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8:10:26 AM
嗨,大傢好,我是中國教育報評論員,今年兩會開幕以來,我圍繞兩會上代錶委員熱議的教育話題進行專業分析、點評,快來看看我在兩會期間都說瞭啥!
兩會快評
中高考改革應與“雙減”同嚮而行
“要同步深化中高考改革,確保考試導嚮與‘雙減’精神相吻閤。”全國政協委員硃曉進就進一步落實“雙減”提齣瞭上述建議。
在實施“雙減”過程中,社會上存在一些疑慮。比如,政策實施後,學生能否很好應對中高考的挑戰。對此,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雙減”不是要放鬆學業要求,更不是降低育人標準,而是要提質增效,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閤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麵發展。
“雙減”是一項係統工程,中高考改革與其協同推進,纔能做到兩者的上下貫通、左右關聯,進而實現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考試評價的協同。比如,通過深化考試命題和招生製度改革,破除“唯分數論”,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這是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將倒逼學校和教師優化作業設計,以應對命題改革趨勢。
總而言之,讓傢長看到“雙減”之後學生發展更全麵瞭,綜閤素養更高瞭,應對中高考更從容有力瞭,他們的睏惑與焦慮纔會得到有效紓解,這無疑也是凝聚傢校社閤力、為進一步落實“雙減”營造良好環境的關鍵舉措。
以更精準的激勵舉措提高教師待遇
近日,全國人大代錶、寜夏銀川市二十一小學黨總支書記馬恒燕提齣,在教師績效工資中設立“課後服務經費”專項資金。這一建議準確抓住瞭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群體的利益訴求,值得重視與考慮。
近年來,我國教師待遇保障一直在提高,高素質人纔從教熱情不斷高漲。過去數年全國兩會代錶委員不斷呼籲的“提升教齡津貼標準”,已經被明確列入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點。未來,我國要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這一目標的實現要以完善教師管理與待遇保障為基礎,特彆是在“雙減”政策實施後,教師的工作量、在校工作時長均有增加,教師待遇需要得到切實保障。
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是共識,但關鍵是如何以更科學、精準、有效的方式落實。這涉及人社、財政等多部門、多方麵因素的綜閤考量。在教師績效工資中設立“課後服務經費”專項資金,各地應首先盡最大努力優先保障教育經費,並基於當地教師最關切的主要問題,有計劃、分步驟地優化調整教師工資結構,以更精準、有效的方式激勵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學習型社會亟須在綫教育平台同步跟進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硃永新錶示,目前全國範圍內各類在綫學習資源平台種類、數量以及用戶數量都有較大增長,建議共建教育強國在綫資源平台。
在學習型社會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用戶對於在綫學習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在綫教育資源平台構建水平卻並未與需求達到一緻,特彆是中小學在綫學習資源平台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的問題。
近日,國傢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已上綫試運行,從功能到資源都得到瞭進一步的拓展和豐富。未來,還需不斷加強教育綜閤平台建設,保證在綫教育平台規劃和維護的質量,及時推進係統升級、資源更新;樹立精品意識,不斷提高平台內容質量。還應加大對各類在綫教育平台的監督力度,引導全社會增強對正規公益性在綫學習資源平台的信心,凝心聚力共建教育強國在綫資源平台。
打擊網絡暴力守護青少年用網安全
全國人大代錶李東生就加大網絡暴力打擊力度提齣三條建議,分彆是進行專門立法、加大網絡施暴者懲治力度、落實網絡平台主體責任。三條建議道齣瞭廣大網民的心聲,點到瞭打擊網絡暴力的關鍵。
互聯網快速發展,擴寬瞭言論空間,給瞭網民平等發聲的權利,但“鍵盤俠”們卻用它肆無忌憚地攻擊他人。網絡道德審判、非法人肉搜索、網絡集體辱罵、汙衊和欺淩、造謠汙衊等行為,使得網絡空間充滿暴戾之氣。
網絡暴力盛行,導緻很多民眾失去瞭基本的網絡安全感,選擇退網保平安。甚至有被網絡暴力攻擊的受害者,不堪重負做齣瞭極端行為。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匿名絕不是網絡施暴的擋箭牌。加快完善立法、加大打擊力度,讓法律成為網絡暴力頭頂高懸的利劍,方能提升公眾的網絡安全感,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健康清朗的網絡環境。
落實教師工資待遇不能打摺扣
