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林海生 周婷婷又是一年芳草綠 踏青賞春正當時。4月3日 古琴演繹、祭花神禮、踏青遊春……惠州祝屋巷開展漢服春遊會活動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4/4/2022, 10:15:20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文、圖/林海生 周婷婷又是一年芳草綠,踏青賞春正當時。4月3日,一場彆開生麵的漢服春遊會在惠州西湖祝屋巷舉行。現場,古琴演繹、祭花神禮、踏青遊春等活動精彩紛呈,四十位身著各色華美漢服的愛好者漫步在西… .....
文、圖/林海生 周婷婷
又是一年芳草綠,踏青賞春正當時。4月3日,一場彆開生麵的漢服春遊會在惠州西湖祝屋巷舉行。現場,古琴演繹、祭花神禮、踏青遊春等活動精彩紛呈,四十位身著各色華美漢服的愛好者漫步在西湖岸邊,以實際行動弘揚漢服文化,展現漢服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
下午2時左右,一麯悠揚的琴聲從西湖畔傳來,為漢服春遊會的開幕譜下序章,隻見樂者身著素淨漢服,端坐古琴前寄情山水、撫琴嘯歌。隨後祭花神禮儀式開始,一群身著漢服的少女款款而來,獻果祭酒,揖禮祈福,再現“古人”風采。數十名漢服愛好者組成的巡遊方陣,漫步在林蔭街巷裏,好似夢迴漢唐,引得不少市民駐足拍照。
現場,也不乏第一次參與到漢服綫下活動的愛好者們,一三(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一三錶示,從大學時期就對漢服文化産生瞭很濃厚的興趣,到現在已有七八年瞭,但參與這種綫下活動是第一次。“通過這次活動認識瞭一批誌趣相投的朋友,也增加瞭對於祭祀儀式流程的瞭解,而且我覺得這些傳統文化應該通過年輕人去普及去傳承。以後隻要有時間,這種活動我都會多多參與的。”一三說道。
活動現場
祝屋巷,因江南四大纔子之一的祝枝山曾在此修築故居得名,曾因麵積狹小、屋巷破舊等問題發展舉步維艱。近幾年,祝屋巷升級改造,打造特色文化街區,街巷麵貌煥然一新。不少文創商傢入駐,各種文化符號鮮明,店麵裝潢美觀統一,曾經的商業老街,搖身一變成瞭惠州國潮文化聚集地,也吸引瞭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拍照。
“今天這場活動很精彩!我是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麼漂亮的服飾,感受漢服文化,祝屋巷作為文化街區就應該用這些文化的東西來點綴。”生活在祝屋巷邊的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這幾年走在祝屋巷覺得街頭巷尾,覺得這裏變得越來越有文化味瞭,有外地朋友到惠州玩,自己也會嚮他們首先推薦祝屋巷。劉先生還把今天在現場拍的一些活動照片分享在瞭朋友圈,引得不少好友點贊。
祝屋巷項目負責人李木勤介紹,這已經是第二場漢服周末派活動,100多人的漢服愛好者群裏有近一半的人踴躍報名。“我們舉辦此類的漢服節活動,希望能聚集更多的漢服愛好者,既能給他們一個交流溝通的平台,也能展現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接下來,我們也會把漢服和其他傳統文化延伸更多的形式在祝屋巷落地,呈現一係列的周末派活動,豐富眾多文化愛好者和惠州市民的生活。”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黃鐵安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美文欣賞:《文本中讀風景》
文本中讀風景 作者:任霞 最近在網上讀瞭張小群的一首詩《有時風景要眺望》: 記得有長者對我說 永不要離近瞭看風景 年輕的我不以為然 那時候太過迷戀 擘兩分星 恩怨分明 弄通所有道理 豁然開朗 後來的歲月漸漸領悟 走進瞭大山腹地 真的會不識真麵目 走到離天最近的空曠處 纔曉得自己那般渺小 明白什麼是宿命和罷休 一幅畫 一個人 一件沸沸揚揚的事情 甚至鏡子裏的自己 離得太近反倒模糊 這首詩給瞭我個啓示。方舟的《散記石傢莊鐵路公安處張小群》中,提到我曾打算給他寫個傳記類的散文,始終也沒做到。《有時風.......
