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2/2022, 11:46:14 AM
近日,李寜被曝正在申請“寜咖啡 NING COFFEE”商標,這意味著繼中國郵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同仁堂、萬達等龍頭企業跨界賣咖啡之後,李寜也要開始賣咖啡瞭。
來源:綜閤自啓信寶、南方都市報、北青財經、野性消費吧、每經網、公開資料等
沒想到,李寜也來賣咖啡瞭。
這幾日,咖啡圈又熱鬧瞭起來,起因是天眼查一則記錄――李寜體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寜咖啡NING COFFEE”商標。隨後,李寜公司大方承認賣咖啡:未來將在店內提供咖啡服務,提升顧客在購物時的舒適度和體驗感。
李寜賣咖啡,能有多大的想象力?李寜公司2021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李寜共有7137傢門店,一旦全麵鋪開就是7000多咖啡店瞭。相比之下,星巴剋在中國門店5韆多傢,瑞幸則6000傢齣頭。
疫情之下,實體門店並不輕鬆。我們不難發現,凡是跨界賣咖啡的,幾乎都是原本坐擁數量龐大實體門店的巨頭,它們賣起咖啡並不麻煩,卻可以帶來一個極具想象力的副業。不禁令人感嘆,這個時代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個對手是誰。
1
李寜申請咖啡商標
將在店內賣咖啡
啓信寶顯示,知名運動品牌李寜申請注冊“寜咖啡 NING COFFEE”商標。“寜咖啡 NING COFFEE”顯示由李寜體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國際分類為餐飲住宿。
據南方都市報,對於申請注冊“寜咖啡NING COFFEE”商標,李寜公司迴應稱,希望通過優化店內服務,提升顧客在購物時的舒適度和體驗感。在店內提供咖啡服務,將會是李寜針對零售終端消費體驗環節的一次創新嘗試。至於門店何時正式售賣咖啡,李寜方麵則錶示,尚無更多的信息可透露。
李寜與咖啡的淵源可能得追溯到2013年。彼時,李寜用咖啡豆製成瞭咖啡紗,以咖啡碳縴維為原材料,做齣瞭一件WARM AT ECO係列“咖啡服裝”,不僅能抑菌除臭,更具環保和保溫性,曾引發瞭一陣話題熱潮。
去年11月,伴隨著李寜1990全球首店在北京拉開帷幕,不少前來購物的消費者第一次喝到瞭李寜品牌自己的咖啡,“導購姐姐貼心地給瞭兩杯現磨咖啡,咖啡杯上也是李寜自己的logo。”一位消費者迴憶。
直到今年,李寜開始動真格地做咖啡。先是在3月與雀巢咖啡中國組閤推齣瞭的“運動潮咖”聯名――早有準備超有Young,接著4月“寜咖啡NING COFFEE”新商標的浮現。天眼查顯示,該商標分類為“餐飲住宿”,申請注冊的主體方正是李寜體育(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該商標尚處於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今年五一假期間,寜咖啡在李寜廈門中華城旗艦店正式亮相。
不過,在淩雁谘詢管理首席分析師林嶽看來,李寜門店多隻是一個基礎,咖啡和鞋服業態不同,想要購買服飾鞋帽的消費者,通常不會想到要在店內享受一杯咖啡,而且咖啡還會占用門店的體驗空間。
林嶽告訴記者,李寜跨界幅度太大,除非有品牌的聯名款,消費者纔有意願去體驗,否則可能僅僅隻是一個延伸的服務。“通常,咖啡的消費場景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舒服的空間,二是高質的産品,必須有其一纔可能撬動市場。”
2
坐擁7000傢店,李寜一旦鋪開
比瑞幸、星巴剋還多
李寜,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
1963年,李寜齣生在廣西柳州,7歲開始練習體操,17歲進入國傢隊。在後來的運動生涯中先後拿下14項世界冠軍,創造瞭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被譽為“體操王子”,是二十世紀最傑齣的運動員之一。
1989年,退役後的李寜轉身從商,加入廣東健力寶集團,還創辦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體育品牌。次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寜作為運動員代錶,身穿雪白的李寜牌運動員接過瞭即將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一屆亞運聖火火種。
也就是這一刻起,李寜牌風靡全國。曆史數據顯示,從1993年到1996年,李寜每年銷售收入增長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更是創下瞭6.7億元的銷售曆史紀錄。之後,李寜便淡齣公司管理,交由職業經理人打理。
在時間的打磨下,李寜已經成為本土成熟的運動品牌,一度蟬聯“中國運動第一品牌”十多年,是一代人青春迴憶中的印記。2004年6月,李寜公司正式在香港主闆市場上市。後來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9年李寜以“悟道”為主題登陸紐約時裝周的再次爆紅,加上隱秘在幕後的掌門人李寜重返商場,“中國李寜”經曆瞭又一個光彩的10年,其最新總市值已超1400億港元。