政府工作報告指齣,全麵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鄉村教師定嚮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
把教育這個大事辦好,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工資待遇是教師關心的現實問題,是吸引優秀人纔從教、穩定教育隊伍、提高教師經濟社會地位的重要內容。
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各級政府的莊嚴承諾,更是一條嚴肅的法律底綫。各地必須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的有關政策部署。要加大中央財政對地方落實教師工資待遇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財政保障機製,提高地方政府保障教師待遇的能力。即便麵對睏難,也必須迎難而上,不能退縮、推諉。
保障教師工資待遇還需要通過“長牙齒”的督導發力,對教師工資待遇保障不到位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追查落實不到位地方的主體責任,著力提升教師的幸福感、獲得感。
多聽專傢理性的聲音彆被市場誤導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建議,取消麵嚮中小學生的各種藝術類等級考試。
麵嚮中小學生的各種藝術類等級考試背後既有客觀需求,又有市場推手。在這一問題上,藝術界的聲音似乎相對一緻。多年來一直有藝術界代錶委員呼籲正視藝術類等級考試對中小學生的負麵影響,建議按照相關政策要求清理整頓各級各類考級機構。
對於這一問題,現在政策上並不是特彆明晰,又由於涉及各方利益,所以一直存在一個龐大的藝術類等級考試市場。在“雙減”背景下,是到瞭認真思考並推進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瞭。建議進行科學的研究和針對現實狀況的調研,並著手加強頂層設計,逐步解決問題,進而更好發揮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為教師減負是全社會的責任
“雙減”政策落地後,齣現的一些新問題、新現象,引發代錶委員關注。不少代錶委員帶來瞭“為教師減負”的意見建議,錶達瞭教師群體的心聲和訴求。
優化作業設計、課後服務全覆蓋……新形勢、新要求給教師帶來新挑戰。工作時間延長、工作任務增多、工作難度加大,焦慮和壓力在所難免。教師是落實“雙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為教師減負是一個係統工程,既要加大教育投入、統籌社會資源,也要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綜閤能力,以應對改革挑戰;既要創新製度安排,探索實施彈性上下班和補充休息製度等,也要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課後服務。
不僅是教育部門,其他部門也要落實為教師減負的要求,繼續減少不必要的督查、檢查、評比等項目,減少形式主義和社會性事務對學校和教師的乾擾,還學校和教師一片寜靜。
精準規劃研究生招生規模
全國政協委員易建強錶示,我國對人纔的需求旺盛,尤其對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人纔的需求迫切。建議選擇研究生培養質量好的單位作為自主擴招試點,針對東西部差距,采用定嚮培養方式。
考研人數持續大幅增長的同時,錄取名額增長幅度卻不相匹配,研究生招生規模還有較大發展空間。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曾錶示,要在確保質量的條件下,重點嚮關鍵急需學科傾斜,繼續嚮中西部地區、嚮專業學位、嚮關鍵學科增加授權點,為精準供給提供充分保障。相關部門應科學規劃研究生招生名額,適當調整研究生招生規模,為人纔培養提供更寬廣的平台。
探索部分研究生招生單位自主擴招時,要堅持公平原則,保障培養質量,嚴格把關相關審核環節,規範研究生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讓研究生教育有高質量保障。
提高職教質量 培養更多高收入産業工人
全國人大代錶、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錶示,近年來,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廠上班,導緻産業工人空心化現象愈加突齣。
以送外賣為代錶的新興就業選擇,本身代錶著社會發展的一種方嚮,其中包含著許多年輕人喜歡的因素,比如更靈活自由等。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送外賣這些靈活就業的年輕人也有著不錯的收入。
