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6:11:34 PM
世間所謂的愛情,無非分為兩類:一類是彼此吸引,也就是在精神層麵有著強烈的共鳴;還有一類就是各取所需,彼此身上有能滿足對方某種需求的東西。
如果一定要把寶玉和黛玉的關係歸為愛情,那麼他們的愛情也是屬於第二類: 各取所需,寶玉愛黛玉的柔弱美,黛玉愛寶玉身上的光環 。
黛玉的柔弱美,讓寶玉的保護欲得到滿足。
第二十九迴,有一句描寫寶玉對黛玉情有獨鍾的話:“ 凡遠親近友之傢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
寶玉受賈母寵愛,時常帶在身邊,再加上賈母的特殊地位,這便讓寶玉可以見到很多大傢閨秀。但是見來見去,比較下來,發現都不如黛玉。
這句話很容易讓讀者理解為黛玉太過優秀,但如果要結閤這句話的前提來看,就完全不一樣瞭。
這句話的前麵還有一句話:“ 那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及如今稍明時事,又看瞭那些邪書僻傳。 ”
這句話裏有三個信息:
一、“ 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 ”,意即寶玉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審美,這種特殊審美可結閤抓周時隻愛“ 脂環釵粉 ”來理解。這不是正常男孩該有的審美;
二、“ 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 ”,寶玉和黛玉從小就關係親密、彼此瞭解;
三、“ 如今稍明時事,又看瞭那些邪書僻傳 ”,“ 稍明時事 ”,指的是開始懂得男女之事,比如和襲人“ 試雲雨 ”。重點在“ 又看瞭那些邪書僻傳 ”,即小廝茗煙買給寶玉看的“ 古今小說並那飛燕、閤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角本 ”。
從這三個信息,不難得齣結論: 寶玉眼中“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指的就是那些大閨秀在願意與寶玉毫無距離地“廝混”方麵,都不如黛玉。
也就是說,黛玉恰好長在瞭寶玉的審美上,符閤他的“ 下流癡病 ”,而且行為上又願意配閤他,“ 耳鬢廝磨,心情相對 ”。到瞭青春期,受瞭那些“ 邪書僻傳 ”的影響,所以寶玉“ 早存瞭一段心事,隻不好說齣來 ”,這便有瞭後來的錶白和送帕。
那麼,寶玉的審美是什麼樣的?就是黛玉這樣的柔弱美,給滿足寶玉的保護欲。
第五迴,寶玉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對他說過這樣一句話:“ 吾不忍君獨為我閨閣增光,見棄於世道 。”
寶玉能為閨閣增什麼光?就是用他擁有的資源,保護他認為優秀的女孩。
警幻認為,寶玉應該把他想保護女孩的欲望,擴大到整個人世間。在那個時代,女孩是弱者,想保護弱者是對的,這也是強者應該具備的境界。但是,女孩是弱者,並非隻有進入賈府的女孩纔是弱者,天下還有更弱的女孩需要得到保護。除瞭女孩,也有更多活在底層的人是弱者,他們更需要保護。
如果寶玉真想保護弱者,就應該如先祖所期望的那樣,增長纔智和技能,“ 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 ”,以治國平天下的方式保護弱者。
然而,寶玉對此非常抗拒,說明他並非真的想保護弱者,而僅僅隻想滿足自己保護柔弱同時欣賞柔弱美的欲望。
也就是說,如果僅僅是柔弱而沒有美,寶玉不會想去保護。他要的是美,如果能再在美之前加個“柔弱”的形容詞,那就更好瞭。
如果具備柔弱美又享受他的保護,那就是完美瞭。
黛玉恰好滿足瞭他的這一點。
寶黛初會,寶玉就從黛玉身上發現瞭她的“柔弱美”:
兩彎似蹙非蹙�I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乾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同樣是初見,眾人眼裏的黛玉卻是這樣的:
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麵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癥。
在大傢眼裏,黛玉的這種形態都是病帶來的,所以第一反應是關懷,“ 因問:‘常服何藥,如何不急為療治? ‘”
在寶玉眼裏,這便是一種美,所以第一反應就是套近乎,並用給黛玉取字的方式賣弄學問。
之後的相處中,因為賈母的安排,讓黛玉“ 寢食起居,一如寶玉 ”,寶玉和黛玉“ 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 ”。黛玉以投奔的身份,卻享受到瞭和寶玉一樣的特殊待遇,且和寶玉一樣樂在其中,這便在三觀上和寶玉十分契閤。
當然,黛玉能享受到和寶玉一樣的待遇,是因為寶玉提齣要睡在“ 碧紗櫥外的床上 ”,而“ 碧紗櫥 ”裏睡的正是黛玉。這便讓賈母心領神會:寶貝孫子喜歡這個遠道而來的林妹妹。
這就是寶玉的“ 為閨閣增光 ”。如果沒有寶玉的錶態,黛玉最多隻能和三春一樣,日子過得還不如迎春。就是因為寶玉發瞭話,黛玉纔擁有瞭優於三春的待遇。
正是 黛玉的柔弱美,滿足瞭寶玉的保護欲,黛玉纔能享受到寶玉同等的資源 。
寶玉身上的光環,是黛玉最好的保護色。
黛玉雖然聰明且纔高,但她有一個緻命的問題:嚴重缺乏安全感。
以六歲之齡孤身進入賈府,對於黛玉來說,實在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她雖然在言行上錶現得有禮有節,但內心是恐慌的。
這種恐慌來自兩個方麵:一是從小傢庭進入大傢族的自卑,“ 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已是不凡瞭,何況今至其傢 ”;二是在陌生的環境,滿眼都是陌生人,幼小的孩子天然就會害怕。
所以,進府的第一天,她就被寶玉摔玉的行為嚇哭瞭,卻又不敢在人前哭,一直憋到晚上纔躲在自己的房裏哭。
但聰明的她,迅速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裏,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曾經我非常疑惑,黛玉曾經在母親那裏聽到過關於寶玉的事,母親給予寶玉的評價是“ 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 ”。
這當然不能算好評。
通常來說,孩子會最相信母親的話。但是,進入賈府不久,黛玉不但完全忘記瞭母親的話,而且與寶玉的關係親密到瞭“ 言和意順,略無參商 ”的程度。
難道她是徹底認定母親錯瞭嗎?
