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8:42:37 AM
李世民曾經誇口:“我徒兵一韆,可擊鬍騎數萬”。唐軍的戰鬥力之強,使得參軍入籍成瞭唐人心目中最理想的職業,很多人為瞭參軍從少年郎熬成白頭翁。但您恐怕很難相信,士兵們參軍不光沒報酬,還要倒貼錢!
這是怎麼迴事呢?我們來介紹唐初特殊的軍製――府兵製,看懂本文,您再看《長安十二時辰》之類的曆史劇,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
古代的兵役製度很多,其中以徵兵、募兵和府兵最為典型。徵兵製相當於義務兵,適齡人口都有義務服役;募兵製是一種雇傭兵製度,士兵自由報名,國傢花錢雇傭。
府兵製比較特殊,是一種兵農結閤的軍製,它誕生於北魏,成熟於唐初。鼎盛時期的唐軍,靠府兵製養瞭百萬數量級的軍隊,但朝廷開支卻很少,士兵們白乾活還打破頭往裏擠。
府兵製的基本特點
府兵製最大的特點就是“兵農閤一”,士兵們戰時為兵,閑時務農;府兵基本沒有薪水,甚至連口糧、服裝、武器都需要自備,當然,鎧甲、重武器、作戰軍糧等是由國傢供應的。
因此唐朝的軍隊數量雖然很龐大,但是國傢負擔卻很少,而且不耽誤農業耕種,可謂摟草打兔子兩不誤。
唐朝軍隊編製
唐朝的軍隊分為16衛和禁軍兩大部分,16衛的辦公場所的皇城南邊,所以也稱為“南衙”,禁軍在宮城北麵,所以也稱作“北衙”。
16衛和禁軍是完全獨立,互補統攝的兩個係統,16衛就是本文所說的府兵,接受外朝宰相班子的領導。禁軍則是“皇傢私産”,接受皇帝的垂直領導。
‖禁軍
唐朝的禁軍有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即史料中的“禁軍六軍”。後期又增加瞭左右神策軍,神威軍等。在各種影視劇中頻頻露麵的陳玄禮,就是左龍武軍大將軍。
唐朝開國戰爭結束後,大批被遣散的士卒不願意離開,於是李淵在渭河北闢齣一塊膏腴之地,分給他們耕種,他們的子弟被招募入宮,組建成瞭第一支禁軍――羽林軍。
左右羽林軍編織約2萬人,左右龍武軍約1.5萬人,左右神武軍數量較少。
與16衛不同,禁軍是吃皇糧的,所以整體數量不大,但他們是宿衛宮城的主力,又接受皇帝垂直管理,所以地位相當尊崇。多年後張柬之能發動神龍政變,就是靠高超的技巧騙過瞭武則天,買通瞭禁軍將領們。
‖16衛
16衛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韆牛衛的閤稱。
16衛一把手是大將軍,正三品,與六部尚書同一級彆;副手是將軍,從三品。後期16衛又以從二品的上將軍為一把手,位同宰相。
他們的職能大體相同,即皇城和宮城的護衛、皇帝齣行的宿衛警衛、重大典儀的儀仗,以及對摺衝府和五府的管理等。
摺衝府
摺衝府是府兵製的精華所在,士兵們日常訓練管理的機構就叫摺衝府,分布於全國各地。史料記載,唐朝在全國設立瞭634個摺衝府,其中以關中、河東和河南數量最多。
摺衝府招募的士兵,平時農時耕種,農閑由摺衝府組織統一訓練,並定期接受派遣進京服役,稱“番上”。
摺衝府沒有調遣和指揮作戰的權力,這個權力歸16衛。因此16衛既是軍事機構,又是管理機構,除瞭左右監門衛和左右韆牛衛外的12衛,每衛管理50個左右的摺衝府。
五府
五府分彆是:一個親府、二個勛府、二個翊府。從職能上來說,五府與摺衝府沒差彆,隻是它們設立於關中,且士兵們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們都是皇親國戚、勛臣舊屬,以及朝廷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進入服役階段時,他們跟摺衝府一樣,接受16衛管理。
左右中郎將府
16衛除瞭調遣摺衝府和五府士卒以外,還有各自直屬的士兵,管理本部士兵的機構叫左右中郎將府。
左右中郎將府和五府的最高指揮官是正四品下的中郎將,和正五品上的左右郎將(摺衝府稱摺衝都尉和左右果毅都尉)。
軍隊規模
左右中郎將府:16衛各自直屬的左右中郎將府,由團、隊、火三級構成,團的一把手叫校尉,副手叫旅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崔器,就是旅率);隊的一把手叫隊正,副手叫副隊正;火的一把手叫火長,副手叫什長。
16衛中,除瞭左右監門衛和左右韆牛衛人數較少(韆人左右)外,其餘12衛人數在2.5萬―4萬人,整個唐朝的16衛閤計約40萬人,常備人數20餘萬。
摺衝府:摺衝府大小不一,大的近2000人,小的不足韆人,全國634個摺衝府(說法不統一),閤計人數超過70萬,常備在役人數三分之一。
五府人數較少,史書記載有零有整――4963人。
綜上所述,整個大唐的軍隊人數超過瞭100萬,但因為兵農結閤的作業方式,常備在役士兵的人數約40多萬。
當然,這個數字不包括東宮六率,以及地方不在軍隊編製的武裝。
揭秘士兵“覺悟高”的原因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崔器,當初為瞭入伍,他的哥哥崔六郎變賣傢産,靠賄賂走後門纔幫他圓瞭參軍夢。史書記載,世傢子弟們為瞭擠進五府,好多人眼巴巴熬成小老頭都不能如願。
前麵我們提到,唐朝的府兵是沒有工資的,甚至連基本的裝備、衣食,和服役途中的路費都需要自理,很多貧傢子弟拿不齣這些錢,隻好找親戚鄰居湊錢。
這就奇怪瞭,搭著錢,還耽誤自己賺錢的機會,這個兵有啥當頭?為何這麼多人搶著來呢?當然有好處,雖然自費參軍,但各種隱性的好處讓人眼饞。
第一,改變命運的機會多
古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對固定,普通民眾想要齣人頭地比較難,一般隻有科舉和軍功兩條路。科舉太,軍功相對來說“親民”得多。
府兵製創建初期,參軍一度是世傢子弟的特權,普通人都沒資格。唐朝對普通民眾開瞭綠燈,不擠破頭纔怪。
士兵們會有輪流進京服役的機會,經常參與皇宮宿衛、充當儀仗隊,接觸的都是帝國最有權勢的人物,立功機會多,獲得賞賜的機遇也多,大有一種買彩票的感覺,說不定下一秒就能飛黃騰達。
曆史上很多大人物年輕時候都當宿衛,比如李淵在韆牛衛帳下當過韆牛備身,裴寂當過左親衛,李密也當過東宮韆牛備身。李密就是在那時候獲得瞭楊素的欣賞,他與楊傢人的交往由此開始。
所以,府兵經曆就是人生的一次鍍金機會!
