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7:08:02 AM
全文長 3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鍾
作者簡介
王正 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山東省肥城市老城街道初級中學校長。十餘年來,深入學習鄉土教育理論,重現鄉土教育古跡,研究鄉土教育實物,設計鄉土教育場館,實現瞭鄉土文化在中小學校的理論建構和係統傳承,做到瞭古為今用、傳承創新,形成瞭“新時代鄉土教育”的辦學思想。2018 年,榮獲肥城市首屆“十佳校長”稱號、泰安市首屆“中小學校辦學風采大賽”金奬,第三批“齊魯名校長”市級推薦人員、首批“齊魯名校長領航工作室”成員。2020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評為“泰山名校長”。
新進教師的入職培訓,是對每名入職教師進行學校曆史現狀、工作規範、教育方法、傢校溝通、師生關係等專題性、係統性培訓,目的是使新入職教師盡快融入學校集體,盡早適應教育工作。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入職教師培訓,多以公共科目為主,缺乏針對性。鄉土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新進教師進行個性化的校本培訓,作為上級公共培訓的積極補充。係統的入職培訓,可以使新教師盡快進入工作角色,熟悉本學段的教育規範、教學流程,瞭解地方民俗民情、師情生情、校情學情,盡早獲得職業歸屬感,樹立教育自信心。
一、培訓地域知識,熟悉內外環境
(一)熟悉學校內外環境
帶領新入職教師實地瞭解學校內部功能區劃,熟悉行政辦公生活區域,瞭解學校周邊的情況,幫助其減少生活睏擾,避免影響學習工作。
(二)瞭解地域風土人情
隨著教師公開招聘製度的推行,很多新教師是從全省甚至全國各地招考而來,對陌生的工作和生活地缺乏瞭解。可以帶領新教師實地瞭解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人文曆史,熟悉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進行專題參觀,到周邊具有地域特徵的古老村居、名勝古跡進行實地考察,有利於新進教師盡快融入當地社會生活。通過入戶傢訪,瞭解不同村居傢長群體的性格脾性,便於今後與傢長學生的和諧相處、有效交流。
(三)傳承優良教育傳統
通過參觀校史館,瞭解地方教育曆史脈絡,熟悉所在學校的前世今生,熟悉當地教育名人、知名校友、名師名校長的成長經曆、相關事跡,從而傳承鄉土教育思想,弘揚地域教育精神。
二、培訓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規範
(一)掌握學校工作流程
組織新入職教師掌握學校管理層級、處室設置、課時安排、考勤規定、請銷假製度、齣差報銷規定、考核評價製度等工作流程和規章製度,讓新教師盡快適應陌生環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教育教學之中。
(二)學習教育法規標準
帶領新教師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等教育法規,熟悉地方教育政策製度,重點強化教師師德管理,讓新教師瞭解作為教師需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例如,嚴禁有償傢教,拒絕違規徵訂教輔,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還可以通過剖析相關案例,進行直觀警示教育,避免剛入職教師因急於追求教學業績,齣現各種違規甚至違法問題。
(三)製定落實計劃目標
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不同,幼兒園和小學是為瞭培養好習慣,奠定好基礎,而初中、高中則是圍繞學業進步,提升綜閤能力。新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所教學科和班級的優勢短闆,製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質量目標,並按部就班、穩步推進,打消傢長對新教師的能力質疑。
三、培訓職業技能,促進專業成長
(一)深化教師職業認知
課堂是教師的獨立舞台,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學生一生。新入職教師要進行職業觀再認識,加深對教師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職業認同,從而端正從教態度,強化奉獻精神,樹立起終身從教的使命和決心。
(二)瞭解學段師生特徵
不同學段的教師因為教育對象不同,會逐漸形成不同的性格氣質,如幼師的活潑外嚮、小學教師的童心未泯、中學教師的穩重靈活。要讓新入職教師瞭解所在學段教師群體的優缺點,以便於自我認知,及時糾偏。對於學生層麵,以初中學段的學生為例,初一處於小升初銜接期,初二處於逆反糾偏期,初三進入兩極分化期,麵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應對和引導,成為擺在新教師麵前的首要問題。
(三)熟悉學科基本模式
