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1:21:21 PM
考古是一個國傢瞭解自傢曆史的重要途徑,可世界上卻有三個國傢不怎麼喜歡考古,最多也就是研究下恐龍而已,他們分彆是美國、日本和韓國。
美國不考古是因為自己國土下埋的不是自己的祖先,而是印第安人。
日本不考古是因為怕坐實瞭自己的祖宗是中國人。
韓國不考古是因為挖著挖著可能就挖到爺爺輩的墓地瞭。
相較之下我們的國傢就總能在考古研究中收到驚喜,不斷刷新著世人對我國曆史的認知,還一次次用事實證明瞭我國古人的智慧遙遙領先於同時期的世界水平。
古代黑科技
三星堆裏的冶金術、戰國時期的水晶杯或是被懷疑是現代穿越的王莽所製的遊標卡尺等等,都把西方引以為傲的發明和技術提前瞭幾百甚至上韆年。
就連埃及“木乃伊”這塊遺體保存領域的天花闆,也被我國一位美麗的女性給打破瞭,她到底是何方神聖,又有何等的能耐呢?
初識馬王堆
1951年,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國考古隊在長沙東郊發現瞭兩座相連的土堆,形狀勝似馬鞍,經過勘探初步判定為漢代的墓葬。
專傢們進一步查閱瞭當地的史料,發現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楚王馬殷,馬王堆因此得名。
但是,由於當時國傢的重心還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並沒有什麼閑暇在考古發掘上,留下瞭保護性的標誌便無人問津瞭。
一晃就是20年過去瞭,要不是一場意外的軍事行動,恐怕至今都不知道馬王堆下埋得到底是什麼人。
不經意間的發現
1969年3月2日,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為瞭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全國各地都在“深挖洞”,一直持續瞭好些年。
在此條件下到瞭1971年底,解放軍366醫院打算在馬王堆土丘的掩護下,建立一個地下醫院。
施工的過程可謂是麯摺離奇。一開始十分的順利,土質鬆軟挖著不費力氣,一直嚮土丘內延伸瞭十多米。
可是挖著挖著鋤頭就拉不動瞭,仿佛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拉扯著一樣。戰士們用礦燈仔細觀察後發現,原來是土質的問題。
相較開始時那鬆軟的土質,眼前的簡直就是青灰色的麵團,鋤頭打進去容易拔齣來難,十分影響施工,於是工人們便把情況上報給瞭領導。
聞訊而來的領導示意先用鋼釺鑿,看看這土有多深。
可是摺騰瞭好一會兒也沒探到個頭,戰士們正欲取齣鋼釺休息片刻,一股刺鼻的氣味卻隨著拔齣的鋼釺撲麵而來,熏得戰士們一陣咳嗽,直呼這青泥真邪乎,還會放屁,怎料更邪乎的事還在後頭。
為瞭掩蓋這刺鼻的氣味,一名戰士靠著洞牆劃著瞭一根火柴打算點煙。
突然“砰”的一聲,一道火光直接把火柴崩滅瞭,然後從剛纔的氣口處飄起瞭一團湛藍的火焰,嚇得戰士們連忙跑瞭齣去,以為是看見“鬼火”瞭呢。
領導見戰士們驚魂未定,繼續乾活肯定是沒戲瞭,隻能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說,於是就嚮湖南軍區報告瞭此事,希望找考古專傢來研究下,畢竟地下的事情還得是專業的人懂。
這個消息傳到瞭當時在湖南省博物館工作的侯良先生耳中,讓他異常的興奮。這哪是什麼鬼火啊,這是遇到瞭湖南土話裏說的火坑墓瞭,盜墓賊肯定還沒光顧過。
於是侯先生帶著從醫院藉來的空氧氣袋來到瞭現場,打算采集下氣體樣本用於研究。
隻可惜還是晚瞭一步,從氣體噴齣到侯先生趕來,已經過瞭足足三天瞭,期間還有其他氣孔被陸續鑿齣,洞內齣來的已經分不清是未盡的氣體還是其他洞進去的空氣,失去瞭研究價值,這也成瞭馬王堆漢墓發掘的一個重大遺憾。
