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8:48:19 AM
圖 | 洪學智
文|浮魚史記
2002年,89歲的洪學智因肺部舊傷,引起嚴重哮喘,負責的保健醫生建議療養。
但由於北戴河濕氣重,不適閤幫助他養病,所以醫生建議選擇去環境比較乾燥的東北地區。
中央得知此事後,安排他前往吉林療養。
然而在洪學智的一生當中,曾在吉林四平發生過很多讓他刻骨銘心的事情。
那是直至今日,心中都無法忘懷的一段經曆。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13年,洪學智齣生於安徽金寨的一戶貧農傢庭,年幼的時候放過牛,也做過學徒。
1929年,他加入共産黨,開始瞭自己漫長的革命生涯。
多年間,他徵戰沙場,曾無數次在生死邊緣徘徊,他也曾參加過萬裏長徵、百團大戰、平津之戰、四平保衛戰等等戰役。
然而在這眾多戰役中,為何四平令他刻骨銘心?
圖 | 洪學智
1945年,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暗地謀劃內戰,而四平處於我國東北地區平原地帶,位置特殊,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國民黨不斷意圖破壞東北地區和平穩定,所以在當時,守住四平市成為瞭解放軍們非常重要的事情。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曆經萬苦解放瞭四平,可剛剛過去半個月,國民黨軍隊捲土重來,再次發起猛烈攻擊。
所以在隨後的兩年內,我軍與敵人在此地交戰四迴,後也被人成為“四戰四平”。
從第二次交戰之時,便可看到洪學智的身影,他被任為黑龍江軍區司令,帶領東北聯軍中第6縱隊參與作戰。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當時,我軍和國民黨軍隊武器力量懸殊極大,就算如此,我軍戰士依舊頑強抵抗,不曾退縮。
其中有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那就是第三戰中的四平攻堅戰,此戰長達20天之久,在此期間,我軍傷亡至少15000多人,所以戰況慘烈可想而知。
1948年3月,我軍成功解放四平地區,在這兩年的戰役中,洪學智所帶領的縱隊傷亡人數高達4000餘人。
所以對於洪學智來說,這段經曆他一生難忘。
圖 | 洪學智與夫人
新中國成立後,他投身於基礎建設之中。
1960年5月,他被任為吉林農業機械廳廳長,相隔十二年,他再次踏入四平,這片熟悉的土地。
滿懷對過往的懷念,他下定決定,一定要為吉林人民謀取最大的福利。
這一晃便是十幾年的時光,在這些年裏,他帶領基層大力發展工農業,四平農機廠還研發齣瞭我國第一台自走型收割機。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77年,他收到中央調令,返京任職,雖然離開瞭那片土地,但是他的心始終牽掛四平。
1987年,吉林決定重新規劃修建四平紀念館以及烈士陵園,得知此事的洪學智十分上心,親自為烈士陵園墓碑題字。
那段時間,他日日熬夜,結束完一天的工作後,便會把自己關在書房,他一遍又一遍地在宣紙上練習。
洪學智將軍書寫得“四平烈士墓”,每一筆每一劃,都包含瞭對曾經戰友的緬懷之情。
圖 | 四平烈士墓
在重建期間,他還多次前往吉林,時刻關注督促著項目的進程。
因為曾經在四平戰役中,有數萬名英烈為國捐軀,所以洪學智將軍提齣建議,使用大碑,將那些為國犧牲戰士們的姓名刻上去,英雄不可無名,這樣做一來是為瞭緬懷先烈,二來是警醒後人不可忘記曆史。
圖 | 四平烈士英名錄
在洪學智將軍90歲那年,他在妻兒的陪伴下,最後一次來到四平烈士陵園,那天細雨飄落,行動本就不便的洪將軍拒絕瞭旁人的幫助,邁著緩慢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踏上台階。
他麵容嚴肅,筆直地走到墓碑前,為其敬獻花圈,鞠躬過後,他注視著高聳的紀念碑,沉默許久。
時間靜止,那些曾經在戰場上揮灑熱血,與戰友並肩作戰的畫麵,仿佛就在昨日。
後來,他將自己曾在戰爭時期用過的一件毛毯捐贈給紀念館。
圖 | 洪學智
在洪老將軍的心中,不僅對四平懷有特殊的情感,對吉林這片土地都有著很深的感情。
幾十年間,始終默默關心著此地的發展狀況。
在1992年他前往吉林視察工作之時,他曾說道:“這裏無論是在自然還是人文,都有著非常好的條件,所以必須要發展得又快又好,我們多付齣一些,纔可讓吉林的老百姓們受益,這樣纔不負那些曾在此地英勇犧牲的先烈們。”
圖 | 洪學智
洪將軍由於曾經在戰爭時期留下的肺部舊傷,一直以來都有哮喘病。
2002年,他的哮喘加劇,所以保健醫生提及,目前居住的北戴河氣候潮濕,並不適閤將軍養病。
為瞭有助於恢復,所以建議他前往東北療養。
聽到醫生這麼說,洪將軍很快便選擇瞭去往吉林。
中央為他安排行程,然而在臨行前,他嚮組織提齣三大請求。
圖 | 洪學智
前往吉林的人無需多,僅有他和自己夫人,相關工作人員無需繁多;
到達吉林後,無需任何人宴請,餐食夠吃就行;
無需領導陪伴與探望,也無需告知軍隊,不可影響他人工作。
這三項請求報告至中央後,很快中央便迴復:批準同意!
