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暢婉潔 徐英子
為什麼要建設國傢植物園?建設國傢植物園與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如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國傢植物園?
為什麼要建設國傢植物園?建設國傢植物園與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如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國傢植物園?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傢植物園,並就植物園建設提齣要求。
為什麼要建設國傢植物園?建設國傢植物園與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如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國傢植物園?就相關問題,《民生周刊》記者專訪瞭中央黨校(國傢行政學院)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王茹。
民生周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瞭以國傢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瞭重要作用。國務院此時批復同意建設國傢植物園是齣於怎樣的考慮?
王茹: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主席宣布,本著統籌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閤的原則,啓動北京、廣州等國傢植物園體係建設。
今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批復文件,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傢植物園,由國傢林草局、住建部、中科院、北京市政府閤作共建。國傢植物園建設是以植物遷地保護為重點進行戰略生物資源保護與儲備的重要舉措,是生態係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保護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體現。
植物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組成部分,植物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擁有約占全球10%的生物資源, 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傢之一,但生物資源在生境破壞、環境汙染、過度開發等因素的綜閤作用下受到嚴重威脅。
《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指齣,優化建設植物園是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的重要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方法有3種,即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基因庫(或種子庫)。就地保護是指在自然環境中保護物種,包括維護其自然棲息地。遷地保護是指在其自然棲息地之外的場所保護物種。基因庫是指儲存種質資源(如種子、器官、組織、花粉或基因組)以保護遺傳多樣性。
國傢植物園是植物遷地保護的重要載體,可與以國傢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為代錶的就地保護體係有機銜接、相互補充,同時發揮植物基因庫作用,從而實現植物多樣性保護的全覆蓋和可持續。遷地保護的範圍包括瀕危物種、特有物種、作物野生近緣種和旗艦物種,可以實現對珍稀瀕危物種、具有國傢代錶性和戰略意義物種的有效保護,同時可以為就地保護的開展提供優先級選擇和解決方案。
王茹: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主席宣布,本著統籌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閤的原則,啓動北京、廣州等國傢植物園體係建設。
今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批復文件,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傢植物園,由國傢林草局、住建部、中科院、北京市政府閤作共建。國傢植物園建設是以植物遷地保護為重點進行戰略生物資源保護與儲備的重要舉措,是生態係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保護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體現。
植物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組成部分,植物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擁有約占全球10%的生物資源, 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傢之一,但生物資源在生境破壞、環境汙染、過度開發等因素的綜閤作用下受到嚴重威脅。
《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指齣,優化建設植物園是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的重要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方法有3種,即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基因庫(或種子庫)。就地保護是指在自然環境中保護物種,包括維護其自然棲息地。遷地保護是指在其自然棲息地之外的場所保護物種。基因庫是指儲存種質資源(如種子、器官、組織、花粉或基因組)以保護遺傳多樣性。
國傢植物園是植物遷地保護的重要載體,可與以國傢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為代錶的就地保護體係有機銜接、相互補充,同時發揮植物基因庫作用,從而實現植物多樣性保護的全覆蓋和可持續。遷地保護的範圍包括瀕危物種、特有物種、作物野生近緣種和旗艦物種,可以實現對珍稀瀕危物種、具有國傢代錶性和戰略意義物種的有效保護,同時可以為就地保護的開展提供優先級選擇和解決方案。
民生周刊:國務院批復要求,國傢植物園建設要體現國傢代錶性和社會公益性,統籌發揮多種功能作用。請問,國傢植物園在民生領域可以發揮哪些功能?如何更好體現其社會公益性?
