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0:13:53 AM
前 言
“成功隻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這句話不是我說的,卻深以為然。
最近幾日都在看一部當代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筆名:當年明月)。追“劇”至尾,作者給瞭個結論,這部書寫的究竟是什麼,要錶達的主旨是什麼。
作者首先說:“我想瞭很久,也無法用準確的語言,或是詞句來錶達,用最欠揍的話說,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然後又說,自己終究不是欠揍的。在遍閱群書,卻無從開口之後,終於從一本不起眼,且無甚價值的讀物上,找到瞭這句閤適的話――
他藉用一本台曆上不知是誰的名人名言為結論:“成功隻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一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的是,明朝自硃元璋建立至崇禎手中敗亡兩百多年的曆史。作者以明朝的各代帝王為主綫,各代權臣為輔綫,不但為我們從宏觀上勾勒瞭整個明朝的曆史,而且讓我們與他一起走進那段曆史,與各帝王、權臣領略、追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或忠、或奸,或喜、或悲,或努力、或懈怠,或無私、或自私,每個名人在曆史的舞台中都在盡情努力演繹自己的人生。
無論成功與否,譬如明朝末期的崇禎帝,明知明朝將在他手中不可避免地走嚮滅亡,但他仍勤儉度日、殫精竭慮國事,努力抵抗外敵內亂至最後一刻。直至京都被攻破,他走嚮一棵樹下留下最後的遺言:
“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屍,勿傷百姓一人。”
作者說,崇禎的死,並非懦弱,而是一種態度,負責任的態度。他用自己的方式錶達自己的觀點:一、絕不妥協;二、絕不當俘虜;三、尊嚴。
雖然崇禎是明朝末代皇帝,在曆史洪流中成為一個極大的失敗者,但在作者看來,仍對他滿懷敬意,因為他已努力瞭、盡力瞭,崇禎帝在自己的位置上拼盡全力、堅持做好自己。
二
無論戰勝與否,譬如位高權重、將帥之纔盧象�N,明知敵軍主力就在他的駐地前方,兵力是他的十倍,鋒芒正銳;而自己幾近彈盡糧絕,後方不再提供任何支援。在大多官員為自保而棄械投降或退後逃跑不戰的情況中,他卻堅持守城,帶著最後的五韆人,與清軍戰鬥到底。
齣兵前,盧象�N召集所有部下,對他們說:“我作戰多年,身經幾十戰,無一敗績,今日彈盡糧絕,敵眾我寡,而我決心已定,明日齣戰,願戰者隨,願走者留,但求以死報國,不求生還!”
最後,盧象�N率五韆人嚮前進發,無一人逃跑,幾乎全部戰死。他們明知道失敗,明知道要付上生命的代價,仍然要這樣做。這是因為氣節、忠心、愛國。
三
作者在書的末尾,又講述瞭明朝當時代的一個人,他傢境雖貧寒,卻不想青史留名,不想靠考試齣人頭地,他隻不過靠自己的兩條腿,沒有隨從,沒有護衛,獨自一人帶著乾糧,周遊祖國的各名山大川,風餐露宿,不畏艱險,曆經二十餘年。
他將每天的旅途經曆詳細記錄下來,這本筆記叫作《徐霞客遊記》,可惜在這後世隻留下幾十萬字。
這本書記載瞭祖國山川的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況,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翻譯成幾十國語言,流傳世界。
……
結 語
是的,作者藉著穿越曆史的軌跡,與曆史中的名人將士、凡人無名人氏,一同走一遍他們的人生,在他們的人生中思考,今天我們自己的人生,究竟我們要過著怎樣的一種得體的、成功的人生?究竟什麼樣的人生適閤我們?究竟要怎麼過,纔是不誤終生?
《明朝那些事兒》已發行幾百萬冊,它的發行量可以排名自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前十五名。這部暢銷書,我讀瞭,且想哪日再讀一遍。
它是一部值得反復讀的書。它是一部可以啓發我們對人生思考的書。
雖然我常常更願意拜讀經曆史檢驗流傳下來的名著,不願觸碰炒作齣來的所謂暢銷書。但是,這部《明朝那些事兒》卻因為我的偏見,而至少延誤瞭好幾年,今天纔有機會來讀它。
可嘆可嘆,太晚讀它,雖晚卻幸而沒有錯過。故推薦你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