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558245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齣,穩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將目光鎖定在中部,不久前剛擴容的“鄭州都市圈”,正渴望進一步獲得來自更高層麵的“助力”。
3月5日,河南代錶團舉行全體會議決定,以代錶團名義嚮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瞭三個建議,分彆是《關於懇請國傢支持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的建議》《關於懇請國傢支持創建國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關於懇請國傢支持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閤實驗區核心區域納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的建議》
建議指齣,河南省委、省政府以鄭州國傢中心城市建設為核心,以鄭開同城化為先導,規劃瞭涵蓋9市的鄭州都市圈,已於近期研究編製《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懇請國傢加強對《規劃》編製的指導並予以批復實施,在中心城市空間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産力布局等方麵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鄭州的急迫感源於逼至眼下的發展限製。建議無不懇切地提及,對於正處於急劇發展、快速增長的鄭州,“發展空間剛性約束與資源要素加速集聚的矛盾日益突齣,已難以適應國傢中心城市重大生産力布局的需求”。
環顧四周,繼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之後,《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已於上個月獲批,被認為是中部地區拿到首張都市圈發展“入場券”。
而幾天前,在陝西發改委官網“主任信箱”欄目迴復來信問題時也提到,“《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編製工作已履行完成國傢層麵相關審批流程,正在履行印發程序,近期將正式印發實施。”
提速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082883
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曾指齣,中原要齣彩,鄭州首先要齣重彩;河南要崛起,鄭州必須成高峰。而要推動鄭州發展,首先要解決空間的問題。
早在2019年,《鄭州大都市區(2018~2035年)》齣爐,在現階段空間範圍基礎上,逐步把周邊開封、新鄉、焦作、許昌所轄縣(市),以及汝州市、蘭考縣等省直管縣(市),納入鄭州大都市區範圍。
有當地媒體評價,其“結束瞭鄭州二字隻代錶‘一座城’的固有概念”。
2019年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範圍(圖中未包括汝州市、蘭考縣等地區) 圖片來源: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
然而,它沒能完全解決兩方麵問題:一是麵積——按照當時“1+4”規劃的鄭州都市圈,麵積僅1.59萬平方公裏,而同處中部的武漢都市圈麵積達5.78萬平方公裏,已獲批的長株潭都市圈也有2.8萬平方公裏。
二是方嚮。盡管劃定都市圈範圍,鄭州的發展方嚮仍存在搖擺。即便在2004年河南在“十一·五”規劃中,就已提齣推動“鄭汴一體化”發展,鄭州嚮東與開封閤作,但十多年來,不時有鄭州掉頭嚮西、“東西再平衡”的聲音齣現。
2021年以來,國內各大都市圈建設都在提速升級,鄭州也是如此。
當年6月,樓陽生在蘭考調研時提齣,“把蘭考縣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在規劃布局、基礎設施、産業發展、要素配置等方麵深入研究、統籌推進。”外界看來,這意味著鄭開同城化將得到進一步擴圍,並形成一條升級版“産業帶”。
在評價蘭考加入鄭開同城化時,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耿明齋也指齣,這打開瞭鄭州的發展空間,從而不必再糾結嚮東嚮南的問題。
2021年10月舉行的河南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河南進一步作齣“拓展鄭州都市圈發展空間”的“關鍵性調整”,明確提齣“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全麵推進鄭開同城化,並將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蘭考被納入鄭開同城化,加快許昌、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與鄭州融閤發展步伐”。
到2021年底,河南省委宣傳部舉行“奮進新徵程中原更齣彩”係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介紹,鄭州都市圈由原來的“1+4”拓展為“1+8”,進一步將洛陽納入其中。至此,一個總麵積5.88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4670萬的鄭州都市圈初步成型。
對於鄭州都市圈,樓陽生曾提齣要“提高站位、明確定位”。在他看來,這是“在區域經濟競相發展中再造優勢的重大舉措”,“要站位新發展格局、國傢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中原城市群建設全局”。
更進一步說,就是以鄭州國傢中心城市為內核,高水平高質量建設更具競爭力、輻射力的現代化都市圈,推動鄭州進一步“當好國傢隊、提升國際化”。
迎入更多城市,使鄭州更能收放自如,而不至於局促不前。但這也為鄭州帶來瞭更大考驗——需要進一步建立破圈思維,打破行政區劃壁壘,進行體製機製創新。
造“心”
圖片來源:攝圖網502353240
當然,僅僅依靠擴圍還不夠。要撐起都市圈,鄭州還需提升內部競爭力,以發揮齣更多輻射帶動效應。
去年,《河南商報》在剖析鄭州發展時提到,“要努力突齣鄭州在河南的首位度,鄭州的目標就絕不是北方第三城。”然而,與北方第二城天津之間,鄭州還差兩韆多億元的經濟總量。
這兩韆多億元的差距從何而來?其比較發現,在現有9個國傢中心城市,鄭州科創水平屬於“尖子班裏的後進生”。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範艷萍在一項“鄭州市社科聯調研課題:鄭州國傢中心城市競爭力評價”的基金項目中詳細分析指齣,鄭州科技創新載體和高教資源數量均處於國傢中心城市的末尾。
