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1:27:13 PM
撰文 | Fiesta ST
編輯 | 雅 瀾
特斯拉要在中國建立第二座工廠,這一條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流傳的消息,貫穿瞭今年整個五一小長假,並在假期最後一天傳齣瞭首個來自官方的消息――
5月4日,有外媒報道稱特斯拉確認在上海建設第二工廠,該工廠準備增加45萬輛汽車的年産能,將生産包括Model 3和Model Y在內的車型。該消息剛剛發齣,立即便登上微博熱搜。
5月5日,記者從特斯拉內部相關人士處獲得準確消息。所謂“上海第二工廠”實際上“是擴産,非第二工廠”。該人士嚮記者透露,江西、湖北等省曾熱切嚮特斯拉拋齣橄欖枝,希望特斯拉在當地建廠,但最終都被特斯拉方麵婉拒。
據悉,特斯拉已經在現有廠區附近規劃瞭一大片土地,納入瞭未來的新建産能規劃。該地塊總占地麵積461142.40平方米,位於自貿區臨港重裝備産業區,準入産業類型為新能源車整車製造。顯然,這以地塊將極大概率被用於特斯拉工廠擴建。
而無論名義上屬於擴産還是新建工廠,可以確定的是,特斯拉已經決定在上海增加産能,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需求。讀賣汽車同樣從一位特斯拉供應鏈相關人士處瞭解到,在圈定於上海擴充産能後,特斯拉短期再選擇國內某城市另建新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已經很小。
要知道,從去年年底到5月4日消息發布之前,至少有10座城市傳齣希望引入特斯拉在當地建廠。在上海正在遭遇新冠疫情的影響,特斯拉超級工廠一度停工,乃至現在依然沒有恢復100%産能的同時,是什麼,讓特斯拉選擇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上海這一個籃子裏?
據媒體報道,特斯拉在5月1日寫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感謝信中提齣,特斯拉計劃在當前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附近建設一個新廠區,用於生産Model 3和Model Y,預計可增加45萬輛汽車的年産能,成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汽車齣口中心”。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已經是特斯拉和上海汽車工業共同的標杆。上海超級工廠已經成為特斯拉全球的重要産能基地,資料顯示,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共交付車輛48.413萬輛,同比增長235%,其中有超過16萬輛的海外市場交付,滿足歐洲、亞洲等十多個國傢的需求,為特斯拉直接貢獻瞭51%的産能。而特斯拉超級工廠,也給上海市帶來瞭上韆億的産值,以及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
令人頗感疑惑的是,為什麼明明有十多座城市嚮特斯拉拋齣瞭橄欖枝,而這個美國新能源品牌卻始終對上海情有獨鍾呢?要知道,上海的汽車産業從今年年初至今遭遇瞭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從3月28日開始,特斯拉上海工廠停産整整22天,是該工廠自建成投産以來最長時間的一次停産――在停産前,特斯拉上海工廠每天可以生産大約2100輛車,實行兩班製工作。而目前盡管復工,特斯拉無論是復工員工數量還是日産量,相比之前都打瞭對摺,每天整車産量隻能保持在約1200輛。
對特斯拉來說,選擇建廠有幾大先決條件。當地産業鏈配套是否完整,市場需求是否旺盛,進齣口地理條件是否優越,都是其選址需要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當初選擇上海,特斯拉同樣權衡瞭許久。除瞭上海之外,廣州市南沙區也曾製定“T計劃”來吸引特斯拉,但特斯拉最終還是選擇瞭上海,廣州方麵轉嚮發展小鵬汽車和廣汽新能源等項目。
“上海是插上一個木樁子也能長成參天大樹的地方”。這是清末民初政論傢王韜對上海的評價。
上海吸引特斯拉,或許正如同當年吸引瞭德國大眾。40年前,國傢把轎車試點放在上海,同樣是對上海這座城市的肯定――上海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城市之一。如今,上海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工業城市,同時在對於産業人纔和職業經理人的吸引力方麵,上海亦是中國最優秀的城市。
上海麵嚮太平洋,相對於內陸城市,具備良好地理條件。特斯拉2021年生産的48萬輛汽車,其中有16萬輛銷往海外。特斯拉所地處的上海臨港片區,距離深水良港洋山港隻有不到50公裏,這為上海提供瞭巨大的地理優勢。不僅海外的汽車交付可以通過洋山港走海運;特斯拉還可以通過長江,把汽車送到武漢、重慶等沿江城市。
要知道,我國鐵路運輸成本是公路運輸的1/11-1/17;而船運成本為鐵路的2/5-4/5。良好的水路運輸條件,對外貿和內銷都是極大的利好。
另一方麵,盡管Model 3車型的國産化率已在90%左右,但剩餘10%的進口零部件仍然有賴進口。物流的優勢除瞭對整車齣口十分重要,對於零部件的進口也同樣關鍵。
與此同時,地理條件優越的上海,也最為接近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上海和長三角是特斯拉在國內的第一大市場。如果以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為圓心,350公裏為半徑,上海+杭州+蘇州+寜波+南京+溫州都在這個範圍內,這6個城市特斯拉2021年的銷量總共超過十萬輛,占到特斯拉在中國總交車量的三分之一。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在於供應鏈。
在疫情期間,上海汽車工業的停擺,一度引發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擔憂。何小鵬和華為餘承東在麵對上海疫情封控時曾不約而同喊齣: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無法找到動態復工復産的方式,中國所有車廠可能都要在5月停工停産。這,也從側麵反映齣上海在汽車供應鏈方麵的巨大規模。
全球汽車零部件100強企業中的絕大多數,都在中國上海或鄰近的長三角地區設廠。上海及環滬地區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規模較大的有上韆傢,小規模的更是數以萬計。在汽車供應鏈上遊方麵,上海集中瞭博世、采埃孚、安波福,以及寜德時代、均勝電子、地平綫、翌擎智能等百餘傢供應商和研發機構,供應鏈涵蓋發動機、變速箱、動力電池、芯片、車身內外飾等諸多環節。
對於汽車行業而言,産業鏈至關重要,零部件産能的集中,在物流配套等方麵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如果說,上海被封控,上海市內的汽車企業尚且能夠內部循壞的話,那麼對於上海以外的車企來說,其影響就更為巨大――這,或許也是當初為上海喊話的是工廠設在廣東的小鵬汽車,而不是上汽大眾或者上汽通用的原因。
此外,上海為特斯拉開齣瞭非常豐厚的條件,超級工廠土地價格僅為市場價的1/10,商業貸款185億,利率僅有3.9%。數據顯示,上海超級工廠生産的特斯拉,每輛車的成本比美國低瞭65%。雖然暫且不知道其他城市是否給特斯拉開齣更為優厚的條件,但考慮到物流、供應鏈、人力資源等方方方麵麵,特斯拉選擇上海是有其內在邏輯的。
最後,上海的抗疫已近尾聲,這,或許也是影響特斯拉最終決策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