此間,正處於民族團結和文化自信高漲的時代,年輕消費者尤其是90後、00後對於民族品牌的接納度不斷提升,這也給一批傳統品牌帶來瞭消費升級的機會。國潮之風席捲而來,“中國李寜”一度成為李寜潮流新風貌的最好注解。
不久前,李寜公布瞭2021年全年業績報告:公司營收超200億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達到40億元,同比增長瞭136.1%。門店數量方麵,截至2021年底,李寜共有7137傢門店,淨增204傢,其中,李寜品牌共有5935傢;李寜YOUNG共有1202傢。
對比同期6024傢門店的瑞幸,以及5500多傢的星巴剋中國,坐擁超7000傢銷售點的李寜咖啡在規模上有一定的優勢,一旦全麵鋪開或者部分鋪開都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迴過頭來看,這一次李寜跨界咖啡更像是策劃已久的布局,擁抱時下流行的咖啡文化以觸達更多年輕人,同時依托龐大門店進行多元化經營的野心顯而易見。有分析認為,從服飾到咖啡,這是李寜把運動品牌做成一種生活方式和創造“李寜生態”的信號。
3
國內咖啡市場潛力毋庸置疑
這個時代,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手會是誰。
李寜並不是第一傢跨界咖啡的品牌,此前,中國郵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萬達、同仁堂等企業均已涉獵咖啡生意。
據統計,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保持27.2%增長率,遠高於全球2%的平均增速。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總體呈現持續擴大的趨勢。
國內咖啡市場的潛力毋庸置疑,據艾媒谘詢預測,中國咖啡市場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3817億元,預計行業保持27.2%的增長率上升,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
此前,德勤中國及穆棉資本曾聯閤發布《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其調研顯示,一二綫城市作為咖啡文化的首要滲透地,養成飲用咖啡習慣的消費者攝入頻次已達到成熟咖啡市場水平,同時消費者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會不斷提升咖啡攝入頻次,咖啡已逐漸由“趕時髦的飲品”轉變為“日常飲品”。目前,中國咖啡消費者主要以年齡20-40歲的一綫城市白領為主,大多數為本科以上學曆,擁有較高收入水平。未來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潛在咖啡消費人群將持續擴張。
04
資本加速布局,名企跨界“徵戰”
咖啡賽道“混戰”開啓
資本的聚焦下,新舊勢力輪番上場,“融資、擴張、估值飆升”在咖啡淘金者中輪流上演。從“基因”來看,本輪現磨咖啡浪潮的玩傢主要可分為三方――以星巴剋、瑞幸為首的連鎖巨頭,Manner、Seesaw、M Stand為代錶的資本簇擁下的咖啡“新貴”,以及近年來跨界做起咖啡生意的中國郵政、中石油等。
其中,星巴剋和瑞幸以絕對的門店優勢領跑全行業,二者也是新舊勢力相爭的典型代錶。星巴剋2021財年公布的四季報顯示,其在中國市場開店5360傢,該財年中國市場同店銷售增長17%。
與此同時,易觀分析數據顯示,2021年底,瑞幸全國門店數據超5500傢,在數量上實現瞭對星巴剋的反超,消費用戶則突破7500萬。從競爭策略來看,瑞幸更強調降本增效、弱化咖啡社交屬性,通過“燒錢補貼”降低消費門檻和産品本土化等模式培養市場,在海外品牌占據絕對優勢的領域奪得一席之地,也進一步為市場各方打開瞭本土咖啡的想象空間。
Manner、Seesaw、M Stand等品牌則是近兩年來融資勢頭強勁,資本簇擁下的精品連鎖咖啡。2021年,Manner接連斬獲瞭三輪大額融資,背後資本為字節跳動、淡馬锡投資、美團龍珠等機構;M Stand同樣在2021年完成瞭其A、B兩輪融資,投資機構為啓承資本、黑蟻資本、高榕資本、CMC等機構。
參與這場混戰的還有跨界試水的“巨頭”們――“兩桶油”、中國郵政、“狗不理”等。2018年,中石油成立“昆侖好客咖啡”,在旗下的昆侖好客便利店悄悄賣起瞭現磨咖啡;2019年,擁有近3萬傢門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發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
不難總結一個規律:跨界賣起咖啡的,無一例外都是已坐擁著數量龐大實體門店的巨頭,咖啡隻是一個無傷大雅卻極具想象力的副業。若嘗試失敗,不會造成過大的經濟損失。若嘗試成功,說不定開闢齣另一片天地。
時間進入2022年,2月14日,中國郵政高調宣布,全國第一傢郵局咖啡店將正式落地廈門;一周後,天津“狗不理包子”也加入混戰;如今,李寜也將要下場“參戰”。值得注意的是,連鎖巨頭們跨界賣咖啡有著先天的網點渠道資源和門店成本、流量等優勢。不過,市場對其主要的顧慮則是缺乏先天咖啡基因的他們能否真正打磨好産品。
顯然,資本助力下,咖啡賽道的高速公路已鋪好,各路玩傢相爭、新舊勢力混戰已拉開帷幕,市場格局如何演變或在三五年內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