重磅微視頻丨最閃亮的坐標
你安息在這裏很多年, 每年有好多人來看你, 沒有人知道你的名字, 隻有紅星刻在碑上, 英雄就是你的名字。 你的傢,在哪裏? 我從沒見過你, 但你卻是我最熟悉的人, 你在爺爺的故事裏, 你在奶奶的淚水中, 你在我們全傢人的心裏。 你,到底在哪裏? 曆史留下瞭你的印記, 你永遠是我們心中最閃亮的坐標。 曾經你為瞭我們離傢, 今天讓我們送你迴傢。 來源:新華網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琳 .......
孫悟空並不怕火,為何還兩次險些被火燒死?如來:菩提留瞭一手
《西遊記》博大精深,裏麵有很多細節都值得迴味,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傢考慮過沒有,那就是孫悟空其實並不怕火,為什麼還兩次險些被火燒死?可能大傢還不清楚哪兩次猴子險些被燒死,下麵咱們先瞭解一下。 第一次是孫悟空為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擔憂,於是在沙僧的暗示下請來四海龍王,豈料四海龍王的水不但沒能滅瞭紅孩兒的火,反而讓火越燒越旺,結果將猴子燒得暈死過去,如果不是豬八戒的搶救,估計猴子又要到地府報到去瞭。 孫悟空 第二次是孫悟空被大鵬金翅雕裝進瞭陰陽二氣瓶,這個瓶子有個特點,如果裝進瓶子裏的人不說話,那麼瓶.......
陳寅恪詩歌鑒賞:文章
原詩:文章 八股文章試帖詩,宗硃頌聖有成規。 白頭宮女哈哈笑,眉樣如今又入時。 (1951年,推測作於5月左右。) (該詩另一錄稿的差異:第三句“白頭學究心私喜”,第四句“眉樣當年又入時”。) 曆史背景: 1950年,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閤並,陳寅恪繼續任中山大學教授,唐�o傢族受到瞭土改改革運動的衝擊而突然隻身去香港,經友人勸迴;8月,由杜國庠主持的中國曆史學會廣州分會成立,陳寅恪應邀擔任該會委員。1951年,助教程曦因職稱與校方産生矛盾,不被中文係再聘任,攜妻離開中山大學到香港。 .......
《詩選刊》兩個投稿郵箱都沒法投稿,他們怎麼收稿件?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個跟我一樣“無聊”的人,名叫阿獨。他竟然閑得沒事做,想著要嚮《詩選刊》投稿。可是他找瞭半天也沒有找到投稿郵箱,最後在公眾號裏終於得到瞭兩個投稿郵箱。 阿獨就趕緊嚮第一個郵箱投稿,沒想到秒迴。可迴信卻讓阿獨傻瞭眼,竟然是係統提示,“郵箱空間不足,不能接收您的郵件。”啥意思?就是這個郵箱裏麵已經滿瞭,沒法再接收郵件瞭。 我說這個阿獨夠“無聊”吧,竟然不死心,不是還有一個投稿郵箱嗎?他馬不停蹄,就嚮第二個郵箱繼續投稿。可是,結果是一樣的,這個郵箱也是“空間不足”,無法接收.......
就在今晚!2022清明奇妙遊來瞭!不負春光不負己~
2022清明奇妙遊來瞭 今晚18:30 大象新聞客戶端、優酷全網首播 19:30河南衛視播齣 和風有信共赴約 不負春光不負己 清明 氣清而景明 在這一天 中國人把最深的思念 染成人間煙火 清香一柱,心香一瓣;春風一縷,細雨一掬; 祭過往 也敬遠方 2022清明奇妙遊 在杏花微雨的時節漫步走來 融入全新舞颱概念“四維戲劇盒子” 一幅宋畫《西園雅集圖》徐徐鋪開 “戲中戲”“畫中畫” 視野穿梭於平行空間 米芾、蘇軾、秦觀、陸遊、李清照・・・・・・ 懷古暢今 麯水流觴 宋人心中有山水 簡筆.......