職業本無高低之分,選擇自由。少送外賣多進工廠,作為一種期待,背後的關鍵是,有限的人力資源在各個行業間的閤理配置問題。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發展,是國傢的重要戰略。要緩解製造業招工難、用工難的現狀,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麵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製造業就業環境,比如更好地保障從業者的權益,改善工作環境,提高收入,並給年輕人更多看得見的未來,讓從事製造業成為年輕人自願的選擇。就教育而言,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讓年輕人擁有更多職業技能,提升在就業市場上的“議價能力”,也是讓年輕人多進工廠的重要推動力。
助推低收入傢庭大學生高質量就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係教授吳碧霞關注瞭一般院校低收入傢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認為其關係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議完善政策製度,激勵帶動更多企業優先錄用、按比例招錄、提供實習或定嚮培養低收入傢庭的學生。
一般院校低收入傢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確麵臨較多的睏難,如受傢庭經濟狀況影響,自信心相對不足,就業焦慮更重,可獲得的社會資源、參與創業的機會相對較少。
這就需要高校積極主動作為,對這部分群體加強關注,予以動態監督監測,精準幫扶,除瞭在校期間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心理支持和經濟資助,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離開學校後也要適當幫扶,給予一定的資源支持。另外,政府部門也要進一步完善幫扶政策,給予錄用、提供實習或定嚮培養低收入傢庭學生的企業更多激勵,讓這部分大學生高質量就業,以此帶動其傢庭經濟狀況的長遠改變。
辦教育要“遠見”不要“短視”
全國人大代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誌勇提齣,為瞭盡快製止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推進良好教育生態建設,建議在全國開展“清理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全麵修復教育生態”專項治理行動。
教育領域的功利化現象與部分教育管理者、工作者以及部分傢長的短視密不可分。短視意味著他們習慣於低頭專注於眼前利益,而沒有從青少年一生的維度來關愛他們的健康成長成纔,沒有從讓區域教育實現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發展的高度來推進教育事業。分數、升學率等短綫指標當然有其價值,但他們隻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節點,而不是結果本身,更不是教育的全部。
教育領域的功利主義傾嚮根源往往在教育之外。教育管理者、工作者要有引領社會主流價值的擔當與自信,而不應被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所裹挾而亦步亦趨。“雙減”政策的齣台,正是教育主管部門立足主責、立足長遠的戰略性決策,它將有助於從根本上遏製功利主義對教育事業的侵蝕和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危害,有助於一代代青少年健康成長。
織密未成年人保護的法治網
全國人大代錶方燕建議,為瞭讓孩子們健康成長,要用法治力量給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會同全國婦聯、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衛生健康委共同發布《關於加強人身安全保護令製度貫徹實施的意見》,其中明確錶示更加注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明確貫徹實施人身安全保護令,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
保護未成年人閤法權益需要全社會協同發力,共同推進。積極落實未保法“學校保護”專章的體製機製,加強對學校以及基層教育行政部門開展未成年人學校保護工作的專業支持。要注重創新機製,拓寬工作思路,鼓勵和支持法治副校長、法律顧問、有關專傢、傢長代錶、學生代錶等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學校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織密法治網。
考試不是目的 健康纔是第一
全國人大代錶張常寜錶示,今年十分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建議體育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省統考,這不是為瞭增加學生考試的負擔,而是利用考試的杠杆作用,調動社會、傢庭、學校和學生四位一體的積極性。
考試從來不是目的,而是督促青少年更加重視體育鍛煉的抓手。無論是全國人大代錶還是其他社會有識之士,一再強調加強考核、測試背後,乃是藉此讓青少年更加重視體育鍛煉的良苦用心。鑒於中小學生普遍承受著較重的課業負擔,以及不少傢長更重視“智育”的傾嚮,要讓很多早早戴上小眼鏡、早早發福的青少年走嚮運動場,適當加強考核、測試是有效推手之一。
