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22:53 AM
在世界各主要國傢之中,日本的地緣環境在某些方麵可以說是最特殊的,其最大特點就是:遊離又不孤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日本是一個島國,而且距離大陸較遠(這點與英國不一樣),於是日本在地緣上天然有封閉性和遊離性;但是日本與大陸的距離又並非遙不可及(這點與冰島、澳洲等又不一樣),所以日本也能接受大陸的文明輻射。
這種地緣條件使得日本有著較為發達的文明,不似冰島和澳洲,在近代之前幾乎是一片蠻荒;而且日本的文明雖然脫胎於東亞大陸,但自身的獨特性也非常明顯,且在曆史上日本與東亞大陸也幾乎沒在地緣上發生較強互動。這構成瞭日本獨特文明的基礎。
但是,日本在曆史上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這是最早的非白人列強。日本自19世紀後半期開始進行明治維新,實現鳳凰涅��,最終擺脫瞭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命運。為何日本能成功?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顯學,既與日本的地緣特性有關,也與日本文明的特點有關,同時也與日本當時的社會結構以及國際局勢有關。
但毫無疑問的是,日本之所以能夠擺脫悲慘命運,其最根本的底氣還是體量夠大。日本其實並不是一個小國,以日本當時的體量,歐洲國傢實現完全殖民還真的非常睏難。可能很難有人相信,19世紀中期日本的人口達到3000萬以上(1872年實行戶籍製度時,日本總人口為3481萬人),超過當時的英國(2750萬)。
日本人口怎麼會這麼多?這其實和江戶時代日本的“人口爆炸”有關。
江戶時代
日本和中國不一樣,曆史上大一統時期很少,尤其是進入幕府時代後,“日本”當時幾乎是一個文明地理概念,全國由各大名分治,天皇也隻是虛位元首。一直到豐臣秀吉基本結束戰國時代的長期混戰,進行著名的“太閣檢地”,纔勉強知道瞭一些日本全國的傢底。到瞭江戶幕府時期,在1721年著名的享保改革後,幕府纔開始要求各藩上報領內的人口。五年以後,幕府再次進行瞭全國人口調查。從1726年至1846年這220年間,幕府共進行瞭19次全國人口調查.
根據這些調查,目前曆史學傢粗略估計瞭當時日本的人口狀況:豐臣秀吉時期(16世紀末)日本人口大概是1200萬-1800萬之間;18世紀初期,日本人口增長到3100萬,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清朝與莫臥兒帝國,之後日本人口進入緩慢增長甚至停滯階段,到1872年明治維新後的首次詳細統計時,日本人口為3481萬。
膨脹的人口
日本人口在120年間,竟然漲瞭兩倍以上,這是什麼原因?
首先在於日本國內環境的穩定,江戶幕府建立後,日本國內持續數百年的戰亂被基本平定,穩定的幕藩體製使得日本有瞭相對穩定的中央集權,並一直穩定至幕末達260年。穩定的環境使得日本的農業進一步開發,1600年日本全國的耕地麵積為220萬町步(町步約相當於公頃),到1721年增加至296萬町步,擴大瞭1.3倍。而且,由於生産力的進步,腳踏水車、備中鎬、韆齒脫粒器、脫粒筷子等新式農具,以及油漁、韆燥魚肥等新肥料的齣現,以及稻種的進步等使得日本的農田産量大大提高。每一反(日本麵積單位)稻田的稻米産量,1594年上等水田平均為1石3鬥,到1686年則為1石5鬥。糧食産量的增加,為日本的人口增長奠定瞭堅實的物質基礎。
此外,當時日本製度的改變,使得日本小傢庭開始獨立,由於耕地麵積的增加,農民除長子外的其它兒子、貧農甚至一些下人都有瞭分得土地的可能,自然也有瞭成傢的條件,甚至一些下人在奉公期(即為主人勞動)結束後也可以結婚,甚至成立分傢獲得獨立。這使得日本的小傢庭越來越多,於是日本的人口齣生率大大增加。不僅如此,由於日本當時農業技術的發展雖然能夠提高産量,但所需要的勞動量也大大增加,所以農民也自發地選擇多生育子女獲得更多的勞動力。
農業發展使得人口增加
1675-1700年這25年間,16-50歲男子有配偶率為47.2%,女子為55.9%;而到瞭1750年-1775年左右,男女有配偶率均有提高,男子為54.2%,女子為76.1%。這使得在相同的生育率下,大大提高瞭人口的齣生率。
然而,當時畢竟還是農業時代,日本國土狹小的基本麵在那裏,沒有工業加成,生産力也不能突飛猛進,人口增長到瞭3000來萬也已經是極限瞭。1721年幕府統計日本全國人口為2600萬人(一般統計數量會偏低,曆史學傢估算人口大概有3100萬),之後100餘年日本人口基本維持在這個數量,最少的時候是1792年,統計為2489萬,最多的時候是1828年,統計為2720萬。
一直到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全麵工業化,人口纔開始繼續增長,由於日本從1920年纔開始全國人口普查,之前的人口隻能靠推算,但一般估計在1890年,日本的人口已經突破瞭4000萬。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