以“藝”戰疫!文山市用文藝力量匯聚防疫正能量
“親愛的,親愛的文山人,聽我來唱一首口罩的歌謠,戴好口罩、戴好口罩,齣門少不瞭……”連日來,由文山市文化和旅遊局創作的歌麯《戴好口罩》一經發布就迎來瞭大批網友點贊,堅定的信念和動人的鏇律傳遞著疫情防控的溫情與力量。 文山市以“藝”戰疫 文山市文化和旅遊局 供圖 自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以來,文山市文化和旅遊局以“文藝賦能抗疫宣傳,創新作品凝心聚力”為宣傳主題,組織開展瞭一係列文化宣傳抗疫活動。廣大文藝愛好者滿懷深情與擔當,潛心創作,用文藝的特有方式宣傳防疫知識,記錄抗疫過程中的動人瞬間,講.......
《山河交響——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研究展》在國傢大劇院開幕
光明網訊(記者 楊亞楠)近日 ,由國傢大劇院與中國油畫學會聯閤主辦的展覽“山河交響――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研究展”在國傢大劇院藝術館東、西兩個展廳正式拉開帷幕。 目光所及皆風景 心中所感繪山水 與大眾熟悉的以錶現客觀自然為主的油畫風景畫不同,此次“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研究展”從展覽名稱上專門提齣瞭“油畫山水”這一新概念,集中展現瞭自近現代到當代中國油畫傢們在西方藝術的影響下所創作齣的彰顯中國文化特色的優秀作品,進而彰顯瞭中國藝術傢將油畫藝術從西方文化載體轉化為中國文化載體的曆史性過渡。 名傢八方.......
寒食節:介子推的故事
歲時節日 中國人獨特的記憶 韆年祭典 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的信念 民間神�o 中華民族心靈世界的守護者 習俗信仰 世代相傳 儀式萬韆 但嚮往永不改變 介子推 書法|大鳥半屋 撰文:一方 / 播音:子涵 在中國古代,鼕至過後的第105天與第108天有兩個傳統節日:一為禁煙火、吃冷食的寒食節;一為指導農耕、求新護生的清明節。祭祀懷古是寒食到清明不變的主題,從周代開始,已延續瞭2500多年。久而久之,寒食與清明便閤為一個節日。 清明節和寒食節有著韆絲萬縷的關.......
“侗”見懷化丨楊漢立:“侗漢”融閤亦有堅守,侗文化曆久彌新
編者按:織娘巧手把經緯之美,編成五彩侗錦;工匠細琢以榫卯之技,又見鼓樓高聳;阿哥阿妹抱琵琶之音,細聽侗歌悠揚……在懷化,95萬侗族同胞世代傳習的生活方式,化作侗族文化的燦爛瑰寶。近日,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走進通道、會同、芷江、新晃等侗族聚居地,在聆聽、記錄中,“侗”見懷化。 楊漢立和他的著作《侗族時光》。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何超 懷化報道 在湖南,懷化是侗族文化的主要發源地,目前仍有95萬侗族同胞聚居於此,有諸多久遠的文化習俗在沿襲中至今熠熠發光,也有不少在侗漢民族文化融閤中演變趨同。在變與守.......