要引導更多青少年熱愛運動,體教融閤是必由之路。教育和體育部門可以從目標任務、思想理念、機製職能、資源配置、工作措施等方麵加強融閤,提高學校、傢長、學生等各方積極性,讓青少年有時間、有場地、有熱情去參加各類體育活動,讓“健康第一”的理念真正落實到運動場上。如此,中國未來不僅能培養齣更多世界冠軍、奧運冠軍,而且能擁有更健康、更陽光的一代代建設者和接班人。
減少未成年人犯罪重在普法預防
全國人大代錶肖勝方建議,在未成年人輕罪記錄封存的基礎上,及時探討其輕罪記錄消滅的辦法,為這些人重新順利融入社會創造條件,也為其背後受影響的傢庭成員卸下思想負擔,維護社會和諧。
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不成型,法律意識淡薄,犯罪帶有更多的偶發性。因為輕微的犯罪留下案底,影響迴歸社會著實令人遺憾和痛心。
近年來,我國已經對前科製度做瞭較大的調整。比如,取消瞭輕罪未成年人前科報告義務,采用瞭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製度和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訴訟程序。一些地方也以地方立法形式施行消除未成年人違法和輕罪記錄。總的來說,相關建議有一定閤理性,但麵對復雜的國情和現實形勢,還有待繼續深入探討。
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來講,最重要的仍然是預防,是要通過加強法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規範其言行,避免其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這需要傢庭、學校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培育更多兼懂科技與藝術的創新型人纔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範迪安建議,加大對藝術院校科技藝術專業的支持力度,擴大科技藝術的高層次人纔培養。
2022年北京鼕奧會開閉幕式上,科技與藝術的結閤令人眼前一亮。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與藝術的交叉融閤越來越普遍,已成必然趨勢。從全球範圍看,作為藝術教育發展的新著力點和增長點,科技藝術得到瞭世界各地藝術院校的高度重視。
我們也有必要抓住機遇,積極推動數字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與藝術創意的深入融閤,通過跨學科、跨專業的教學方式培養創新型人纔。具體來說,需要加大對藝術院校科技藝術專業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高等美術學府科技藝術學科整體規劃和人纔培養模式建設,盡快形成立足前沿的教材和課程,促成國內更多院校開展科技藝術教育。同時,不斷擴大科技藝術的高層次人纔培養,鼓勵人纔培養上的製度創新。
鞏固鼕奧成果 助力中小學體育聯賽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楊揚建議,舉辦中小學校級體育聯賽。
完善中小學校級體育聯賽機製有利於培養青少年團隊凝聚力,讓孩子們在競賽中學會遵守規則、樹立相互尊重的意識,也有利於鞏固北京鼕奧成果,傳承鼕奧精神。
健全中小學校級體育聯賽體製,需要打造完整的青少年體育訓練體係。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閤作,做好中小學各階段銜接,用好北京鼕奧遺産,舉辦更多校園體育賽事,促進包括冰雪運動在內的各項體育運動持續發展。要形成健康的校園體育文化,促進資源共享、體教結閤,推動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為優秀學生運動員打通上升通道,更好助力體育強國建設。
善用網絡力量拓展助學新局麵
全國人大代錶、湖北省長陽土傢族自治縣龍舟坪鎮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在“代錶通道”上講述瞭自己藉助網絡開展助學的故事。截至今年2月底,她的助學團隊纍計籌集助學善款2900多萬元,幫助4300多名貧睏學生上學讀書,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學生考上大學。
網絡有界,大愛無疆。一根網綫,架起瞭網絡助學的橋梁,連接起社會的愛心和善心,幫助瞭數韆名貧睏學生上學讀書。這樣的故事充滿暖意,也給瞭我們很多啓示。
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人生齣彩的機會,這是教育公平的題中之義,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政府層麵,我們要不斷完善學生助學體係,提升精準資助水平,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社會層麵,還有很多熱心人士關心關注著助學事業。我們要打開思路、創新實踐,學習藉鑒諸如網絡助學等各種助學經驗,匯聚更大的社會力量,實現精準對接,幫助更多傢庭經濟睏難學生實現人生夢想。
學生想要早睡不僅靠“助攻”還要靠自律
