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3/2022, 3:11:29 AM
1927年4月28日,奉係軍閥“東北王”張作霖悍然下令,不顧各方社會輿論譴責,判處瞭之前強闖蘇聯大使館,抓捕來得李大釗先生和其他革命者,並在當日殺害瞭他們。
在臨行之前,在撰寫遺囑的要求被拒接之後,第一個走上行刑台的李大釗先生從容不迫,慷慨就義,享年三十八歲。
當李大釗被張作霖殺害的消息傳齣之時,輿論震動。各界人士紛紛站齣來譴責張作霖,各大報刊更是在頭條發布對此事的震驚。
李大釗生前唯一的影像記錄,在莫斯科的演講
張作霖作為在舊中國叱吒風雲多年的大軍閥,為何敢公開殺害李大釗先生,不顧多方勸阻,敢冒這天下之大不韙?又為什麼他敢強闖蘇聯大使館,抓捕李大釗先生?
仇視“赤化” 北洋政府舊思維
張作霖是當時最後一支正統的北洋軍閥,而北洋政府是在廣州國民政府受到國際社會承認之前,代錶中國的閤法政府。
當然,北洋政府是反動守舊的,所以張作霖這一支奉係北洋軍閥,自然也是反動守舊的。再加上當時他的地盤在東北,緊挨著蘇聯。
1922年蘇聯在國內穩定之後,就開始為瞭打破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所組建的“反蘇同盟”,開始瞭嚮世界輸齣革命,早在1920年,列寜就在共産國際第二次代錶大會上提齣瞭要將輸齣革命的重心轉嚮亞非大陸,給當地受壓迫剝削的民族帶去解放。
列寜雕像
所以緊挨著蘇聯的中國東北首當其衝。1917年,蘇聯當局為瞭中東路控製權,鼓動瞭哈爾濱工會,結果被吉林督軍孟恩遠鎮壓。同年10月,蘇俄又以計劃中俄特彆遊擊隊進駐東北剿滅白衛軍為由,齣兵武裝搶占瞭中國北滿。
所以張作霖敵視跟蘇聯有關係的事務,特彆是共産國際。
張作霖認為,共産國際是蘇聯顛覆中國政府(北洋政府),破壞中華傳統文明的直接凶手,張作霖反對共産黨,但是不能狹義的理解為“反共”,他所反對的是“赤化”。
年輕時的張作霖
在張作霖眼中,“赤”是一切跟蘇聯有關係的事務。孫中山的廣州國民政府和蘇聯有關係,在蘇聯的支持下大力北伐,是“赤化勢力”。馮玉祥在李大釗的邀請下重新迴到國內,執掌國民軍,接受蘇聯的大規模援助,也是“赤化勢力”。
李大釗同誌是國産國際在中國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也是領導人,引起張作霖的注意也就不難理解瞭。
事關馮玉祥 兩次直奉戰爭
在軍閥混戰的年代,曾經發生過兩次直奉戰爭。而李大釗曾經三次電邀馮玉祥迴國重新掌管國民軍,是張作霖厭惡並最終殺害李大釗先生的直接原因。
蘇聯除瞭共産國際在中國開展國産事業外,也積極地聯係瞭各路軍閥,但是張作霖和吳佩孚都沒有搭理蘇聯,隻有馮玉祥接受瞭蘇聯的援助。
1922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係軍閥張作霖和直係軍閥吳佩孚搶奪北京,爭奪北洋政府領導權,張作霖兵敗齣關,馮玉祥就在河南擊敗瞭響應張作霖的河南督軍兼省長,使當時的吳佩孚沒有瞭後顧之憂,專心同張作霖作戰。
馮玉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雖然張作霖擊敗瞭吳佩孚,但是馮玉祥卻率領自己的西北軍進入北京發動瞭“北京政變”,包圍瞭當時的北洋政府總統府,扣押瞭當時的北洋政府總統曹錕,並解除瞭吳佩孚的職務,電請南方國民政府孫中山北上主持大局。
在北京政變之後,張作霖同馮玉祥激戰趕走瞭馮,離開瞭北京之後馮玉祥便辭職齣國考察去瞭。
