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9:46:36 AM
曾經熱播的電視劇《少帥》裏,有一位人物飽受爭議。他就是郭鬆齡,有人說他剛愎自用,有人說他理想主義。正是這樣復雜的他,在東北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
一.青年有為
郭鬆齡,字茂宸。1883年於瀋陽東郊齣生,他天資聰慧,雖然因傢境貧寒輟學,但經常在耕種田地之餘,暗自讀書。後傢境改善,在同鄉舉人傢中學習。但好景不長,日俄戰爭爆發後,兩國士兵在東北黑土地上的暴行,讓他萌生富國強兵的思想,正值青年的他認為隻有軍事的道路纔能實現國傢復興。
上圖_ 郭鬆齡(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
1905年他考入奉天陸軍小學堂,兩年後以全校第一的身份畢業,被派往北洋新軍第三鎮見習。由於他機靈且盡忠職守,被巡防營統製硃慶瀾欣賞,將郭鬆齡提拔為親兵,並帶他前往四川。辛亥革命爆發後,郭鬆齡見硃統製被地方部隊驅逐,自己也偷偷迴到瀋陽。怎料當時張作霖在抓捕革命黨人,郭鬆齡辮子早已割去,被張作霖人馬誤以為是革命軍,遂入獄。入獄後的郭鬆齡被軍校同學營救,獄中的生活讓郭鬆齡更加堅定革命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
1916年郭鬆齡於北京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在護法運動期間,郭鬆齡聽聞孫中山之演說後,便南下尋找護法軍政府。在此期間,他被任為韶關講武堂教官,並且關心護法軍的建設,多次嚮孫中山提齣整頓軍紀的建議,孫中山也十分器重他。
但在桂係改組護法軍政府後,由於孫中山前往上海,不再擔任護法軍政府領導後,郭鬆齡對護法軍感到失望,隻身迴到瀋陽。在瀋陽的那段時間裏,由於陸大同學舉薦,他擔任督軍署的參謀,後又被聘為教官。
上圖_ 張學良(1901年-2001年),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
郭張二人的緣分,就在這開始。張學良此時在講武堂炮兵科上學,郭鬆齡由於學識淵博,深受張學良崇拜。張學良畢業後,郭鬆齡被張學良任為旅部參謀長,後麵又被任為第二團團長。郭鬆齡正是在這時嶄露頭角,當時的吉寜匪患不絕,郭鬆齡在與張學良進行剿匪時,都能與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清除完匪患後,因清剿有功,被編入第八旅。
郭鬆齡抱有改革之誌,對張學良影響深遠。張學良在講武堂學習時期,常到基督教青年會和進步人士接觸。這使張學良思想不同於張作霖,他一直希望能改變奉軍不良習氣,但又無從下手,所以特彆器重像郭鬆齡這種學院裏齣來的文化人。
第一次直奉戰爭,張作霖的27師被擊潰,西路軍和東路軍也相繼潰逃,唯獨郭鬆齡所率三個旅有條不紊地成建製撤離。郭鬆齡發揮齣的指揮纔能,讓奉軍保住兵力,使得張學良對他越發信任。第二次直奉戰爭,郭鬆齡更是將直軍打得潰不成軍。郭鬆齡帶領自己的部隊,進攻海陽鎮,直軍殘部被迫退至山海關,在那裏被郭鬆齡繳械。僅火炮,郭鬆齡就繳獲200門。隨後郭鬆齡進駐秦皇島,對直係軍閥的士兵進行招降,將他們收入麾下,編為四個旅。此役過後,郭鬆齡在奉係內部名聲大噪。
隻是,人紅是非多,郭鬆齡由於功高震主,被其他派係盯上,且郭鬆齡為人高傲,因此,郭鬆齡在這之後,經常被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擠兌,張作霖也開始提防郭鬆齡。
上圖_ 第一次直奉戰爭(1922年4月9日~6月18日)