農民修房挖齣“真龍”,專傢鑒定後,立刻申請民警和駐軍聯閤保護
很多農村村民蓋房子都是自己打地基,不像城裏還有設計人員設計,前不久就有一個村民,他在自傢地上打地基的時候無意中挖齣來瞭一條龍形文物,他趕緊把這件事告訴瞭村長。村長和一些村民看到龍形文物後,紛紛說這是真龍在世,便和村民們祭拜瞭起來,周圍的村子裏的村民們聽說這件事後也紛紛到村子裏祭拜,在他們看來,神龍的齣現可以帶給村子風調雨順。 這件事被當地文物局知道後,便派齣專傢們到那個村子,經過探測發現這是一座商朝古墓,而被挖齣的真龍就是龍形觥,專傢們說這件真龍絕對是國傢一級文物,本身價值就非常大,所以便.......
清晨閱讀丨張其翼:學畫畫沒捷徑可走,就一個“練”字
點擊:“收錄於話題”分類,查閱全部。 提示:圖文信息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傢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係,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在上世紀中國畫壇上,有一位著名的工筆花鳥畫傢承前啓後、彆齣新意、獨樹一幟。他早年曾受到金城指導,後師從傅雪齋、汪慎生學畫。 30年代中期在北京古物陳列研究所學習期間,還受到張大韆、黃賓虹、於非��等大傢傳授,那時他與田世光、俞緻貞、晏少翔、鍾質夫等是同學,40年代畫藝與田世光齊名。他的《.......
詩詞大會上的康震,曾因解讀“野曠天低樹”引爭議,他真的錯瞭嗎?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提到瞭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把詩中名句“野曠天低樹”解釋為:因為視野特彆開闊,感覺天比樹還要低,這樹反而到天上去瞭,月亮則離我們非常近。 最初得知這件事時,個人認為康震的解讀“雖不中,也不遠”。畢竟“詩無達詁”,中國古典詩詞的欣賞,主要靠激發讀者自身的聯想,達到感動的目的。所以你看到瞭什麼,它就是什麼。 《宿建德江》這首詩,是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孟浩然前往洛陽求官受挫之後,南遊浙中時寫下的作品。 《宿建德江》賞析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
“三月三”不僅要吃薺菜煮雞蛋,還有另外一層講究
農曆三月初三是中國傳統的上巳節。上巳節的由來很遠很遠,在上古時代,每到這時節,春和景明,人們紛紛來到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稱為祓禊,也叫春浴日。這個節日是起源於紀念軒轅黃帝。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俗話說”三月三,生軒轅” 。 祭禮先祖黃帝,郊外春遊,本來是有意義的事兒,可是有史料記載,這個節日到宋朝之後,便逐漸銷聲匿跡。昨天三月三,女兒與女婿、外甥女從親傢吃瞭節日中餐,吃瞭薺菜煮雞蛋後,又到我們傢晚餐,也吃瞭薺菜煮雞蛋。本小區鄰居也是如此,假日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 明天.......
西安文脈——走進五樓遺址
依山傍水的“ 長安江南” ――走進五樓遺址 巍巍終南,湯湯灃水。 灃河齣灃峪口,經大峪、 王莽、 杜麯等地,漸流漸寬,漸流漸緩,及至五星街道,已然水光若鏡,蒹葭蒼蒼。水清草盛之地,自古便是宜居之所。於是,在灃河東岸,繁衍齣一個大村落來。 這個村落,便是五樓村。 提起五樓村,我們知道更多的是其依水傍山的秀美風光,以及諸多釣魚人嚮往的那一大片水域― ― 五百畝的五樓灣。但是,如果你知道在這一片“ 長安江南”的土地上,五六韆年之前便有先民的生活印跡,五韆年來傳唱著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的話,無疑,你會相.......
長沙烈士公園的瓊花開瞭,花兒朵朵大如盤
攝影:迷底 每年春夏之交,自然界一片姹紫嫣紅,瓊花卻花開潔白如玉。長沙烈士公園紀念塔北側山坡有一片瓊花林,如今正值盛花期,潔白的瓊花花朵個個花大如盤,清秀淡雅。 瓊花又稱聚八仙、蝴蝶花、牛耳抱珠,是開在詩詞裏的花。在曆史上極其風光,曾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爭相觀賞、詠唱,歐陽修在揚州為官時贊它舉世無雙,如今瓊花依然是揚州最為齣名的顔值擔當――市花。 如宋代鄭覺齋《揚州慢・瓊花》:“弄玉輕盈,飛瓊淡濘,襪塵步下迷樓。試新妝纔瞭,炷瀋水香球。記曉剪、春.......
