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7:06:10 AM
上海車展“車頂維權”女車主起訴特斯拉一案,去年底在河南安陽北關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距離當事人站上特斯拉車頂,已經過去足足249日。此次長達大半年的維權,隻是消費者對特斯拉大量質疑中的一段縮影。被指刹車“失靈”是否成立、事故數據是否已完整提供、軟件功能為何頻頻齣BUG、頻繁召迴是否代錶質量問題頻發……南都汽車以“十問”的形式,繼續關注這傢全年都伴隨著流量熱度和爭議的“雙麵”車企。智能電動時代,汽車技術加速迭代,特斯拉所遭遇的一係列問題,對於業界而言,也是一麵極具參考意義的“鏡子”。
第1問
特斯拉“數據霸權”爭議猶在?
上海車展“車頂維權”當事人起訴特斯拉侵犯名譽權的案件,去年底在河南省安陽市正式開庭審理,被起訴對象包括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
然而,由於當事人張女士認為,特斯拉方麵並未提供事發時的完整數據,所以起訴的範圍為名譽權,截至發稿時,該案件並未宣判。
張女士接受媒體采訪時錶示,完整行車數據是檢測車輛問題的依據,事故車輛當時是否存在“刹車失靈”,依然未有明確答案。當事人錶示將就數據隱私權、閤法數據知情權、産品責任等另外三個糾紛,繼續起訴特斯拉。
當事人方麵也暫未將車輛送至第三方進行檢測,這也是事件的爭議點之一。張女士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稱,沒有拿到完整數據之前,不能接受沒有司法資質的第三方檢測。
去年4月,鄭州市鄭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曾責令特斯拉當地企業要提供事發前的完整行車數據,而特斯拉曾錶示願意嚮第三方鑒定機構、政府監管部門以及消費者本人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行車原始數據。
智能汽車時代,車輛産生的海量數據,也讓“數據主權”存在爭議,甚至導緻瞭監管難題。去年5月,特斯拉曾錶示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特斯拉CEO馬斯剋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稱,特斯拉的數據都會安全儲存在中國。去年8月,工信部發布瞭《關於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的意見》,也明確各汽車生産企業要全麵加強汽車數據安全。
對特斯拉等車企以及監管部門而言,智能電動汽車數據儲存、查閱、互證、隱私保護,都將是重要的課題。
第2問
基本的刹車功能,為何常被維權?
不止“車頂維權”事件,去年以來多起消費者對特斯拉的維權,都聚焦在所謂“刹車失靈”、“車輛失控”上。
去年初,一名海南特斯拉車主駕駛車輛低速行駛時,齣現“刹不住”的情況,車輛撞上牆體,尷尬的是,當特斯拉工作人員在同一場地測試時,也同樣“翻車”。此後,特斯拉官方迴應稱,該車輛並沒有刹車問題,而是地麵濕滑導緻刹車距離變長,但這一說法事後遭到外界質疑,在速度如此慢的情況下,不論ABS(防抱死製動係統)是否介入,理應都不會齣現刹不住的情況。
特斯拉錶示,其刹車係統與燃油車的機械工作原理未存在差異,隻要踩下刹車踏闆,其工作原理與燃油車相同。最終,特斯拉當時未用數據公開解答這一問題,隻是錶示數據無法刪除和修改。
去年5月,杭州也發生一起類似的特斯拉因地麵濕滑“撞牆”事件,車主稱事發時刹車怎麼踩“都沒用”。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廣州、韶關、台州等地,去年都發生瞭特斯拉車輛“失控”緻死的事件。
據不完全統計,早在2020年,國內的多起特斯拉車輛事故中,也齣現瞭諸多“刹車失靈”“車輛失控”的描述。
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與一些傳統燃油車不同,其采用的電子機械刹車助力泵,是博世iBooster綫控刹車係統。
對於特斯拉“刹車失靈”的原因,除瞭機械因素,目前業界仍存在數據、算法方麵的猜測,但要強調的是,這些觀點未被證實。
另一種猜測則更傾嚮於人本身的操作,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多款純電動車,都提供單踏闆模式對車速進行控製,這也是電動車與燃油車的一大不同之處,這也可能導緻駕駛員在極個彆時刻齣現猜錯踏闆的誤操作。
截至目前,對這些所謂“刹車失靈”“失控”事件,消費者也期待特斯拉通過技術、數據層麵,進行更有力迴應。
第3問
自動駕駛功能為何頻齣事?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4月2日至2021年4月17日,特斯拉全球範圍內發生數百起交通事故,纍計造成175人死亡。
事故頻發後,多傢車企也緊急修改自動駕駛相關功能的錶述,並強調功能屬於輔助駕駛,駕駛員應時刻雙手握方嚮盤並注意路況。
以上案例錶明,現階段車企的自動駕駛相關功能,都無法完全避免邊界、極端事故的發生。
除瞭自動駕駛功能本身的局限性,一些軟件問題也可能導緻事故的發生。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而言,自動駕駛相關功能可以減輕駕駛者的疲勞,有其提高行駛安全性的一麵,但顯然,在算法、軟件仍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新的安全問題也隨之誕生。
第4問
用戶糾紛何時休?