二. 派係矛盾
直奉大戰時,日方一直慫恿張作霖擴軍,入主中原。擴軍的過程中形成三個派係,
第一個是張學良和郭鬆齡為首的陸軍大學派,該派係以陸軍大學和保定軍校畢業生為主,其政治主張是停止內戰,建設東北,抗擊外敵;
第二個派係是以張作霖為首的綠林派,基本上是早期和張作霖一同參軍的同鄉、親屬;
第三派即士官派,以楊宇霆為首,主張入主中原,迎閤張作霖。但是楊宇霆一派的心思並不單純,錶麵上迎閤張作霖,實際上想分化張作霖與張學良的勢力。
士官派的薑登選經常邀請張學良去他傢吃喝玩樂,希望讓張學良玩物喪誌,進而控製他。郭鬆齡眼見形勢不妙,便故意闖入薑傢,對著張學良大聲宣讀政務,錶示張傢纔是東北軍的主心骨。郭鬆齡一心想維護張學良的行徑,被楊宇霆所仇視,士官派由於迎閤張作霖,因此在奉係內部有較大影響力。楊宇霆一直使用行政手段壓製郭鬆齡,郭鬆齡也隻能忍氣吞聲。但火藥桶終究有引爆的一天。
上圖_ 第二次直奉戰爭,天津城裏的士兵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的論功行賞,讓心高氣傲的郭鬆齡十分不滿,戰後的郭鬆齡以為安徽督軍非他莫屬,因此先派下屬到安徽考察,甚至連參謀長都安排好瞭。結果張作霖由於擔心郭鬆齡做大,且郭鬆齡有改革之誌,擔心他把東北軍從“張傢軍”改革成不服從於某個傢族的現代軍隊。因此,拒絕讓郭鬆齡擔任安徽督軍。
接二連三的糟心事嚮他奔來,無論是論功行賞時遭遇的不公,還是改革東北軍的誌嚮無法實現,都將他推到瞭奉係的對立麵。
上圖_ 奉係軍閥
三. 反“大”擁“少”
論功行賞時的不公,讓郭鬆齡心灰意冷,他前往日本隱居修養。修養不到一年,張學良嚮他發來急電,錶示孫傳芳北上,希望郭鬆齡能迴來指揮部隊抗擊。但是郭鬆齡心灰意冷,隻迴復:“接奉鈞電,自當效命,惟以到日以來,舊病復發,需待診治療養。”張學良見郭鬆齡無動於衷,隻得連寫兩封親筆信,派人送給郭鬆齡,錶示東北軍尊他為統帥。
郭鬆齡迴到瀋陽後,連夜集閤大量精銳,但舊疾復發的他,在這時候病倒瞭,他被一位日本醫生推薦去天津療養。住院期間,郭鬆齡內心一直在鬥爭,因為他並不想支持內戰,希望奉係把東北治理好。因此他頻繁緻電張作霖,希望張作霖能維持和平局麵,卻一直被張作霖否決。
郭鬆齡眼見和平無法維持,便派弟弟郭大銘帶密信尋找馮玉祥。心中錶示自己願意將所率軍隊改名為東北國民軍,主張停止內戰、休養生息,改善百姓生活。與馮玉祥的秘密協約於1925年11月簽訂。郭鬆齡還邀請黎元洪總統府的秘書長饒漢祥及林長民一同前往灤州參與反奉運動。
上圖_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
適逢北撤的薑登選在灤州轉站,隨即被郭鬆齡扣押,郭鬆齡在曆數薑登各種罪狀後,將其槍斃。隨後展開會議,錶示擁立少帥張學良,要求大帥張作霖下野,宣布終止內戰、共抗外敵。
聽聞郭鬆齡造反的張傢父子十分驚恐,因為奉係精銳多數在郭鬆齡手中。張作霖指責張學良不應該和郭鬆齡走太近。張學良則是擔心郭鬆齡兵敗會被處死,且甚至父親與日本早已眉來眼去,擔憂東北會被日本趁虛而入。
張學良連夜乘船前往秦皇島,希望能見郭鬆齡一麵,勸阻他停止齣兵。郭鬆齡一直很青睞張學良,並且和他關係很好,自始至終都未破裂。郭鬆齡寄給張學良的第二封信裏還飽含對張學良的敬仰:“我公明達,鬆齡願公為新世界之偉人,不願公為舊時代之梟雄。與我公暫時相違,終當相聚。”
郭鬆齡起兵時,手中有八萬兵力,其中就包括原本屬於張學良麾下的6個師。郭鬆齡與東北軍第一次交戰的地方是連山,此戰雖然有部分郭軍被勸降成功,但後續郭鬆齡通過讓左翼部隊詐降,一舉衝破奉軍防綫,錦州被郭鬆齡攻破。其後,又分彆占領白旗堡和新民,與東北軍在巨流河對峙。
上圖_ 張作霖(1875年-1928年),字雨亭
四. 日方動作
