之所以我來做,而且能投入去做,肯定是我喜歡這件事。
《深網》:大部分投資人都是這種狀態嗎?
包凡: 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一個好的投資人底層心理應該是比較健康、比較穩定的。
《深網》:最近看到什麼好書?
包凡: 我最近在密集的看一些經濟曆史學方麵的內容。現在發生的很多事情,我們必須要跳到一個更長的曆史周期去看。今年,更像是曆史上的哪年?我今年已經50多瞭,按理說我入行30年經曆的事夠多瞭,但我感覺光以我個人的經曆來看已經不夠瞭,需要把時間維度拉的更長。
騰訊新聞齣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