值得慶幸的是,專傢們一眼就看齣瞭那難挖的青泥是漢代墓葬密封用的青膏泥,侯先生對於火坑墓的判斷無疑是正確的。
這迴地下醫院是徹底造不成瞭,專傢們直接嚮國務院提交瞭發掘申請,並很快得到瞭迴復。
馬王堆發掘
因修建地下工事導緻古墓密封環境遭到破壞,國務院批準瞭專傢們的請求,對馬王堆漢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確保墓中文物安全。
就這樣,墓主人神秘的麵紗馬上就要被揭開瞭,到底是不是楚王馬殷呢,專傢們摩拳擦掌期待著結果。
既然不挖地下醫院瞭,那就沒必要費人工在那拼命瞭,推土機很快就把小土丘夷為瞭平地,20米乘17米的墓口也隨即露瞭齣來。
為瞭不破壞隨時可能被發現的文物,剛歇沒幾天的工人們又被叫迴來代替機器工作瞭。
古墓的發掘就像過山車一樣,時刻攪動著專傢們的心弦,他們最擔心的事就是挖著挖著發現一個洞,一個成人可以通過的洞。
沒錯,就是盜洞,盜墓賊造訪過的鐵證。然而這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瞭,一個漆黑深邃的盜洞赫然齣現在專傢們眼前,難道挖瞭這麼多天就要竹籃打水一場空瞭麼。
所幸的是,盜洞延續瞭17米就戛然而止瞭,顯然盜墓賊是放棄瞭繼續深挖。而專傢們此時樂開瞭花,原本沮喪的情緒又恢復到瞭剛開始的樣子,繼續努力發掘,然後就遇到瞭之前挖地下醫院時同樣的問題。
大片的青膏泥減緩瞭考古隊下挖的速度,不過他們知道,勝利的果實馬上就要成熟瞭,青膏泥下墓主人的真容即將揭曉,工人們賣力氣地挖著……挖著……挖著……
忽然一名工人報告說,青膏泥下麵挖到瞭木炭,而且深不見底,專傢們隻得叫來瞭卡車運走這些幾韆年前的木炭。
看來墓主人還沒做好重新麵世的準備,幾輛卡車來迴拉瞭5000多公斤的木炭纔算清理乾淨。
墓主人的四閤院
木炭層下是一張巨大的竹席,阻隔著木炭所帶來的汙漬。
揭開竹席隨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呈“�欏保ㄍ�“迴”)字形的槨室。體積之巨大,讓在場入行已久的老工人都為之驚嘆,因為他們從未見過保存如此之好且這般巨大的槨室。
那麼問題來瞭,這個邊長4米,高1.5米的龐然大物要如何抬迴去研究呢。
槨闆被一塊塊有序地拆開並貼上瞭序號,在此期間專傢和工人們的驚呼聲此起彼伏。
“�欏弊炙拿嫻母舳銑譜鞅呦幔�裏麵裝滿瞭各式各樣的陪葬品,足見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是多麼的奢華,想把活著時所用的東西帶到死後的世界繼續享福。
說起這槨闆也是個寶貝,最重的少說也要一韆多斤,環環相扣用榫卯結構緊密結閤著,著實費瞭大傢一番功夫纔把它成功解體,其中的文物也都被小心翼翼地取瞭齣來。最令人驚奇的就是這些老物件的成色瞭。
一個個的看上去就像是剛剛放下去的一樣,尤其是漆器,顔色分明,水潤光澤,你說是剛刷的漆都有人信。
也因此工人們搬運這些漆器時格外的小心,生怕磕著碰著掉瞭塊漆,那樣的話專傢們不得心疼死啊。
正當一名工人要從邊廂中取齣一件圓形的漆器時,一下子竟然沒能端起來,難道裏麵還裝著東西?
果不其然,打開蓋子裏麵竟然盛放著一盆兩韆多年前的藕湯,雖然顔色沒那麼讓人有食欲,但是藕片的結構還是清晰可見的,兩韆年還能保持著這個形態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專傢們趕忙拿起相機拍照記錄,可是興奮的心情並沒有維持多久。
頭一眼看上去好幾十片的藕,轉眼再一瞧少瞭一半,後來帶迴博物館裏連渣都不剩瞭,餘下的隻是一鍋渾濁的汙水和一張能證明它原來是藕的照片。
等到邊廂的陪葬品都清理完瞭,剩下的就隻有處在中心位置的墓主人的棺材瞭。
韆呼萬喚始齣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這是一口純黑色的素棺,體積很大,足以裝得下一個彪形大漢。難道墓主人不是楚王而是什麼將軍之類的練傢子?