針對很多高中生學習壓力大、睡眠嚴重不足的現象,全國人大代錶許富華建議,將高中生晚10點就寢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不論這一建議是否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休息權都是共識,也已經被寫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需要必要的環境支持。學生因學業壓力大導緻的睡眠不足問題已經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初見成效。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鞦季學期有76.2%的學生睡眠時長達到或接近“小學10小時、初中9小時”的規定要求。“雙減”政策落地也帶來瞭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重復機械性作業大量減少。
今年鼕奧會期間,世界冠軍榖愛淩每天睡足10個小時的習慣引起強烈共鳴,“拼時間不如拼效率”的學習方法再次深入人心。教師針對性地提供學情分析,傢長按時督促就寢,國傢禁止未成年人晚10點以後玩網遊……未成年人想要早睡,除瞭這些外在“助攻”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有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自律意識。這些好習慣的養成能讓每個學生受益終身。
協同推進保障更多幼兒上好學
如何實現學前教育全麵普及和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管培俊聯閤11名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必須補齊學前教育師資的短闆與弱項,建議齣台幼兒園教師編製標準,從根本上破解編製不足的難題。
孩子能否入讀優質普惠性幼兒園,直接影響傢長的教育獲得感。尤其是想要提高年輕人的生育率,學齡前兒童的托育保障必須提高。幼教編製不足是當下學前教育發展中暴露齣的關鍵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有利於緩解幼教師資嚴重短缺的現狀,還能夠吸引更多優秀人纔加入學前教育的隊伍。
但還要看到,在我國不少地區,學前教育的普惠性資源短闆還比較突齣。很多傢長為此憂心忡忡,背負著較重的育兒壓力。逐步推進學前教育全麵普及是當下最為緊迫的任務,也是實現學前教育整體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不僅要抓好硬件,還要重視軟件。政府要有同步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規劃的意識,特彆是解決好公辦園閤同製教師工資待遇問題,提高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知農愛農纔能強農興農
兩會期間,鄉村振興問題備受關注。全國人大代錶馬化騰建議加深城鄉青少年對涉農職業的瞭解和認識,提升農村青少年對農村的歸屬。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要有一批知農、愛農的高素質人纔作支撐。雖然目前農村生活生産條件大為改善,但是很多農村青少年缺乏對農村的歸屬感、認同感,城市青少年對農村農業以及涉農職業也缺乏瞭解。這是造成鄉村振興的人纔總量和專業人纔缺口仍然巨大的原因之一。
鄉村振興,人纔是關鍵,而教育是人纔培養的重要手段。破解這一問題,不僅要加強新農科建設,培養一大批知農、愛農的創新人纔,也要重視農村職業教育,通過辦好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輸送專業人纔;不僅要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也要提升城鄉青少年對農村、農業的瞭解,提升認同感和歸屬感。要讓廣大農村青少年認識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鄉村休閑旅遊、農業科技、農村電商等的發展,新時代的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乾事創業的廣闊舞台,要自覺肩負起興農報國的使命。
讓課間十分鍾“沸騰”起來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鬍衛提交瞭《關於多措並舉切實減負,確保課間十分鍾的提案》,呼籲將本應該屬於孩子們的時間還給孩子。
課間十分鍾屬於孩子,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為什麼會被占?一種可能是教師課堂內完不成教學任務,拖堂把時間拖沒瞭。另一種可能則是,學校擔心孩子自由活動容易引發安全事故,所以不讓孩子們在課間走齣教室活動。結果就是,現在不少學校課間十分鍾越來越安靜瞭。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課間十分鍾應是孩子們放鬆和休息的時間。安全是底綫,但不應該成為束手束腳、“圈養”孩子的理由。以犧牲學生的課間十分鍾來換取絕對的安全,得不償失。課後不能自由活動,長期處於緊綳狀態,不僅加劇疲勞,影響學習狀態,也不利於身心健康和心智成長。
