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9:53:32 PM
歐盟日前披露瞭一項旨在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計劃。
“擺脫俄羅斯”
這項被稱作“新歐盟能源戰略”(new E.U. energy strategy)的計劃最初於2月中旬由路透社率先披露梗概,北美時間2月23日、也即烏剋蘭戰事爆發當天,由《華盛頓郵報》獨傢揭曉雛形,並預計將由歐盟委員會最早在3月2日公布,其內容包括至遲在2030年將化石燃料使用量削減40%,“徹底”擺脫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敦促各成員國政府增加天然氣戰略儲備和為睏難企業、傢庭提供補貼,敦促各成員國加強清潔替代能源投入等。
由於烏剋蘭局勢的迅猛發展,“新歐盟能源戰略”變得有些緩不應急和不閤時宜,為此不得不比預定時間晚瞭一周披露。最終由歐盟委員會發布、名為“結束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路綫圖”(REPowerEU),較原先披露的雛形版本有瞭較多細節和策略上的修改。
“2030年前擺脫俄羅斯”這個歐盟能源需求的大方嚮並未更改,但被要求“越早越好”,並具體提齣瞭在未來9-12個月內將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減少2/3的目標,為此,“路綫圖”建議“盡快尋找替代的天然氣供應來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並“在中長期內更多利用清潔能源”。於此同時,淡化瞭“將化石燃料使用量削減40%”的目標。
“增加天然氣戰略儲備”的建議仍然保留,同時增加瞭更具體的操作指南,即“在鞦季到來時將天然氣庫存從目前的30%左右提升至90%”,並提齣將這項建議升格為歐盟立法,這需要歐洲議會和全部歐盟27個成員國議會的錶決通過。
“路綫圖”提到的“短綫解決方案”,包括從其它國傢進口管道天然氣,從其它國傢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長綫解決方案”則提到更大規模地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提到人們早已十分熟悉的太陽能、風能,以及此前很少被歐盟“綠色能源派”掛在嘴邊的氫能,甚至“土得掉渣”的沼氣。
“路綫圖”還提齣,歐盟各成員國應尋求將“碳排放交易計劃”(Emissions Trading Scheme)所獲資金貼補高價“綠色能源”的使用成本,使之能更快更好地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從而“多快好省”地達到“擺脫俄羅斯”的目標。
為什麼要“擺脫俄羅斯”
實際上“擺脫歐洲能源對俄羅斯的依賴”這一戰略構想的提齣,要遠比人們所能想象的早很多:1981年,時任美國總統裏根(RonaldReagan)就堅決反對並百般阻撓早期蘇聯-西歐天然氣管道的建設,甚至試圖讓中情局(CIA)秘密炸毀部分管道,但在西德等歐洲國傢的抵製和說服下,裏根最終在1982年選擇瞭默認和退卻。2009年俄歐天然氣危機導緻西歐鼕季供暖緊張、尤其2014年剋裏米亞和東烏危機爆發後,歐美呼籲“擺脫歐洲對俄能源依賴”的呼聲更高,但最終在德國和法國的堅持下非但未采取這樣的措施,反倒通過推動“北溪2”(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上馬,試圖“繞開麻煩直奔主題”,一勞永逸地解決“俄羅斯能源來源受乾擾”問題。
自2021年起,俄羅斯不斷哄抬天然氣價格,並試圖藉能源“卡脖子”迫使西方就範,同時在烏剋蘭步步緊逼,這在引發歐洲又一次“供暖季”能源危機同時,也讓“擺脫俄羅斯”再次成為熱議焦點。
2月15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主席、前總理梅德韋傑夫在推特上發齣“如果歐洲膽敢杯葛‘北溪2’,就將麵臨1000立方天然氣售價2000歐元的美好新世紀”的恫嚇,反倒刺激歐盟決策層更加警惕,並在“擺脫俄羅斯”問題上達成前所未有共識,2月19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以“安全”為主題的歐洲政策製定者會議上大聲疾呼“一個強大的歐盟不能如此依賴一個可能在歐洲大陸上發動戰爭的能源供應商”,2月2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也最終改變初衷,宣布凍結對“北溪2”的授權。
自俄烏戰前的構想雛形,到如今的“升級版”,歐盟“擺脫俄羅斯”的構想明顯變得更具體、更迫切,也更堅決,這是為什麼?
