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2:15:54 PM
在16世紀末和19世紀初之間,英國的詩歌、政治、知識、精神和宗教領域盛行著一種對“飛升”的想象――這種想象多錶現為飛嚮天堂的圖景。在新書Celestial Aspirations中,劍橋大學古典係教授Philip Hardie探索瞭該時期英國的藝術、哲學、科學和詩學的錶達,以迴顧“飛升”這個主題。
飛升,是一次徹底的解放。人們掙脫瞭身體和精神的束縛,從而獲得另一些心理狀態或情感體驗:欲望、神聖、狂喜、沉思、幻想、想象。它們帶領我們超越平庸的日常,超越主體對周圍世界的凡俗感知――即便這一切都隻存在於想象之中。
因崇高的愛欲而飛升
欲望、特彆是愛欲,是飛升的重要引擎。而這種愛欲通常是淨化和升華的結果,並與未淨化的私欲形成對比。後者將己身交付給塵世的存在,甚至跌落進地獄中,就像《失樂園》(Lost Paradise)中墮落後的亞當和夏娃,以及希臘神話中對提坦女神勒托産生瞭強烈情欲的提堤俄斯(Tityos)。提堤俄斯在死後被打入冥界,在那裏有兩隻巨鷹不停地啄食他的內髒。而這個故事在盧剋萊修(Lucretius)寓言中成為瞭“空虛的欲望”的象徵。
與情欲造成的“墮落”相對,柏拉圖重歸“神聖之愛”――將愛欲與崇高聯係起來。在論證愛的優美篇章《斐德羅篇》(Phaedrus)中,柏拉圖藉蘇格拉底之口,將“愛”與“美”聯係,愛變成瞭靈魂嚮上飛翔的翅膀,愛能驅使靈魂的飛行戰車在天空以上的地方繼續奔馳。
《斐德羅篇》開啓瞭新柏拉圖主義和柏拉圖影響下的基督教神秘主義中將“愛”與“上升”聯係起來的悠久傳統。十二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宗教思想傢之一――理查德・維剋多(Richard of Saint Victor)就在自己的沉思錄中描述道:靈魂在“至高美”麵前卑微到塵埃裏。但對至高事物的渴望,能讓靈魂超越自身,並快速上升到崇高的地方。
升華的愛,將愛者的靈魂上升到與智慧齊平的高度,迴歸到真理的高地。在《神麯》中,但丁誤入迷霧森林,麵臨凶獸攻擊的威脅。古羅馬三大詩人之一的維吉爾(Virgil)齣現,救但丁於水火。維吉爾說自己受女神比阿特麗斯(Beatrice)所托。隨後,在比阿特麗斯的引導下,但丁從煉獄進入天堂。比阿特麗斯是但丁塵世愛情的對象,也是他的繆斯女神,以“美貌、美德和力量”,賦予瞭他一種“貫穿全身的崇高力量”,並伴隨他走嚮最後的啓示。
Dante and Beatrice, by Henry Holiday. In Walker Art Gallery, Liverpool.
“忘我”與“沉思”構築的天梯
英文中的“狂喜”(ecstasy),代錶一種“忘我”的狀態。它可能來自於一些負麵情緒――例如狂暴、恐怖、驚訝、瘋狂――的變形;也可能源自“崇高”。後者推動靈魂嚮上,並與更崇高之存在相連。
而精神或智識的提升也可以通過更含蓄的冥想和沉思來實現。比如但丁在《神麯》、彌爾頓在《失樂園》中就經常提到“沉思的生活”。柏拉圖的《會飲篇》(Symposium)以及古羅馬政治傢波愛修斯(Boethius)的《哲學的慰藉》(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則齣現瞭“階梯”的意象:階梯是哲學的具象,能帶領人們通往更高的地方。在基督教中,神聖台階連接聖殿。通過靈魂的沉思,信徒一步步登上創世的天階,到達三位一體的神聖居所。
Jacob’s Ladder, by William Blake. In the British Museum.
