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9:45:35 AM
對待乾隆的妃子和孩子,嘉慶總體上做還算不錯,這一點對得起他“仁宗”這個廟號。
乾隆皇帝是曆史上壽命最長的一個皇帝,足足活到瞭89歲高齡纔去世,而他的實際執政時間,也創下瞭曆史之最,前後長達63年。
如此漫長的一生,也讓乾隆皇帝的後宮團隊頗為充實,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一生共擁有妃嬪多達43位,並且,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還納瞭兩個十五六歲的年輕秀女為妃。
後宮妃子多,自然孩子就多,在乾隆皇帝的“辛勤耕耘”下,這些妃子共為他生育瞭十七個皇子、十個公主,一共27個子女。
那麼,問題來瞭,在乾隆皇帝壽終正寢後,作為繼位的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父親乾隆留下來的妃子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呢?
整體上,嘉慶皇帝對這些人還算可以,好吃好喝的供養著乾隆的遺孀,盡其所能地優待兄弟姐妹,至少在道義上,嘉慶做得十分不錯。
對待乾隆的遺孀,嘉慶的基本態度是尊崇加恭敬
由於乾隆太過長壽,他47位妃子中的大多數,都被他先後熬死,到瞭乾隆去世時,也就僅剩九位嬪妃尚且在世。
這九位活著的嬪妃裏,就有一年前剛剛入宮的兩個十五六歲的秀女。
不過,即便是她們在當時正值青春,但伴隨著乾隆皇帝的去世,她們自此之後,有瞭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皇帝遺孀。
而作為皇帝遺孀,她們的歸宿就是守在皇宮裏的方寸之地,看白雲蒼狗,瞭此餘生。
不僅僅是她們,包括乾隆皇帝的其他妃子都是如此,按照慣例,這些皇帝遺孀們,都會被送到紫禁城中的“寡婦院”。
所謂“寡婦院”,實際上就是慈寜宮、壽安宮以及壽康宮的彆稱,因為這裏曆來都是住著前任皇帝的遺孀,所以就有人戲稱這裏為“寡婦院”。
包括當年曾前後扶持順治、康熙登基的孝莊太後,她的歸宿也是這裏,並且,孝莊前後在這裏住瞭足足45年。
那麼,乾隆皇帝的這九位遺孀住在這裏後,嘉慶帝是如何對待她們的呢?
比乾隆還長壽的婉貴妃
婉貴妃本傢姓陳,其父名為陳延璋,早在雍正帝在位的時候,陳氏就受召來到乾隆的潛邸,服侍還是皇子的乾隆。
不過,雖說成為乾隆的侍妾很早,但她的地位一直都不高,一直到雍正十三年,她纔勉強混瞭個常在的封號。
由此可見,乾隆帝對她並不是太過寵愛,這可能與她娘傢是漢人有一定關係。
到瞭乾隆登基一年之後,陳氏的封號升瞭一級,但也僅僅是一級而已,從常在變成瞭貴人,此時的她,服侍乾隆已有十幾年之久。
在此之後,陳氏的封號就一直停留在貴人上,好不容易被晉封成“婉嬪”時,已經是乾隆十三年。
而在她再次升級時,距離乾隆皇帝退位僅剩一年,熬瞭一輩子,終於在78歲那年,陳氏的封號變成瞭“婉妃”。
雖然乾隆對陳氏這個妃子並不太重視,但在他去世之後,嘉慶皇帝卻給予瞭陳氏足夠的尊敬,在嘉慶六年,嘉慶帝先是將陳氏晉封為“婉貴太妃”,又在同年,還為她舉行瞭隆重的冊封典禮。
並且,在此期間,曾有個官員因為不小心在文書中,忘瞭把婉貴太妃的名號抬寫兩格,遭到瞭嘉慶帝的嚴厲訓斥,為此,上至尚書下至郎中,均被嘉慶帝處於罰俸半年。
通過這件事,就能說明嘉慶帝對於父親乾隆留下的妃子相當尊重,而在他的這種優待之下,婉貴妃一口氣活到瞭嘉慶十二年方纔去世,享年已然是92歲高齡。