上海車展“車頂維權”的案件正在審理中,溫州特斯拉“失控”事件,起因為車主踩下加速踏闆所緻,車主經曆瞭被特斯拉反訴,而購買瞭事故二手車的車主韓潮,曆時兩年多的維權勝訴後,特斯拉被判退一賠三共計151萬餘元,但他隨即再被特斯拉反訴索賠500萬元……一係列“反轉再反轉”的維權事件,都讓當事人與特斯拉官方陷入長期的糾葛中。
誠然,一係列的維權事件,是非過錯,最終都應由法律定奪,但和國內造車新勢力強調服務用戶、與用戶共創不同,特斯拉與多名用戶長期陷入糾紛,實屬罕見。
智能電動車時代,不論是汽車本身,又還是背後的銷售服務體係,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南都汽車質量觀察室去年瞭解到,除瞭特斯拉,多個新勢力品牌,甚至是傳統車企孵化的電動車品牌,都曾遭遇用戶“反噬”的事件,比如極氪配置問題、歐拉芯片事件等,在用戶關係處理上,新舊勢力都仍有進步空間。
第5問
頻繁調價,傷瞭用戶感情?
2019年底,國産特斯拉Model 3上市時,補貼後起售價為35.58萬元,但到2020年1月,價格已經下降至29.9萬元起,同年4月,價格下降至27.15萬元,同年10月,價格再度下探至24.99萬元,去年7月,Model 3價格跌至迄今的最低位23.59萬元,由於補貼退坡等因素,截至發稿時,特斯拉Model 3的最新價格為26.56萬元。
國産Model 3上市一年內,價格下探超過10萬元,得益於國産化率的提升,以及供應鏈的“跑通”,價格的下降看似必然,但有觀點認為,特斯拉對早期車主並沒有提供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售價。
反之,去年三季度特斯拉的汽車單車毛利率高達30%,但其産品售價並沒有因此迎來大幅下降。去年下半年以來,盡管受到芯片等供應鏈波動影響,但特斯拉、比亞迪以及幾傢頭部造車新勢力,銷量都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在新能源車普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特斯拉也非常“適時”地穩住瞭自己的價格。進入2022年,疊加補貼退坡影響,特斯拉的售價甚至比去年更高,外界期待的再度降價並沒有齣現。
“早買早享受”的另一麵,卻是“早買易吃虧”,新車定價的邏輯背後,應是更穩定的産品體係。
第6問
起火事件為何頻發?
2021年5月19日,廣州南沙一輛特斯拉失控撞樹後發生自燃,所幸駕駛員隻受瞭輕傷,事後車輛迅速燃燒至隻剩下框架,4月廣州增城一起特斯拉撞擊路邊水泥隔離帶,造成瞭車上一名乘客當場死亡,此後車輛同樣起火燒成灰燼。
在上述事故中,猛烈的碰撞是導緻車輛起火的直接原因,但即便是一般程度的磕碰,也可能導緻車輛起火。去年1月,上海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進入小區車庫途中,底盤碰擦到車庫窨井蓋後,也發生瞭起火,車輛最後也被燒毀。
也有車輛在靜置狀態下,發生瞭起火。南都記者此前曾報道,去年8月22日,廣州一輛Model S車型在地下車庫齣現起火事故,不幸的是,事故還造成瞭旁邊的豪華車受損。和前麵幾宗事故不同,起火的Model S為早期進口的車型,且車輛事發前並沒有發生碰撞。類似的情況也曾發生在2019年,當時上海一輛靜置的Model S車型同樣在車庫中起火,為此特斯拉後來還通過在綫升級的方式,優化瞭Model S和Model X的充電和熱管理係統。
然而,在一係列事故發生後,特斯拉並沒有每次都迴應車輛起火的原因,對於電池熱失控的情況,特斯拉也並未正麵迴應電池是否存在起火方麵的質量問題。從2020年開始,中國産特斯拉已經逐漸把搭載在車輛的電池從三元鋰電池更換為磷酸鋰電池,後者在成本和安全性上具備優勢。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生命綫,根據《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國標,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係統在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動力電池安全性進一步提高,需要産業鏈企業共同努力,但在麵對消費者時,整車廠商責無旁貸。
第7問
技術特長生,卻有質量問題短闆?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超過瞭93萬輛,同比增長約87.4%,但質量問題,也始終伴隨著這傢“網紅”車企。
在J.D. Power 2021美國車輛可靠性研究中,特斯拉以176個PP100(每一百輛車齣現問題數)指數的成績,在所有品牌中處於最後梯隊,距離所有品牌121個PP100的平均值有較大距離。
在美國大本營,特斯拉曾多次因為裝配等基本的質量問題,而被投訴或召迴。特斯拉CEO馬斯剋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承認特斯拉存在質量問題。
而在國內市場,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曾被曝光自動駕駛硬件貨不對闆。去年初,有特斯拉用戶反映車輛突然斷電的情況,隨後特斯拉把“鍋”甩給瞭國傢電網,但國網南昌供電公司的最終檢測結果卻“打臉”特斯拉。特斯拉其他諸如裝配工藝不嚴謹、車輛外部麵闆縫隙不均勻等,也曾被消費者“吐槽”。擁有技術“長闆”的特斯拉,在質量問題上,似乎仍存在短闆。
國傢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數據顯示,僅在去年上半年,企業纍計召迴新能源缺陷車輛128.38萬輛,占當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22.13%。而在下半年,包括特斯拉、寶馬、保時捷等品牌,都曾發起過針對電動車的召迴。
第8問
産銷爬升,代價卻是頻頻召迴?
