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9:09:07 PM
文:丁亮
老莊的“無名”
老莊通常並提,因為他們的基本思想很相近,都重視“無名”。像孔孟呢,重視“正名”。這是他們兩組人馬非常核心的差異。其他的差彆都可以多多少少地妥協,但是在“正名”跟“無名”上,兩邊的差彆很大。
老子的“無名”是講反話,莊子的“無名”是講夢話,因為夢比現實還要真實。我們在“遇見莊子”當中,最重要的是, 要遇見他做什麼呢?就是要遇他“迴歸天真”的智慧。
莊子的立場
要遇見迴歸天真的智慧,要先從《莊子》這本書寫作的立場去理解。 我們看一本書的時候,要先瞭解他的立場。
莊子的立場跟老子很不一樣。老子,他是周之柱下史。換句話說,他跟周天子是屬於一個團體的,所以老子講話的時候是對自傢人講話。如果掌權的周天子不聽,他也就是默默離去。他知道這個周朝的天下大廈將傾,不忍目睹。
但是莊子不一樣,我們從《史記》裏麵去看,莊子是宋國濛的漆園吏,在偏南方,不處於中原文化的核心,也不是掌管圖書的――古代圖書是統治階層的核心。漆園吏,不管漆園是地名,還是他掌管漆樹的園子,都是一個資源性的工作。
換句話說,他基本上可能隻是在統治集團的外圍。
奇特的一本書
我們從莊子的書當中來看的時候,莊子的書非常非常奇特 。在先秦諸子之前,經書所有的立場通通都是以聖王為主的,基本上談的還是得天下,治理天下,都是以王者的眼光和需要齣發的。
莊子這本書的立場卻相反,雖然他也講“得天下”,但是他的“得天下”是站在一個社會低層的立場,有一些畸形的人,長得奇形怪狀的人,一些社會中被欺壓的弱勢團體,一些異文化的他者。
譬如說各個地方的原住民,文化跟中原文化完全不同的一些社會底層的人,甚至是一些被處刑的罪犯,腳被砍斷、腳趾被剁掉的人。這些人有他們的觀點,透過莊子的書發齣聲音。
所以各位可以想象,這些內容常常是什麼?抗議、抗議。因為他們的觀點跟主流的統治階層不一樣,他們發牢騷。這些抗議有的時候充滿瞭嘲諷譏刺,甚至於故事中的語言運用有點偏激。
像“大盜竊國”,這國傢的領導人都變成大強盜瞭;或者是曹商,這個人做生意緻富,是為瞭做生意去舔楚王的痔瘡纔緻富的;或者是這個東郭子問“道”,莊子迴答,“道”在那尿裏麵、屎裏麵。
說得很有道理,但是聽起來實在是蠻刺激的。 可是《莊子》之所以會傳下來,是因為這些抗議不隻是發牢騷,不隻是情緒的發泄,他有深度。
天真的智慧
莊子的書會給我們帶來的智慧是什麼?
莊子給我們帶來的智慧,就是天真。 人類的文明發展之後,任何好的都會走嚮僵化,都會走嚮虛僞。
中原文化本來很棒的“天命”、“中道”,是給我們帶來活潑潑的生機的。可是到瞭莊子的時候,整個僵化。它變成瞭階級,它變成瞭權利,它變齣瞭命令,變齣瞭製度,然後一群人去控製另外一群人。然後製定各種的禮法,開始剝削,甚至於還刑罰其他人。
於是聖王就變成瞭暴君。你看到曆朝曆代常常都是開國的君主有相當的智慧,到瞭後麵都不行瞭。
人的文明是透過符號建立的,所以最後形成的一套意識形態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僵化,越來越架空。 莊子要迴到我們天生的自然,迴到我們的本真,避免在被人所建立的各種虛假的價值架空。
這是非常重要的。莊子書當中的各種的語言抗議,反映瞭統治階層的虛僞。統治階層其實也很無奈,因為是他們自己設瞭一個意識形態的圈套,自己卻跳不齣來。這個是人類文明最吊詭的地方,自己挖個洞跳下去。
在我們現代,人類發明的電腦,發明瞭網絡,發明瞭網絡上的社交軟件。有時候看相關節目,發現那個發明網絡社交軟件的人自己都在掙紮,不要去劃手機。忍不住啊,被自己設計的陷阱綁死瞭。
然後自己的小孩、自己的親人也都掉在裏麵。沒辦法,人就是這麼奇怪,你為瞭賺錢去設計彆人,讓彆人拼命去弄這些社交軟件,到最後呢,自己的小孩通通失控掉進去。你知道那是不好的都沒有用。
那莊子呢,會幫你解。這是他非常非常厲害的地方。
人間大夢
為什麼在夢中遇見莊子呢?因為整個人世間就是人間個大夢 。在先秦書當中,進入夢這個主題、認真地去思考夢的本質,大概就是《莊子》這本書。
既然是在夢中,那《莊子》整本書說的都是夢話。 你在夢中去認真說話那簡直是笑話,所以《莊子・天下篇》講《莊子》這本書是什麼?“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詞”。全部是鬍說八道,但是他讓你看到這個鬍說八道。
你平常以為你說的話是真的,正經八百的,你不知道,你講的話或許都不是你講的話,你活在夢中,你不知道。
鬍說八道不太容易。鬍說八道,還要讓彆人非常願意去聽。莊子就說瞭,那我這些話要怎麼講呢?
他想瞭三個方法:第一個,講寓言,為瞭推廣想法;
第二個呢,就是重言,他在講的故事裏麵加瞭一些真實的人物,來加重他這個故事的分量。比如說堯、舜、孔子、顔迴等;
然後再看狀況去變化各種的故事。 所以他是寓言、重言、卮言,用這三個方式在講話的。
迴歸天真
他的目的也說得很清楚瞭。 但是還有更深刻的原因是什麼呢 ? 是語言本身就是一個幻覺,你想說的話,基本沒有辦法講到你要講的。
你以為你講的話就是真正真實的,是所有的道瞭,但是老子已經講瞭:“道可道,非常道。”你講不到啊!也就是所謂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啊。
在莊子裏麵就講,這個書呢,“書不過語”。我們要錶達一個意思,“意有所隨",那“意之所隨者,可以言傳”也。
為什麼呢? 因為文字、語言都是這種有形的東西,形色名聲,可是你要錶達的那個意思,那個道是無形的。
事實上,我們就是活在這一個語言文字跟其他所有符號所構成的大夢中。 所有的文字、所有的語言,都是夢話。它本來就是夢話,你把它當真,你會更慘。
那麼,我們要在這個夢當中,用夢言細語去遇見莊子。
乾嘛呢? 迴歸我們的天真 。
以上內容摘錄自丁亮老師《遇見莊子》
以上圖源來自魚山飯寬
點個在看,結緣你生命中的那些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