這個年齡,可要比乾隆本人還長壽,雖說婉貴妃一生無子,但如此長壽,也算是很不錯瞭。
和�|的親傢母,豐紳殷德的丈母娘��妃
��妃即固倫和孝公主的生母,也就是和�|之子豐紳殷德的丈母娘,她17歲時,通過內務府選秀女的方式入宮,自此開始侍奉乾隆皇帝。
由於生下瞭乾隆最喜愛的“十公主”,��妃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很受乾隆的寵愛,但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她仗著地位乾瞭一件蠢事。
當時,有個宮女因為犯瞭一點小錯,被��妃抓個正著,結果,��妃得理不饒人,生生地將這個宮女給打死在瞭宮中。
宮女被打死後,得知此事的乾隆十分生氣,先是訓斥瞭��妃一頓,之後又將��妃降級為��嬪,好在乾隆念她是十公主的生母,沒有更進一步處罰,��妃這也算是沾瞭女兒的光。
在此之後,��妃變得十分安分,但乾隆對她卻變得頗為冷淡,原本經常性的賞賜也自此取消,僅僅是在多年後,重新把她晉封為“妃”而已。
到瞭乾隆去世後,��妃又活瞭八年,嘉慶帝對她談不上壞,但也說不上好,隻是盡本分對其供養,直到��妃去世。
嘉慶十一年正月,��妃病逝,享年六十一歲,死後被葬入清東陵裕陵妃園寢。
聰慧異常的穎貴妃
穎貴妃是濛古鑲紅旗人,她的封號“穎”對應的滿文之意就是聰慧,而這事實上也是穎貴妃的最大特點。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穎貴妃在入宮不久後,就被封為常在,而從常在到貴人再到妃,她隻用瞭短短十年的時間,這可要比婉貴妃幾十年纔升級要快的多。
之所以她能晉封如此之快,很有可能是和她的聰慧有關,隻有這樣,纔會討乾隆帝的歡心。
而在乾隆退位的前一年,乾隆皇帝特意將她晉封為穎貴妃,這樣一來,她成為瞭乾隆尚且在世的妃子地位較高的一個。
嘉慶登基之後,對穎貴妃十分尊重,安排她與婉貴妃同住在壽康宮,逢年過節,嘉慶帝總會前來問安,由此可見,穎貴妃與婉貴妃一樣,得到瞭嘉慶帝很好的照顧。
不過,穎貴妃一生並沒有生下子嗣,雖說她也算長壽,但在老年之際,心中估計也是孤苦無比,畢竟嘉慶對她再好,也不是她的親兒子。
到瞭嘉慶五年,剛過完七十大壽的穎貴妃安然離世,死後,也被安葬在裕陵妃園寢。
存在感不強的芳妃
芳妃也姓陳,是揚州人,其父名為陳廷綸,她在乾隆活著的時候,存在感並不強,說白瞭就是不受乾隆寵愛。
根據記載,芳妃在十四歲入宮,一年後被封為常在,而常在這個封號,她一呆就是十年,直到乾隆四十年,纔因為例行晉封成為貴人。
成為貴人後,她依然不受寵愛,有一件事情就能明顯看齣來乾隆對她的態度。
乾隆四十一年,還是貴人的芳妃嚮乾隆皇帝懇請,想派個下人迴傢看望她的哥哥,但這個很小的要求,卻被乾隆帝嚴厲拒絕,甚至事後,芳妃還遭到瞭乾隆的麵斥。
通過這件事,就能看齣來乾隆著實不太喜歡芳妃,正因為如此,芳妃直到乾隆退位時,依然還隻是一個“嬪”而已。
還是在乾隆去世前一年,她纔被按照慣例晉封為“妃”,可惜,芳妃也是個福薄的人,在乾隆去世後,嘉慶帝對她雖說尊崇有加,但僅僅過瞭兩年,她就隨乾隆而去,享年五十二歲。
悲催的晉妃與壽貴人
晉妃和壽貴人,就是前文所說的那兩個在乾隆去世的前一年,纔被召進宮的妃子,她們倆進宮僅僅一年,乾隆皇帝就離開瞭人世。
年紀輕輕就成瞭“寡婦”,並且餘生都要在深宮大院裏度過,因此,纔說她們是最悲催的人。
不過,同樣是在十五六歲被選進宮,也同樣是遭遇瞭年紀輕輕就成寡婦的命運,但她們二人的壽命卻大不相同。
在乾隆死後,晉妃當時的封號還隻是貴人,並且,她也按照慣例搬離瞭西六宮,來到瞭壽康宮區域生活,不過,由於她實在太過年輕,甚至比嘉慶帝還要小上不少,因此,她的封號一直都沒有得到提升。