把課間十分鍾還給孩子,要督促學校落實好《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的要求,把孩子們從教室放齣來。學校要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課間活動,讓他們充分放鬆心靈。而要破解安全顧慮,還應該完善相關法規,建立健全學生意外傷害風險防控機製,解除學校的後顧之憂。
預防脊柱側彎 做一個“正直”少年
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製委員會前期流調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已超500萬人。對此,全國人大代錶劉超建議,在中小學校內推廣和普及可升降課桌椅,讓每個學生能夠根據生長發育情況“定製”桌椅高度。以學校為單位,盡早對青少年進行大規模的脊柱側彎篩查,幫助早發現、早診斷,為早乾預爭取時間和空間。
脊柱側彎是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不僅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就業,而且還會影響到國傢人纔培養的質量。
兒童青少年脊柱健康保護工作需要引起重視,共同推進。預防脊柱側彎,可以近視防控為突破口,實現脊柱側彎等疾病防控工作同步發力,將包括脊柱側彎在內的脊柱彎麯異常列為學生體檢常規項目;要將培養學生正確的坐立行姿勢統籌納入到學校健康教育內容,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讓傢長意識到脊柱側彎的危害,及時督促孩子糾正坐姿,讓學生注意保持良好的體形,矯正不正確的身體姿態,更加茁壯成長。
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正當其時
全國政協委員武嚮平在接受新華網兩會采訪時錶示,“對孩子們而言,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無論來自城市或者鄉村,他們對科學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和興趣,應該在他們成長的全過程實施科學教育,助力他們成長為具備科學傢潛質的群體,從而産生未來能夠引領世界科技大潮的精英。”
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有助於讓年青一代持續保持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發揮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有助於為國傢未來發展提供優秀人纔,在事關國傢安全、科技、經濟建設等重大項目上實現質的突破,既是學校教育、傢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傢發展的戰略需要。
對此,一方麵要通過政府和社會力量,帶動包括偏遠地區和鄉村孩子在內的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到科技活動中,通過走進高校、走進實驗室、走進科技館等方式,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其形成全麵的科學觀和科學素質。另一方麵要加強中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適當擴大師範類高等院校科學教育專業的招生人數,同時盡快啓動中小學科學教師培訓計劃。有瞭優秀的科學教育師資保證,更多青少年的科學傢夢將得到放飛。
建立劇本殺行業的未成年人模式
2021年被稱為“劇本殺元年”,曾經小眾的劇本殺成為綫下主流娛樂方式之一。劇本殺在受到年輕人追捧的同時,也産生瞭一些負麵影響。全國政協委員孫寶林建議,從版權入手來引導劇本殺新業態的健康發展。
好的劇本殺可以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錶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還可以成為傳播正能量、正確價值觀的載體。比如廣東省深圳市沙頭街道辦原創的禁毒教育劇本《深淵》,在懸疑和推理元素的基礎上,融入揭示毒品嚴重危害性的教育主題。
然而,從全國範圍看,劇本殺行業還缺乏規範,有的存在安全隱患,有的涉及暴力、恐怖題材,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存在潛在的不良影響。對此,有必要建立劇本殺行業的未成年人模式,在劇本、場景、道具等內容審核方麵做好備案登記以及分級管理。對於一些不適宜未成年人參與的劇本殺,應要求相關商傢予以提示,禁止未成年人參與。
最樸素的教育理念最有力量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锡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說,孩子應該有所愛好,學會堅持。放眼人類曆史,每一個取得重大突破的傑齣人纔,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強烈的、突齣的、癡迷的、恒久的愛好。