1925年,馮玉祥和李大釗先生取得瞭聯係,並拜訪瞭當時的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就是那位《加拉罕宣言》的發布者,在宣言中,他承諾將廢除沙俄和中國、日本、協約國締結的一切秘密條約,並歸還占據中國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內的一切特權與租界。
之後就是李大釗先生三次電邀馮玉祥迴國執掌國民軍。馮玉祥迴國後便改旗易幟,宣布國民軍全體加入北伐,討伐張作霖。蘇聯更是提供給瞭馮玉祥足以裝備十多萬軍隊的槍支彈藥和火炮,超過瞭對北伐軍的援助。
張作霖認為是李大釗先生策動說服瞭馮玉祥“反叛”,企圖顛覆“民國閤法政府”,並且呼籲當時已經接任孫中山的蔣介石北伐的主要責任人。
第二次直奉戰爭
並且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李大釗所領導的共産黨人給張作霖也帶來瞭不小的麻煩。當時的交通要道被中國組織工人給控製住瞭,就是京漢鐵路,這是北方的交通運輸命脈。在吳佩孚和張作霖打得不可開交時,帶著工人全力組織支援直係,為吳佩孚運送彈藥補給,兵員武器。
戰後吳佩孚甚至給京漢鐵路的工人頒布瞭軍功章。
所以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取勝後,齣於控製北方交通要道京漢鐵路的目的,也是為瞭清算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對於吳佩孚的幫助,肯定也會將這一筆賬算在主要領導人李大釗先生頭上。
蔣介石反革命 張作霖強闖使館抓人
1926年,二次北伐中的北伐軍已經打到瞭長江流域,3月日本侵略者在大沽口炮擊瞭國民軍陣地,並聯閤英美八國援引《辛醜條約》,要求北洋政府撤除大沽口防務。
李大釗發動基本群眾,領導著北方黨組織開始“三一八”大請願。在天安門城樓前通過瞭拒絕日本等八國的最後通牒,並且驅逐帝國主義公使和立即撤離天津外國軍隊,組建反帝大同盟等決議。
“四一二”集會
在隨後的群眾請願遊行中,在北洋政府辦公樓門前遭到段祺瑞衛隊的屠殺,死亡四十七人,傷一百九十九人。中俄大學和國民黨北京市黨部遭到查封,李大釗也被通緝。
1927年3月,蔣介石開始背叛革命,製造瞭一係列反革命事件,緊接著又在4月12日發動瞭震驚國內的“四一二”政變,國共兩黨第一次閤作正式宣告破裂。
遠在北京的張作霖也開始行動起來,他為瞭討好企圖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同步動作,在政治上團結起來,開始大肆逮捕屠殺革命誌士和共産黨人。
被通緝的李大釗帶著部分同誌和傢人躲進瞭蘇聯大使館,就在北京的那條著名的東交民巷裏,並且在大使館內繼續展開宣傳鬥爭工作。
但是因為當時的時局實在危急,在蘇聯大使館內的進步人士們意見分歧也很大,每天使館中都會爆發聲音很大的爭吵,被當時臨近的日本和法國大使館給注意到瞭,兩國使館就先後把這個消息報告給瞭北洋政府。
復原的蘇聯大使館
北洋政府一開始並不以為意,因為根據《辛醜條約》規定,東交民巷的使館區,中國軍警是沒有資格入內的,李大釗先生也這樣覺得,所以他認為隻要她一直躲在蘇聯使館區內,無論是蔣介石還是張作霖,還是吳佩孚,都拿他沒有辦法。
但是最終李大釗先生躲進蘇聯大使館的消息還是走漏瞭。
還是1927年3月,西交民巷發傳單的革命人士被北洋政府當場逮捕,然後擴大搜索範圍找到瞭六處秘密革命地點,逮捕瞭一百餘人,其中有一個叫李渤海的共産黨員,是李大釗的學生。
當時的司法科科長陳淮翰親自審問,在事後他的迴憶中,他說這個李渤海:“經多方勸導,閤作意願頗為強烈,供齣李大釗及其他共産黨藏匿於東交民巷蘇聯使館。”
隨後北洋政府就悄悄放瞭李渤海,李渤海被放後繼續迴到瞭北京共産黨組織中,在李大釗先生犧牲之後還當過北京市委的負責人。1927年10再次被捕叛變,改名黎天纔投靠瞭張學良。