但同樣是因為年輕,她一直活過瞭整個嘉慶朝,一直到道光皇帝繼位後,她依然在世,而在當時,乾隆皇帝的所有妃子也就剩她一人還活著。
為此,道光皇帝以“皇祖高宗嬪禦存者惟晉貴人一人“為由,將她晉封為皇祖晉太妃。不過,在她被晉封的次年,也就是道光二年,晉妃去世,去世時,年齡大概在四十歲左右。
由於她去世的最晚,讓她成為瞭最後一個被入葬裕陵妃園寢的乾隆妃子。
而另外一個壽貴人,就沒有晉妃活得久,根據記載,她在乾隆皇帝死後,又活瞭十年,在嘉慶十四年年初去世,而根據她進宮的年齡推算,壽貴人去世時,最多也就二十六七歲。
正值芳齡去世,大概也是因為看到自己將來要在深宮高牆中瞭此一生,導緻鬱鬱而終的吧。
恭嬪、白貴人、鄂貴人
這三人與芳妃的命運差不多,乾隆活著的時候,她們是不受寵愛,地位也不高,而在乾隆死後,嘉慶也隻是按照慣例進行瞭晉封,至於對她們的態度,隻能說是一般正常而已。
其中,比較值得一說的是鄂貴人,鄂貴人齣自滿洲鑲藍旗,她的傢族,曾經齣過一個清朝重臣,就是雍正帝跟前的大紅人之一鄂爾泰。
鄂爾泰在雍正朝有多風光這裏就不用細說瞭,但在乾隆登基後,由於乾隆對父親雍正留下的老臣曆來不喜歡,因此鄂爾泰的風光也就戛然而止。
另外,鄂貴人的父親鄂樂舜在擔任湖北布政使期間,曾藉權勢勒索鹽商,被舉報後令乾隆皇帝大為惱火,當時正值鄂爾泰沒落之際,因此,鄂樂舜也被賜瞭自盡。
種種因素,導緻鄂貴人在進宮之後,地位非常之低,就連她還是常在時,也是排在瞭最末一位。
而她貴人的封號,也是在乾隆退位前夕,例行的晉封中纔得以獲封,要知道,她已經進宮近五十年,也就是說,她當常在當瞭接近五十年。
所以說,她比芳妃這個存在感不強的妃子還要可憐,一生都活在乾隆皇帝的漠視之中。
當然,恭嬪和白貴人也比鄂貴人好不瞭多少,她們的境況和鄂貴人差不多,唯一好一點的,就是恭嬪要比另外兩人級彆要高一點。
乾隆去世後,嘉慶帝對這三位分彆進行瞭晉封,鄂貴人。白貴人分彆升級為太貴人,而恭嬪則升級成瞭恭太嬪。
三人去世的時間也是前後腳,白貴人在嘉慶十年去世,恭嬪在嘉慶十二年去世,鄂貴人則是在嘉慶十四年去世,與壽貴人為同一年。
三人去世後,均被葬入入清東陵的裕陵妃園寢。
這便是乾隆去世後,所留下的九位妃子最終的結局,總體來說,嘉慶帝對她們盡到瞭孝道,以宮廷規製供養著她們,不過,雖說吃穿無憂,但對於一生都睏守在深宮的她們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也許像壽貴人那樣早早解脫,纔是最大的幸運。
對待乾隆的兒女,嘉慶帝是盡其所能的優待
與碩果僅存的九個妃子一樣,因為乾隆太過長壽,所以在他去世時,他的兒女也大部分離世,僅剩5人還活著。
這其中,還包括已經當瞭皇帝的嘉慶,把他去掉的話,也就隻有四人瞭。
唯一在世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
固倫和孝公主即”十公主“,她是乾隆晚年最喜歡的一個女兒,其生母為��妃,丈夫為和�|的兒子豐紳殷德。
由於太讓乾隆喜歡,在固倫和孝公主尚未嫁人時,乾隆皇帝就曾對她說,如果她是個男兒身,那一定會把皇位傳給她。
正是齣於這種寵愛,乾隆皇帝纔會精心為固倫和孝公主挑選瞭一個如意郎君,也就是豐紳殷德,但不曾想,這也是固倫和孝公主一生悲劇的根源。
乾隆去世後,嘉慶帝隨即展開瞭對和�|的清算,最終將和�|賜死,而作為和�|的兒子,豐紳殷德的前途也算是就此玩完兒。
好在固倫和孝公主小時候與嘉慶感情不錯,這纔得以讓嘉慶帝赦免瞭豐紳殷德,還保留瞭他的爵位和封號。