實現國産後,特斯拉的中國市場迅速取代美國市場,成為全球的最大單一銷售陣地。但伴隨而來,卻是多次召迴。
南都記者統計瞭解到,僅在2021年,特斯拉中國就閤計發起瞭六次召迴,其中部分更是與懸架分離、螺絲脫落等質量問題相關。
去年12月3日,特斯拉中國産的Model Y因前、後轉嚮節強度可能存在不符閤設計要求的情況,發起瞭纍計21599輛的召迴。在2020年,共計29193輛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7年8月16日期間生産的部分進口Model S、Model X車輛被召迴。
2021年6月,閤計約29萬輛的進口、國産特斯拉車型由於主動巡航控製係統觸發問題被召迴,這是特斯拉在國內市場迄今最大的一次召迴。同在去年6月,閤計734輛進口Model 3被召迴。
2021年的最後一天,特斯拉又發起瞭一次召迴,召迴規模接近20萬輛,涉及國産Model 3以及部分進口Model S、Model 3。其中,部分Model S可能存在前備箱鎖閂與鎖扣的對齊位置稍微偏後的情況,可能導緻前備箱在行駛過程中打開,而Model 3的後備廂蓋經過長期重復打開和關閉後,可能會造成後備廂綫束過度磨損,可能會導緻倒車影像無法正常工作,極端情況下會增加倒車時的碰撞風險。
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全年交付48.41萬輛新車,但特斯拉中國全年召迴的數量超過54萬輛,數字甚至超過全年的新車銷量。
第9問
為何續航“打摺”嚴重?
去年,國內部分特斯拉車主也曾反映續航虛標的問題,續航號稱達到468公裏的標準續航升級版,隻能跑兩三百公裏。在“懂車帝”(汽車信息與服務平台)去年底進行的鼕測中,官方標定續航594公裏的Model Y車型,最終跑齣瞭279.6公裏的續航,續航達成率為47%,而Model 3的續航達成率隻有42.8%,二者的鼕季續航能力隻能說是中規中矩,輸給瞭多款主流自主品牌車型。
在前麵提到的2019年上海Model S車庫起火事件後,特斯拉後來還通過在綫升級的方式,優化瞭Model S和Model X的充電和熱管理係統,簡單而言就是通過限製充電的手段,讓車輛的SOC有所減少,讓車輛無法“滿電”。然而,類似的事件下,中國車主並沒有獲得相應的補償。在電動車普遍采用更符閤國情的CLTC綜閤工況續航後,車企也更應強調實際使用的續航。
第10問
溝通、反饋效率能否再提高?
隨著價格更低的Model 3和Model Y交付量在2021年快速提升,特斯拉再次戰勝瞭比亞迪等車企,成為瞭去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冠。作為智能電動車的開拓者,特斯拉通過電控、自動駕駛、智能化體驗等“長闆”,成為瞭獨樹一幟的車企,但質量、服務問題頻發之下,不論是特斯拉,還是更多新能源車車企,都要更與用戶為善。
特斯拉交付量的大幅提升,從新能源車“跑通”産業鏈的角度而言,有著不可替代性,特斯拉教育市場的作用也不應被忽視。但與此同時,智能電動車作為新事物,相關車企也肩負著普及市場、保證質量的社會責任。新能源車企普遍采用的直銷模式,本質就是為瞭更好的服務、更高的溝通效率,而不是與用戶成為對手。在源頭上處理好質量問題,從産品的研發,到銷售再到售後,都應傾聽用戶的聲音,體現社會責任感。
采寫:南都記者 鍾鍵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