不,聰明的她,隻是想為自己找一個庇護者。
寶玉摔玉的行為,驗證瞭母親說過的“ 外祖母極溺愛 ”:“ 你生氣,要打罵人容易 。”生氣就可以隨便打人,也隻有極溺愛的人纔會對孩子這麼說吧?
另外,隻因寶玉說瞭句“ 我就在碧紗櫥外的床上很妥當 ”,賈母便依瞭他,也驗證瞭母親說過的“ 最喜在內幃廝混 ”。
所以,母親的話其實是對的。也正因為如此,黛玉纔明白,想要在這個大傢族中過得好,隻要抓住寶玉即可。
也就是說,隻要能活在寶玉的光環裏,就能保障安全。
抓住瞭寶玉就能得到寶玉的保護,得到瞭寶玉的保護,就能得到賈母的寵愛,她便可以在賈府立足瞭。
要長期得到寶玉的保護,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保持柔弱美,二是迎閤寶玉的喜好,“ 不說混帳話 ”。
保持柔弱美就要保持病態,所以黛玉對治病並不積極,反倒是旁人比她更上心。
黛玉對寶玉拿捏得相當準,她一邊和寶玉吵嘴鬥氣,一邊又用哭來惹得寶玉來哄她。哭會誘發病,哭和病加在一起,更讓寶玉憐愛瞭。
第二十七迴的葬花體現瞭黛玉對失去寶玉保護的恐懼,直接就想到瞭死。
隻因晴雯假傳聖旨,再加上聽到瞭寶玉和寶釵的談笑聲,黛玉便以為寶玉不再喜歡她瞭。對於黛玉來說,這可是天塌瞭,因為失去瞭唯一的庇護者。當時的她,想到的是“ 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傢依棲 ”。把這句話與“ 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 ”,豈不諷刺?
有“ 賈母萬般疼愛 ”,怎麼會是無依無靠呢?賈母不是依靠嗎?
這正說明賈母這個依靠是建立在寶玉作為依靠的基礎之上的: 有寶玉的疼愛,纔有賈母的疼愛。寶玉的疼愛沒瞭,黛玉在賈府就無依無靠瞭。
當然,這隻是黛玉的認知,都是她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因為有此想法,她纔在恐懼和悲痛之下,吟齣瞭“ 他年葬儂知是誰 ”的句子。她把這種恐懼無限放大,不但認為活著無依無靠,還以為死瞭都無人收屍。
這就說明,黛玉從進府就有的不安全感,不但沒有減退,反而增加瞭。
置身其中,以黛玉的聰明,她看得更明白瞭:賈母擁有著絕對權威,寶玉的喜好直接影響著賈母的喜好。所以,寶玉所喜歡的,都會得到賈母的重視。反之,寶玉所討厭的,則會被賈母無視甚至厭棄。
如果失去瞭寶玉的保護,黛玉處境,可能比賈環更糟。賈環還有親媽為他齣頭,誰又會為黛玉齣頭呢?那不就是“ 風 刀霜劍嚴相逼 ”瞭嗎?
這就是黛玉的恐懼,也是她緊緊抓住寶玉的原因。
一個需要柔弱美來滿足保護欲,一個需要用柔弱美來博取保護,這就是寶玉和黛玉各取所需的愛情 。
這樣的愛情,注定是互相傷害的。因為要滿足寶玉對柔弱美的喜好,黛玉不得不讓自己保持柔弱。同時,因為寶玉的庇護作用最終要依賴賈母而實現,他自己並沒有庇護能力,他的光環是賈母賦予他的,從而也注定瞭黛玉所需要的庇護是短暫的。
一旦庇護失去,黛玉的病也耽誤瞭,哪怕是有好的治療方法,也無力迴天瞭。而寶玉,也在黛玉“ 不說混帳話 ”的陪伴下,浪費瞭大好青春,落得個“ 一技無成,半生潦倒 ”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