坦白來講,嘉慶帝做這一切,完全是看在妹妹固倫和孝公主的份上,不然按照其他朝代的慣例,豐紳殷德必然是難逃死罪。
不過,豐紳殷德因為徹底在官場上失去瞭前途,就此開始沉淪起來,根據史料記載,在嘉慶八年,豐紳殷德被傢裏的長史舉報,說他"謀行不軌,並欲害公主,於國服內生女"等罪,被嘉慶帝下令徹查。
最終的結果,欲行不軌為誣告,而在國服(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喪期)期間,與小妾生女一事屬實,為此,嘉慶帝痛責豐紳殷德為“喪心無恥”之人,命他閉門思過。
這下,豐紳殷德算是徹底前途無望,在極度的鬱悶之中,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雖說期間嘉慶帝曾有意提拔他,派他外齣任職,但由於身體原因,固倫和孝公主不得不懇請哥哥嘉慶,將豐紳殷德調迴京城。
到瞭嘉慶十五年,豐紳殷德已經是病入膏肓,最終在當年五月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豐紳殷德的去世,讓十公主成瞭一個寡婦,並且,她膝下無子,早年間曾和豐紳殷德生瞭一個兒子,不過齣生不久便夭摺,在此之後再也沒能有過身孕。
所以,十公主的餘生,就隻剩下瞭孤寂,雖說作為哥哥的嘉慶對她有多番照顧,逢年過節也經常有賞賜,但這卻無法排解十公主內心的孤苦。
迴顧一生,她曾經是乾隆皇帝最疼愛的女兒,享盡瞭韆般恩寵,但卻因為做瞭和�|的兒媳婦,餘生就變得猶如泡在苦水當中,不得不說,命運這個東西,真的是捉摸不透。
道光三年九月,固倫和孝公主去世,終年49歲。
乾隆的第八子永璿:清朝最長壽的皇子
永璿是乾隆第八個兒子,其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截止到乾隆去世時,永璿是乾隆活著的兒女中,最年長的一個。
不過,雖說年長,但他的地位在當時並不高,僅僅是一個多羅郡王而已,並且這還是在乾隆四十四年被封的。
造成永璿地位低的原因,齣在他自己身上,史料記載,永璿除瞭腿有毛病之外,最主要是他性子輕浮,做事也不得體,經常會將乾隆安排給他的事情辦砸,以至於朝中大臣對他頗有微詞,因此,乾隆皇帝也就很不喜歡這個兒子。
也許是長時間的受冷落讓他有所反思,在嘉慶登基後,一嚮輕浮的永璿卻辦瞭一件讓嘉慶十分滿意的事情。
嘉慶四年,嘉慶帝開始清算和�|,當時,為瞭杜絕和�|與外界聯係,嘉慶帝就藉為乾隆守靈之名,將和�|留在瞭靈堂中,並安排永璿帶人進行看管,防止走漏風聲。
這件事,永璿辦得十分得體,確保瞭嘉慶帝迅速清算和�|計劃的成功,也是因為,在事後,永璿被嘉慶晉封為和碩儀親王。
但在此之後,永璿故態重現,開始瞭沉迷酒色的人生,甚至還曾經多次喝得酩酊大醉,導緻嘉慶帝提起這個哥哥就搖頭嘆氣。
那麼,永璿真的是犯糊塗瞭嗎?其實並不是,他的這種沉迷酒色,其實正是他保護自己的最大屏障。
喝的爛醉如泥也好,喜歡拈花惹草也罷,永璿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嚮嘉慶帝主動示弱,錶明他不會對嘉慶造成任何威脅,這一點,與當年乾隆的弟弟,那個喜歡給自己操辦喪事的弘晝有一比。
既然哥哥主動示好,嘉慶帝自然也是投桃報李,沒有過多的要求永璿,任由他“快意人生”去瞭。
而在這種毫無威脅和負擔的生活中,永璿一口氣活到瞭道光十二年方纔去世,享年八十七歲,這個年齡,讓他成為瞭整個清朝曆史上,最長壽的一個皇子。
乾隆的第十一子永�w:清朝著名的書法傢
永�w是乾隆的第十一子,他與永璿為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這位王爺有兩大特點,一個是書法聞名天下,一個則是吝嗇人人皆知。
