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事關祖國的未來,與此相關的議題一直被社會高度關切。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們關於孩子的哪些好聲音值得關注?
好聲音1
未成年人文身不再是私事、傢事
3月8日,“推動禁止未成年人文身”被寫入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未成年人文身易感染、難復原,就業受限、傢長無奈,江蘇、浙江等地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推動禁止未成年人文身。”
隨著文身、醫美越來越低齡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學坤對現狀錶示擔憂: “容貌焦慮、醫美低齡化已侵入未成年人的世界,由此帶來的醫療風險和侵權糾紛也不斷增加。”
圖片源自蘇州公安官方微博
他建議,通過法律途徑,明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醫美機構的法律責任,嚴厲懲處違法行為。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鬍衛也提交瞭醫美整形的相關提案,他建議“設置整形業的準入機製”“禁止對未滿18歲以下青少年進行非必要的醫美手術”。
好聲音2
建議提高拐賣兒童量刑標準
公安部決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就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問題提交議案提案,建議對“買方”提高量刑標準等。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鬍衛建議,將我國刑法中關於拐賣人口的法定最高刑提高到發達國傢標準,達到二十年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以提升刑法對拐賣人口犯罪的警示指引作用;並建議對買方同樣施以重刑。
全國政協委員、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與其他委員一起提交瞭聯名提案,建議修改現行刑法相關條文,從嚴從重打擊此類犯罪。即建議修改刑法第240條,拐賣婦女、兒童的,處2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修改刑法第241條,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1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知情不舉或阻攔解救者,以共同犯罪論處。
同時 ,根據2022年最高法工作報告,人民法院準確貫徹死刑政策,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犯罪,對殘害婦女兒童、老年人等挑戰法律和倫理底綫的犯罪,論罪當判死刑的,依法判處並核準死刑,堅決維護法治權威。
今年的最高檢工作報告也對此作齣迴應,對收買、不解救、阻礙解救被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堅決依法追訴、從嚴懲治。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瀋開舉錶示,一些案例暴露齣拐賣婦女兒童,限製被拐賣者人身自由的情況仍然存在於一些地方。“兩高”報告對這一方麵的積極迴應,反映齣瞭兩高對打擊侵犯婦女兒童犯罪的堅定決心。
好聲音3
兒童票價不再以“身高”論要落實到位
兒童優惠票到底是按身高,還是年齡,睏擾瞭很多傢長。
對於未成年人優惠票價,2012年國傢發改委就針對青少年門票價格政策標準,發布瞭《關於進一步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指齣,對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對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實行半票。但很多地方執行得並不到位。
對目前社會上基本還是以身高標準來定未成年人優惠票價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學坤建議,“推動以年齡作為未成年人享受價格優惠或服務優惠的主要判定標準,切實改變當前仍以身高作為主要判定標準的現狀。”
武漢東湖一傢景區的身高標尺(圖片來源於極目新聞)
好聲音4
建議將近視率作為“雙減”考核指標
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呈現低齡、深度近視的趨嚮。
2021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門聯閤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齣到2030年,實現6歲兒童近視率控製在3%左右的目標,小學生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下降到70%以下。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建議把近視率作為學校和地區教育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如果不達標,學校和區域領導要被嚴肅追責,“抓這個指標要像中央抓八項規定一樣”。
好聲音5
“雙減”聚焦減負不減質
2021年暑假,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3月5日,全社會都在關注的“雙減”被寫進瞭《政府工作報告》,如何減負不減質是委員們最關心的問題。
2022年3月4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一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聯閤學校總校校長李有毅說,“雙減”的實施是推動教育迴歸本質,讓學生有時間、有動力全麵發展,把基礎教育引嚮培養德纔兼備、創新人纔的正確軌道。
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建議突齣素質教育導嚮,優化教育評價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麵打破“唯分是從”“以分取人”“分分計較”的睏局,提高教育質量。
圖為北京市小學生參加課後社團活動。
好聲音6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藝術考級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建議,推動學校美育與體育協調化共同發展,推動博物館、美術館成為學校的“美育課堂”,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類等級考試。
“美術作為一種藝術錶達,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傢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直言,當前美術考級的依據是不科學的,美術考級不可取。
在2021年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上刷屏的網紅校長唐江澎對此深錶認同。
剛剛榮獲2021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奬”稱號的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锡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說,中國孩子關於想象力、創造力和品位的感性素養有一定缺失。他認為,書麵考試不能給藝術素養評分,要讓學生通過感性體驗獲得藝術美感,如果把“風乾瞭”的美育知識當成教條填充進學生的腦子裏,恐怕與美育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好聲音7
建議網遊企業增加人臉識彆驗證頻率
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我國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5.0%,農村為94.7%。
而未成年人遊戲沉迷問題已經引發瞭一係列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於這一問題,有多位委員密切關注並建言獻策。
已連續5年在全國兩會上關注未成年人網遊防沉迷話題的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於欣偉今年繼續聚焦未成年人沉迷網遊。
於欣偉建議,傢長嚴管孩子通過傢長身份證注冊遊戲賬號,“在孩子要求傢長人臉識彆時,要認真核實用途,倘若是冒用身份玩遊戲,傢長應敢於說‘不’並閤理引導。”
同時,她還建議進一步壓實遊戲企業的責任。一是成年人用戶在交易、登錄時,強製人臉識彆;二是減少疑似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帳戶的人臉識彆時間周期、增加人臉識彆驗證需求頻率。
圖片源自人民日報微博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硃永新建議,在“建立網絡遊戲分級製度”的基礎上,嚴厲打擊遊戲賬號租售平台,維護遊戲實名製度。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李盈盈 綜閤自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紅星新聞、澎湃新聞、中國婦女報、新京報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