時評|太廟廣場雕龍柱礎受損,建一個杭州文史圖書館,如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特約評論員 戎國強 這是讀瞭小時新聞的兩篇報道後冒齣來的一個念頭。 其中一篇報道是市民劉先生感嘆,《憂傷啊,太廟柱墩已經麵目全非》在網上引發關注。記者趕到杭州太廟廣場(南宋太廟遺址公園),發現這個雕龍柱礎跟十年前相比,確實明顯受損。記者還看到一些小孩越過護欄在柱礎上玩耍踩踏。天長日久,自然會磨損雕刻,損壞柱礎。記者從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鳳凰山管理處瞭解到,這塊柱礎具有一定的曆史價值。從彆處挖掘齣來,因體量較大,無處展陳,纔運到太廟廣場來的。 文物或古物的保護,硬件設施是一個.......
比變化之術,若先變的是二郎神,孫悟空能否獲勝?看觀音說過什麼
同樣掌握七十二變,但比拼變化之術時,孫悟空卻被二郎神全麵壓製。 孫悟空大鬧天宮,打敗十萬天兵天將,玉帝在觀音菩薩的舉薦下,派二郎神率領灌江口眾神鎮壓。 二郎神不愧是三界赫赫有名的戰神,甫一齣手,便讓孫悟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被殺得措手不及。見二郎神與自己法力不相伯仲,甚至略勝一籌,孫悟空無心戀戰,於是搖身一變,變作一隻麻雀潛逃。 於是,兩大高手精彩紛呈的比拼變化之術拉開序幕。 孫悟空變成麻雀後,眾神不見人影,都納悶為何他憑空消失瞭,隻有二郎神圓睜鳳眼觀看,發現樹梢上有一隻猴裏猴氣的麻雀,.......
清明憶故人︱王邦維:師妹段晴
2022年3月26日,著名曆史語言學傢、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段晴因病逝世,享年68歲。段晴教授畢生緻力於中古伊朗語、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等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在印度學、佛教學、絲綢之路文獻和梵文貝葉經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享譽國際學界。清明之際,追思故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特刊一組紀念文章,與讀者分享。 一早得到消息,段晴淩晨在醫院走瞭。消息不突然。幾天前,我去醫院看她,她躺在病床上,病況已經非常危重。她病危,我去醫院前也知道,但真正看到她是那個樣子,依然齣乎我的預.......
清明憶故人︱任友林:將門虎女段晴
2022年3月26日,著名曆史語言學傢、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段晴因病逝世,享年68歲。段晴教授畢生緻力於中古伊朗語、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等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在印度學、佛教學、絲綢之路文獻和梵文貝葉經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享譽國際學界。清明之際,追思故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特刊一組紀念文章,與讀者分享。 段晴 我和段晴是北大南亞所1978-1982年念碩士的同學,她的導師是季羨林、蔣忠新,我的導師是陳翰笙。畢業後我們各奔東西,20年後北京再相聚,都已是兩鬢初染白.......
農村俗話:“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何意?有啥道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韆,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通俗易懂的同時,又言簡意賅,包含著古人對於日常生産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思考,俗話取材於生活,作用於生活,涉及的範圍也極其廣泛,有這麼一句俗話,廣為人知,為――“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 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麵上看,這句俗話也比較好理解,它指的是一塊墳地,傢族五代都葬在此處,那麼到瞭第五代,則會另尋他處按照逝者,如果一座房屋,被居住過三代人,那麼到瞭第四代,則要搬離這座房屋。 這句俗話的意思,就是這麼淺顯易懂,.......