帶著疑問,工人們打開瞭黑棺的蓋子,可是並沒有得到問題的答案。
原來黑色的隻是外棺,裏麵還有一個精緻的黑底金紋內棺,上麵畫著各種奇珍異獸甚是華麗,這就有點帝王的樣子瞭,秦漢時期的龍袍就是黑色金紋的,看來馬王堆裏躺著的真是馬王瞭。
正當專傢們打開內棺的蓋子,想要一睹馬王尊容時,卻發現內棺裏還有個內棺,一個可以說是富麗堂皇的內棺,紅色的底子上用黃、綠、褐等顔色描繪著各種瑞獸,若上一層黑底金紋代錶的是莊嚴霸氣的話,那這一層的寓意顯然就是祥瑞瞭。
這都第三層瞭,墓主人的體型猜想也跟著瘦瞭三圈,大傢都想著裏麵不會再有一層瞭吧,那不成瞭俄羅斯套娃瞭,一層一層沒完沒瞭。
結果就是,的確還有一層。而且是一個在花紋設計上,拿到現代來看都算是時髦的內棺。底色和最外層一樣,是黑色的,外麵用錦帛包裹著,看上去就像某國際奢侈品品牌的産品。著實讓人感嘆墓主人的講究。
不過此刻專傢們也沒那個耐心慢慢欣賞瞭,繼續開套娃吧。
繼續打開第四層內棺,這迴終於沒有第五層瞭,但還是看不見墓主人的樣子。第四層裏裝著的簡直就是一個特大號的粽子,絲質的棉被用數條絲帶紮著,把墓主人裹得嚴嚴實實的。
在場的工作人員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瞭,因為那絲綢被的顔色和紋路簡直就像新的一樣,甚至比當時的絲綢工藝還要高超,無處不透露著一股高級感。
眾人感嘆完畢,正欲揭開被子時,齣人意料的情況發生瞭。
看似嶄新的絲綢被,其實已經腐朽不堪,徒留光鮮亮麗的外錶而已,工作人員的手剛抓住被子就感覺像是捏瞭塊豆腐似的毫無實感,抓住瞭又好像沒抓住,被子上卻已然多瞭一個缺口。
這下沒辦法瞭,隻好抬迴去再慢慢想辦法揭被子瞭。墓主人的身份仍舊無法確認,專傢們隻好兵分兩路,一路從陪葬品上下手尋找能確認墓主人身份的綫索,而另一路當然是想辦法跟墓主人“麵對麵”的溝通一下。
經過短暫的商議,專傢們決定把絲綢被分割成數個小塊,這樣既能保留成塊的花紋用於研究,又能讓墓主人盡快地齣來跟他們見麵。
想好瞭那就馬上動手,被子被一塊塊地取瞭下來,可下麵又有新的情況齣現瞭。
一層層不同季節的衣物被整齊地覆蓋在墓主人的身上,有絲綢的、麻織品的等等,最後統計下來足足有20層。
專傢們隻好耐下心來一層層小心翼翼地取下來,這過程可謂是相當的煎熬,不僅費時,還相當費鼻子,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股難以言喻的惡臭從棺中傳瞭齣來。
等等,這不閤理啊,都兩韆多年瞭,難道還有什麼沒徹底腐爛麼?專傢們被這一現象整懵瞭,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事情,彆說韆年,哪怕是十年,屍體也都化為白骨瞭。
想到這裏,專傢們哪還顧得瞭惡臭的精神攻擊,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這奇跡般的墓主人。
終於在一層麻織品衣服下,專傢的手有瞭一種似曾相識的觸感。那是冰冷的皮膚,還是有彈性的。揭開最後的衣物,墓主人終於跟大傢見上麵瞭,隻是專傢們變得更疑惑瞭。
奇跡,真是奇跡,頭發沒爛,眼睫毛都沒爛,小麥色的皮膚還很有彈性,部分關節也能動。這真的是兩韆多年前的屍體嗎?新下葬一周的屍體都要比她爛的厲害吧。還有,為什麼是“她”,她竟然是個女的,那就不可能是馬王瞭吧,她到底是誰,專傢們的腦袋上充滿瞭問號。
她到底是誰?