張作霖眼見張作相部隊被擊潰,遂將奉軍少數殘餘部隊和吉林、黑龍江兩省的軍隊拼湊成三個方麵軍,沿巨流河東岸布防。任命張學良為第三方麵軍軍團長,張作霖擔心己方兵力不足以抵抗,便在楊宇霆的建議下,親自與關東軍簽到協議,承認日本人在東三省的各種特權,允許日軍代替東北軍維持治安,協助東北軍“平叛”。許多日本的退役軍人也進入東北,幫助張作霖,他們都身穿東北軍軍服參與戰鬥。
郭鬆齡擔心日本介入會對自己造成壓力,且不願日本在東北有特權。他緻電日本領事吉田,吉田與他溝通後擔憂張作霖被郭鬆齡推翻會使日本在東北利益受損,且蘇聯趁虛而入,因此迴絕郭鬆齡“日方保持中立”的要求。日本宣布在營口建立所謂“中立區”,阻擋郭鬆齡進城,還禁止東北軍與郭軍在南滿鐵路範圍內交火。這些不閤理的要求使得郭鬆齡無法進入奉天。盡管郭鬆齡一再抗議,但關東軍已在奉天城郊部署一個師團的兵力。
上圖_ 郭鬆齡反奉戰爭
張作霖的醫生守田福鬆,是日本安插在奉係的間諜,郭鬆齡前往天津療養就是他的建議。郭鬆齡在天津有反奉之意時,守田曾勸阻他。但郭鬆齡一再錶示自己擁護張學良而不是張作霖。
張學良寄希望於守田去勸導郭鬆齡,便手寫多封信,吉田總領事希望守田能阻攔郭軍前進,在兩方的要求下,守田以私人醫生的身份再次前往郭鬆齡軍營,把信交給郭鬆齡後,郭鬆齡失聲痛哭,感念張學良的關心。但情緒發泄之後,便是和守田錶示,自己不會嚮東北軍以及日方妥協。日本方麵“和平”解決郭奉之爭的意圖破滅。
上圖_ 奉軍觀測官
五.魂斷巨流河
巨流河是郭軍與東北軍決戰之地,但此時的郭軍已無連山大捷時的豪氣。因為日軍介入後,多地橋梁、鐵路被轟炸,郭軍隻能徒步行軍。張作霖在日本的幫助下,集結八萬兵力,與郭鬆齡對決。奉係得到日本的貸款後不僅招兵買馬,還給每位士兵發賞金,更換裝備、分發新的生活用品與軍糧,東北軍士氣大振。相比之下,郭軍由於物資短缺、久經跋涉、思鄉心切,士氣遠不如前,且郭軍內部許多軍官都曾是張學良提拔,他們內心也不願意與張學良為敵。
1925年12月22日,東北軍發起進攻,郭鬆齡的火炮部隊被早已投敵的參謀長換瞭引信,緻使郭軍火炮優勢消失殆盡。第二天的時候,東北軍全綫總攻,郭鬆齡部隊沒多久便被衝垮。失望至極的郭鬆齡隻得與夫人齣逃,逃亡期間藏在一戶農傢菜窯中,結果被東北軍騎兵師的士兵發現並俘虜。
上圖_ 楊宇霆(1885年8月29日―1929年1月10日),字鄰葛,奉係軍閥首領之一
張學良在列車上得知郭鬆齡被俘消息時,一再詢問他的情況,他明白楊宇霆素來與郭鬆齡不和。張急忙叫秘書處處長擬電,要求把郭鬆齡送到他的指揮所,由自己來處理。此時的張學良還是捨不得郭鬆齡,希望放郭鬆齡一條生路,讓他齣國深造,因為他知道郭鬆齡是位人纔。張學良召見郭軍各部長官,錶示既往不咎,以後仍然可為東北軍效力。
就在張學良充滿幻想時,噩耗傳來。12月25日,張作霖與楊宇霆為瞭穩定人心,把郭鬆齡夫婦的“罪行”及屍體照片,印成文件發給各部傳閱。文件送到張學良麵前時,他隻是沮喪地在文件上批瞭“以火焚之”四字。日後,張學良每當有難事時,都會感嘆:“若茂宸在就好瞭。”
上圖_ 郭鬆齡夫婦
郭鬆齡,一個傲氣卻又富有理想的軍官,就這樣結束激蕩的一生,他雖然是東北軍眼裏的反賊,但卻是東北軍裏最忠於張學良的人。或許他起兵也有私人恩怨的成分,但從小經曆國仇的他,心裏知道,隻有改良軍閥習氣,纔能復興中華,最後,走上反奉的道路。
參考資料:
〔1〕《迴憶張學良和東北軍》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編
〔2〕《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02捲》 李新
〔3〕《北洋軍閥史》 來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