第二,免課役和業田賞賜
唐朝的課役實行租庸調製度,所謂租,就是農業稅,以繳納糧食方式盡義務;所謂庸,就是無償服役,以義務勞動方式盡義務;所謂調,就是附加稅,以繳納絲織布帛方式盡義務。
但如果你是府兵,這些義務全都免除瞭。不光如此,你還將獲得比普通丁戶多得多的業田。
唐朝實行均田製,成年男丁每人100畝地,府兵可以獲得多少呢,400畝,而且這是永業田,不是口分田。口分田在人死後要被收迴,永業田是不收迴的,永遠變成個人私産。
普通百姓的100畝中,80畝是口分田,永業田隻有20畝,二者差距太大瞭。
農業社會土地就是命根子,一個人當兵就為子孫後代賺迴400畝地,自己有生之年還不用交稅,也不用服徭役,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第三,服役期比較短
按唐朝律令,最初士兵的服役期從20歲―60歲,時間很長。後來逐步縮短,到唐玄宗時期,服役期減到隻有10年。
也就是說,服兵役相當於人生當中換瞭個工作,一點不耽誤自己做彆的選擇。
即便服役期間,士兵們大多時間都生活在傢裏,隻有農閑幾個月時間集中到摺衝府訓練,到京城服役的期限也不長,以月為單位輪換,5―8個月一輪,大有定期到京城旅遊一趟的感覺。
第四,某些服役階段有豐厚迴報
其實府兵也不都是“白乾活”。摺衝府有公廨田和公廨錢,用於土地齣租和放高利貸,所獲的迴報可以用於補貼府兵。
另外,假如府兵被徵調到京城以外的地方服役,是可以獲得“祿廩”的。也就是說,除瞭“番上”宿衛京師外,執行其它任務時,國傢需要給府兵們開工資。
史料記載,曾經打破頭爭搶五府名額的勛貴子弟們,後來寜願“番外”,也不想耗白頭等待尊貴的“五府兵”資格瞭,因為番外雖卑賤,但更容易,且有薪水,由此可見“番外”的府兵待遇很可能非常豐厚。
府兵製的沒落
府兵製的設計很巧妙,它靠“資源投入”避免瞭國傢養兵的巨大財政負擔,府兵們又在利益的誘惑下,迸發齣強大的戰鬥力。比如那位崔器,為瞭齣人頭地賺迴當初的投入,乾起工作來不要命。
可是這麼好的軍製,為何到唐玄宗天寶年間就搞不下去瞭呢?
因為搞府兵製有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均田製,均田製一旦搞不下去,架構在其上的府兵製必然瓦解。
從前麵的介紹可知,府兵製錶麵上朝廷花費少,其實它隻是一種“轉移支付”,用業田和租庸調來提高府兵的隱性收入。而均田製就是實行業田和租庸調的基礎,可是萬一均田製搞不下去瞭呢?
唐朝開國初期,原有的秩序全部推翻重建,全國人口也減少瞭八成,到處是荒廢的土地,因此朝廷有實行均田製的便利條件。
但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土地供應必然會齣現問題,唐朝從建國初年到唐玄宗時期,人口漲瞭幾十倍,國傢根本拿不齣新的土地支付給府兵。
另外,隨著權貴集團的勢力龐大,人性的貪婪也逐漸暴露,他們開始打破均田製的限製,開始瞭土地兼並,普通百姓大量失地,導緻租庸調無法執行。
用通俗的話來講,原來府兵製這個大水池,進水的管道越來越細,跑冒滴漏卻越來越嚴重,結果水池越來越乾涸,很難養活池子裏的魚瞭。
隨著均田製的被摧毀,府兵們從主動變被動,甚至齣現大量逃役的狀況。各大摺衝府空有名額,缺員嚴重,甚至連基本的訓練裝備都置辦不起瞭。
天寶八載,唐玄宗下詔停發摺衝府“魚書”,這標誌著府兵製在大唐的落幕。不過有意思的是,整個唐朝都沒有正式宣布罷除府兵製,甚至軍府的空名頭一直保留到唐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