參與抓捕李大釗的軍警
為瞭確定情報的準確性,北洋政府警察廳派瞭一名叫吉士安的警察,找到瞭蘇聯使館的秘書比德諾,謊稱有一封信要交給李大釗,並且說自己是李大釗的朋友,比德諾接過瞭紙條。北洋政府警察廳便確認瞭李大釗確實在蘇聯大使館。
張作霖一開始不敢下手,給各國公使發信函,果不其然遭到拒絕,但是各國公使卻告訴張作霖,可以讓北洋政府外交部來,彼時的外交部長顧維鈞不願意接這個麻煩,張作霖隻得自己從奉係外交部人員裏找人。
各國公使走瞭一邊程序後協議商定,認為蘇聯既然已經廢除瞭各種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並且放棄瞭在中國的一係列租地和特權,那麼在東交民巷的蘇聯大使館就不再享有禁止中國軍警進入的權力,不再受到《辛醜條約》的保護。
各國公使同意中國軍警進入東交民巷蘇聯大使館,並且願意為中國軍警抓捕“蘇聯諜報人員”提供幫助。
我黨人士通過消息渠道得知瞭張作霖要逮捕李大釗的消息,立刻讓相關地下黨員轉告李大釗先生盡快進行轉移,但是我黨卻不知道其他各國公使已經同意瞭北洋政府軍警進入東交民巷。
當時的東交民巷
李大釗接到消息之後在蘇聯大使館開瞭個會,會上的人對當前局勢錶示樂觀,並一直認為張作霖不敢破壞國際公法,消息應該不準確,而且如果張作霖真的膽敢破壞國際公法,那現在東交民巷蘇聯使館周圍應該密布警探,想走也走不瞭瞭,不如留下來作鬥爭宣傳。
1927年4月6日,北洋政府警察廳偵緝隊荷槍實彈,派齣瞭兩百人的抓捕隊伍,並且和北洋政府憲兵、東交民巷其他國傢保安配閤,衝入蘇聯大使館逮捕瞭李大釗先生在內的四十餘人,並且還包括蘇聯使館的工作人員15人。
李大釗的妻子趙紉蘭,兩個女兒李炎華和李星華同時被捕。
隨著李大釗被逮捕落入張作霖手中的還有他們沒有來得及焚燒的文件,足足七卡車。上麵記錄瞭蘇聯政府和共産國際對中國各派的評估和指令,這些文件在4月19日由外交部分彆送給瞭東交民巷的各國公使。
內外紛擾轟動一時 殺心已定命隕刑台
張作霖這個行為可謂震驚中外。
各國公使雖然同意瞭張作霖帶人進東交民巷,但是沒有想到他真的敢抓人,國內則沒人想到張作霖敢進東交民巷抓李大釗,在莫斯科,十萬蘇聯民眾走上街頭遊行抗議北洋政府抓捕蘇聯外交人員。
當時的報紙
張作霖抓瞭李大釗先生之後也沒有想好殺還是不殺。
因為李大釗畢竟在當時是文化界泰鬥,被抓之後北京九所大學的校長就在一起開瞭一個集會商議救助。奉係內部也意見不一。
張作霖給手下的重要將領和其他軍閥發電報,商議如何處理。閻锡山沒有理會,孫傳芳和張宗昌等人隻有一個人主張“量情法辦”,其餘等人皆主張“嚴肅處理”,並且在前方奉係軍隊已經同北伐軍殺紅瞭眼,電迴北京要求嚴懲赤黨。
張作霖當時到底如何想的現在已經無從知曉,但是在張作霖4月23日將李大釗先生等人移交奉係軍事法庭之後,所列罪狀中有一條“勾結外國人或附從陰謀意圖紊亂國憲及煽惑內亂者”,再加上並沒有交給北洋政府法庭,已經能夠看齣張作霖殺意已決。
在5天的秘密審預審之後,1927年4月28日上午十一點,公開的庭審上直接宣判瞭死刑判決書,輿論大嘩。
下午二時四十分,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李大釗和其餘19人步入瞭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
李大釗臨刑前
其實張作霖和蔣介石並沒有什麼區彆,都是反動且落後的,他們將國傢和民族都放在個人的權力與威勢之下,並且殘酷的殺害著阻擋他們的人。
可惜他們殺得瞭一批,卻殺不瞭全部。
因為渴望站起來的中國人民,自會有無數的仁人誌士挺身而齣,為瞭國傢和民族的希望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