王茹:以植物多樣性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類生活水平提高過程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利用生物能力提高過程。我們的衣、食、住、行及物質文化生活的許多方麵都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密切相關。比如,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瞭食物、縴維、木材、藥材和多種工業原料。全世界估計有萬餘種陸生植物,而迄今為止僅有150餘種被人類大麵積種植作為食品,世界上90%的食物來源於20種。
未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改善,有賴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能力的提高。自然界的許多野生動植物,也許短時間內人類無法進行利用,其價值是潛在的。也許我們的子孫後代能發現其價值,找到利用它們的途徑。因此,多保存一個物種,就會為我們的後代多留下一份寶貴的財富。
我國植物區係約20%的植物種類處於瀕危狀態。建設國傢植物園的核心目的是通過保護以植物多樣性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從這個意義上看,國傢植物園之於民生的價值絕不僅僅是為人們提供一個觀光、遊覽和休閑的去處。批復也明確要求,堅持對植物類群係統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續利用,統籌發揮多種功能作用。
提高國傢植物園的社會公益性,可以重點在科研功能、教育功能和休憩功能三方麵下功夫。一是提升以物種保存和科學研究為主的科研功能,對生命起源、物種進化等基礎科學問題深化研究,通過建立保護物種種子庫並恢復退化的棲息地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資源和空間,促進經典生物學知識與現代生物技術有機結閤,以植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為生物産業提供源頭理論支撐和科研支撐。
二是提升以科普教育和知識普及為主的教育功能,完善展覽溫室、科普館、標本陳列室等科普教育設施,提供與環境教育、植物教育等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包括知識講座與研討會、植物學與園藝學課程學習以及園林設計類課程等,根據不同受眾群體設計活動內容,提升大眾對環境價值、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問題的認識。
三是提升以植物展示和休閑娛樂為主的休憩功能,除瞭把國傢植物園打造成科學與藝術相結閤的産物,塑造齣有豐富科學內涵的美麗園景,給人以大自然美的享受,還可以通過體驗類活動鍛煉參與者的實踐能力,如需要動手操作的園藝活動、實地考察、特色健身活動等。同時,可以通過藝術類活動陶冶參與者的情操,通過攝影、插花培訓、展覽及音樂會等活動打造文化藝術氛圍。
王茹:以植物多樣性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類生活水平提高過程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利用生物能力提高過程。我們的衣、食、住、行及物質文化生活的許多方麵都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密切相關。比如,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瞭食物、縴維、木材、藥材和多種工業原料。全世界估計有萬餘種陸生植物,而迄今為止僅有150餘種被人類大麵積種植作為食品,世界上90%的食物來源於20種。
未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改善,有賴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能力的提高。自然界的許多野生動植物,也許短時間內人類無法進行利用,其價值是潛在的。也許我們的子孫後代能發現其價值,找到利用它們的途徑。因此,多保存一個物種,就會為我們的後代多留下一份寶貴的財富。
我國植物區係約20%的植物種類處於瀕危狀態。建設國傢植物園的核心目的是通過保護以植物多樣性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從這個意義上看,國傢植物園之於民生的價值絕不僅僅是為人們提供一個觀光、遊覽和休閑的去處。批復也明確要求,堅持對植物類群係統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續利用,統籌發揮多種功能作用。
提高國傢植物園的社會公益性,可以重點在科研功能、教育功能和休憩功能三方麵下功夫。一是提升以物種保存和科學研究為主的科研功能,對生命起源、物種進化等基礎科學問題深化研究,通過建立保護物種種子庫並恢復退化的棲息地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資源和空間,促進經典生物學知識與現代生物技術有機結閤,以植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為生物産業提供源頭理論支撐和科研支撐。
二是提升以科普教育和知識普及為主的教育功能,完善展覽溫室、科普館、標本陳列室等科普教育設施,提供與環境教育、植物教育等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包括知識講座與研討會、植物學與園藝學課程學習以及園林設計類課程等,根據不同受眾群體設計活動內容,提升大眾對環境價值、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問題的認識。
三是提升以植物展示和休閑娛樂為主的休憩功能,除瞭把國傢植物園打造成科學與藝術相結閤的産物,塑造齣有豐富科學內涵的美麗園景,給人以大自然美的享受,還可以通過體驗類活動鍛煉參與者的實踐能力,如需要動手操作的園藝活動、實地考察、特色健身活動等。同時,可以通過藝術類活動陶冶參與者的情操,通過攝影、插花培訓、展覽及音樂會等活動打造文化藝術氛圍。
民生周刊:在北京,現在已經建成許多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許多遊覽觀賞休閑的場所。對於普通市民而言,國傢植物園與它們相比有什麼特彆之處?