【桂林嚮您匯報】壯鄉喜迎三月三,帶您雲遊甑皮岩,體驗穿越萬年的曆史文化
壯鄉喜迎三月三,帶您雲遊甑皮岩,體驗穿越萬年的曆史文化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雖然不能前往各類館院散心參觀,但是沒關係,今天我們帶大傢一起雲遊甑皮岩遺址博物館,體驗穿越萬年的曆史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甑皮岩遺址博物館 簡介 桂林甑皮岩遺址博物館位於桂林市象山區平山街道甑皮岩路26號, 2013年,甑皮岩遺址被國傢文物局公布為全國150處大遺址;依托甑皮岩大遺址,建成華南地區首個國傢考古遺址公園,成為展示華南和東南亞地區史前文化交流、演化、發展並為人類文明進步做齣積極貢獻的重要窗口。 現博物館占地14.......
最新航拍:即將竣工的衡陽市影劇藝術與青少年活動中心,造型優美
2022年4月4日晨,航拍衡陽市影劇藝術與青少年活動中心。曆時數年,幾經復工,衡陽市影劇藝術與青少年活動中心(簡稱“兩中心”)即將竣工交付使用。 衡陽市影劇藝術中心項目位於石鼓區蒸水河以北、華源支路以南,由大劇院、小劇院、群眾藝術館及非遺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美術館組成,總建築麵積9.5萬平方米。 衡陽市影劇藝術中心項目緊靠城市主乾道蔡倫大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 2022年初,衡陽市人民政府辦發布瞭《關於辦好2022年“12件民生實事”的通知》,要求加快 “三館兩中心”建.......
曆史文化名城西安古遺址規劃的意見
曆史文化名城西安古遺址規劃的意見 選自《文博》1985年06期賀梓城王翰章 一九八二年二月,國務院公布瞭全國二十四個曆史文化名城名單。其中,西安是我國最古老而又有代錶性的都城之一。這是因為西安曾經是周秦漢唐等王朝建都所在地,曆時達一韆餘年;同時,西安也是近代史上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留有大量的曆史遺跡和珍貴文物。保護好這一曆史文化名城,正如國務院在《關於保護我國曆史文化名城的報告》批示中所說,“對於繼承悠久的文化遺産,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擴大我國的.......
疫情阻隔,會寜教授一篇《母親的葬禮》,催人淚下!
西雁傳媒報會寜第一號2022年第90期 ・ 母親的葬禮 ・ 作者:王誌 正月十五雪花打燈之際,您在經曆半生貧睏、積勞成疾、病痛摺磨和望斷傢人,帶著對兒女的不捨,靜靜地走瞭。 當我趕到傢中時,鄉親們給您的靈堂即將圍好。他們說,您今年是鮐背之年,德高望重,便給您圍瞭花靈。這是咱老傢對您最高的褒奬呐。您頭南腳北平臥著,我揭開苫臉紙看到您睡得很安詳。您的女兒已經為您續瞭頭香,兒子也給您點瞭長明燈。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獻給您的倒頭飯。靈堂裏擺放瞭我為您精心拍攝的遺像,跟生前一樣,照片上的您看上去還是那.......
奇怪!魚兒紙上“遊”
遊走在紙上的藝術,一尾鮮的物存之美 魚拓,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詞語。其實早在宋朝,文人墨客在垂釣之餘便將真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顔料拓印到紙上,其靈感是來自於中國古老的碑拓技藝。 “古人擇水而居,為生存而有魚獲,進而産生魚崇拜;人們魚獲之餘,尚有漁悅,故留印為念。”,魚拓技藝寄托著古人們對海的嚮往、對自然的憧憬,他們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顔料拓印到紙上,藉此錶達心中返璞歸真的美好願景。 魚拓技藝可分為直接魚拓和間接魚拓,直接魚拓是將墨塗於魚身進行拓印;間接魚拓的技法更為細膩,是將濕宣.......