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得到個性化發展,釋放個人的潛能,促進個人幸福的同時又能夠有益於國傢和社會,這是最樸素的教育理念。說起來簡單,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卻不容易。原因就在於,不管是在學校教育還是在傢庭教育當中,一些老師或傢長,忽視瞭孩子的個性、稟賦,忽視瞭孩子的興趣、愛好,從而窄化瞭孩子的成長道路。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成長道路韆萬條,適閤孩子的纔是最好的。不需要羨慕彆人傢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等待爆發的“小宇宙”,就看傢長和教師能不能發現並持續發掘。樹立和踐行科學的教育理念,其實不需要太多高大上的教育名詞。因材施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有著豐富的內涵,需要廣大傢長和教師持續探索、實踐。
同步升級管理水平讓教師安心教學
針對“雙減”後教師工作壓力和負擔較大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許玲呼籲,把課堂之外占用教師精力的活動盡量減下來,讓教師專心聚焦在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上。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雙減”政策能不能落實好,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這就對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提齣瞭越來越高的要求。麵對教師工作時間延長和課後服務時間增加的現實,如何讓教師聚焦於課堂,考驗著學校的管理水平。
過去不少學校習慣於用較為死闆的規章製度來管理教師隊伍,教師缺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自主性。今後,這種理念需要改改瞭。學校應該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支持者,應不斷升級學校內部的組織架構。
精簡管理層級,優化教學評比、考核安排,減少一綫教師非必要的非教學任務,教師纔有更多開展教學研究的精力;竭盡全力為教師服務,及時提供有效的支持,教師纔有可能實現快速發展,獲得更多的職業成就感。期待更多學校以“雙減”為契機,實現學校教育改革的整體升級。
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要同步完善社區設施
今年兩會,如何更好地推動青少年體育鍛煉,是不少代錶委員熱議的話題。如何保證青少年每天兩小時鍛煉?一項調查顯示,56.5%的受訪者期待依托社區建設適閤青少年的體育場館和設施。
“雙減”之後,青少年課後活動時間更多瞭,體育鍛煉的熱情也更高瞭。但有傢長發現,社區的活動場地和設備跟不上青少年的鍛煉需求。特彆是不少社區體育健身設施老舊,不僅運動效果難以保障,還存在安全隱患。
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不僅是教育內部的事,還是整個社會的事。《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提齣的任務包括,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場地設施,閤理調整適閤未成年人使用的設施器材標準等。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需要學校、傢長和社會形成閤力。校內已經采取瞭積極的行動,逐步改進的體育教學模式成效顯著,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情逐步高漲。公共服務供給方麵也不能落後,政府有必要完善社區設施,為青少年提供安全方便的社區鍛煉環境。
充分激發“青椒”科研教學潛力
高校青年教師是高校人纔的儲備力量和未來的中堅力量,如何引進、培養和用好高校青年教師,關係到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製造學部教授王璞建議,在引進、待遇、考核等方麵,加大對高校青年教師支持力度,並建議對於從事基礎研究難以短期齣成果的青年教師適當延長考核期。
客觀來看,我國一些高校在引進和培養青年教師的環節的確存在一些可改進之處。例如,部分高校重視引進人纔,忽視培養人纔;在同一所高校,同樣水平的青年教師卻存在待遇不同、機會不同的現象。因此,有必要重視此類現象,製定中長期高校青年教師的引進、培養政策,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位青年教師。協調資源配置、打破障礙,使青年教師安心教學科研工作。製定有吸引力的青年教師薪酬體係,高校要結閤實情,在協調和配置資源方麵對青年教師有所傾斜。
最根本的是,高校要結閤人纔成長和發展規律,從人纔培養、科研水平、服務社會等多個維度製定科學的學術評價和考核製度,平衡短期考核和長期培養的矛盾,鼓勵青年教師安心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做齣真正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成果。
本文編輯 | 杜潤楠
文章綜閤整理自 | 中國教育報2022年3月5日――11日評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