據其統計,2019年,鄭州國傢重點實驗室、國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僅排名第八,而雙一流大學數量則排名第九。其中,“鄭州市研究生數量僅3萬多,隻有北京的1/10”。
鄭州要“當好國傢隊”,首先要擺脫在“國傢隊”中“吊車尾”的狀態。
樓陽生認為,提升鄭州都市圈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就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除“大力度推進正科學院重建重振與中原科技城、國傢技術轉移鄭州中心融閤發展”外,“打造國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被寫進鄭州新一輪發展規劃當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齣,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在此之前(去年7月),科技部部長王誌剛曾指齣,“將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區域創新的增長極”。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的初玉、畢迅雷曾分析指齣,與産業因成本逐步嚮欠發達地區轉移不同,創新産業高度依賴於原有的創新生態係統和創新基礎,集聚效應與區域分化就成為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的重要特徵。
因此,尤其要在尤其是中西部、東北地區等欠發達地區,遴選打造區域創新中心,對衝創新資源高度集聚引發的區域分化。
新一輪爭奪中,鄭州格外積極主動。
在《關於懇請國傢支持創建國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中,再次提到“懇請國傢支持河南依托鄭州都市圈“1+8”市創建國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積極探索以體製機製創新激活科學技術創新的有效路徑,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傢創新高地、成為重要人纔中心。”
河南也亮齣殺手鐧:去年,河南全社會研發投入首次突破韆億元大關,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30%,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萬傢、總量居中西部之首。
前瞻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756685
關於打造鄭州都市圈,樓陽生曾多次提到要“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問題、做決策、抓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得益於“前瞻”,鄭州奪得瞭在航空物流發展的先手權。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曾分析指齣,中國電子信息産業從東南沿海嚮西部轉移的過程中,河南抓住瞭一個重大機遇,成功地將富士康項目引入鄭州航空港區。
與北京、天津不同,鄭州沒有航空運輸和航空製造等産業支撐,卻另闢蹊徑,藉力富士康項目發展航空物流業,使得鄭州機場2011和2012年的航空貨運量增長率連續位居全國第一,讓全國看到瞭鄭州臨空經濟的潛力。得益於此,鄭州航空港區也成為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傢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
而這一謀劃,也讓鄭州擺脫內陸城市的發展瓶頸,乘勢“進擊”,不僅進齣口總額實現瞭高速增長,遠遠甩開其他中部城市,也推動鄭州步入萬億俱樂部城市行列。
數據來源:Wind 單位:萬美元
對於新一輪航空發展,鄭州寄予更多期望。如樓陽生所說,要堅持交通先行,以前瞻30年眼光,統籌推進高鐵、機場、高速公路、城際軌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互聯互通的綜閤立體交通網絡,變區位交通優勢為樞紐經濟優勢。
《關於懇請國傢支持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閤實驗區核心區域納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的建議》進一步指齣,將鄭州航空港實驗區與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貫通起來,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統籌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建設,為內陸地區深化高水平開放探索路子、積纍經驗。
而無論是提升創新能力、還是再優化交通水平,均在於整閤資源優勢,優化産業布局,做大做強主導産業、優勢産業,“為都市圈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有分析指齣,鄭州産業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尤其是製造業,未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比如,2020年其電子信息産業産值已突破5000億元,但當地電子信息企業多為外來企業,缺乏本土領軍型企業,雖然形成瞭一批零部件配套産業,但高附加值的企業相對較少。
體現在數據上,去年,鄭州GDP增速為4.7%,在萬億城市中位於倒數第二,僅高於西安。除固定資産投資齣現6.2%的負增長外,鄭州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速也僅有3.4%,拉低瞭鄭州的排名。
眼下,鄭州期望通過更前瞻的視野,抓住新一輪機遇期。
如樓陽生所說,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每一個地方而言,都是一次機遇性、競爭性、重塑性變革。必須善用係統觀念、法治思維、改革精神、創新辦法、市場機製,把廣大乾部群眾、各類市場主體、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齣來,努力實現直道衝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
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