與哥哥永璿不同的是,永�w在早年間很受乾隆寵愛,甚至乾隆曾一度有心立他為皇太子,隻不過因為他太過喜愛文學,讓乾隆覺得渾身充滿文人書捲氣的永�w,不符閤滿人皇帝勇猛的標準,這纔最終放棄瞭選擇他。
不過,正是他醉心文學,無心皇位,讓繼位後的嘉慶帝對他十分放心,同時也對他的能力十分認可,因此,在嘉慶四年,嘉慶帝就開瞭大清朝的一個先例,命已是親王的永�w擔任軍機大臣。
也就是從永�w開始,清朝纔有瞭親王可以擔任軍機大臣的慣例,這種慣例,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通過這個任命,就能看齣嘉慶對永�w著實不錯,也願意把朝中大權交給他。
當然,永�w雖說擔任高官,但他的誌嚮卻不在此,他的愛好是研究書法,並且,在這方麵早已略有所成。
據《嘯亭雜錄》記載,永�w的書法作品,在當時極為搶手,甚至齣現瞭“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的狀況。
除瞭書法水平高之外,永�w也是個齣瞭名的吝嗇之人,並且還是對自己吝嗇。
據說,某次永�w傢裏養的馬意外摔死瞭一匹,按照慣例,這摔死的馬都會被抬齣去扔掉,但永�w不準,還命令下人將馬宰殺,與傢裏人分而食之,吝嗇到這種程度,整個大清朝也是找不齣第二位。
不過,嘉慶對於他這個哥哥,並沒有徹底放下防備,也會找機會敲打他一番,在嘉慶二十四年,永�w因為在祭祀中弄錯行文,讓嘉慶找到瞭理由,免去瞭他一切職務,並對對其處以罰俸和閉門思過。
藉著這個機會,永�w算是徹底離開瞭朝堂,潛心研究書法,而他也因此得以長壽,活到瞭道光三年,在七十二歲時病逝。
乾隆的第十七子永�U:嘉慶帝的親兄弟
永�U與嘉慶屬一母同胞,並且,兩人的性格也很相像,因此,對於自己這個親弟弟,嘉慶十分的寵愛。
寵愛到什麼程度呢?在和�|被清算之後,嘉慶帝將和�|那座巨大豪華的宅院其中一半,賞賜給瞭永�U。
之所以隻賞賜一半,因為當時固倫和孝公主還住在那裏,不過,這已經相當不錯瞭,而嘉慶帝這麼做,是為瞭滿足當初永�U的一個心願。
在乾隆皇帝活著的時候,由於永�U是幼子,因此很受疼愛,這個時候,就有人私下裏嚮永�U建議,讓他爭取儲位,誰知,永�U對此十分淡然,錶示自己對儲位沒興趣,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和�|那座大宅子。
本來就是親兄弟,加上永�U安分守己,因此,嘉慶在登基之後,很快就滿足瞭他的這個願望。
而在哥哥的疼愛中,永�U開啓瞭快樂的人生,不過,由於他實在沒什麼能力,辦事又經常齣問題,沒少遭到嘉慶的訓斥。
比如,在嘉慶五年,恰逢穎貴妃大壽,永�U在前去祝壽時,沒有按照禮製通報,違反瞭後宮 進齣的規定,因此就被嘉慶帝勒令退齣乾清門,還將他交給宗人府議罪。
這種因為粗心犯得錯誤,在永�U人生中比比皆是,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是嘉慶的親弟弟,卻一直到去世前,還是個郡王的原因。
不過,雖說爵位沒晉升,但絲毫不影響永�U的”快樂生活“,可惜的是,他活的時間並不長,在嘉慶二十五年染上重病,雖經嘉慶帝派遣禦醫極力救治,但還是在當年去世,終年55歲。
小結:
從整體上來說,在乾隆去世後,嘉慶不管是對乾隆留下的妃子,還是對自己的兄弟姐妹,還算是很不錯的,沒有齣現類似於圈禁、打壓的措施,單憑這一點,嘉慶就做的比他的父輩、祖父輩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