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31:40 AM
上世紀八十年代,陝西省博物館發現瞭一件震驚全國的寶物。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件寶物竟然是隻花瞭50塊錢買來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迴事呢?
價值連城的寶物為何隻賣瞭50塊錢?
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傢一起來瞭解一下這件寶物背後的離奇故事。
一、雨天神秘農夫
1978年11月30日的上午,陝西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剛開門,準備迎來一天的遊客。
這天還下著大雨,博物館遊客寥寥。然而許久以後,有一個披著雨披的農民模樣的人走瞭進來。
這位青年農民走進來以後,從懷裏掏齣個裹瞭很多層的布袋。工作人員意識到裏麵的東西可能很珍貴,絲毫不敢怠慢。
布袋子打開以後,裏麵是一個很小的銅片,薄薄一層,隱約看齣像是一隻動物的形狀,動物身上鎸刻有許多金字。
農民想用這個銅片換點東西,可工作人員不認得這是什麼,也不知道值錢不值錢,於是便拿去給專傢鑒定。一連問瞭兩個專傢,兩個專傢都搖瞭搖頭錶示這個銅片不是什麼珍貴物件,大約就是清朝的仿製品。
農民很是失望,從工作人員手裏接迴銅片,麵露難色,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過瞭好長時間,農民終於決定離開時,卻聽見身後傳來一聲渾厚的聲音。
“請等一等!”
二、50塊錢買下銅片
農民扭過頭,看見一個男人站在他後麵,衝他招瞭招手。
“年輕人,讓我看看你這是什麼東西吧。”
叫住農民的這個男人叫陳尊祥,是陝西省博物館的保管部主任。因為對古錢幣尤其感興趣,甚至達到瞭癡迷的程度,幾乎每天鑽進去研究。正好他聽工作人員說博物館來瞭一個農民要賣什麼銅片,便急匆匆趕瞭過來。
農民把銅片給陳尊祥後,陳尊祥端詳瞭半天,卻沒看得齣這個銅片到底是什麼東西。
雖然我國古代的貨幣各種各樣,甚至一開始還用天然貝殼來充當貨幣,但這樣的銅片卻是資料裏沒有記載過的。
“你是在哪裏發現這個東西的?”陳尊祥問。
農民說自己傢住西安南郊山門口鄉的南瀋傢橋村。三年前,他在傢門前平地修路時從地裏挖齣一個陶罐,當時這個銅片就裝在陶罐裏,他便把銅片撿齣來帶迴瞭傢。
陳尊祥又注意到農民衣著簡陋,麵色也不怎麼好看,便對農民的身份起瞭疑惑。
“那你是為什麼要賣這個東西?”
農民說自己叫楊東峰,前段時間他的母親生病,傢裏實在是掏不齣錢看病。父親想起瞭這個銅片,便打發楊東峰跑來看看能不能換點錢給母親看病。如果實在換不瞭錢,換點衣服也行。
聽瞭楊東峰的講述,陳尊祥很是感動,決意資助他一下。
這其中也有著一點私心:他不確定銅片是什麼,但也深怕楊東峰拿著銅片隨便賣給收廢品的。
本著不可錯漏的原則,他必須要將銅片迴收,否則保不準便是一場文明的重大損失。
那個時候陳尊祥的工資也不高,但他還是慷慨解囊,給瞭楊東峰50塊錢,讓他帶著母親好好看病。
楊東峰接過錢,感激得眼淚流瞭下來,他知道陳尊祥這是在偷偷幫自己。送走農民以後,陳尊祥又開始盯著銅片研究。
那麼這個奇特的銅片到底為何物呢?它當真隻是一個清朝的仿品嗎?然而仿的又是何物?
三、揭開銅片身世之謎
帶著這些疑問,陳尊祥找到瞭當時西北大學曆史係教授陳直,想要讓他來鑒定鑒定這到底是何物。陳直見瞭這個銅片,當場瞪大瞭雙眼,驚呼道:
“這乃是一件舉世無雙的韆年國寶!”
這下可輪到陳尊祥震驚瞭。原來這件東西可不單單是一個銅片那麼簡單。仔細觀察一番,這件銅片外形好似一隻老虎,一麵突齣,另一麵扁平,比例勻稱,綫條自然流暢,通體呈現齣柔和的赤褐色。
最重要的是虎身上鎸刻瞭9行40個字的銘文,其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
大意是,調兵之符,右半塊存放於君王處,左半塊存放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
凡是調兵超過五十人,杜地將軍的左符必須與君王的右符契閤並勘驗無誤,纔能有所行動;但如果遇到需點燃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不必閤驗兵符即可行動。
原來,這就是古代用來調兵遣將的虎符!據考證,這枚虎符的年代為秦,此物更是舉世無雙,價值過億!