風起正清明,萬安公墓溫情細緻保障清明祭掃
人間四月天,風起正清明,又到瞭一年當中最適閤懷念的時候。2022年清明節到來之際,麵對依然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北京市萬安公墓為保障群眾在平安、生態、文明的氛圍裏祭奠故人,推齣瞭一係列溫情細緻的清明祭掃保障服務。 從疫情防控、墓園環境、祭掃過程以及紀念形式、生命教育等多方麵,隨時隨地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貼心服務,讓逝者棲身,生者暖心。 祭奠,是為瞭迴首過往,也是為瞭更好地前行,萬安公墓讓每一次祭奠多一分心意,以至情至誠的服務讓群眾感受百年萬安文化底蘊。 (原標題:風起正清明,萬安公墓溫情細緻.......
館藏貴州|用考古觸摸貴州
周必素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周必素1991年從四川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畢業後,就開始瞭她的考古“生涯”,先在楊粲墓博物館工作瞭11年,參與瞭楊粲墓博物館布展等工作,後期調到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瞭多項考古發掘工作,包括2014 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遵義楊氏土司遺存考古調查與發掘。 在考古這條路上,她飽含深情,也一直在做科普,她認為博物館是考古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也認為博物館對啓濛人們選擇考古專業有著重要影響。 去博物館“啓濛”考古學 在考古專業領域,周必素是為數不多的女性從業.......
清明節,我還記得你們!
清明節, 永遠銘記為抗疫獻齣生命的醫者 謝謝你們 用生命守護生命! 來源:醫學界 責編:淩駿 校對:臧恒佳 編輯:萬順順 設計:申貝貝 田森 .......
“有熊IP”形象暨黃帝故事係列繪本《能能初見軒轅》在新鄭正式發布
大象新聞・映象網記者 章衡 通訊員 楊雪/文圖 4月3日是農曆三月三,這一天,黃帝故裏新鄭舉辦瞭隆重的拜祖大典。這一天,黃帝故裏“有熊IP”形象暨黃帝傳說有熊故事係列繪本《能能初見軒轅》,也在新鄭正式對外發布。 發布會上,黃帝文化有熊故事係列繪本策劃人、河南大學碩士生導師陳舉,介紹瞭主創團隊創意研發“有熊IP”、創作黃帝傳說“有熊故事”係列繪本的人文曆史、文化空間、民族認同和背景,迴顧瞭國産動畫創作的輝煌與落寞。他錶示,如何把廟堂之上的華夏民族的文化圖騰黃帝轉化為老少皆宜、婦孺皆知的文.......
編輯手記‖身邊總有一朵花開
□ 劉 君 這一處,那一處,著色的鮮花提醒我,春天已在眼前,雖然這個春天有點壓抑。不能齣遠門,隻好紙上旅行。 薔薇還未開,“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句子卻頻現,大概虎年的緣故。它齣自英國詩人西格裏夫・薩鬆代錶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原話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詩人餘光中將其翻譯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每一次讀到,都有很強的畫麵感。這句詩具體而微妙地錶現齣許多哲學傢無法說清的話:老虎也會有細嗅薔薇的時候,忙碌而遠大的雄心也會被溫柔和美.......
盜墓賊看到古墓旁有柳樹,為何轉身就走?隻因盜墓界一不成文規矩
生老病死是人一生的必經之路,而死亡也被看作是人生的終結。在封建思想濃厚的古代,死亡後的殯葬也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既是人一生的落幕,也是後人的追思。 而殯葬的儀式也是比較繁瑣的,一般富貴人傢都會在墓中放置很多貴重的金銀財寶,作為對逝者的陪葬,更有甚者是用活人殉葬,但這些舊俗也隨著曆史的發展逐漸退齣我們的視野。 而這種風俗,也催生瞭一種行業,那就是盜墓賊。 一、古代的殯葬儀式 在古代,古人十分重視殯葬禮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傢中長輩去世後是需要守孝三年的。 在儒傢的思想中,親人去世應該是一個十.......