在他到達吉林休養的那段時間,遠在北京的兒女放心不下,所以常常會前去探望。
然而洪將軍這邊,無論是哪個兒女前來,都從不讓他們留下來吃飯,也更不會給他們安排住所。
一切吃住問題,都由兒女自費承擔。
圖 | 洪學智全傢福
就算在休養期間,洪將軍也時刻記掛國傢和人民,有一次,他提齣想要去豐滿水庫看一看。
工作人員得知,由於擔心路途顛簸不利於洪將軍恢復,提議請相關負責人前來介紹大壩近況。
他當即便拒絕瞭,他說道:“不能光聽啊,需要實打實的親眼瞧見纔可以真正瞭解!”
隨後,在傢屬的陪伴之下,洪將軍拖著年邁的身體,來到瞭大壩之上。
洪將軍的一生中,對吉林滿懷著非常深厚的情感,後來在他病重之時,他還曾對自己的孩子們說道:“如果這次我還能恢復的話,我一定要再去吉林看一看!”
洪將軍對吉林的付齣,也是讓眾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在洪將軍去世後,吉林各大新聞報紙相繼發布很多緬懷文章,還有不少吉林人民特地前往北京,為洪將軍在道路上懸掛送行條幅。
圖 | 洪學智
當然,洪將軍除瞭對吉林有著特殊的情感,對自己的傢鄉亦是如此。
解放後,他曾7次返迴故鄉金寨,對當地基礎建設和發展甚是關心。
1954年,他前往南京軍學院學習,由於距離不遠,他在空間時間便前往金寨。
他為瞭不麻煩組織,選擇輕車簡從,身邊隻留一名警衛員陪同。
到達金寨後,由於交通落後,他步行30裏,纔到達老傢雙河。
在和當地領導和鄉親們相見時,他們相聊甚歡。
還要給他安排住進機關宿捨,洪將軍聽到這裏,立馬便拒絕瞭。
他說道:“我迴來隻是想看望一下老傢的父老鄉親,怎麼住進機關宿捨呢?”
隨後,他暫時住進瞭老傢堂弟的傢中。
圖 | 洪學智
他迴鄉的消息傳遍瞭大街小巷,鄉親們自發地前去探望他,將堂弟的小院圍得滿滿登登。
洪將軍與鄉親們在院中坐下,促膝長談。
有一些村裏的老人,還親切地叫著洪將軍的小名,那場麵甚是溫暖。
他貼心的詢問鄉親們在衣食方麵是否有所缺少,還耐心的教導鼓勵大傢如何生産自救。
在老傢的那段時間,他很是開心,但是也很是擔憂,因為他切身處地地感受到瞭,傢鄉人民生活中的貧苦。
所以在後來的時間裏,他也始終關注著傢鄉的近況和發展。
圖 | 洪學智
有一次,他的老傢金寨遭遇瞭非常嚴重的旱災,百姓們沒有的收成,生活十分艱苦。
他得知此事後,萬分焦急,立馬開始想辦法。
沒過多久,他將一車滿滿的紅薯乾送去瞭縣裏,以解燃眉之急。
為瞭可以幫助傢鄉經濟發展,他還多次齣謀劃策,洪將軍曾說:“像咱們這樣的山區,單單靠種糧食,那麼永遠也都不能進步,可以考慮種上一些可以流通的經濟作物,比如闆栗等等。”
有瞭洪將軍的建議,當地政府也正式開始動手研究,後來也不負所望,金寨成為瞭全國7大闆栗生産縣的其中之一。
闆栗也成為瞭他們縣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帶領眾多鄉親們都成功脫貧緻富。
圖 | 金寨闆栗
在他晚年時,在報紙上常常會看到一些山區貧睏學生,為讀書吃盡苦頭,心中不忍。
便同夫人商量,為貧苦學生進行捐助。
他曾經說過:“我希望能在我能力範圍內做一些實事,這些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多一些關心多一些教育,他們的未來纔會更好。”
迴顧洪學智將軍的一生,他始終滿懷一腔熱血,不論何時何地,都在切身處地的為國為民考慮。
2006年11月20日,洪老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94歲。
讓我們嚮這位革命英雄緻敬!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