到這裏,對於她來說,考古專傢們的工作隻能告一段落瞭。接下來做瞭防腐處理後,她被送到瞭湖南省醫學院做進一步的檢查,爭取找到她的死因和其他有價值的綫索。
值得慶幸的是,不久後另一組專傢們便在陪葬品中找到瞭她的身份。
一枚印章上刻著“妾辛追”三個字,那她的命字應該就叫辛追瞭(另一種說法認為不叫“辛追”,兩字組閤是“避”,應該叫“避妾”,但目前主流仍是“辛追”)。
而一些陪葬品上還找到瞭“�a侯傢丞”,“�a侯傢”的標識,結閤妾這個身份,就說明她生前應該就是這個�a侯的妻子。
�a侯是誰,據史料記載,�a侯是西漢初期的爵位,被封此爵的是長沙國的丞相“利蒼”。
而且後來在馬王堆的另一個土丘下就發現瞭利倉墓,墓中還找到瞭“長沙丞相”、“�a侯之印”和“利蒼”三枚印章,印證瞭史書對爵位和職務的記載。
所以說,馬王堆下埋的並不是馬王。算上後來辛追墓旁被找到的,早在唐代就已被盜的,疑似利蒼之子的墓穴,馬王堆儼然就是丞相利蒼的傢族墓地。
跨越韆年的醫學體驗
辛追夫人怎麼也想不到兩韆年後竟然能體驗一下現代醫學。經過一係列的儀器檢測,醫生們從她身上發現瞭多種疾病,有心血管方麵的、膽結石、腰椎病、骨摺等等。但是這些並不足以確定她的死因。
要想找到辛追夫人離世的秘密,以及今後能更妥善的保存她的遺體,國務院批準瞭對遺體的解剖,將內髒取齣單獨保存更有利於遺體的防腐。
收到國務院的消息後,辛追夫人的解剖室裏聚集瞭幾乎所有科室的專傢。他們都想見識一下這位兩韆多年前的病人與現在的病人有什麼區彆,唯獨隻有一個科室的專傢沒有參與。那就是兒科,畢竟辛追夫人離世時已經50歲瞭,在那個時代已經算是很大年紀瞭,絕對稱不上還是一個寶寶瞭。
主刀醫生彭隆祥教授當時還很年輕,他對這次跨越韆年的解剖至今記憶猶新。
彭教授迴憶,當時根據辛追夫人的皮膚判斷,她應該是猝死的,沒有長期被病痛摺磨。而具體的死因在各科專傢的通力協作下也逐漸浮齣水麵。
首先專傢們就懷疑會不會是腦梗導緻的猝死,結果從她腦中並麼有發現任何病變,這個方嚮就率先被排除瞭。
那看她雙眼和舌頭嚮外凸齣,會不會是自縊而亡呢?頸骨的完好就把這個選項也排除瞭。
正當眾人還在激烈的爭論時,在辛追夫人的十二指腸口,一塊小拇指般大小的結石給他們指明瞭方嚮。
這麼大塊石頭堵著那該多疼啊,該不會是被活活疼死的吧。心血管科的專傢也發現瞭辛追的心髒狀況不太好,有很嚴重的冠心病,7成的主動脈都堵塞瞭,應該是經不起劇痛摺騰的。
為瞭印證這個猜想,專傢們繼續在辛追的體內尋找著有利的證據。突然,消化科的專傢發現瞭端倪,在辛追的食管和胃裏有著大量的甜瓜子。
如果隻是胃裏有,那也隻能說明死前吃過甜瓜,但是連食管裏都有甜瓜子,那就說明瞭辛追死的時候正好在吃甜瓜。
專傢在辛追體內一共找到瞭138粒甜瓜子,那是得多愛吃甜瓜啊。這玩意兒吃多瞭膽囊收縮就把石頭推進瞭十二指腸,結果個頭太大齣不去又迴不來就卡那瞭,於是劇烈的膽絞痛就誘發瞭冠心病,最終猝死在自己奢靡的日常生活中。
東方睡美人,世界的瑰寶
辛追夫人墓的考古工作皆已經塵埃落定,那麼墓中最有價值的寶貝是什麼呢?是保存完好的各類漆器嗎?還是薄如蟬翼的素紗�R衣(總重48剋)?又或是覆蓋在最外層黑色素棺上的巨型帛畫(2米長)?
這些都算得上我國考古史上無可替代的瑰寶,充分體現瞭我國西漢時期發達的技術水平和高超的藝術造詣。
但是,盡管這些都是無價之寶,卻並非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放在帝王級彆的隨葬品一起也就沒那麼特彆瞭。
墓中最珍貴的自然是那沉睡瞭2000多年的“東方睡美人”辛追夫人本尊瞭。她不僅為現代醫學追溯疾病的發展史提供瞭可靠的依據,更嚮世界展示瞭我華夏民族對遺體保存的技術遠超世界水平,詮釋瞭“不一定要風乾纔能做到長久保存”。
她是我華夏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瑰寶,白頭鷹和小喲西都爭相想要得到她,哪怕是半根頭發絲兒,哪怕是墓坑中的一塊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