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11:34:24 PM
劉備本是一位織席販履的人,後來結識瞭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異姓兄弟。之後憑藉關張之勇也得以在東漢末年諸侯群起的年代搏得一席之地。他們雖然兵力不充裕,智謀短缺。
但是劉備秉承仁義之師,也是很受百姓愛戴。
後來得到徐庶等人的推薦,劉備終於三顧茅廬請來瞭當時的一位大賢,諸葛亮。
並且二人在臥龍崗便推測天下未來走勢,得到諸葛亮的劉備軍簡直就是如魚得水。
但是劉備不知道他得到瞭諸葛亮卻無意中失去瞭另一位大纔,崔州平。
一、大纔崔州平
崔鈞,字州平,河北省衡水人。傢裏也不是普通百姓傢,父親是東漢時期的重要大臣,位居太尉,因此崔鈞傢裏不缺吃穿。古人講究窮習文富習武,但是這位太尉之子崔鈞,卻偏偏喜歡看書。
因此他的纔華也是很高的。
年少的時候便小有名氣。
他還喜歡結交好友,不管是否為三教九流,隻要聊得來便可為友。後來長大後,由父親引薦開始仕途之旅。負有盛名的他很快便升任為西河太守,即便是如此位高權重,但是仍然不影響結交好友。
起初,先結識瞭徐庶。
徐庶原名單福,早些年殺瞭人,齣獄後改名為徐庶。後來與石廣元一同逃難避禍到瞭荊州附近,因此這便結識瞭崔鈞。徐庶雖是入過獄,但是對學習也是頗有研究,幾人常常去找名士司馬徽共同探討。
從司馬徽那裏,結識瞭他的學生諸葛亮。
幾人便相互結交,常常相約遊山玩水,談笑古今。作為當世好先生的司馬徽也是不吝賜教,因此幾人的遠見卓識以及學識水平都有穩固的提高。
崔鈞此人的學識也有瞭更深一步的提高。不僅如此,為人正直也是他的優點。因為他父親的官職是花錢買來的,並不是根據自己真纔實學得到的立功換取來的。
所以崔鈞便特彆氣憤父親的行為,因此二人也常常吵架,父子關係也很一般。
但是他與諸葛亮關係極好,畢竟諸葛亮博學多纔,為人也比較正直。
因此常常撇下公務去臥龍崗找身在茅廬躬耕的孔明談天說地,因此也過得非常快活。
二、劉玄德三顧茅廬
劉備此時正在新野駐紮,滿腦子就是尋訪名士拜任軍事。這時候徐庶來瞭,畢竟劉備宅心仁厚,也是漢室宗親。徐庶也願意輔佐這樣的明君。
在麵對之後曹操的進攻,有瞭徐庶的加盟,劉備軍進退有方,當時有瞭趙雲的加入,那更是如虎添翼。
後來曹操抓瞭徐庶的母親,逼迫徐庶投靠曹操,孝子徐庶隻能照做。但是在臨走之前嚮劉備舉薦瞭一個人,他就是經常一起玩的諸葛孔明。此人道號臥龍,是有大纔能的人,並聲稱孔明的學識遠勝於自己。
這讓劉備越來越心動。
當劉備得知孔明居住臥龍崗的時候,立刻沐浴更衣,帶著關羽張飛二人騎馬飛奔前往。但是說巧不巧,這一天久居在傢的諸葛亮齣外閑遊,於是三人失望而迴。
同時對這位素未謀麵的大纔之人更加期待瞭。
不久後,天降大雪。劉備認為這麼大的雪,孔明一定不會有齣行計劃,絕對在傢禦寒。於是冒著大雪,帶著二弟和三弟再一次抵達瞭隆中,一路上脾氣火爆的張飛便不停嘮叨,他認為孔明並無真纔實學,隻會擺譜。
但是孔明仍舊沒在傢,於是三人便再一次悻悻而迴。
劉備認為,兩次來都沒有在傢,是不是孔明故意躲著。
於是不甘心就這樣灰溜溜地迴去,隨即留下瞭一封書信。內容大緻就是說,自己皇室血統、仁義之師、軍中缺軍師,希望請孔明齣山相助共創大業。
迴到新野的劉備左思右想,更加期待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於是在傢吃瞭三天素,之後又再一次拽著關羽張飛前去求賢。但是此時關張二人都不願意前去,但是礙於劉備的勸說與訓斥,還是跟著前往瞭。留下瞭趙雲守城。
此次去,恰巧孔明在傢,但是在睡覺。
劉備作為皇室宗親,帶著兩位勇冠三軍的虎將在門口等待孔明睡醒。
許久之後,諸葛亮睡醒瞭。於是在這茅草屋中談論當時的現狀並且對未來發展進行瞭猜測,也對劉備未來發展進行瞭相應的規劃。
劉備聽得震驚不已,眼前這位雖然並未入仕途,但是卻對國傢的事情瞭如指掌,對各個勢力狀況分析透徹,對當代大賢也是如數傢珍。並且還預測未來一定會是三足鼎立之勢。
劉備於是趕緊求孔明齣山擔任軍師,共創大業。
就這樣,孔明齣山瞭。
齣山之後的孔明猶如天人一般。火燒博望坡一戰成名,之後火燒赤壁、藉東風、草船藉箭、七擒孟獲、空城計等等戰績數不勝數。但是孔明身邊並無同等水平的助手,於是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終於最後纍倒瞭,病逝於五丈原。
三、諸葛亮與崔州平
諸葛亮、崔州平、徐庶、等人都是好友。他們自己組織學識見解方麵比拼的時候常常孔明博得冠軍,而崔州平是第二。
因此他們幾個好友之中孔明是最厲害的,但是崔州平要比徐庶還厲害,他僅次於諸葛亮。
劉備第一次去拜訪諸葛亮的路上,其實就錯過瞭一位大賢,他就是崔州平。
當時劉備還不知隆中的具體位置,於是在附近四處尋找。後來遇見瞭一個人,隻見器宇軒昂,神采奕奕地走瞭過來,這位便是崔州平。
劉備並不知道是誰,於是認為是諸葛亮齣來迎接。劉備趕緊上前兩步,懇求這位“孔明”齣山相助。但是崔州平說認錯人瞭,於是為其指路。當時的他已經卸去朝中官職,閑雲野鶴自由自在。
就這樣的一位大纔被劉備錯過瞭。
仔細想一想,如果當時劉備決心留住這位“路人”,以崔州平的纔華,完全可以在軍中任職軍師。
後來在有法正、孫乾等人的大力輔佐,孔明也不會勞纍過度,病逝於五丈原。
四、總結
劉備是宅心仁厚求賢若渴。
他為瞭找尋名士填補自己軍中空缺,甘願禮賢下士,跨遍名山大川求取有大纔之人。終於付齣得到瞭迴報,求得孔明齣山,但是卻不小心失去瞭另一位大賢崔州平。
還是要積極地尋找機會。
當機會到來的時候就要做好準備並及時抓住機會,不要像劉備一樣。他求賢態度很好,但是卻在追尋機會的路上錯失瞭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