王茹:根據國際植物園保護組織的定義,植物園是“為科學研究、保護、展示和教育目的而保存有記錄的活植物收藏的機構”。可見,植物園的主要功能定位不是為遊客提供觀光遊覽休閑的場所。但長期以來,我國的植物園給大傢的印象卻像是一個特色公園,比如北京植物園就是許多遊客喜愛的一個景點。從國務院的批復要求看,國傢植物園顯然具有其他觀光休閑場所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功能。
一是在國傢植物園既能看到本地物種又能看到外地物種。自然保護區以就地保護為主,而國傢植物園是以植物遷地保護為重點,把因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遷齣原地,移入植物園進行特殊保護。因此,植物園有大量本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非本地植物品種,是植物愛好者的“獵奇觀賞之園”。比如,北京植物園現有遷地保護植物約1.5萬種。
二是國傢植物園既有觀光休閑功能,也有生態教育功能。嚮公眾傳達保護植物的重要性,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是植物園的重要功能。除瞭具備與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場所類似的觀賞休閑功能,植物園設置實踐基礎上的教育項目,觀者與植物的互動有瞭更多豐富的形式,成為“科研教育之園”。
孩子們可以在植物園中通過親身體驗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習科學知識。
三是在國傢植物園看到的不僅僅是植物。批復要求植物園建設堅持將植物知識和園林文化融閤展示,講好中國植物故事,彰顯中華文化和生物多樣性魅力。通過園林、雕塑等藝術形式,傳遞植物知識,傳達環保理念,是現代植物園常見做法。在植物園裏,你將能看到彰顯生態環保理念和中華文明魅力的藝術,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接受文化的熏陶。
王茹:根據國際植物園保護組織的定義,植物園是“為科學研究、保護、展示和教育目的而保存有記錄的活植物收藏的機構”。可見,植物園的主要功能定位不是為遊客提供觀光遊覽休閑的場所。但長期以來,我國的植物園給大傢的印象卻像是一個特色公園,比如北京植物園就是許多遊客喜愛的一個景點。從國務院的批復要求看,國傢植物園顯然具有其他觀光休閑場所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功能。
一是在國傢植物園既能看到本地物種又能看到外地物種。自然保護區以就地保護為主,而國傢植物園是以植物遷地保護為重點,把因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遷齣原地,移入植物園進行特殊保護。因此,植物園有大量本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非本地植物品種,是植物愛好者的“獵奇觀賞之園”。比如,北京植物園現有遷地保護植物約1.5萬種。
二是國傢植物園既有觀光休閑功能,也有生態教育功能。嚮公眾傳達保護植物的重要性,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是植物園的重要功能。除瞭具備與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場所類似的觀賞休閑功能,植物園設置實踐基礎上的教育項目,觀者與植物的互動有瞭更多豐富的形式,成為“科研教育之園”。
孩子們可以在植物園中通過親身體驗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習科學知識。
三是在國傢植物園看到的不僅僅是植物。批復要求植物園建設堅持將植物知識和園林文化融閤展示,講好中國植物故事,彰顯中華文化和生物多樣性魅力。通過園林、雕塑等藝術形式,傳遞植物知識,傳達環保理念,是現代植物園常見做法。在植物園裏,你將能看到彰顯生態環保理念和中華文明魅力的藝術,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接受文化的熏陶。
民生周刊:啓動國傢植物園體係建設,是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任務、新課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專傢,您對國傢植物園的建設有哪些建議?
王茹:總的來說,國傢植物園建設要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保護第一,惠益分享。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定位和使命,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國傢植物園。在植物園規劃設計、植物物種保護標準、遷地保護植物數據庫、分類分區分級管理等方麵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為全國其他國傢植物園建設提供可藉鑒、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二是形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模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多主體參與對於激發公眾興趣、拓寬投入渠道、加強科研閤作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通過製定誌願者計劃讓公眾積極參與植物園活動,建立國際國內的植物園和標本館資源共享網絡,應用數字地圖、遙感影像、數字建模等手段建設“沒有牆壁的 e-science 實驗室”,通過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國傢植物園匯聚科研資源和保護力量。
三是統籌規劃、閤理布局,穩步推進全國國傢植物園體係建設。破解現有植物園管理部門化、碎片化等問題,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為目標,在優化整閤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根據我國氣候帶與植物區係特點,形成結構閤理、功能完善、覆蓋全麵的國傢植物園空間布局和網絡體係,逐步實現我國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得到遷地保護的目標。
王茹:總的來說,國傢植物園建設要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保護第一,惠益分享。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定位和使命,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國傢植物園。在植物園規劃設計、植物物種保護標準、遷地保護植物數據庫、分類分區分級管理等方麵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為全國其他國傢植物園建設提供可藉鑒、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二是形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模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多主體參與對於激發公眾興趣、拓寬投入渠道、加強科研閤作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通過製定誌願者計劃讓公眾積極參與植物園活動,建立國際國內的植物園和標本館資源共享網絡,應用數字地圖、遙感影像、數字建模等手段建設“沒有牆壁的 e-science 實驗室”,通過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國傢植物園匯聚科研資源和保護力量。
三是統籌規劃、閤理布局,穩步推進全國國傢植物園體係建設。破解現有植物園管理部門化、碎片化等問題,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為目標,在優化整閤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根據我國氣候帶與植物區係特點,形成結構閤理、功能完善、覆蓋全麵的國傢植物園空間布局和網絡體係,逐步實現我國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得到遷地保護的目標。
齣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於2022年第3期《民生周刊》雜誌
原標題:《 中央黨校(國傢行政學院)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王茹: 建好高水準國傢植物園 》
□ 《民生周刊》記者 暢婉潔 徐英子
編輯:薑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 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