首先,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長篇講話、尤其24日俄對烏“特彆軍事行動”的全麵展開,讓原本呼之欲齣的“擺脫俄羅斯”歐盟能源安全計劃迅速“提速升級”,以應對急劇變化的形勢:首先,如今已不是“受到戰爭威脅”,而是“戰爭業已爆發”;其次,隨著戰事的深入,西方社會對俄反感情緒增加,這導緻和俄羅斯能源供應有關的不確定性大增(保險公司拒絕為運輸俄羅斯石油的油輪承保,包括將俄羅斯主要銀行排斥在SWIFT支付係統外在內的金融製裁讓俄羅斯油氣貿易商無法確認支付安全,部分國傢碼頭工人和能源企業拒絕為“涉俄”能源産品提供服務),令“擺脫俄羅斯”對歐盟及其成員國決策層而言變得更加迫切;第三,3月7日,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剋(Alexander Novak)威脅停止“北溪1”天然氣管道對歐洲天然氣的供應(占歐盟天然氣消耗量35%),並揚言“將把國際油價推高到300美元以上”,似乎再次起到瞭“逼歐盟切割以免更被動”的反效果,正如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斯坦特(Angela Stent,)所諷刺的“俄羅斯用實際行動證明瞭當初裏根的顧慮其實是對的,而德國人和其他歐洲人當初‘加強與俄經濟關聯可減少其冒險衝動’的構想是錯的”;第四,3月8日,美英同時宣布停止進口俄羅斯油氣産品,對歐盟決策層形成“倒逼”,英國是油氣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傢,美國則早已實現化石能源進口渠道多樣化,“擺脫俄羅斯”代價有限,它們的這一宣布於自身無關痛癢,卻讓歐盟進退兩難。
“擺脫俄羅斯”不是不能但很難
歐盟“擺脫俄羅斯”的能源“路選圖”並非僅僅因為“需要修改和補充”纔較預期晚得多公布,歐盟內部的意見分歧構成瞭極大阻力。
歐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實在太深瞭:2021年,歐盟石油的27%、天然氣的41%、煤炭的47%來自俄羅斯,這意味著即便德國咬牙推翻此前剛剛製訂的“消滅電煤”計劃,決定“短期”恢復他們心目中“骯髒的煤電”,卻發現電煤同樣無法擺脫俄羅斯的影子。
由於環保派的巨大能量,歐盟各國近年來加速下馬煤電、核電甚至水電,但擬取而代之的風能、太陽能等卻仍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去年和今年歐洲遭遇天然氣荒,固然有俄羅斯藉機哄抬的因素,和大資本杠杆趁火打劫的因素,但連綿陰雨和風力不振導緻“清潔能源歉收”卻是極為關鍵的一環,事實上,正是歐盟此前對“綠色能源”過於激進的執著,纔鬼使神差地加劇瞭其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因為自身化石能源“自廢武功”,“綠色能源”又總是掉鏈子)。“路綫圖”對此同樣被夾在“綠色能源”和“去俄羅斯”兩大“政治正確”間左右為難,既強調“短期藉重其它化石能源來源”,又強調“加大綠色能源投資”,但前者需要對港口、管綫、儲油罐等的大量投資,後者更是花錢無底洞,歐盟雖富,卻也經不起如此“兩綫齣擊”――何況兩綫都未必靠譜,未來一兩個鼕季,工業、傢庭用電、取暖價格飆升,幾乎是可以注定的事。
正因如此,不但一直猶豫不決的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荷蘭總理魯特(Mark Rutte)、保加利亞總理佩特科夫(Kiril Petkov)和意大利等國政要,相繼對“路綫圖”提齣保留意見,或要求“暫時豁免”。
但正如一些分析傢所指齣的,“擺脫俄羅斯”對歐盟而言很難,但也並非真的不能去做或做到。正如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蒂莫曼斯(Frans Timmermans)所言“太難太難,但如果我們真的願意還是可以努力做到”。
在全球範圍內,不論油、氣、煤炭,都隻是“相對稀缺”而非“絕對稀缺”資源,歐洲煤炭行業貿易組織Euracoal秘書長裏基茨(Brian Ricketts)錶示,美國和澳大利亞現在可以共同替代70%的俄羅斯進口到歐盟的煤炭,而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全速運轉歐盟現有煤電廠,並推遲關閉擬定關閉煤電廠,可以在年內減少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15%――當然,為此歐盟能源成本將額外增加220億美元。
理論上,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閤酋長國和伊拉剋的備用産能可以在幾個月內彌補俄羅斯對歐洲的石油進口,盡管沙特和阿聯酋已錶示“無意增加石油産量”,力圖趁機發“油難財”,但美國已著手放鬆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製裁,屆時不僅這兩個飽受製裁之苦等米下鍋的國傢會開足馬力産油賣油,沙特和阿聯酋為保住市場份額也隻能跟進。
管道天然氣方麵,挪威、阿爾及利亞和阿塞拜疆都可能成為俄羅斯管道氣的替代者,這幾個國傢也正躍躍欲試;LNG方麵,美國、卡塔爾、澳大利亞和尼日利亞都可以填補空缺,而急劇飆升的天然氣價格也恰令LNG原本相較管道氣最大的短闆――價格過高,變得無關痛癢。
簡單說,歐盟“擺脫俄羅斯”,實現能源多樣化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其27個成員國是否能長久保持一條心,以及願意為此承擔多大的痛苦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