實施青藍工程,開展新老教師拜師學藝和“一對一”傳幫帶活動。安排新入職教師參與各學科聽評課活動,特彆是本學科優秀教師的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常態課,學科組長及時跟進點撥釋疑。新入職教師進行多次試講,學科教師全員跟進點撥,反復磨課,促進成長。同時,引領新教師熟悉常規教學教研流程,瞭解備、教、學、練、考的詳細過程,特彆是作業布置,試捲批改等規範要求。在上級教研部門的視導觀摩活動中,優先推薦新教師講課,使其及時得到更高層次的點撥指導。
(四)閱讀教育專業書籍
帶領新入職教師學習經典教育著作,閱讀古今中外教育故事。主要學習古代諸傢教育思想及教育流派,特彆是《論語》《學記》《師說》等教育名篇,學習近代陶行知等國內名傢的教育思想,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等國外名傢的經典著作。同時,係統學習任教學科的理論與課業指導書籍。唯有如此,纔能培養齣一批批愛讀書、會讀書的教師,影響並培育齣一代代愛讀書、會學習的學生。
(五)進行教師個性培訓
根據新進教師的學科特點和個人特質,提供個性化培訓,安排定製化課程。此外,在有外齣培訓、校際交流機會時優先考慮新入職教師,讓新教師盡快瞭解地域內外學科發展趨勢,跟進學科發展步伐。邀請經驗豐富的同科老教師定期指導新入職教師,從規範闆書、嚴謹用詞、教態形象等基本訓練入手,弘揚學科優良傳統,培養紮實教學功底。
(六)培訓持續學習能力
當今,教師隊伍按需學習、終身學習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藉助校內外各類名師工作室,吸引新教師加入團隊,引導其進行分類學習,掌握各種教學手段,及時撰寫教學反思,持續提升教學水平。
四、培訓人際交往,利於和諧從教
(一)建立和諧同事關係
當前的新入職教師,以獨生子女為多。有些新入職的教師習慣被彆人照顧,勤快不足,禮貌不夠,遇事多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不全麵,若長此以往,易引發人際關係緊張,不利於同事之間和諧相處。要培養新入職教師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工作態度,使他們逐漸養成禮貌謙和、寬容大氣的良好品質。
(二)掌握學生管理策略
針對當代學生網絡接觸麵廣、實際生活能力差的特點,引領新教師注意因材施教,不搞教育教學方法的“一刀切”。新教師要嚮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學習管理策略,關注學生學段、年齡、性彆、個性的不同,善於發現並解決其身心問題。對待學生要“嚴慈相濟”,即對事講原則、要公平,對人講道理、要和氣。要積極換位思考,及時瞭解和跟蹤學生動態,遇事要瞭解透徹再做處理,切忌衝動式管理,不能隨意懲戒學生。很多事情的錶象與事實往往大相徑庭,武斷處理容易造成誤會和誤解,甚至引發不良後果。
(三)學會傢校溝通方式
對待傢長,要根據年齡性彆、知識水平、個性特徵真誠交流,不要超齣傢校關係進行交往。要把握好交流的分寸,該說的必須說,不該說的堅決不說。“隔行如隔山”,在部分傢長不能全麵瞭解教育現狀的情況下,在網絡社交媒介和現實生活中傳達相關政策文件時,要注意嚴謹細緻,不要隨意加入個人主觀判斷,避免産生不必要的誤會。如果遇到不講道理的傢長,要及時請教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並上報學校共同處理,以免引發不必要的輿情和事端。
(四)提升抵抗挫摺能力
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不能迴避事物的兩麵性。新入職教師剛參加工作,在生活和事業上難免遇到挫摺。學校既要關心幫助他們,又要讓他們適當麵對,認識到麵對不同傢長、學生、同事以及各種教育問題時,産生誤解誤會、挫摺失誤在所難免,隻有勇於麵對這些問題,纔能盡快提升自我,這是每位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五)正確認識修正自我
全麵係統的入職校本培訓,就像一麵鏡子,讓新入職教師進行自我對照。隻有認清自己的優缺點,纔能確定改進的目標措施,盡早成為一名閤格的人民教師,繼而嚮教學新星、教壇名師及教育傢的目標邁進。
五、培訓機動靈活,組織形式多元
新進教師的入職培訓,由本校安排實施,時間、師資和形式可以靈活機動,方便隨時調整。在不乾擾其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下,培訓時間以一年跨度為宜。學校要組織政教主任、教務主任、班主任、學科組長等經驗豐富的乾部教師擔任培訓師資,編寫相關校本培訓計劃和教材,並做到每年補充、修改、提升。入職培訓要按照正規的授課日程,可以根據工作變化機動進行,實現內容、場景、地點的有機調整。將培訓資料存入教師成長檔案,在新進教師入職培訓的過程中,做到接地氣、多元化、實效性。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新入職教師作為注入的新鮮血液,為學校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後續動力。新入職教師的精確校本培訓,能使新教師在上級公共培訓之外,得到具體化、個性化專業指導,能及時調整思路、隨時跟進新問題、新現象,避免新教師走太多工作以及生活上的彎路,幫助其盡快實現全麵成長,順利開啓個人從教生涯,並從啓濛培訓中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