四、一波三摺
此消息經過媒體報道以後,激起瞭整個曆史學界的震蕩。
然而,其中卻有位權威教授發錶論文,對此虎符的真僞提齣瞭質疑。
陳尊祥本身就十分重視文物,況且此物經由他報備,他決定親自證實該虎符確實為秦朝真正的虎符(稱為“秦杜虎符”)。
他翻閱瞭許多曆史資料,其中包括《史記・秦本紀》、《括地誌》、《長安誌》等一係列資料,並且親自去瞭楊東峰挖齣虎符的地方考察。
北瀋傢橋村的大隊會計楊有倉和前任黨支部書記老黃,及楊東峰父兄證明杜符齣土情形和楊東峰自述一緻,事實確鑿、不容置疑。
“杜虎符”的齣土地區位於先秦杜縣的腹地,符文上的“杜”與其齣土的位置相符閤。
虎符上的“左在杜”也和先秦杜縣相閤。最終,
通過大量的資料,陳尊祥終於證實“杜虎符”的的確確就是先秦杜縣的統兵將領遺留之物!絕非仿品。
“杜虎符”作為中國發現最早的虎符,不僅為國傢增添瞭一件無價之寶,而且為研究古代戰爭提供瞭一份有力的資料。
不得不說陳尊祥這50塊錢花得是真真的值啊,不過小編也禁不住為這個國寶捏瞭把汗。如果當初陳尊祥沒有齣錢買下這個“銅片”,想必走投無路的楊東峰會把他賣給收廢品的。
這樣一件國寶,到瞭收廢品的手裏,還不得被直接當做廢銅給熔瞭?
那樣的話,可真就是全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損失瞭,真是險矣險矣。
話說迴來,虎符為什麼這麼珍貴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它年代久遠?
當然不是。這就要從虎符的由來開始說起。虎符源自於春鞦戰國時期,當時采用銅質的虎形作為中央發給地方,用來調兵遣將的憑證。
虎符分為左右兩半,一般身上刻有銘文。一半存放於朝廷中央,由專人保管,另一半則下發到地方,由當地總統領來保管。
每當發生戰事需要調兵之時,都需要兩半虎符閤二為一,還需專門的人員勘驗方可調兵。
因此,為瞭防止被有心人利用,虎符的防僞就成瞭很重要的事情。虎符身上的金色銘文的工藝就很復雜,先是鎸刻上一層陰文,然後再把金絲鑲嵌進去,經過一番打磨之後纔形成瞭外錶所看到的金色銘文。由於製作復雜,民間不具備這種手段,所以很少齣現仿製品,虎符也因此變得極為珍貴。
由於仿製虎符極為睏難,曆史上齣現過不少竊取虎符的典故。
比如三國時期,曹操因為赤壁之戰大敗,被迫攜著一眾將領退居到瞭北麵。
諸葛亮趁此機會,派趙子龍奪取瞭空虛的南郡,並且俘獲瞭陳矯,奪得荊州虎符。諸葛亮利用這枚虎符,調齣瞭守衛在荊州的士兵,讓他們去支援南郡,然後張飛趁無人看守,輕而易舉奪得瞭荊州。
然後利用相同的套路,取得虎符,調齣襄陽守兵,關羽則趁機奪取襄陽。
諸葛亮不耗費一兵一卒隻靠著這小小一枚虎符便接連奪得三座城池。然而此時跟曹操正麵在戰場廝殺的周瑜卻損失慘重,結果一點好處也沒撈著。
小小一枚虎符,左右不過幾厘米大小,卻掌握著一個城池,甚至是一個國傢的命運,豈不重要?
也正因深知虎符的重要性,所以隨著曆史的進程,其本身的製作工藝也越來越復雜,甚至齣現玉符、金符等,越來越難以仿製。
這足以說明“秦杜虎符”的珍貴性。
不過目前隻發現秦杜虎符的左半麵,右半麵至今不知於何處。可能隨著時代更迭,轉過無數將領之手,也可能早已被沉埋於地底,等著人們朝它挖下去的那一鏟。
雖說如今它們已經失去瞭原本的作用,再也無法調動韆軍萬馬。但兩半虎符閤為一體時,依舊能激動人心吧。
參考資料:
1.《秦杜虎符的真僞及其有關問題 》戴應新
2.《風雨蒼桑話國寶--錢幣收藏傢陳尊祥與秦“杜虎符”》怡衫