他人的災難接二連三來的時候,我們開始麻木到選擇視而不見|一周新書推薦
記者 | 董子琪 編輯 | 林子人 1《王能好》 魏思孝 著 上海文藝齣版社 2022-3 這是青年小說集魏思孝的最新長篇小說,也是“鄉村三部麯”的收尾之作。小說以農民王能好的齣走、迴歸和意外死亡為綫索,展現當代農民的的生存路徑。他在老傢的七天生活,也是他餘生中的最後騷動。小說的封底即是作者寫給王能好的墓誌銘:山東淄博人,生於1969年,卒於2019年,享年五十。他自幼多話,學曆高小。種過地,打過工,會蓋房,乾過裝修,能熟練使用各類農具,不擅用與電有關的器械。 魏思孝承認自己的小說有人物原.......
清明前一天,我遇見瞭5座躺平的墓碑
關於豐碑的含義,我個人的理解是:那些真正心懷天下心懷眾生的人,做齣足以感天動地的事,然後,所有贊賞和懷念的人為他樹立起來的碑。 這個解釋難免摻雜太多個人情緒,我一直認為一個真實錶達的人必須要保持個人情緒,而不是跟著某個人某個組織甚至某個國傢機器的情緒隨波逐流。 有屬於自己的情緒,這個人纔可能正常,否則不過一個木偶或者一架機器罷瞭。畢竟,連一個奴纔和一條走狗也都會偶爾有情緒的,木偶和機器永遠不會有情緒。 這樣的碑,可以是巨大的石碑,也可以是樹碑者的口碑,都一樣讓人仰望,隻是,真正足以配得上這種碑.......
【學術觀點】詹石窗 趙怡然:黃元禦懸解醫書的象數哲學底蘊考論
黃元禦懸解醫書的象數哲學底蘊考論 詹石窗 趙怡然 摘要:作為清代尊經派的中醫名傢,黃元禦一生勤於著述,留下瞭豐富的成果。黃元禦對中醫典籍的“懸解”與《周易》“懸象”學說乃是密不可分的理論整體。一方麵,“懸解”背後有“懸象”,當“懸解”深入之際,中醫本來具有的易學象數內涵就顯露齣來;另一方麵,“懸象”的邏輯呈現又通過中醫的髒腑學說、經絡學說、診斷學說、藥物學說所具有的“象”得到具體佐證。進一步稽考會發現,貫注於黃元禦著述中的象數哲學又飽含道傢思想理趣。正是道傢文化的熏陶,使他對古聖醫經的解讀彆具.......
讓夕陽炊煙的詩意鋪陳於普通人的心間 | 聽雨
四月,不算早春瞭,南方油菜花都開敗瞭,可在北方,仍然春寒料峭,大衣、帽子、圍巾,一件不能少。在裹緊的春風裏,內心渴望著溫暖,渴望在清晨和煙霞滿天裏,所有的我們都平和,不孤獨。 但是,不是所有的期待,都可以在遠處守候,捱過一日一日的念想,卻還是“不確定”在搖呀搖,心會陡然轉涼,不相信的睏擾會滋生在夤夜昏燈之下。如果有這種沒完沒瞭的迷茫,人的情緒是不穩定的,在某個轉角處,所有的落寞、沮喪會迎麵而來。 就在那個細雨的清晨,雨絲飄過初綠,霧霧茫茫,天地寂靜,是那麼平和而包容,仿佛迴到瞭它起初的樣子.......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探微
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發現大型木構建築,圖為基槽內鋪墊木闆。 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齣土的韓朋賦。 本文配圖均由國傢文物局提供 2021年在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不僅迎來瞭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華誕,還被稱為“考古大年”。數據顯示,這一年全國各地經過審批的考古發掘有1700多項。 3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揭曉6項“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3月31日,國傢文物局揭曉“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些發現填補瞭研究空白,進一步增強瞭曆史信度,展現瞭中華文明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