想象力揮翅飛翔
“想象中的飛行“,在古典時代和現代早期時代的文學藝術中,遠不隻是一個”荒誕“想法,而有更豐富的內涵。它代錶瞭人類的想象力――一種能解放頭腦、帶領人們領略無垠的存在。蘇格蘭啓濛運動的重要人物大衛・休謨(David Hume)認為,想象力不僅幫助人們跳脫齣所在的空間,還能在時間中徜徉:“人類的想象力是崇高的,能幫助我們體會到遙遠的和非凡的事物,讓我們在空間與時間的最遠處遨遊。”
休謨將想象力與崇高聯係,而將想象與創新聯係起來的情況同樣常見。比如亨利・彭伯頓(Henry Pemberton)評價《失樂園》的作者彌爾頓:“彌爾頓的想象超越瞭世界的界限,他的創新逼近瞭人類行動和思想的極限。”廣闊的想象力放鬆瞭思想的繮繩,讓文字在無垠的天空中舒展蔓延。
但幻想和想象並非總能帶來積極的結果。這些嚮上的動力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對於休謨來說,人的想象力雖然在時空旅行中是崇高的,但當其“不受控製地運行”時,就會與“正確的判斷”相背離。人們希望,用思考的力量來抑製想象力的恣意妄為,讓學習來指引想象力到達更高的地方。
Daedalus and Icarus, by Andrea Sacchi. In Musei di Strada Nuova.
時至今日,人們雖然早已通過機器發明飛嚮藍天和宇宙。而對於自在飛翔的渴望依舊盛行,特彆是在物理位移受阻的情況下。想象力或許是人類飛翔幻想的最好代名詞,即便被睏於“果殼”之中,也能探索無垠。就如同約翰・濟慈在詩《幻想》(Fancy)所描述的:
“讓幻想去漫遊。
快樂從不局限在一地:
一觸即化的甜蜜快樂,
就像大雨傾盆時地上的泡沫;
那就讓有翅膀的幻想漫遊吧,
穿越那不斷擴展的思想。
快敞開關押心靈的牢門,
讓她奔馳嚮前,飛嚮雲端。 ”
PUP內容推薦
Celestial Aspirations
對“飛升”的想象,是16世紀末和19世紀初之間的英國文學、藝術和政治中的重要主題。在本書中,作者以“飛升”為中心,譜寫瞭這部結閤瞭文學史、藝術史和思想史的巨作。
後古典時期的曆史發展、意識形態和美學錶現都與古典時期有所不同,但仍舊受其影響。從斯賓塞(Spenser)、馬洛(Marlowe)、莎士比亞、多恩(Donne)和考利(Cowley)對“天堂”的文學描述,到魯本斯(Rubens)、韋裏奧(Verrio)和桑希爾(Thornhill)的天花闆繪畫,文學傢和藝術傢們延續並改變瞭古典的傳統。
在英國,“飛升”的敘事巔峰齣現在彌爾頓的《失樂園》中,這是一部圍繞著基督教的煉獄和升天情節而構建的史詩,也是英語詩歌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除此之外,作者還研究瞭以華茲華斯和丁尼生(Tennyson)、亞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愛德華・楊格(Edward Young)等詩人對於“飛升”的描述。
雖然作者廣泛地迴顧瞭文學和藝術中的代錶人物和作品,但本書的主題依舊鮮明:作者關注“升天”背後的集體和個人動機――“飛升”既是對政治和軍事成就的錶彰,也是個體精神和靈魂奮鬥的目標。本書提供瞭一個有趣的視角,展示瞭在現代早期,富有創造力的文學傢和藝術傢們對古老的時空觀念進行再創造的嘗試。
PUP作者簡介
Philip Hardie
Philip Hardie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院士,也是劍橋大學拉丁語係名譽教授。
PUP名傢推薦
“這本書內容跨越瞭廣闊的空間,追溯瞭從16世紀末到19世紀初、英國文學和古典傳統中人類飛行和升天的文學和繪畫主題。作者將‘崇高’、‘想象力’、科學和宗教情感聯係起來考察。而這些聯係的意義,逐漸在作者對不同文學傢和藝術傢的解讀中變得清晰起來。”
――David Quint,耶魯大學
“Celestial Aspirations探索瞭藝術、宗教和政治等主題,內容包含瞭古典根源和現代早期英國的詩歌和藝術。這本傑齣的書籍將比較文學分析和藝術史結閤起來,作者遊刃有餘地書寫柏拉圖、維吉爾(Virgil)和彌爾頓,並讓讀者領略到斯圖亞特和早期喬治王朝時期英格蘭的天花闆彩繪背後的哲學和思想內涵。本書呈現瞭一個無比驚艷的跨學科經典研究範式。”
――Stephen Harrison, 牛津大學
“這是一本書寫清晰且內容權威的書,包含瞭對大量古典詩歌和早期現代詩歌的敏銳解讀和比較。作者在內容考據和文學鑒賞方麵享有極好的聲譽,而他的功力在這本書中可見一斑。”
――Victoria Moul,倫敦大學學院
“這本以人類飛翔幻想為主題的書,是一項信息量非常大的跨學科研究。作者聚焦於16世紀末至18世紀英國思想傢們對古典文本的解讀,為古典學和思想史提供瞭新視角。”
――William Fitzgerald,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相關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