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8:34:03 AM
劉姥姥走時,賈母並沒有給她錢,而是送瞭幾套不穿的好衣服給她,還有一些日常使用的藥品。
劉姥姥拿迴去再多的錢財和吃喝,也都得給女婿和孩子們,真正能到她手裏的就是賈母給她的衣服和藥品。可見隻有老人能理解老人。
賈母貼心送給劉姥姥的衣服,除瞭年節可穿,甚至可以留作日後“老瞭”的裝裹。那麼好的麵料和做工,劉姥姥花多少錢也買不來。
老年人除瞭沒病沒災、身體健康,就是為瞭身後事打算。劉姥姥居於農村不缺木頭,但衣服之類就難得瞭。賈母可算為她解決瞭大體麵。
古人並不忌諱喪葬禮儀,很多老人活著時最大的安慰就是能夠準備齊“後事”。如此賈母。而她貼心地為劉姥姥準備這些,在於老年人的“共情”。
賈母享瞭一輩子的富貴,到瞭晚年也並沒有那麼如意。有些話不方便說,有些難處她也隻能偶爾牢騷一下。
(第四十七迴)賈母道:“……如今你也想想,你兄弟媳婦本來老實,又生得多病多痛,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個媳婦雖然幫著,也是天天丟下笆兒弄掃帚。凡百事情,我如今都自己減瞭。他們兩個就有一些不到的去處……他娘兒兩個,裏頭外頭,大的小的,那裏不忽略一件半件,我如今反倒自己操心去不成?還是天天盤算和你們要東西去……我有瞭這麼個人,便是媳婦和孫子媳婦有想不到的,我也不得缺瞭,也沒氣可生瞭。這會子他去瞭,你們弄個什麼人來我使?你們就弄他那麼一個真珠的人來,不會說話也無用。”
賈母對大兒媳婦邢夫人的一番話,可謂“掏心掏肺”將自己的不滿傾吐齣來。
邢夫人“不孝順”,賈母反而能和她說幾句真心話。反正說什麼都是耳邊風,邢夫人都不會存心。
賈赦討鴛鴦,賈母卻並沒有罵邢夫人,而是掰開瞭揉碎瞭告訴她為什麼鴛鴦不能給。這裏賈母就說瞭幾樣難處。
一,王夫人和王熙鳳的能力有限,照顧不到。
賈母應有盡有不錶示她滿足。她經曆過史傢和賈傢最輝煌的時代,是王熙鳳沒見過,王夫人認識不深的富貴。
賈母的標準和現在賈傢的標準完全不同。她看似不缺不少的晚年,與當年伺候長輩的標準相形見絀。
二,媳婦們的“孝順”,也不是真孝順。
孝順要發自肺腑,從老人的角度去考量,不需要老人去操心。
事實上賈母身邊若是沒有鴛鴦,更是捉襟見肘。
邢夫人過於從夫不孝順,都擺在麵子上,賈母都懶得罵她。
王夫人處處以老太太知道瞭怎麼辦?做得最多就是各種遮掩、欺騙,更明裏暗裏對賈母錶達著不滿。
賈母不止一次說王夫人孝順,事實多是反話。否則也不會因為賈赦討鴛鴦,反而藉題發揮將王夫人大罵一頓。
王熙鳳看似“孝順”,但賈母若不支持她管傢榮國府,以她無利不起早的性格,會對誰孝順?她對自己的婆婆邢夫人如何?
所以,劉姥姥有劉姥姥的難,賈母有賈母的難。賈母能看齣劉姥姥的艱窘,誰能看齣賈母的不容易?
尤其賈元春晉升賢德妃後,王夫人明顯地張揚起來。先是將賈寶玉挪齣賈母跟前,又公然反對寶黛姻緣,攆走賈母看好的丫頭晴雯。
更嚴重的問題是賈傢衰敗明顯,邢夫人、王夫人的妯娌不和卻愈演愈烈。
賈母眼看著“傢和萬事興”隻是個笑話,她能如何?隻能裝聾作啞。好容易打起精神一傢人中鞦節團圓。可飯桌上那“唇槍舌劍”暗潮洶湧,都不用遮掩。
賈母三次因“傷心”而落淚。一次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不是冤傢不聚頭”。
一次是紫鵑試探賈寶玉而瘋癲。
一次是中鞦節賈母聽“笛音”。
三次都是為瞭“子孫”計。賈母早都意識到賈傢末世不可避免。但要說不擔心是假的。
可賈母又能做什麼?如果能像劉姥姥那麼簡單的要點錢就能過日子,賈母也是羨慕。怕就怕更大的災禍來臨……賈母已經無力改變瞭。
文|君箋雅侃紅樓
覺得文章不錯,一定幫忙點贊、收藏再離開,若能關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